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压敏电阻器的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7:20: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敏电阻器的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压敏电阻器的焊接工序中采用的是手工烙铁焊接,先将防雷压敏电阻器进行预热,然后采用烙铁将焊锡均匀的涂抹在防雷压敏电阻器芯片上,再将金属与塑料件组合型电极覆在防雷压敏电阻器涂抹焊锡的地方,最后用烙铁将金属与芯片焊接,形成焊接件。目前对待焊接件的预热和焊接为两个设备分别进行,在预热完毕后需要转移待焊接件,导致对待焊接件的温度控制较为困难,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敏电阻器的焊接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待焊接件在预热后需要转移至焊接位置,导致对待焊接件的温度控制较为困难,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5.一种压敏电阻器的焊接装置,包括: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其中,
6.所述下模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发热元件,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定位待焊接件的焊腔,通过第一发热元件可对焊腔内的待焊接件预加热;
7.所述上模组件位于所述下模组件的上方,所述上模组件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焊腔配合的第二发热元件,通过第二发热元件可对焊腔内的待焊接件焊接。
8.优选地,上模组件可受驱动地朝向或远离所述下模组件直线移动。
9.优选地,还包括控温模块和测温电偶,所述控温模块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的发热时间和发热温度;
10.所述测温电偶设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上,所述测温电偶与所述控温模块电性连接。
11.优选地,还包括控时继电器,所述控时继电器被配置成当上模组件上的第二发热元件与待焊接件接触时被触发,并监测第二发热元件与待焊接件的接触时间,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报警;
12.所述控时继电器与所述控温模块电性连接。
13.优选地,上模组件包括模柄和上模座;
14.所述模柄的下端与所述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固设于所述上模座的下端。
15.优选地,上模座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之间设置有第一上隔热件;
16.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围绕设置在上模座和第二发热元件周向的第二上隔热件。
17.优选地,第一上隔热件和第二上隔热件均设置为石棉。
18.优选地,模柄与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由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带动所述
模柄上下直线移动。
19.优选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固设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第一发热元件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置有第一下隔热件;
20.所述下模座和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周向围绕设置有第二下隔热件。
21.优选地,第一下隔热件和第二下隔热件均为石棉。
22.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其中,所述下模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发热元件,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定位待焊接件的焊腔,通过第一发热元件可对焊腔内的待焊接件预加热;所述上模组件位于所述下模组件的上方,所述上模组件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焊腔配合的第二发热元件,通过第二发热元件可对焊腔内的待焊接件焊接,达到了可将待焊接件放置于第一发热元件的焊腔内进行预热,在预热结束后随即控制上模组件下移使位于上模组件下端的第二发热元件与待焊接件的焊接面接触进行焊接的目的,实现了将待焊接件的预热和焊接集成至一个设备上,焊接过程中不用转移待焊接件,便于对待焊接件的温度进行控制,且可对焊接面整体加热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待焊接件在预热后需要转移至焊接位置,导致对待焊接件的温度控制较为困难,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1模柄,2上螺钉,3上模座,4第一上隔热件,5第二上隔热件,6第二发热元件,7第一发热元件,8下模座,9第二下隔热件,10下螺钉,11第一下隔热件,12焊腔,13上模组件,14下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
