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组合灶的制作方法

2023-01-04 23:28: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灶。


背景技术:

2.组合灶是一种具有灶具功能和烟机功能的组合式电器,组合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将油烟进行抽排,而不同地区的排放安装要求相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组合灶,该组合灶能降低应用于不同地区时的成本。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灶,包括:
5.蜗壳,设有出风端,所述出风端设有出风口;以及
6.转接件,安装于所述出风端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用于与排风管道连接。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设有导风腔,位于所述转接件一端的为第一连接头,位于所述转接件另一端的为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出风端连接以使所述导风腔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头用于与排风管道连接。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尺寸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尺寸不同。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尺寸。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之间的为导风段,所述导风段自所述第一连接头至所述第二连接头渐变设置。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头套设于所述出风端。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和所述出风端卡扣连接。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设有弹扣,所述出风端设有止挡部,所述弹扣用于和所述止挡部扣合;
14.所述蜗壳设有凸筋,所述凸筋环绕所述出风端设置,所述凸筋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所述止挡部。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转接件的出风方向不同,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可选择地安装于所述出风端。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接件的出风方向与所述蜗壳的出风方向相同;和/或所述第二转接件的出风方向与所述蜗壳的出风方向相交。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上蜗壳和下蜗壳,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出风端。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蜗壳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用于在所述组合灶放置于台面时相抵于台面,以使所述组合灶保持平放状态。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沿所述组合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包括两个且沿所述组合灶的宽度方向相间设置。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设有螺钉柱。
22.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蜗壳的出风端连接转接件,转接件根据不同地区的使用环境进行适配,不需要针对不同地区更改蜗壳的设计,相对于变更蜗壳,转接件的适配能大大降低组合灶的成本和难度。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一实施例中组合灶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一实施例中组合灶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一实施例中组合灶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3虚线所示放大图;
28.图5为一实施例中组合灶分解示意图;
29.图6为一实施例中风机和第一转接件连接示意图;
30.图7为图6中虚线所示放大图;
31.图8为图6所示结构剖视图;
32.图9为图8中虚线所示放大图;
33.图10为一实施例中风机分解示意图;
34.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组合灶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另一实施例中组合灶结构示意图;
36.图13为另一实施例中风机和第二转接件连接示意图;
37.图14为图13中虚线所示放大图;
38.图15为图13所示结构剖视图;
39.图16为图15虚线所示放大图。
40.附图标号说明:
41.机身1000;
42.盖板2000,开口2100,左侧烹饪区2210,右侧烹饪区2220;
43.格栅3000;
44.风机5000,蜗壳5100,出风端5101,止挡部5102,凸筋5103,上蜗壳5110,进风口5111,下蜗壳5120,出风口5121,支撑筋5122,螺钉柱5123,支撑侧筋5124,加强筋5125,叶轮5400,风道5500;
45.转接件6000,第一转接件6001,第二转接件6002,第一连接头6100,第二连接头6200,导风段6300,导风腔6400,弹扣6500。
