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施工用浇筑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5:45: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构造柱浇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浇筑模具。


背景技术:

2.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3.但是,现有的构造柱在使用模具支模浇筑后还需将喇叭口处多余的混凝土剔凿去除,剔凿工作不仅浪费人力,费时费力,影响日后工序,并且剔凿产生的施工废料变成建筑垃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再者,现有的浇筑模具大多为固定的一体式结构,体积较大,不便于搬运,也不便于根据施工现在使用的高度需求进行组合调节安装,并且不便于拆除重复利用,给建筑施工的构造柱浇筑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浇筑模具,结构合理实用,操作便捷,在使用模具支模浇筑后不需要进行剔凿工作,省时省力,不影响日后工序,不产生施工废料变成的建筑垃圾,有利于环保,便于搬运,也便于根据施工现在使用的高度需求进行调节安装,并且便于拆除重复利用,给建筑施工的构造柱浇筑工作带来了便利,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浇筑模具,包括地面、墙体、圈梁、构造柱预留槽、底柱和底座,所述墙体位于地面和圈梁之间,所述构造柱预留槽位于墙体中部,所述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底柱分别位于构造柱预留槽前后两侧的两端,四个底柱的上表面分别可拆卸连接有中间柱,四个中间柱的上表面分可拆卸连接有顶柱,位于墙体后侧的两个底柱的前侧可拆卸连接有后侧底板,所述后侧底板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后侧中间板,所述后侧中间板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后侧顶板,位于墙体前侧的两个底柱的后侧可拆卸连接有前侧底板,所述前侧底板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前侧中间板,所述前侧中间板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前侧顶板,所述后侧中间板、后侧顶板、前侧中间板和前侧顶板分别与对应的中间柱和顶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前侧顶板的前侧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底部通过销轴铰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底部为上宽下窄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密封板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杆,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顶端固定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表面的两侧固定有支架,两个支架的顶端分别固定有前侧为上宽下窄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角侧板,两个三角侧板之间的外侧边沿设有支撑斜板,所述支撑斜板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三角侧板之间,所述支撑斜板的外侧和升降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斜板的外侧和和升降板的上表面,两个三角侧板和支撑斜板的内侧分别可与密封板的两端和外侧面贴合卡接,且两个三角侧板的内侧可与进料口的两侧边沿贴合卡接。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柱外侧的底端和顶柱外侧的顶端均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对应开设有固定孔。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侧底板、后侧中间板、后侧顶板、前侧底板、前侧中间板和前侧顶板的内侧分别与墙体的后侧和前侧对应紧贴,且后侧底板、后侧中间板、后侧顶板、前侧底板、前侧中间板和前侧顶板的宽度均大于构造柱预留槽的最大宽度。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柱和中间柱上表面的中心分别一体设有插柱,所述中间柱和顶柱底部的中心分别开设有可与插柱活动插接的方孔一。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柱、中间柱和顶柱内侧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方孔二,所述后侧底板、后侧中间板、后侧顶板、前侧底板、前侧中间板和前侧顶板的外侧分别一体设有与方孔二对应活动插接的插块,所述插块的侧面开设有内安装孔,所述底柱、中间柱和顶柱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与内安装孔对应连通的外安装孔。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侧底板、后侧中间板、前侧底板和前侧中间板的上表面的分别一体设有插条,所述后侧中间板、后侧顶板、前侧中间板和前侧顶板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可与插条活动插接的插槽。