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04:47: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目前的抽屉式空气炸锅,大多在烹饪腔的底部设置微动开关,通过微动开关来检测炸锅组件是否位于机壳的烹饪腔内,避免出现炸锅组件移出而空气炸锅继续加热的情况。由于通电线路一部分需经烹饪腔上方连接电加热件,另一部分需伸到烹饪腔底部与微动开关连接,走线路径较长,易导致机壳内部线路混乱。相关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在烹饪腔的顶部设置微动开关,但微动开关安装并不稳定,易出现误断电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炸锅,以至少解决微动开关安装不稳定,易出现误断电情况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机壳,机壳内具有烹饪腔和电加热件,机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烹饪腔相连通的开口;上内衬,设置在机壳内,上内衬构造成烹饪腔的腔顶壁,上内衬上设置有通孔;微动开关支架,设置在烹饪腔的上方并连接机壳和上内衬,微动开关支架上对应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微动开关和顶杆,微动开关设置在微动开关支架上,微动开关能够控制电加热件的通断电,顶杆活动地设置在安装孔处;炸锅组件,能够经开口放置于烹饪腔内,炸锅组件包括内锅和设置在内锅外侧壁的内锅固定架;其中,在炸锅组件放置在烹饪腔内的情况下,内锅固定架向上顶起顶杆以触发微动开关。
5.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空气炸锅,在炸锅组件放置在烹饪腔内时,利用炸锅组件的内锅固定架向上顶起顶杆以触发微动开关,使得微动开关能够检测炸锅组件是否位于烹饪腔内,从而有利于依据微动开关的检测结果控制电加热件是否通电加热,避免出现微动开关不在烹饪腔内而电加热件继续加热的情况,避免外界的物品受机壳内气压影响被吸入烹饪腔中被烧毁,甚至发生火灾,也避免用户误伸出还在通电加热的烹饪腔内被烫伤。此外,将微动开关和微动开关支架设置在烹饪腔的上方,使得机壳内的通电线路可以大体均向烹饪腔上方延伸,简化线路长度,节约成本,避免线路混乱。此外,使微动开关支架不仅与上内衬连接,还与机壳的侧壁连接,与相关技术中微动开关仅安装在上内衬上相比,提高了微动开关支架的安装稳定度,进而提高了位于微动开关支架上的微动开关的安装稳定度,有利于使微动开关保持在设定位置被精准触发,避免出现误断电情况。
6.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7.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连接架,连接架与机壳的侧壁一体成型,微动开关支架连接连接架。
8.在这些实施例中,使微动开关支架与连接架连接,进而间接连接机壳,由于连接架与机壳一体成型,可以确保微动开关支架和机壳连接的稳定度。而且,连接架位于机壳的侧
壁的内侧,相较于将微动开关支架直接与机壳侧壁连接,无需在机壳侧壁上锁螺丝,有利于保证机壳的外观效果。此外,机壳和连接架一体成型,加工方便,连接牢固,也无需在机壳上额外设置连接部件来与连接架连接,减少零部件,节约成本。
9.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包括架主体,架主体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第一螺纹柱,微动开关支架上设置有供第一螺纹柱穿过的连接孔;空气炸锅还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栓从下至上穿过上内衬插入第一螺纹柱内,以将微动开关支架夹持在连接架和上内衬之间。
10.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架、微动开关支架和上内衬连接在一起。具体地,通过锁螺栓的方式连接将上内衬、微动开关支架和机壳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而且可以避免微动开关支架上下晃动,提高了微动开关支架的安装稳定度,进而提高微动开关的安装稳定度。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孔的边缘具有向下凸出的连接筋,连接筋与上内衬的上表面抵接配合。有利于微动开关支架稳定抵压在上内衬上,提高微动开关支架的安装稳定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还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连接在架主体的上端面与机壳的侧壁之间。提高连接架和机壳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与连接架相连接的微动开关支架的安装稳定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与机壳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范围为0.8mm至1mm。一方面确保连接架的结构强度,避免连接架过薄碎裂,从而影响微动开关支架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机壳表面对应于连接架的部分出现缩水印,确保机壳的外观效果。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动开关支架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向下凸出的两个第二内螺纹柱,安装孔和连接孔均位于两个第二内螺纹柱之间;空气炸锅还包括第二螺栓,第二螺栓从下至上穿过上内衬插入第二内螺纹柱中。