46.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8.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1.组合灶是一种具有灶具功能和烟机功能的组合式电器。灶具功能即可以实现明火或非明火的食材烹饪,例如在组合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烹饪区,烹饪区对应设置电磁加热装置,也可以设置使用可燃气体进行燃烧的燃烧器。烟机功能即可以实现对食材烹饪过程所产生的油烟进行抽排,以避免厨房空间的空气污染。
52.一般来说,组合灶设置有蜗壳,蜗壳的出风口连接排风管道,排风管道连接到建筑物中的排烟道中,组合灶将室内的油烟排出至室外。目前,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使用环境,排风管道的规格也有所不同,若针对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蜗壳出风口,那么这样就会大大提高组合灶产品的开发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灶,该组合灶能以低成本地适配不同地区的使用环境。
53.如图1至图3、图5至图6、图11至图13、以及图15至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灶包括蜗壳5100和转接件6000,蜗壳5100具有出风端5101,蜗壳5100的出风端5101形成有出风口5121,转接件6000和出风端5101连接以安装在出风端5101上,并且转接件6000和出风口5121相互连通以接收蜗壳5100排出的空气,从而将空气导向排风管道。
54.组合灶安装到厨房中,需要和排风管道进行连接,以便排走油烟。不同地区的组合灶安装使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某个地区的排风管道为a规格,而另一个地区的排风管道为b规格,那么就需要针对这两个地区开发出两种不同的蜗壳5100,但由于蜗壳5100的变更涉及到风力、噪音、吸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这样会加大开发难度,提高开发成本。
55.本技术通过采用转接件6000的形式实现对不同地区的排风管道进行适配以降低开发难度和开发成本。转接件6000即实现与蜗壳5100和排风管道进行连接的构件,转接件6000处于蜗壳5100的出风口5121,不会对蜗壳5100自身的参数产生过大的影响。转接件
6000主要起到将空气导向排风管道的作用,不需要考虑过多的因素,相对于变更蜗壳5100的设计,转接件6000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适配的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
56.对于组合灶来说,可以基于同一平台进行设计,蜗壳5100具有一样的规格,针对不同地区的使用环境,适配相对应的转接件6000即可使用,如此提高了组合灶的制造效率,降低了成本。
57.具体地,组合灶具有机身1000和盖板2000,盖板2000安装到机身1000上。盖板2000具有开口2100,开口2100设置有格栅3000,位于开口2100左侧的为左侧烹饪区2210,位于开口2100右侧的为右侧烹饪区2220,机身1000内相对应左侧烹饪区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右侧烹饪区也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当然,也可以设置使用可燃气体进行燃烧的燃烧器)。组合灶具有风机5000,风机5000具有蜗壳5100,蜗壳5100安装到机身1000上,蜗壳5100具有进风口5111和出风口5121,蜗壳5100进风口5111位于左侧烹饪区2210和右侧烹饪区2220之间,在风机5000工作时,空气自开口2100进入机身1000,从而通过蜗壳5100的进风口5111进入到蜗壳5100内,继而通过出风口5121排出。出风口5121设置于组合灶的后侧(以组合灶安装于橱柜而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在出风口5121上连接有转接件6000,通过转接件6000实现将空气导向排风管道。
58.本技术通过在蜗壳5100的出风端5101安装转接件6000,转接件6000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使用环境进行适配,如此不需要将蜗壳5100针对不同环境进行适配,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组合灶的制造效率。
59.如图8和图9以及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6000具有导风腔6400、第一连接头6100和第二连接头6200,第一连接头6100位于转接件6000的一端,第二连接头6200位于转接件6000的另一端,转接件6000通过第一连接头6100和出风端5101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头6200和排风管道连接,如此方便用户或工作人员进行组装转接件6000。
60.例如,为了压缩包装空间,组合灶在出厂时,转接件6000可以暂不安装到出风端5101,而是在用户购买后而安装时再将转接件6000安装到出风端5101。第一连接头6100或第二连接头6200即为与出风端5101或排风管道相互配合的结构,通过在转接件6000上设置第一连接头6100,方便用户或工作人员将第一连接头6100和出风端5101相互匹配,通过设置第二连接头6200,方便用户或工作人员将第二连接头6200和排风管道相互匹配。
61.此外,沿着蜗壳5100的出风口5121的出风方向,转接件6000具有一定的长度,导风腔6400从转接件6000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转接件6000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头6100,转接件6000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连接头6200。第一连接头6100需要和出风端5101进行连接以连通出风口5121和导风腔6400,由于在蜗壳5100出风时风力较大,需要确保转接件6000不被吹动而松脱,因此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头6100来实现和出风端5101的连接,第一连接头6100实现了和出风端5101的更好配合,防止出现松动而泄漏空气。对于第二连接头6200和排风管道也是如此,不再重复赘述。