28.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9.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
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敏电阻器的焊接装置,包括:下模组件14和上模组件13;其中,
34.下模组件14上设置有第一发热元件7,第一发热元件7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定位待焊接件的焊腔12,通过第一发热元件7可对焊腔12内的待焊接件预加热;
35.上模组件13位于下模组件14的上方,上模组件13的下端设置有与焊腔12配合的第二发热元件6,通过第二发热元件6可对焊腔12内的待焊接件焊接。
36.在本实施例中,该焊接装置主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部分为可直线活动的上模组件13,下部分为固定的下模组件14。下模组件14的主体结构为第一发热元件7,第一发热元件7由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可内置电热丝和导热油等传热器件。当采用电热丝时,可通过外接控制器来控制发热温度和发热时间,使第一发热元件7整体具备所需的温度。为便于将待焊接件进行预热和定位,第一发热元件7上开设有一个焊腔12,焊腔12的尺寸可与待焊接件的尺寸匹配,即焊腔12的具体结构根据待焊接件的结构进行设计。焊腔12的整体深度大于待焊接件的深度,使得待焊接件可完全落入焊腔12内,从而由第一发热元件7对待焊接件进行均匀的预加热。上模组件13位于下模组件14的上方,主体结构为第二发热元件6,第二发热元件6的结构原理与第一发热元件7的结构原理类似,可均为电控发热。第二发热元件6的下端具有凸出的焊接部,在第二发热元件6发热时焊接部同步升温至焊接温度。焊接部可受驱动的延伸至焊腔12内,从而对焊腔12内的待焊接件进行焊接。
37.本实施例中的焊接装置采用可控式加热,使得焊接温度、时间可控,且待焊接件的预热和焊接均位于第一发热元件7的焊腔12内,能够对待焊接面整体加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且在整个焊接过程中不用转移待焊接件,提高了产品焊接性能和生产效率,解决对待焊接件的温度控制较为困难,生产效率较低,焊接后产品性能变差的问题。
38.在焊接时需要第二发热元件6的焊接部下压在待焊接件上,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上模组件13可受驱动地朝向或远离下模组件14直线移动,驱动方式可为电动气缸,增加焊接的自动化程度,使焊接过程可控。
39.为便于对第一发热元件7和第二发热元件6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的焊接装置还包括控温模块和测温电偶,控温模块与第一发热元件7和第二发热元件6电性连接,可控制第一发热元件7和第二发热元件6内的电热丝的发热温度和时间,进而控制第一发热元件7和第二发热元件6的发热时间和发热温度。
40.测温电偶设于第一发热元件7和第二发热元件6上,可实时监测第一发热元件7和第二发热元件6的温度,测温电偶与控温模块电性连接,控温模块可根据测温电偶获取的温
度信息来对对第一发热元件7和第二发热元件6的温度进行进一步控制。
41.为保证焊接效果,除了焊接温度以外,焊接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焊接装置为精准控制焊接时间,其还包括控时继电器,控时继电器被配置成当上模组件13上的第二发热元件6与待焊接件接触时被触发,并监测第二发热元件6与待焊接件的接触时间,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报警;控时继电器与控温模块电性连接。
42.具体的,当第二发热元件6受驱动的向下移动至与待焊接件接触时触发控时继电器的开关,给控时继电器一个电信号,当接触时间达到控时继电器预设的时间时,控时继电器报警提醒焊接时间以及达到焊接时间,实现时间控制。
4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对上模组件13和下模组件14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44.优选地,上模组件13包括模柄1和上模座3;模柄1的下端与上模座3固定连接,第二发热元件6固设于上模座3的下端,可通过上螺钉2进行连接,模柄1可与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例如与电动气缸的活塞杆传动连接,通过模柄1实现上模座3和第二发热元件6的高度调整,使第二发热元件6能够与待焊接件的焊接面接触。
45.由于在焊接式第二发热元件6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为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上模座3与第二发热元件6之间设置有第一上隔热件4;同理,为避免第二发热元件6对操作人员造成损伤,上模组件13还包括围绕设置在上模座3和第二发热元件6周向的第二上隔热件5。第一上隔热件4和第二上隔热件5均采用隔热保温效果好的材料制成,具体的,第一上隔热件4和第二上隔热件5均设置为石棉。
46.下模组件14在设计上与上模组件13相同,具体的,下模组件14包括下模座8,第一发热元件7固设于下模座8上,可通过下螺钉10进行连接,第一发热元件7与下模座8之间设置有第一下隔热件11;下模座8和第一发热元件7的周向围绕设置有第二下隔热件9。第一下隔热件11和第二下隔热件9均为石棉。
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