15.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上内衬和微动开关支架,再配合第一螺栓连接上内衬、微动开关支架和机壳上的连接架,微动开关支架双重固定安装,提高微动开关支架的安装稳定度。而且,使两个第二内螺纹柱沿微动开关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利于微动开关支架和上内衬平稳连接,避免微动开关支架一端翘起。此外,使供第一内螺纹柱穿过的连接孔均位于两个第二内螺纹柱之间,有利于连接架和上内衬将微动开关支架平稳挤压在二者之间。使安装孔位于两个第二内螺纹柱之间,安装孔所在位置较为稳固,进而确保顶杆准确移动,触发或解除触发微动开关。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内螺纹柱的外侧壁和微动开关支架的下端面之间具有多个支撑筋,多个支撑筋围绕第二内螺纹柱周向间隔分布,并且向下凸出于第二内螺纹柱,多个支撑筋用于与上内衬抵接配合。通过设计多个支撑筋,一方面可以增强第二内螺纹柱和微动开关支架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二内螺纹柱在根部处断裂,另一方面可以在旋拧第二螺栓的过程中,充分拉近第二内螺纹柱,从而使多个支撑筋平稳抵接上内衬,降低第二内螺纹柱受力断裂的几率。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锅固定架的上端面设置有触发凸出部,触发凸出部用于向上顶起顶杆。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锅固定架的上端面具有间隔分布的两个导向槽,两个导向槽贯穿内锅固定架靠近内锅的边缘,两个导向槽之间形成触发凸出部;微动开关支架上安装孔相对的两侧设置导向凸筋,导向凸筋伸出通孔,在炸锅组件放置在烹饪腔内的情况下,两个导向凸筋分别插入一个导向槽内,触发凸出部向上顶起位于两个导向凸筋之间的顶杆。
19.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向烹饪腔内推入炸锅组件时,使两个导向凸筋分别插入一个导向槽内并沿导向槽移动,与此同时,触发凸出部靠近顶杆并向上顶起顶杆,导向凸筋和导向槽的配合,可以有效限制触发凸出部的移动路径,确保触发凸出部准确顶起顶杆以触发微动开关,降低因触发凸出部移动不到位而导致微动开关误断电的几率。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靠近内锅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背离内锅的一端的宽度。方便导向凸筋从宽度较大的一端顺利进入导向槽。
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向凸筋面对面的侧壁面大致呈喇叭状分布。有利于引导触发凸出部进入两个导向凸筋之间向顶杆所在方向移动,方便触发凸出部顺利顶起顶杆。而且,可以避免触发凸出部与导向凸筋棱边处发生磕碰而刮伤。
22.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凸出部朝向内锅的端面具有导向面,导向面从下至上向背离内锅的方向倾斜或弯曲。有利于顶杆沿导向面快速且顺利地上升,避免出现卡死现象。
23.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凸出部的上端面上靠近内锅的一端具有凸包结构,凸包结构背离内锅的一侧用于与顶杆限位配合。
24.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炸锅组件放置在烹饪腔内的情况下,使凸包结构能够对顶杆进行限位,一方面可以利用顶杆限制炸锅组件轻易脱离烹饪腔,另一方面即便炸锅组件向移出烹饪腔的方向窜动一定距离,顶杆也可以被更高一点的凸包结构继续顶起保持对微动开关的触发状态,避免炸锅组件轻微窜动而导致顶杆与触发凸出部相分离。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动开关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大致水平延伸的限位柱,微动开关上具有供限位柱插入的限位孔;微动开关支架上还设置有多个卡扣,多个卡扣分布在微动开关相对的两侧,并与微动开关背离微动开关支架的端面扣合连接。限位柱和卡扣相互配合可以对微动开关实现多方位限位,提高微动开关与微动开关支架的安装稳定度。
26.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27.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28.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一个纵向剖视示意图;