62.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以及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连接头6100和第二连接头6200两者的尺寸不同。
63.例如,出风口5121整体近似与矩形,第一连接头6100和第二连接头6200的整体也近似于矩形,矩形的长度尺寸大于宽度尺寸。第一连接头6100和第二连接头6200两者的尺寸不同,即第一连接头6100所形成的矩形大小和第二连接头6200所形成的矩形大小不同。
第一连接头6100的尺寸和出风端5101的尺寸是相适应的,通过如此设计,可以避免发生安装错误,提高安装效率。
64.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以及图15和图16所示,第二连接头6200的尺寸大于第一连接头6100的尺寸。
65.例如,第二连接头6200和排风管道连接,也即第二连接头6200的尺寸和排风管道的尺寸是相适应的,第一连接头6100和蜗壳5100的出风端5101连接,第一连接头6100的尺寸则和蜗壳5100的出风端5101相适应。如此,蜗壳5100的出风口5121的尺寸相对排风管道的尺寸是相对偏小的,因此从蜗壳5100出风口5121排出的空气的流速会更大,从而使得空气更快地进入到排风管道中,从而提高了抽排效率。
66.如图8和图9以及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6000设置有导风段6300,导风段6300设置在第一连接头6100和第二连接头6200之间,并且从第一连接头6100至第二连接头6200的方向,导风段6300呈渐变设置。
67.例如,通过在第二连接头6200和第一连接头6100之间设置导风段6300,从而留有充足的空间对空气实现导流。导风段6300设计为渐变的设置,导风段6300的通风面积逐渐变小或逐渐变大,如此可以降低空气从第一连接头6100流动到第二连接头6200时发生漩涡而产生噪音,使得排气噪音不会因设置了转接件6000而变大,而且导风段6300还能对空气进行引导,从而降低空气流动的阻力,进而使得排气更顺畅。
68.如图8和图9以及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6100采用套接的方式和出风端5101连接,如此可以使得转接件6000和出风端5101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
69.第一连接头6100的尺寸相对于出风端5101的尺寸稍大,第一连接头6100可以整体套接在出风端5101的边缘的外侧,呈包裹出风端5101的状态。由于第一连接头6100和出风端5101相互套接,如此可以增大两者的接触面积,也即可以增大转接件6000脱离出风端5101的阻力,防止出风端5101松脱。例如,在蜗壳5100的出风口5121排出的空气流速较大,会对转接件6000产生较大的冲击,转接件6000在空气的带动下可能会脱离蜗壳5100的出风端5101,而通过将转接件6000和出风端5101相互套接,增大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即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从而不容易脱离。
70.并且,由于转接件6000整套包裹着出风端5101,相当于出风端5101对转接件6000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通过增大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承作用更好,转接件6000的连接可以更稳固。
71.此外,蜗壳5100的出风口5121输出的空气流经转接件6000,转接件6000和出风端510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相当于延长了空气泄漏的路径,避免空气从转接件6000和出风端5101之间的缝隙中泄漏出去。
72.如图6和图7,以及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第一连接头6100和出风端5101的连接稳固,转接件6000和第一连接头6100之间还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安装。卡扣连接是一种可拆卸的连接的,有效防止第一连接头6100的连接松脱,而且在需要拆卸转接件6000时也容易将转接件6000拆下。特别是在第一连接头6100和出风端5101采用相互套接的连接方式时,转接件6000移动以使第一连接头6100套入出风端5101的边缘时即可实现扣接,方便快捷,连接稳定。
73.具体地,如图6和图7,以及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端5101具有止
挡部5102,而转接件6000则设置有弹扣6500,在安装转接件6000时,移动转接件6000对准蜗壳5100的出风端5101,直至弹扣6500扣合到止挡部5102上。在移动转接件6000的时候,弹扣6500遇到止挡部5102时会发生形变,随着转接件6000的进一步移动,弹扣6500复位以和止挡部5102扣合,例如移动弹扣6500的过程直至发出“嗒”一声即表示安装到位。
74.蜗壳5100一般具有风道5500,叶轮5400设置在风道5500中,电机驱动叶轮5400转动而在风道5500中形成负压,从而使得空气自进风口5111被吸入风道5500而从出风口5121排出,因此蜗壳5100整体呈中空的结构。又由于蜗壳5100的出风端5101需要和转接件6000进行连接,蜗壳5100出风端5101的结构强度需要得到保证。本实施例通过在蜗壳5100上设置有凸筋5103,凸筋5103呈环状,环绕着出风端5101设置,如此凸筋5103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使得出风端5101的结构强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和转接件6000进行连接而出风端5101不容易发生形变。
