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拿取的汽车工件存放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3-01-04 07:13: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件存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拿取的汽车工件存放支架。


背景技术:

2.汽车工件是构成汽车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加工的产品,汽车工件在加工完成之后都需要进行存放,目前,汽车工件在生产出来之后通常使用专门的汽车工件存放支架,来对汽车工件进行存放,但现有的汽车工件存放支架,多为焊接而成的一体式框架,工作人员在拿取时需要从存放该类型汽车工件的隔断中横向拉出到边缘处后,在拿取下来,由于放在汽车工件存放支架内的汽车工件往往都是直接放置在汽车工件存放支架的隔断中,在拿取时汽车工件产生晃动时,可能会导致其他的汽车工件掉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拿取的汽车工件存放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拿取的汽车工件存放支架,便于工作人员拿取存放支架内的汽车工件,操作方便快捷,在工作人员拿取汽车工件时无需多余操作直接拿取即可,大大提高了便捷性,确保汽车工件能够稳定的存放在存放支架中,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拿取的汽车工件存放支架,包括直角梯形架和限位单元;
5.直角梯形架:其内腔设有存放架,存放架的内腔通过燕尾滑槽滑动连接有竖向均匀分布的存放板,存放板的前表面均设有把手;
6.限位单元:包括限位凸柱和弹簧一,所述限位凸柱分别滑动连接于存放板右表面前端对应设置的滑孔内,限位凸柱的左端面与限位凸柱所在滑孔的左壁面之间均设有弹簧一,限位凸柱的右端分别与存放架右壁面对应设置的插孔配合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拿取存放支架内的汽车工件,操作方便快捷,在工作人员拿取汽车工件时无需多余操作直接拿取即可,大大提高了便捷性。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单元还包括安装筒和按压杆,所述安装筒竖向均匀设置于存放架的右表面前端,安装筒的内腔均滑动连接有按压杆,按压杆的内侧端头分别穿过存放架右表面对应设置的通孔并与对应的限位凸柱右端配合设置,操作方便快捷。
8.进一步的,所述存放架的后端横向板体前表面均设有横向对称分布的固定筒,存放板后表面对称设置的开口内均设有滑动筒,滑动筒分别与对应的固定筒滑动连接,起到导向移动支撑的作用。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筒的后壁面与滑动筒的前壁面之间均设有弹簧二,为下次拿取汽车工件时蓄能。
10.进一步的,所述存放板上表面均匀设置的滑孔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筒,大大提高
了便捷性。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筒的顶壁面与限位筒所在滑孔的底壁面之间均设有弹簧三,起到自动复位的作用。
12.进一步的,所述直角梯形架的下表面四角设有对称分布的橡胶阻尼垫,大大增加了与地面的摩擦系数。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便于拿取的汽车工件存放支架,具有以下好处:
14.1、当工作人员需要拿取汽车工件时,相关工作人员按下对应的按压杆,按压杆受力向内侧移动并同时顶动限位凸柱同步移动,待限位凸柱与其所在插孔分离时,存放板和滑动筒则在弹簧二回弹力的作用下沿对应的固定筒同步向前滑动,以此将需要拿取的汽车工件滑出存放架,然后工作人员将汽车工件拿取即可,便于工作人员拿取存放支架内的汽车工件,操作方便快捷。
15.2、待汽车工件拿取后,被压下的限位筒则在弹簧三回弹力的作用下顶动限位筒复位,当放入汽车工件时,汽车工件则会利用重力将与其接触的限位筒向下压去,而其余未接触的限位筒则保持原样对汽车工件进行限位,适用于不同形状汽车工件快速限位,在工作人员拿取汽车工件时无需多余操作直接拿取即可,大大提高了便捷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直角梯形架、2存放架、3存放板、4把手、5限位单元、51限位凸柱、52弹簧一、53安装筒、54按压杆、6固定筒、7滑动筒、8弹簧二、9限位筒、10弹簧三、11橡胶阻尼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拿取的汽车工件存放支架,包括直角梯形架1和限位单元5;