30.图3示出了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一个局部纵向剖视示意图;
32.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在隐藏机壳的情况下的拆分示意图;
33.图6示出了图5中j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4.图7示出了图5中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在炸锅组件取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示出了图8中l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图10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壳和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壳和连接架在倒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微动开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微动开关支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41.图1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微动开关支架和微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至图14附图标号说明:
43.10机壳,110烹饪腔,120电加热件,
44.20连接架,210架主体,220第一螺纹柱,230加强筋,
45.30上内衬,310通孔,
46.40微动开关支架,410安装孔,420连接孔,430连接筋,440第二内螺纹柱,441支撑筋,450导向凸筋,460限位柱,470卡扣,
47.50微动开关,
48.60顶杆,610限位凸筋,
49.70内锅,
50.80内锅固定架,810触发凸出部,811导向面,812凸包结构,820导向槽,
51.90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52.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53.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54.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55.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56.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57.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58.本技术中的“上方”、“下方”、“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产品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正立放置时的方位限定。
59.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60.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4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
6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机壳10,机壳10内具有烹饪腔110和电加热件120,机壳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烹饪腔110相连通的开口;上内衬30,设置在机壳10内,上内衬30构造成烹饪腔110的腔顶壁,上内衬30上设置有通孔310;微动开关支架40,设置在烹饪腔110的上方并连接机壳10和上内衬30,微动开关支架40上对应通孔310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410;微动开关50和顶杆60,微动开关50设置在微动开关支架40上,微动开关50能够控制电加热件120的通断电,顶杆60活动地设置在安装孔410处;炸锅组件,能够经开口放置于烹饪腔110内,炸锅组件包括内锅70和设置在内锅70外侧壁的内锅固定架80;其中,在炸锅组件放置在烹饪腔110内的情况下,内锅固定架80向上顶起顶杆60以触发微动开关50。
62.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空气炸锅,在炸锅组件放置在烹饪腔110内时,利用炸锅组件的内锅固定架80向上顶起顶杆60以触发微动开关50,使得微动开关50能够检测炸锅组件是否位于烹饪腔110内,从而有利于依据微动开关50的检测结果控制电加热件120是否通电加热,避免出现微动开关50不在烹饪腔110内而电加热件120继续加热的情况,避免外界的物品受机壳10内气压影响被吸入烹饪腔110中被烧毁,甚至发生火灾,也避免用户误伸出还在通电加热的烹饪腔110内被烫伤。此外,将微动开关50和微动开关支架40设置在烹饪腔110的上方,使得机壳10内的通电线路可以大体均向烹饪腔110上方延伸,简化线路长度,节约成本,避免线路混乱。此外,使微动开关支架40不仅与上内衬30连接,还与机壳10的侧壁连接,与相关技术中微动开关50仅安装在上内衬30上相比,提高了微动开关支架40的安装稳定度,进而提高了位于微动开关支架40上的微动开关50的安装稳定度,有利于使微动开关50保持在设定位置被精准触发,避免出现误断电情况。
