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开塞露瓶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10:21: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开塞露瓶。


背景技术:

2.开塞露是一种常用的小儿、老年体弱便秘者的治疗药物,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开塞露瓶作为盛装开塞露的载体,一般采用在由软塑料材料制成的瓶体上连通呈细条状的导流管,使用时,在瓶口涂抹少许油脂,缓慢插入肛门,然后将药挤入直肠内。
3.但是开塞露瓶是利用自身受压形变减少瓶内压力的方式实现药液的注入,但是人体直肠内外具有压力差,挤入体内的液体容易回流到瓶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开塞露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开塞露瓶内液体回流。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开塞露瓶,包括瓶体和导流管,所述瓶体由软塑料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侧部周向具有向内凹入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将瓶体分成上瓶体和下瓶体,所述导流管与上瓶体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外周壁上具有朝两侧凸出并呈板状的作用部。
6.使用者将导流管插入患者直肠后,作用部贴靠在肛门位置,使用者在作用部上持续施加作用力,避免导流管移动刮伤直肠内壁,而且使用者在施加作用力时能刺激括约肌收缩使导流管外壁和肛门之间暂时形成封闭,避免液体流出的同时使瓶体内腔和直肠内部之间形成稳压空间,使用者通过挤压瓶体使液体从导流管进入直肠后,瓶体上向内凹进的凹陷部缩小了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的气体流通口径,进而在使用者去除挤压作用力后,流通速度变慢,减慢下瓶体回弹速度,从而有效减少液体回流。
7.在上述的开塞露瓶中,所述凹陷部的内壁包括位于上瓶体下端外侧面的导向面和位于下瓶体上端外侧面的锥面,所述导向面和斜面均朝下瓶体内倾斜,所述导向面与斜面连接且导向面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挤压瓶体的凹陷部时,朝下瓶体内倾斜的导向面和锥面对上瓶体进行导向,使上瓶体能嵌入下瓶体内,进而上瓶体和下瓶体回弹需要更大压强,瓶体不易回弹,因此可以维持瓶体内负压状态,减少液体回流。
8.在上述的开塞露瓶中,所述作用部位于导流管上靠近上瓶体的一端外周壁上。将作用部设置在导流管上靠近上瓶体的一侧,尽可能使导流管全部插入直肠内,减少直肠刺激,而且在导流管插设在直肠内的状态下,靠近上瓶体的作用部会更靠近瓶体的重心,使用者单手抵靠在作用部上就能维持导流管插设在直肠内的平衡。
9.在上述的开塞露瓶中,所述作用部呈长板状,所述作用部凸出的两端边缘呈弧状。弧状的作用部外侧边缘的能够与患者的皮肤轻和接触,在使用者施加的抵靠作用力的情况下,减少患者皮肤受到的异物感。
10.在上述的开塞露瓶中,所述下瓶体的内底壁上具有向内凸出形成的半球面。向内凸起的半球面增加瓶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瓶体受到的压强,保证瓶体强度。
11.在上述的开塞露瓶中,所述下瓶体的外底壁上与半球面相对的位置处具有凹入的稳定槽。稳定槽的设置减少瓶体底部在该处的厚度更便于下瓶体受挤压形变,进行开塞露注射,而且稳定槽的开设使瓶体底部上围绕稳定槽的一圈承受液体的压强,使瓶体稳定放置在平面上,避免倾倒。
12.在上述的开塞露瓶中,所述导流管呈锥状,所述导流管的大口端与上瓶体连通。使用者在作用部上施加作用力时,呈锥状的导流管能够与肛门内壁抵靠形成支撑点,既便于使用者施加作用力又便于封堵肛门,避免液体溢出。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开塞露瓶具有以下优点:
14.1、瓶体侧部周向设置的向内凹入的凹陷部将瓶体分成连通的上瓶体和下瓶体凹陷部减少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的流通口径,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的气体流通,减缓下瓶体的回弹速度,从而减少液体回流。
15.2、导流管上的作用部便于使用者施加作用力,作用部抵靠在肛门处,使其导流管稳定插设在直肠内,且使用者施加作用力的时候作用部能够暂时封堵肛门,避免溢出。
16.3、凹陷部内壁的导向面和斜面均朝下瓶体内倾斜,在挤压凹陷部时,上瓶体能朝下瓶体内移动直至上瓶体嵌入下瓶体,使瓶体不易回弹,减少液体回流。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开塞露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开塞露瓶的剖视图。
