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芯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2023-01-01 22:44: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的隔膜,所述第一极片(1)上集流体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失活区(100),所述第二极片(2)上集流体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失活区(200),所述第一极片(1)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极片(2)的正投影相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失活区(100)的正投影覆盖并大于所述第二失活区(200)的正投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失活区(100)包括第一处理区(11)及位于所述第一处理区(11)内侧的第一影响区(12),所述第一处理区(11)的箔材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影响区(12)的箔材厚度;和/或,所述第二失活区(200)包括第二处理区(21)及位于所述第二处理区(21)内侧的第二影响区(22),所述第一处理区(11)的箔材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影响区(22)的箔材厚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的箔材具有第一涂覆面(101)和第二涂覆面(102),所述第一失活区(100)在所述第一涂覆面(101)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失活区(100)在所述第二涂覆面(102)上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二极片(2)的箔材具有第三涂覆面(201)和第四涂覆面(202),所述第二失活区(200)在所述第三涂覆面(201)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失活区(200)在所述第四涂覆面(202)上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失活区(100),在所述第一涂覆面(101)上的宽度不大于250微米,在所述第二涂覆面(102)上宽度不大于200微米;和/或,所述第二失活区(200),在所述第三涂覆面(201)上的宽度不大于200微米,在所述第四涂覆面(202)上的宽度不大于150微米;和/或,所述第一处理区(11),在所述第一涂覆面(101)上的宽度不大于80微米,在所述第二涂覆面(102)上的宽度不大于50微米;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区(21),在所述第三涂覆面(201)上的宽度不大于80微米,在所述第四涂覆面(202)上的宽度不大于50微米。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影响区(12)内具有第一厚度减薄区(121),沿所述第一影响区至所述第一处理区的方向,所述第一厚度减薄区(121)的厚度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二影响区(22)内具有第二厚度减薄区(221),沿所述第二影响区至所述第二处理区的方向,所述第二厚度减薄区(221)的活性物质的厚度逐渐减小。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减薄区(121)的厚度变化率小于所述第二厚度减薄区(221)的厚度变化率;和/或,所述第一厚度减薄区(12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厚度减薄区(221)的宽度。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减薄区(121)的宽度不大于130微米;和/或,所述第二厚度减薄区(221)的宽度不大于150微米。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叠片式电芯或卷绕式电芯。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区(11)还形成有熔珠;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区(21)还形成有熔珠。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珠的直径不大于45微米。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为正极片,所述第二极片
(2)为负极片。13.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芯及电池。该电芯包括有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上集流体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失活区,第二极片上集流体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失活区,第一极片的正投影与第二极片的正投影相重合。本申请提供的电芯,其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可以同尺寸切割制作,无需设定不同的制作程序或工序,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第一极片上的第一失活区和第二极片上的第二失活区的设置,为实现第二极片上导电有效区的实际面积大于第一极片上导电有效区的面积这一结构特征,提供了结构基础,利于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实现减少第二极片析锂的技术效果。二极片析锂的技术效果。二极片析锂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余春风 朱玉琪 周乔 韦奋崇 谢继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9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