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缸套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7:43: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缸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缸套。


背景技术:

2.气缸套,是一个圆筒形零件,置于机体的气缸体孔中,上由气缸盖压紧固定,活塞在其内孔作往复运动,其外有冷却水冷却,与缸盖、活塞共同构成气缸工作空间。
3.然而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现有的气缸套由于自身厚度原因,其热量传导速度低,因此气缸长时间工作时,缸内温度上升较高,较难将温度降低至理想工作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缸套,采用冷却槽内置、减小了气缸内壁到冷却槽的厚度,热传导效率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缸套,包括气缸套,气缸套由外缸套和内缸套构成,内缸套嵌入设置在外缸套的内部中间位置,并与外缸套紧密贴合,外缸套还包括内螺旋冷却槽、进液孔和排液孔,内螺旋冷却槽环绕设置在外缸套的内侧壁,并与外缸套一体成型,进液孔和排液孔呈水平贯穿设置在外缸套的侧壁靠上位置,并与外缸套通过螺纹连接,内缸套还包括顶盘和外螺旋冷却槽,顶盘呈水平设置在内缸套的顶部边缘位置,并与内缸套一体成型,内缸套的内部设有内缸壁,外螺旋冷却槽环绕设置在内缸套的侧壁。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内螺旋冷却槽和外螺旋冷却槽均为双螺旋结构,且均为顶端开口、底部连通,内螺旋冷却槽和外螺旋冷却槽结构一致且一一对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液孔和排液孔贯穿并延伸至外缸套的内部,其末端位于内螺旋冷却槽的开口位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内缸套的内部呈垂直贯通,内缸壁为圆柱状且表面光滑。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顶盘的内径等于内缸套的内径,顶盘的外径大于外缸套的外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内螺旋冷却槽和外螺旋冷却槽的垂直切面形状为半圆,两者一一对应形成完整的圆形通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顶盘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垂直设置的内六角螺丝,内六角螺丝的底端与外缸套的顶部边缘位置通过螺纹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将气缸套设计成外缸套和内缸套两部分,使得冷却槽能够内置其中,缩小了缸内壁到冷却槽之间的厚度,使得热传导效率大大增强,同等条件下具备更强的散热能力。
14.2、通过设置的内螺旋冷却槽与外螺旋冷却槽相互配合形成冷却通道,呈螺旋状环绕在缸壁外侧,其环绕形设计能够对缸套各个部位起到均匀散热,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且这种设计不会影响气缸套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缸套和内缸套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缸套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缸套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缸套侧视纵剖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21.其中:1、气缸套;11、外缸套;111、内螺旋冷却槽;112、进液孔;113、排液孔;12、内缸套;121、顶盘;122、内缸壁;123、外螺旋冷却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3.实施例:
24.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缸套,包括气缸套1,气缸套1由外缸套11和内缸套12构成,内缸套12嵌入设置在外缸套11的内部中间位置,并与外缸套11紧密贴合,外缸套11还包括内螺旋冷却槽111、进液孔112和排液孔113,内螺旋冷却槽111环绕设置在外缸套11的内侧壁,并与外缸套11一体成型,进液孔112和排液孔113呈水平贯穿设置在外缸套11的侧壁靠上位置,并与外缸套11通过螺纹连接,内缸套12还包括顶盘121和外螺旋冷却槽123,顶盘121呈水平设置在内缸套12的顶部边缘位置,并与内缸套12一体成型,内缸套12的内部设有内缸壁122,外螺旋冷却槽123环绕设置在内缸套12的侧壁。
25.使用时将气缸套1置于发动机的气缸体孔中,由发动机的气缸盖对内缸套12的顶盘121压紧固定,活塞在内缸套12的内部作往复运动,与缸盖、活塞共同构成气缸工作空间,将冷却液供液管与进液孔112连接、冷却液回流管与排液孔113连接,冷却液通过供液管导入进液孔112,再流经由内螺旋冷却槽111和外螺旋冷却槽123组成的冷却通道,最后通过排液孔113流入冷却液回流管,实现对气缸套1进行持续冷却。
26.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内螺旋冷却槽111和外螺旋冷却槽123均为双螺旋结构,且均为顶端开口、底部连通,内螺旋冷却槽111和外螺旋冷却槽123结构一致且一一对应。
27.冷却液从内螺旋冷却槽111和外螺旋冷却槽123的顶端开口处呈螺旋状往下流动,到最底部时顺着路径往上流动,实现整个冷却路径。
28.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进液孔112和排液孔113贯穿并延伸至外缸套11的内部,其末端位于内螺旋冷却槽111的开口位置。
29.进液孔122将冷却液注入内螺旋冷却槽111和外螺旋冷却槽123顶端的一个开口内,冷却液流经内螺旋冷却槽111和外螺旋冷却槽123组成的冷却通槽后往上回流,并通过排液孔113排出。
30.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内缸套12的内部呈垂直贯通,内缸壁122为圆柱状且表面光滑。
31.发动机的活塞能够与内缸壁122紧密贴合,保持密闭性和同时能够顺畅运动。
32.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顶盘121的内径等于内缸套12的内径,顶盘121的外径大于外缸套11的外径。
33.这种形状能够与发动机的气缸盖进行匹配,方便进行固定。
34.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内螺旋冷却槽111和外螺旋冷却槽123的垂直切面形状为半圆,两者一一对应形成完整的圆形通槽。
35.环绕式螺旋状能够延长冷却路径,同时能够让冷却路径遍布气缸套1内,增加冷却效率。
36.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顶盘121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垂直设置的内六角螺丝,内六角螺丝的底端与外缸套11的顶部边缘位置通过螺纹连接。
37.通过设置的内六角螺丝将顶盘121与外缸套11固定在一起,连接结构稳定。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