22.直角梯形架1:直角梯形架1对其附属机构提供安装支撑场所,其内腔设有存放架2,存放架2提供滑动导向支撑的作用,存放架2的内腔通过燕尾滑槽滑动连接有竖向均匀分布的存放板3,存放板3起到存放工件的作用,存放板3的前表面均设有把手4,把手4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23.限位单元5:包括限位凸柱51和弹簧一52,限位凸柱51分别滑动连接于存放板3右表面前端对应设置的滑孔内,限位凸柱51的左端面与限位凸柱51所在滑孔的左壁面之间均设有弹簧一52,限位凸柱51的右端分别与存放架2右壁面对应设置的插孔配合设置,限位单元5还包括安装筒53和按压杆54,安装筒53竖向均匀设置于存放架2的右表面前端,安装筒
53的内腔均滑动连接有按压杆54,按压杆54的内侧端头分别穿过存放架2右表面对应设置的通孔并与对应的限位凸柱51右端配合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拿取汽车工件时,相关工作人员按下对应的按压杆54,按压杆54受力向内侧移动并同时顶动限位凸柱51同步移动,待限位凸柱51与其所在插孔分离时,存放板3和滑动筒7则沿对应的固定筒6同步向前滑动,以此将需要拿取的汽车工件滑出存放架2,然后工作人员将汽车工件拿取即可,便于工作人员拿取存放支架内的汽车工件,而此时的限位凸柱51则在弹簧一52回弹力的作用恢复至初始状态,然后工作人员只需向内推动滑出的存放板3,在存放板3复位的过程中,限位凸柱51的端头弧面会首先与存放架2的前端棱角接触,随着存放板3的不断后移,限位凸柱51受力缩回其所在的滑孔内,并同时在弹簧一52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限位凸柱51的端头始终与存放架2的右壁面接触,且随着存放板3移动,限位凸柱51的端头会与存放架2的右壁面发生相对滑动,直至存放板3完全复位时,限位凸柱51在弹簧一52回弹力的作用下重新插入对应的插孔内,并同时将按压杆54向外顶移复位,以此对存放板3进行限位。
24.其中:存放架2的后端横向板体前表面均设有横向对称分布的固定筒6,存放板3后表面对称设置的开口内均设有滑动筒7,滑动筒7分别与对应的固定筒6滑动连接,存放板3和滑动筒7沿对应的固定筒6同步向前滑动,以此将需要拿取的汽车工件滑出存放架2,起到导向移动支撑的作用。
25.其中:固定筒6的后壁面与滑动筒7的前壁面之间均设有弹簧二8,弹簧二8则受力收缩为下次拿取汽车工件时蓄能,操作方便快捷。
26.其中:存放板3上表面均匀设置的滑孔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筒9,当放入汽车工件时,汽车工件则会利用重力将与其接触的限位筒9向下压去,而其余未接触的限位筒9则保持原样对汽车工件进行限位,适用于不同形状汽车工件快速限位,在工作人员拿取汽车工件时无需多余操作直接拿取即可,大大提高了便捷性,确保汽车工件能够稳定的存放在存放支架中。
27.其中:限位筒9的顶壁面与限位筒9所在滑孔的底壁面之间均设有弹簧三10,待汽车工件拿取后,被压下的限位筒9则在弹簧三10回弹力的作用下顶动限位筒9复位,起到自动复位的作用。
28.其中:直角梯形架1的下表面四角设有对称分布的橡胶阻尼垫11,橡胶阻尼垫11则大大增加了与地面的摩擦系数。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拿取的汽车工件存放支架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工作人员需要拿取汽车工件时,相关工作人员按下对应的按压杆54,按压杆54受力向内侧移动并同时顶动限位凸柱51同步移动,待限位凸柱51与其所在插孔分离时,存放板3和滑动筒7则在弹簧二8回弹力的作用下沿对应的固定筒6同步向前滑动,以此将需要拿取的汽车工件滑出存放架2,然后工作人员将汽车工件拿取即可,便于工作人员拿取存放支架内的汽车工件,而此时的限位凸柱51则在弹簧一52回弹力的作用恢复至初始状态,然后工作人员只需向内推动滑出的存放板3,在存放板3复位的过程中,限位凸柱51的端头弧面会首先与存放架2的前端棱角接触,随着存放板3的不断后移,限位凸柱51受力缩回其所在的滑孔内,并同时在弹簧一52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限位凸柱51的端头始终与存放架2的右壁面接触,且随着存放板3移动,限位凸柱51的端头会与存放架2的右壁面发生相对滑动,直至存放板3完全复位时,限位凸柱51在弹簧一52回弹力的作用下重新插入对应的插孔内,并同时将按压杆
54向外顶移复位,以此对存放板3进行限位,此时弹簧二8则受力收缩为下次拿取汽车工件时蓄能,操作方便快捷,待汽车工件拿取后,被压下的限位筒9则在弹簧三10回弹力的作用下顶动限位筒9复位,当放入汽车工件时,汽车工件则会利用重力将与其接触的限位筒9向下压去,而其余未接触的限位筒9则保持原样对汽车工件进行限位,适用于不同形状汽车工件快速限位,在工作人员拿取汽车工件时无需多余操作直接拿取即可,大大提高了便捷性,确保汽车工件能够稳定的存放在存放支架中,橡胶阻尼垫11则大大增加了与地面的摩擦系数。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