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前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螺纹孔二,所述前侧顶板的前侧位于进料口两侧的位置分布开设有与螺纹孔二对应连通的螺纹孔一,所述密封板的前侧开设有辅助卡槽,所述固定杆的后侧一体设有与对应卡接的辅助卡条。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口两侧的外部边沿分别开设有限位槽,两个三角侧板的内侧分别一体设有与限位槽对应卡接的限位条。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均为电动伸缩杆,所述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分别与控制开关组电性连接。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分别安装有带刹车片的万向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建筑施工用浇筑模具,结构合理实用,操作便捷,通过进料口以及贴合卡接的密封板、三角侧板和支撑斜板的配合工作,便于向构造柱预留槽内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完成后,通过伸缩组件的伸缩,带动支撑斜板在两个三角侧板之间的转动和滑动,将密封板向内推动闭合,然后通过固定杆、螺纹孔一、螺纹孔二、辅助卡槽和辅助卡条的作用,对密封板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操作,避免了在使用模具支模浇筑后进行剔凿工作,省时省力,不影响日后工序,不产生施工废料变成的建筑垃圾,有利于环保,通过可以拆分并重新安装组合的底柱、中间柱、顶柱、前侧底板、前侧中间板、前侧顶板、后侧底板、后侧中间板和后侧顶板,便于模具的搬运使用,也便于根据施工现在使用的高度需求进行调节组合安装,并且在构造柱设置完成后,便于拆除重复利用,尤其是三角侧板和支撑斜板组成的可以与密封板贴合卡接和分离的进料装置,在浇筑完成后即可通过升降组件的升降调节以及万向轮的配合使用,进行下一次的移动调节重复利用,而且,在下一次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构造柱的高度,通过升降组件对三角侧板和支撑斜板进行自动调节,给建筑施工的构造柱浇筑工作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局部拆分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前侧顶板的密封板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密封板和三角侧板、支撑斜板卡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三角侧板、支撑斜板和伸缩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构造柱预留槽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前侧顶板的密封板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前侧顶板的密封板闭合状态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地面1、墙体2、圈梁3、构造柱预留槽4、底柱5、中间柱6、顶柱7、插柱8、方孔一9、固定架10、固定孔11、方孔二12、外安装孔13、插块14、内安装孔15、前侧底板16、前侧中间板17、前侧顶板18、后侧底板19、后侧中间板20、后侧顶板21、插条22、插槽23、进料口24、密封板25、底座26、升降组件27、升降板28、支架29、三角侧板30、支撑斜板31、伸缩组件32、限位槽33、限位条34、万向轮35、控制开关组36、固定杆37、螺纹孔一38、螺纹孔二39、辅助卡槽40、辅助卡条41。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浇筑模具,包括地面1、墙体2、圈梁3、构造柱预留槽4、底柱5和底座26,墙体2位于地面1和圈梁3之间,构造柱预留槽4位于墙体2中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底柱5分别位于构造柱预留槽4前后两侧的两端,四个底柱5的上表面分别可拆卸连接有中间柱6,四个中间柱6的上表面分可拆卸连接有顶柱7,底柱5外侧的底端和顶柱7外侧的顶端均设有固定架10,固定架10上对应开设有固定孔11,底柱5的底部可通过固定架10和固定孔11以及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与地面1接触固定,顶柱7的上表面可通过固定架10和固定孔11以及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与圈梁3的底部接触固定,底柱5和中间柱6上表面的中心分别一体设有插柱8,中间柱6和顶柱7底部的中心分别开设有可与插柱8活动插接的方孔一9,底柱5、中间柱6和顶柱7之间依次从下到上通过插柱8和方孔一9可拆卸连接,位于墙体2后侧的两个底柱5的前侧可拆卸连接有后侧底板19,后侧底板19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后侧中间板20,后侧中间板20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后侧顶板21,位于墙体2前侧的两个底柱5的后侧可拆卸连接有前侧底板16,前侧底板16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前侧中间板17,前侧中间板17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前侧顶板18,后侧底板19、后侧中间板20、前侧底板16和前侧中间板17的上表面的分别一体设有插条22,后侧中间板20、后侧顶板21、前侧中间板17和前侧顶板18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可与插条22活动插接的插槽23,后侧底板19、后侧中间板20和后侧顶板21之间以及前侧底板16、前侧中间板17和