75.进一步地,移动转接件6000时,弹扣6500可以扣合在凸筋5103上,也即凸筋5103的相对应的部分构成了止挡部5102,如此不用额外再设置止挡部5102。也就是说,凸筋5103既起到加强蜗壳5100的结构强度的作用,也充当了止挡部5102,降低制造难度,便于转接件6000的连接。
76.可以理解的是,凸筋5103可以呈整体为封闭的环状,也可以是非封闭的环状,例如呈多段相间设置的结构分布。
77.如图5和图6,图11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6000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转接件6000的出风方向不相同,两个转接件6000中可选择其中一个安装到出风端5101。
78.例如,两个转接件6000可选择地安装到出风端5101,即为任选其一和出风端5101进行连接。转接件6000包括有两个,定义其中一个转接件6000为第一转接件6001,另一个的转接件6000为第二转接件6002。组合灶在出厂包装时会附带第一转接件6001和第二转接件6002,第一转接件6001的出风方向不同于第二转接件6002的出风方向,由于不同厨房中的使用环境各不相同,或不同地区中所销售的排风管道规格各不相同,通过配置两个出风方向不相同的转接件6000,用户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安装环境选择最为合适的转接件6000,如此可以降低组合灶的安装难度,更利于产品的推广销售。
79.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接件6001的出风方向和蜗壳5100的出风方向相同。以组合灶安装于橱柜为参照,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侧。蜗壳5100的出风口5121朝向后侧,故出风方向为自前向后,第一转接件6001的出风方向也是自前向后。例如第一转接件6001呈直线型,第一转接件6001的第一连接头6100、导风段6300和第二连接头6200自前向后排布,如此可以直接将空气输送到排风管道中。
80.第二转接件6002的出风方向和蜗壳5100的出风方向相交,例如相互垂直,即第二转接件6002将蜗壳5100的出风方向更改了90
°
。例如第二转接件6002导风段6300自第一连接头6100向下延伸,如此可改变蜗壳5100的出风方向,更有利于排风管道的安排。
81.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灶包括有风机5000,风机5000包括蜗壳5100、叶轮5400和电机。蜗壳5100包括有下蜗壳5120和上蜗壳5110,电机安装到下蜗壳5120,叶轮5400为离心风轮并且安装到下蜗壳5120,和电机驱动连接,上蜗壳5110和下蜗壳5120连接以罩设叶轮5400,并且形成风道5500,以及和风道5500连通的进风口5111和出风口5121,叶轮5400则位于此风道5500中。
82.电机工作以带动叶轮5400转动,从而使得空气从进风口5111进入,而从出风口5121排出。风道5500中的叶轮5400转动会形成负压,如此外界空气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自进风口5111进入到风道5500继而通过出风口5121排出。
83.蜗壳5100安装到机身1000上,具体为上蜗壳5110和机身1000进行连接,蜗壳5100的整体突出于机身1000的外表面,处于机身1000的下方,呈悬空设置。
84.因此将组合灶放置在台面时(台面指的是如橱柜台面、地面、展示台台面等),蜗壳5100会和台面接触,但是由于蜗壳5100需要安装电机和叶轮5400,因此需要设置出相应的结构,这样就会导致蜗壳5100接触台面时,整个组合灶不能平稳放置在台面而发生倾斜,从而不便于对组合灶进行检修、展示、拆解等。本实施例通过在蜗壳5100中设置支撑筋5122来解决上述问题。
85.具体来说,支撑筋5122设置在下蜗壳5120上,于下蜗壳5120向下延伸设置,支撑筋5122具体设置的位置位于组合灶容易发生倾斜的那一侧,即通过支撑筋5122的设置,支撑筋5122形成对整个组合灶的支承,从而使得组合灶不会发生倾斜,整体保持着平放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平放的状态并非是说绝对的水平,允许一定程度的倾斜,例如1
°
、2
°
、5
°
等,只要组合灶的整体看起来是平放的状态即可。
86.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组合灶的长度方向,支撑筋5122延伸设置。蜗壳5100基本处于机身1000的中间位置,因此组合灶长度方向的两端所施加的重量,容易以蜗壳5100为基点形成杠杆而使组合灶往长度方向的两端倾斜,通过将支撑筋5122沿组合灶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可以增大支撑筋5122的跨度范围,更好地实现对组合灶的支撑,使得组合灶放置于台面时更稳定。
87.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筋5122包括两个,且沿着组合灶的宽度方向相间设置。如此,整个组合灶则可仅通过支撑筋5122实现支撑于台面的效果,两个支撑筋5122相对相间沿着宽度方向设置,而单个的支撑筋5122则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如此进一步的提高支撑效果。
88.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筋5122设有螺钉柱5123。例如,在将组合灶进行展示时,组合灶放置在展示台的台面,使用紧固件穿设展示台的台面而紧固螺钉柱5123,即可将组合灶固定在展示台。由于螺钉柱5123设置在支撑筋5122上,支撑筋5122对螺钉柱5123起到较强的支撑约束作用,避免紧固螺钉柱5123后蜗壳5100产生形变。
89.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蜗壳5120的表面设置有加强筋5125。加强筋5125的结构可呈蜂窝状,支撑筋5122的两侧设置有支撑侧筋5124,支撑侧筋5124和加强筋5125一体成型,如此大大提高支撑效果,防止蜗壳5100变形。
9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