63.而且,相关技术中的微动开关支架40仅设置在上内衬30上,若连接微控开关支架和上内衬30的螺栓周围出现熔胶,会导致微动开关支架40相对于上内衬30松动移位,微动开关50易出现误断电的情况。而本实施例使微动开关支架40还连接机壳10,可以提高微动开关支架40的安装稳定度,从而避免上述问题。
64.此外,由于相关技术中的微动开关支架40仅设置在上内衬30上,因此,在装配过程中,若上内衬30与机壳10的相对位置存在一定误差,会较大影响微动开关支架40和微动开关50与开口的位置,进而影响内锅70固定支架充分顶起顶杆60,易出现微动开关50误断电情况。而本实施例中将微动开关支架40同时连接机壳10和上内衬30,有利于修正微动开关支架40的位置,从而实现微动开关50的准确安装定位,提高产品合格率。
65.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顶杆60的顶端外周具有限位凸筋610,限位凸筋610能够在顶杆60未被顶起时与安装孔410四周的上端面限位配合。避免顶杆60从安装孔410处掉落。
66.对于微动开关支架40和机壳10的连接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空气炸锅还包括:连接架20,连接架20与机壳10的侧壁一体成型,微动开关支架40连接连接架20。
67.在这些实施例中,使微动开关支架40与连接架20连接,进而间接连接机壳10,由于连接架20与机壳10一体成型,可以确保微动开关支架40和机壳10连接的稳定度。而且,连接架20位于机壳10的侧壁的内侧,相较于将微动开关支架40直接与机壳10侧壁连接,无需在机壳10侧壁上锁螺丝,有利于保证机壳10的外观效果。此外,机壳10和连接架20一体成型,加工方便,连接牢固,也无需在机壳10上额外设置连接部件来与连接架20连接,减少零部件,节约成本。
68.作为示例,如图11至图14所示,连接架20包括架主体210,架主体210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第一螺纹柱220,微动开关支架40上设置有供第一螺纹柱220穿过的连接孔420;空气炸锅还包括第一螺栓(图中未示出),第一螺栓从下至上穿过上内衬30插入第一螺纹柱220内,以将微动开关支架40夹持在连接架20和上内衬30之间。通过锁螺栓的方式连接将上内衬30、微动开关支架40和机壳10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而且避免微动开关支架40上下晃动,提高了微动开关支架40的安装稳定度,进而提高微动开关50的安装稳定度。此外,第一螺栓可以直接将上内衬30与微动开关支架40也连接在一起,在不额外增加上内衬30和微动开关支架40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减少零部件,减少装配步骤,节约成本。
69.为提高架主体210与机壳10的连接稳定度,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连接架20还包括多个加强筋230,多个加强筋230连接在架主体210的上端面与机壳10的侧壁之间。可以降低架主体210与机壳10发生断裂的几率,使架主体210稳定连接在机壳10侧壁上。
70.进一步地,连接架20与机壳10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范围为0.8mm至1mm。例如,架主体210的厚度为0.8mm或1mm,加强筋230的厚度为0.8mm或0.9mm。一方面确保连接架20的结构强度,避免连接架20过薄碎裂,从而影响微动开关支架40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机壳10表面对应于连接架20的部分出现缩水印,确保机壳10的外观效果。
71.进一步地,如图12至图14所示,连接孔420的边缘具有向下凸出的连接筋430,连接筋430与上内衬30的上表面抵接配合。有利于微动开关支架40稳定抵压在上内衬30上,提高微动开关支架40的安装稳定性。
72.当然,除上述示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微动开关支架40和连接架20,如焊接连接,卡扣连接等等。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动开关支架40和上内衬30通过第二螺栓(图中未示出)连接在一起。连接结构简单可靠。
74.作为示例,如图5、图6、图12至图14所示,微动开关支架40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向下凸出的两个第二内螺纹柱440,安装孔410和连接孔420均位于两个第二内螺纹柱440之间;空气炸锅还包括第二螺栓,第二螺栓从下至上穿过上内衬30插入第二内螺纹柱440中。