前侧顶板18之间依次从下到上通过插条22和插槽23可拆卸连接,后侧底板19、后侧中间板20、后侧顶板21、前侧底板16、前侧中间板17和前侧顶板18的内侧分别与墙体2的后侧和前侧对应紧贴,且后侧底板19、后侧中间板20、后侧顶板21、前侧底板16、前侧中间板17和前侧顶板18的宽度均大于构造柱预留槽4的最大宽度,后侧中间板20、后侧顶板21、前侧中间板17和前侧顶板18分别与对应的中间柱6和顶柱7可拆卸连接,底柱5、中间柱6和顶柱7内侧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方孔二12,后侧底板19、后侧中间板20、后侧顶板21、前侧底板16、前侧中间板17和前侧顶板18的外侧分别一体设有与方孔二12对应活动插接的插块14,插块14的侧面开设有内安装孔15,底柱5、中间柱6和顶柱7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与内安装孔15对应连通的外安装孔13,后侧底板19、后侧中间板20、后侧顶板21、前侧底板16、前侧中间板17和前侧顶板18可通过方孔二12、外安装孔13、插块14和内安装孔15以及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分别与对应的底柱5、中间柱6和顶柱7可拆卸连接,通过可以拆分并重新安装组合的底柱5、中间柱6、顶柱7、前侧底板16、前侧中间板17、前侧顶板18、后侧底板19、后侧中间板20和后侧顶板21,便于模具的搬运使用,也便于根据施工现在使用的高度需求进行调节组合安装,并且在构造柱设置完成后,便于拆除重复利用,前侧顶板18的前侧开设有进料口24,进料口24的底部通过销轴铰接有密封板25,密封板25的底部为上宽下窄向内倾斜的斜面,通过进料口24以及贴合卡接的密封板25、三角侧板30和支撑斜板31的配合工作,便于向构造柱预留槽4内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密封板25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杆37,固定杆37前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螺纹孔二39,前侧顶板18的前侧位于进料口24两侧的位置分布开设有与螺纹孔二39对应连通的螺纹孔一38,密封板25的前侧开设有辅助卡槽40,固定杆37的后侧一体设有与对应卡接的辅助卡条41,密封板25通过固定杆37、螺纹孔一38、螺纹孔二39、辅助卡槽40和辅助卡条41以及固定螺栓可在闭合后与前侧顶板18固定连接,底座26的上表面固定有升降组件27,升降组件27的顶端固定有升降板28,升降板28上表面的两侧固定有支架29,两个支架29的顶端分别固定有前侧为上宽下窄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角侧板30,进料口24两侧的外部边沿分别开设有限位槽33,两个三角侧板30的内侧分别一体设有与限位槽33对应卡接的限位条34,通过限位槽33和限位条34对两个三角侧板30起到限位引导密封卡接的作用,两个三角侧板30之间的外侧边沿设有支撑斜板31,支撑斜板31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三角侧板30之间,通过升降组件27可以根据需要对三角侧板30和支撑斜板31进行升降调节,支撑斜板31的外侧和升降板28的上表面之间设有伸缩组件32,伸缩组件3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斜板31的外侧和和升降板28的上表面,两个三角侧板30和支撑斜板31的内侧分别可与密封板25的两端和外侧面贴合卡接,且两个三角侧板30的内侧可与进料口24的两侧边沿贴合卡接,通过伸缩组件32的伸长,带动支撑斜板31在两个三角侧板30之间的转动和滑动,可以将密封板25向内推动闭合,底座26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开关组36,控制开关组36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升降组件27和伸缩组件32均为电动伸缩杆,升降组件27和伸缩组件32分别与控制开关组36电性连接,底座26底部的四角分别安装有带刹车片的万向轮35,通过万向轮35便于对三角侧板30和支撑斜板31组成进料装置进行移动使用。
29.在使用时:接通电源,通过进料口24以及贴合卡接的密封板25、三角侧板30和支撑斜板31的配合工作,便于向以及放置好钢筋结构并固定好模具的构造柱预留槽4内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完成后,通过伸缩组件32的伸长,带动支撑斜板31在两个三角侧板30之间
的转动和滑动,将密封板25向内推动闭合,然后通过固定杆37、螺纹孔一38、螺纹孔二39、辅助卡槽40和辅助卡条41的作用,对密封板25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操作,避免了在使用模具支模浇筑后进行剔凿工作,省时省力,不影响日后工序,不产生施工废料变成的建筑垃圾,有利于环保,通过可以拆分并重新安装组合的底柱5、中间柱6、顶柱7、前侧底板16、前侧中间板17、前侧顶板18、后侧底板19、后侧中间板20和后侧顶板21,便于模具的搬运使用,也便于根据施工现在使用的高度需求进行调节组合安装,并且在构造柱设置完成后,便于拆除重复利用,尤其是三角侧板30和支撑斜板31组成的可以与密封板25贴合卡接和分离的进料装置,在浇筑完成后即可通过伸缩组件32的伸缩、升降组件27的升降调节以及万向轮35的配合使用,进行下一次的移动调节重复利用,而且,在下一次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构造柱的高度,通过升降组件27对三角侧板30和支撑斜板31进行自动调节,给建筑施工的构造柱浇筑工作带来了便利。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