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4:37: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电气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


背景技术:

2.含有储能装置的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主要用于给部分对电源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源。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式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厂房内蓄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时,ups立即将电池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该装置属于精密器械,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护,避免装置受潮、受损,影响设备质量。
3.现有的不间断电源噪音大多是在内部风扇产生,普通的减噪隔音装置无法进行防潮,在空气湿度较大时,容易对内部构件产生腐蚀,影响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的减噪隔音装置无法进行防潮,在空气湿度较大时,容易对内部构件产生腐蚀,影响装置使用的问题。
5.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和防潮组件;
7.所述主体组件,包括:一个框板和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框板两侧的侧板;
8.所述框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内部均填充有隔音材质;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固定于不间断电源主体的两侧与所述框板形成凹形空间,用于对所述不间断电源主体的噪音产生组件进行包覆;
9.所述防潮组件,包括:进风筒和出风筒;
10.所述框板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进风筒和所述出风筒匹配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进风筒和所述出风筒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且位于所述框板远离所述不间断电源主体的一侧;所述进风筒内设置有冷凝板,所述冷凝板的下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出风筒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不间断电源主体进行散热的风机。
11.可选的,
12.所述冷凝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进风筒内部的上壁和下壁,且与竖直方向呈预设角度倾斜。
13.可选的,
14.所述冷凝板有多个,所述进风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连接在多个所述冷凝板的一端。
15.可选的,
16.所述集水槽的底端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最底端面一侧设置有伸出所述集水槽的导水管。
17.可选的,
18.所述第一开孔位于所述第二开孔下方,且所述第一开孔大于所述第二开孔。
19.可选的,
20.所述出风筒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风机的开关。
21.可选的,
22.所述框板和两个所述侧板之间通过柔性材质连接。
23.可选的,
24.所述柔性材质为柔性的橡胶板。
25.可选的,
26.所述框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位板,所述上位板通过螺栓与所述不间断电源主体连接;
27.两个所述侧板通过螺栓贴合连接在在所述不间断电源主体的两侧。
28.可选的,
29.所述框板和两个所述侧板的高度相等,且所述框板和两个所述侧板的高度为所述不间断电源主体高度的一半。
30.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3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进风筒的内部连接有冷凝板,通过冷凝板将导入的冷风水汽进行冷凝,同时冷凝的水滴底端聚集滴落,冷凝的水滴聚集在集水槽,降低冷气流内水汽,进而对装置进行防潮。
3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两个侧板贴合在不间断电源主体的两侧,在侧板和框板的内部均填充有隔音棉,通过侧板和框板形成凹形的空间,进而对不间断电源主体的噪音产生组件进行包覆,进行隔音降噪。
3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集水槽底端的倾斜槽进行水流的一侧聚集,聚集后的水流通过导水管的及时导出,换热后的热气流上升,热气流通过出风筒导出,保证装置的整体换热性能,在出风筒的内部连接风机,通过风机对气流进行加速,加速气体流动,进而辅助散热。
3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在框板的两侧通过柔性的橡胶板连接侧板,柔性的橡胶板便于侧板折叠安装,在不使用时对侧板进行折叠,可以减少装置的运输空间。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的
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中侧板的剖视结构图。