75.在该示例中,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上内衬30和微动开关支架40,再配合第一螺栓连接上内衬30、微动开关支架40和机壳10上的连接架20,微动开关支架40双重固定安装,提高微动开关支架40的安装稳定度。而且,使两个第二内螺纹柱440沿微动开关支架4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利于微动开关支架40和上内衬30平稳连接,避免微动开关支架40一端翘起。
此外,使供第一内螺纹柱穿过的连接孔420均位于两个第二内螺纹柱440之间,有利于连接架20和上内衬30将微动开关支架40平稳挤压在二者之间。使安装孔410位于两个第二内螺纹柱440之间,安装孔410所在位置较为稳固,进而确保顶杆60准确移动,触发或解除触发微动开关50。
76.当然,在其他示例中,微动开关支架4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上内衬30连接,如卡扣连接、过盈配合等等。
77.为避免第二内螺纹柱440断裂,进一步地,如图12至图14所示,每个第二内螺纹柱440的外侧壁和微动开关支架40的下端面之间具有多个支撑筋441,多个支撑筋441围绕第二内螺纹柱440周向间隔分布,并且向下凸出于第二内螺纹柱440,多个支撑筋441用于与上内衬30抵接配合。通过设计多个支撑筋441,一方面可以增强第二内螺纹柱440和微动开关支架40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二内螺纹柱440在根部处断裂,另一方面可以在旋拧第二螺栓的过程中,充分拉近第二内螺纹柱440,从而使多个支撑筋441平稳抵接上内衬30,降低第二内螺纹柱440受力断裂的几率。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内锅固定架80的上端面设置有触发凸出部810,触发凸出部810用于向上顶起顶杆60。利用触发凸出部810顶起顶杆60,而非内锅固定架80上非指定区域,有利于准确顶起顶杆60。
79.作为示例,如图5、图7至图9所示,内锅固定架80的上端面具有间隔分布的两个导向槽820,两个导向槽820贯穿内锅固定架80靠近内锅70的边缘,两个导向槽820之间形成触发凸出部810;微动开关支架40上安装孔410相对的两侧设置导向凸筋450,导向凸筋450伸出通孔310,在炸锅组件放置在烹饪腔110内的情况下,两个导向凸筋450分别插入一个导向槽820内,触发凸出部810向上顶起位于两个导向凸筋450之间的顶杆60。
80.在该示例中,在向烹饪腔110内推入炸锅组件时,使两个导向凸筋450分别插入一个导向槽820内并沿导向槽820移动,与此同时,触发凸出部810靠近顶杆60并向上顶起顶杆60,导向凸筋450和导向槽820的配合,可以有效限制触发凸出部810的移动路径,确保触发凸出部810准确顶起顶杆60以触发微动开关50,降低因触发凸出部810移动不到位而导致微动开关50误断电的几率。
81.为使导向凸筋450顺利插入导向槽820,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导向槽820靠近内锅70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背离内锅70的一端的宽度。方便导向凸筋450从宽度较大的一端顺利进入导向槽820。
82.为使触发凸出部顺利顶起顶杆60,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两个导向凸筋450面对面的侧壁面大致呈喇叭状分布。有利于引导触发凸出部810进入两个导向凸筋450之间向顶杆60所在方向移动,方便触发凸出部810顺利顶起顶杆60。而且,可以避免触发凸出部810与导向凸筋450棱边处发生磕碰而刮伤。
83.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触发凸出部810朝向内锅70的端面具有导向面811,导向面811从下至上向背离内锅70的方向倾斜或弯曲。有利于顶杆60沿导向面811快速且顺利地上升,避免出现卡死现象。
84.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7所示,触发凸出部810的上端面上靠近内锅的一端具有凸包结构812,凸包结构812背离内锅70的一侧用于与顶杆60限位配合。在炸锅组件放置在烹饪腔110内的情况下,使凸包结构812能够对顶杆60进行限位,一方面可以利用顶杆60限制炸
锅组件轻易脱离烹饪腔110,另一方面即便炸锅组件向移出烹饪腔110的方向窜动一定距离,顶杆60也可以被更高一点的凸包结构812继续顶起保持对微动开关50的触发状态,避免炸锅组件轻微窜动而导致顶杆60与触发凸出部810相分离。
85.当然,在其他示例中,触发凸出部810也可以为设置在内锅固定架80上表面的凸台,上凸的凸台可以有效顶起顶杆60,以触发微动开关50。当然,为保证凸台顺利插入开口,使凸台的高度低于内锅固定架80外侧壁上的面板90上边缘的高度。在炸锅组件完全推入烹饪腔110内时,面板90嵌设在开口处。
86.对于微动开关50和微动开关支架40的连接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微动开关支架40的侧壁上设置有大致水平延伸的限位柱460,微动开关50上具有供限位柱460插入的限位孔;微动开关支架40上还设置有多个卡扣470,多个卡扣470分布在微动开关50相对的两侧,并与微动开关50背离微动开关支架40的端面扣合连接。限位柱460和卡扣470相互配合可以对微动开关50实现多方位限位,提高微动开关50与微动开关支架40的安装稳定度。
87.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