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00:45: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公知地,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需要将用于监测土壤参数的传感器置于土壤中,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开挖埋设方式将相关传感器置于土壤中,而当要求监测密度较大时,开挖埋设方式会导致施工量增大,另外,开挖埋设的方式会导致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包括:
6.上管,其内孔的下部形成有朝下的环形止挡台;
7.下管,其上部自所述上管的下端伸入至所述上管中,所述下管的上端止挡于所述上管的所述环形止挡台;所述下管的上部的管壁开设有缺口,在所述下管处于其上端止挡于所述环形止挡台的状态时,所述缺口位于所述上管中;
8.传感器,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下管中并朝向所述缺口,当所述上管和所述下管插入至土壤中时,通过对所述上管向上施力而使得缺口从所述上管的下端露出。
9.优选地,所述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还包括顶管,所述顶管自所述上管的上端伸入至所述上管中,在对所述上管向上施力时,对所述顶管向下施力而使得顶管的下端推抵所述下管的上端。
10.优选地,所述缺口的下方的所述下管的外周上形成周向延伸的弧形限位条,所述上管的下端的内孔壁上形成有限位块,通过转动上管而使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环形限位条止挡配合或解除止挡配合。
11.优选地,所述缺口的上方的所述下管的外周上设置有限位台以用于对所述上管的限位块进行限位。
12.优选地,所述顶管的上端高于所述上管的上端。
13.优选地,所述上管的上端以及顶管的上端均设置有施力翼板。
14.优选地,
15.所述缺口为矩形缺口,所述缺口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缺口对称设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分别朝向两个所述缺口。
16.优选地,所述缺口的上方的所述下管中设置有封装部,所述封装部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条,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条。
17.优选地,所述上管的上端的管口处设置有密封套或者密封毡;所述顶管的上端的
管口处设置有密封套或密封毡。
18.优选地,所述下管的下端装设有锥形头。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能够快速的将传感器送至土壤中,能够避免开挖土壤。
21.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22.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的使用状态视图(限位块与弧形限位条处于解除配合状态)。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的使用状态视图(矩形缺口处于显露状态)。
25.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的使用状态视图(限位块与弧形限位条处于配合状态)。
27.附图标记:
28.10-上管;11-环形止挡台;12-限位块;20-下管;21-矩形缺口;22-弧形限位条;23-限位台;44-施力翼板;31-温度传感器;32-湿度传感器;40-顶管;41-施力翼板;50-封装部件;51-支撑条;61-密封毡;62-密封毡;63-密封毡;70-锥形头。
具体实施方式
29.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0.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31.如图1至图4所示,该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包括:上管10、下管20、顶管40、锥形头70
以及温度传感器31和湿度传感器32。
32.上管10的下部的内孔壁形成有环形止挡台11,下管20自上管10的下端伸入至上管10中,并且,环形止挡台11用于对下管20的上端进行止挡,锥形头70固定于下管20的下端。如此,通过在上管10的上端对上管10施加向下的力而使得下管20以及上管10的大部分进入到土壤中。
33.在下管2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两个矩形缺口21,两个矩形缺口21对称设置,如图1所示,当下管20处于其上端止挡于环形止挡台11时,矩形缺口21位于上管10中,而通过使上管10相对下管20上移,如图2和图3所示,进而能够使缺口显露。
34.矩形缺口21的下方的下管20的外周上形成有弧形限位条22,上管10的下端的内孔壁形成有限位块12,如图4所示,通过将上管10转动一定角度而使得限位块12转至弧形限位条22的下方,进而限制上管10相对于下管20上移,如图1所示,而通过将上管10反转一定角度而使得限位块12转至环形限位条未覆盖的区域,进而使得上管10能够相对下管20上移。
35.如图2所示,矩形缺口21的上方的内管的外周上形成有限位台23,在上管10上移而使得矩形缺口21露出后,限位台23对上管10的限位块12进行止挡以使得上管10与下管20维持连接状态而限制上管10与下管20分离。
36.在矩形缺口21的上方的下管20中装设有封装部件50,该封装部件5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条51,温度传感器31和湿度传感器32均固定安装在该支撑条51上,且分别朝向两个矩形缺口21。
37.顶管40自上管10的上端伸入至上管10中,并且顶管40的上端高于上管10的上端,如图4所示,在对上管10向上施力时,对顶管40向下施力而使顶管40的下端向下推抵下管20。优选地,为方便施力,上管10的上端形成有径向外延的施力翼板44,顶管40的上端形成有径向外延的施力翼板41。优选地,传感器的导线通过穿设顶管40而引导至地面以上。
38.上管10的上端口设置有密封毡61,顶管40的上端口设置有密封毡62,矩形缺口21的下方的下管20中设置有密封毡63以减少土壤进入管体中。
39.下面介绍一下上述的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的使用方法。
40.如图4所示,使限位块12与弧形限位条22保持在配合状态,对上管10的施力翼板44向下施力而使将监测装置插入至指定位置的土壤中,在将传感器送入至土壤的指定深度后,如图1所示,将上管10转动一定角度而使限位块12与弧形限位条22解除配合,然后,对上管10的施力翼板44向上施力,而对顶管40的施力翼板41向下施力,进而使得上管10上移,而使下管20保持在所插入的深度,如此,上管10上移并最终被限位台23限制,下管20的矩形缺口21显露,进而使温度传感器31与湿度传感器32显露,以用于监测其附近土壤的温度和湿度。
41.当需要拔出监测装置时,对上管10的施力翼板44向下施力而使上管10下移,然后反向转动一定角度而使限位块12与弧形限位条22重新配合,然后,向对上管10的施力翼板44向上施力而将监测装置拔出。
4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监测装置主要用于对松软土壤进行监测,在矩形缺口21显露后,松软的土壤更容易靠近或接近传感器。
4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的优势在于:
4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能够快速的将传感器送至土壤中,能够
避免开挖土壤。
45.此外,尽管已经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技术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46.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实用新型。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47.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