39.图中:
40.1-主体组件;11-框板,111-第一开孔,112-第二开孔;12-侧板;13-隔音材质;14-柔性材质;15-上位板;16-螺栓;
41.2-防潮组件;21-进风筒;22-出风筒;23-冷凝板;24-集水槽;25-风机;26-固定杆;27-导水管;28-开关;
42.3-不间断电源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技术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内。
44.参见图1-3,该图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电厂不间断电源的减噪隔音防潮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和防潮组件2;
46.主体组件1,包括:一个框板11和两个分别固定于框板11两侧的侧板12;
47.框板11和两个侧板12内部均填充有隔音材质13;两个侧板12分别固定于不间断电源主体3的两侧与框板11形成凹形空间,用于对不间断电源主体3的噪音产生组件进行包覆;
48.防潮组件2,包括:进风筒21和出风筒22;
49.框板11上开设有分别与进风筒21和出风筒22匹配的第一开孔111和第二开孔112;进风筒21和出风筒22分别固定于第一开孔111和第二开孔112,且位于框板11远离不间断电源主体3的一侧;进风筒21内设置有冷凝板23,冷凝板的下部设置有集水槽24;出风筒22内设置有用于对不间断电源主体3进行散热的风机25。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两个侧板12和框板11形成凹形的空间,进而对不间断电源主体3的噪音产生组件进行包覆,实现对不间断电源3的减噪。通过冷凝板23将导入的冷风水汽进行冷凝,同时冷凝的水滴底端聚集滴落,冷凝的水滴聚集在集水槽24,降低冷气流内水汽,进而实现对不间断电源3的防潮,换热后的热气流通过出风筒22的导出,保证装置的整体换热性能,在出风筒22的内部连接风机25,通过风机25对气流进行加速,加速气体流动,进而辅助散热,使用效果好。
51.在具体实施时,隔音材质13可以是隔音棉。风机2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组。
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冷凝板2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进风筒21内部的上壁和下壁,且与竖直方向呈预设角度倾斜,便于冷凝水的导出。
53.作为一个示例,冷凝板23设置有多个,进风筒2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6,固定杆26贯穿连接在多个冷凝板23的一端。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便于冷凝水的导出,集水槽24的底端设置有倾斜面,倾斜面最底端面一侧设置有伸出集水槽24的导水管27。
55.可以理解的是,集水槽24底端的倾斜面可以将冷凝水一侧聚集,聚集后的水流可以通过导水管27的及时导出。
56.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开孔111位于第二开孔112下方,且第一开孔111大于第二开孔112,使得换热后的热气流上升后可以通过出风筒22导出,保证装置的整体换热性能。
57.在具体实施时,出风筒22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控制风机25的开关28。
58.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框板11和两个侧板12之间通过柔性材质14连接。
59.可以理解的是,侧板12通过柔性材质14连接框板11,可以便于侧板12折叠安装,同时侧板12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可以减少装置的运输空间
60.作为一个示例,柔性材质14可以为柔性的橡胶板。
61.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框板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位板15,上位板15通过螺栓与不间断电源主体3连接;
62.两个侧板12通过螺栓16贴合连接在在不间断电源主体3的两侧。
63.在一个例子中,框板11和两个侧板12的高度相等,且框板11和两个侧板12的高度为不间断电源主体3高度的一半。
64.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的整体工作原理:
65.整体的工作原理为,将装置的用电设备连接外部电源,在框板11的两侧通过柔性材质14连接侧板12,柔性材质14便于侧板12折叠安装,同时侧板12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减少装置的运输空间,侧板12贴合在不间断电源主体3的两侧,在框板11和侧板12的内部均填充有隔音材质13,上位板15连接在不间断电源主体3一侧,通过框板11和两个侧板12形成凹形的空间,进而对不间断电源主体3的噪音产生组件进行包覆,进行隔音降噪,同时螺栓安装便捷。
66.在进风筒21的内部连接多组倾斜的冷凝板23,通过多组冷凝板3将导入的冷风水汽进行冷凝,同时冷凝的水滴底端聚集滴落,冷凝的水滴聚集在集水槽24,降低冷气流内水汽,进而对装置进行防潮,集水槽24底端的倾斜槽进行水流的一侧聚集,聚集后的水流通过导水管27的及时导出,换热后的热气流上升,热气流通过出风筒22导出,保证装置的整体换热性能,在出风筒22的内部连接两组风机25,开关28进行风机25的开启,通过风机25对气流进行加速,加速气体流动,进而辅助散热,使用效果好。
67.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技术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