19.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0.图中,1、瓶体;1a、凹陷部;1a1、导向面;1a2、斜面;1b、半球面;1c、稳定槽;1d、上瓶体;1e、下瓶体;2、导流管;2a、作用部。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2.如图1、图2所示,本开塞露瓶包括瓶体1和呈锥状的导流管2,瓶体1侧部周向具有向内凹入的凹陷部1a,凹陷部1a将瓶体1分成上瓶体1d和下瓶体1e,导流管2的大口端与上瓶体1d连通,结合图3所示,凹陷部1a的内壁包括位于上瓶体1d下端外侧面的导向面1a1和位于下瓶体1e上端外侧面的斜面1a2,所述导向面1a1朝下瓶体1e内倾斜,所述斜面1a2朝下瓶体1e内倾斜,导向面1a1与斜面1a2连接且导向面1a1与斜面1a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凹陷部1a使上瓶体1d和下瓶体1e内的流通口径减小,上瓶体1d和下瓶体1e外侧连接位置向内凹进,向内挤压凹陷部1a使瓶体1形变,挤压过程中,上瓶体1d在导向面1a1的导向下嵌入下瓶体1e内。
23.如图1、图2所示,导流管2的外周壁上具有朝两侧凸出并呈长板状的作用部2a,作用部2a的两端边缘呈弧状。作用部2a供使用者的手指抵靠,作用部2a能够抵靠在肛门位置,在施加作用力的时候括约肌受压收缩,从而使导流管2外壁和括约肌之间形成密封,避免液
体漏出,且使瓶体1内部和直肠内形成稳压环境。
24.如图2所示,下瓶体1e的内底壁上具有向内凸出形成的半球面1b,下瓶体1e的外底壁上与半球面1b相对的位置处具有凹入的稳定槽1c,瓶体1底部围绕稳定槽1c周侧形成一圈容纳区间,容纳区间内装载液体时承受液体的压强,从而使瓶体1底部形成一圈压强,使瓶体1能够稳定放置在平面上,避免倾倒。
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26.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瓶体、导流管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定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开塞露瓶,包括瓶体(1)和导流管(2),所述瓶体(1)由软塑料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侧部周向具有向内凹入的凹陷部(1a),所述凹陷部(1a)将瓶体(1)分成上瓶体(1d)和下瓶体(1e),所述导流管(2)与上瓶体(1d)连通,所述导流管(2)的外周壁上具有朝两侧凸出并呈板状的作用部(2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塞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a)的内壁包括位于上瓶体(1d)下端的导向面(1a1)和位于下瓶体(1e)上端的斜面(1a2),所述导向面(1a1)和斜面(1a2)均朝下瓶体(1e)内倾斜,所述导向面(1a1)与斜面(1a2)连接且导向面(1a1)与斜面(1a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塞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部(2a)位于导流管(2)上靠近上瓶体(1d)的一端外周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塞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部(2a)呈长板状,所述作用部(2a)凸出的两端边缘呈弧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开塞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瓶体(1e)的内底壁上具有向内凸出形成的半球面(1b)。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塞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瓶体(1e)的外底壁上与半球面(1b)相对的位置处具有凹入的稳定槽(1c)。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开塞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呈锥状,所述导流管(2)的大口端与上瓶体(1d)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塞露瓶,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减少开塞露瓶内液体回流的问题。本开塞露瓶通过在瓶体侧部周向设置的向内凹入的凹陷部将瓶体分成连通的上瓶体和下瓶体凹陷部减少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的流通口径,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的气体流通,减缓下瓶体的回弹速度,从而减少液体回流。减少液体回流。减少液体回流。


技术研发人员:吴赛丽 潘敏 王敏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玉环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7.04
技术公布日:2023/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