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隔热框的制作方法

2023-01-01 16:51: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围护隔热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热框。


背景技术:

2.对于建筑围护结构,特别是门、窗、幕墙等结构,行业内普遍提升其隔热保温性能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但其隔热结构的本质实质上均为金属型材与隔热材料相互咬合叠加而成,利用隔热材料阻挡内外金属型材的热量流动。金属型材与隔热材料采用机械咬合,便于装配,但这种连接形式要求具有较高的剪切力强度、抗拉伸强度,而现有技术中的隔热结构装配稳定性差,连接后剪切强度低,容易断裂,若采用滚压压头的方式来提升剪切强度,则容易晃动导致金属型材与隔热材料复合后平整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框,减小滚压难度,提高剪切力强度。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隔热框,包括固定型材、隔热条,所述的隔热条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的固定型材上,所述的固定型材包括型材本体、凸出于所述的型材本体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
6.所述的隔热条包括条本体、连接在所述的条本体一端的条连接部,所述的隔热条、固定型材连接时,所述的条连接部夹持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之间,并且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通过滚压与所述的条连接部贴靠;
7.所述的固定型材和所述的隔热条之间设置有匹配定位结构,所述的匹配定位结构包括采用凹凸配合的第一匹配部、第二匹配部,所述的第一匹配部、第二匹配部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的型材本体上并位于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部分、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的条连接部上并位于靠近所述的型材本体的一侧。
8.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匹配部为凸块,所述的第二匹配部为凹槽,所述的凸块的形状与所述的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凸块的形状为向所述的凹槽内延伸的三角形。
1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凸块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凸块的形状为向所述的凹槽内延伸的梯形,所述的凸块的梯形靠近所述的凹槽的一边与远离所述的凹槽的另一边相平行。
12.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凸块的梯形为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
13.再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的凸块的梯形为直角梯形时,所述的凸块的直角梯形靠近所述的凹槽的一边短于远离所述的凹槽的一边。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凸块的形状为向所述的凹槽内延伸的球形。
15.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匹配部与所述的型材本体一体设置,所述的第二匹配部与所述的条连接部一体设置。
16.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的根部、第二夹持部的根部均可以通过滚压进行弯曲使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的头部、第二夹持部的头部相互靠近。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条连接部沿向靠近所述的型材本体的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大;
18.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的根部与所述的型材本体连接处中靠近所述的第二夹持部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弧形的第一凹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的头部上靠近所述的第二夹持部的一侧具有凸出于表面的弧形的第一凸头;
19.所述的第二夹持部的根部与所述的型材本体连接处中靠近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弧形的第二凹部,所述的第二夹持部的头部上靠近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的一侧具有凸出于表面的弧形的第二凸头。
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1.本实用新型相对设置两个夹持部对隔热条进行夹持,两个夹持部均可以通过滚压贴靠在条连接部上,利用双向压迫力增强连接后的剪切力强度,提升连接强度;在固定型材和隔热条之间设置匹配定位结构,起到定位作用,减少滚压难度,提升固定型材和隔热条复合后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22.附图1为实施例一的隔热框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2为实施例二的隔热框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3为实施例三的隔热框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4为实施例四的隔热框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5为实施例五的隔热框的结构示意图。
27.以上附图中:1、固定型材;11、型材本体;12、第一夹持部;121、第一凹部;122、第一凸头;13、第二夹持部;131、第二凹部;132、第二凸头;
28.2、隔热条;21、条本体;22、条连接部;
29.31、第一匹配部、凸块;32、第二匹配部、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如图1-5所示,一种隔热框,包括固定型材1、隔热条2,隔热条2可拆卸地连接在固定型材1上,通常隔热条2的两端均连接固定型材1,隔热条2两端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固
定型材1的结构也相同,在下述实施例中以一侧的连接结构作为示例进行描述和附图示意。
33.固定型材1包括型材本体11、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凸出于型材本体11表面设置,并且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夹持在隔热条2一端的两侧将隔热条2与固定型材1进行连接,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与型材本体11一体设置。第一夹持部12由其根部(与型材本体11相连接的一端)向头部(远离型材本体11的另一端)向第二夹持部13倾斜,第二夹持部13由其根部(与型材本体11相连接的一端)向头部(远离型材本体11的另一端)向第一夹持部12倾斜,并且第一夹持部12的根部、第二夹持部13的根部均可以通过滚压进行弯曲使第一夹持部12的头部、第二夹持部13的头部相互靠近,通过滚压第一夹持部12的头部、第二夹持部13的头部紧紧抵靠在隔热条2上。具体地说,第一夹持部12的根部与型材本体11连接处中靠近第二夹持部13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弧形的第一凹部121,第二夹持部13的根部与型材本体11连接处中靠近第一夹持部12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弧形的第二凹部131,避免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滚压弯曲时出现断裂。同时,第一夹持部12的头部上靠近第二夹持部13的一侧具有凸出于表面的弧形的第一凸头122,第二夹持部13的头部上靠近第一夹持部12的一侧具有凸出于表面的弧形的第二凸头132,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滚压贴靠在隔热条2上时,通过第一凸头122、第二凸头132加强对隔热条2的锁定。
34.隔热条2包括条本体21、条连接部22,条连接部22连接在条本体21一端,条连接部22与条本体21一体设置,在通常情况下,条本体21的相对两端均连接有条连接部22。隔热条2、固定型材1连接时,条连接部22被夹持在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之间,并且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通过滚压与条连接部22贴靠,条连接部22沿向靠近型材本体11的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大,与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之间的形状相匹配。
35.固定型材1和隔热条2之间设置有匹配定位结构,匹配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匹配部31、第二匹配部32,第一匹配部31、第二匹配部32采用凹凸配合,第一匹配部31、第二匹配部32中的一个设置在型材本体11上并位于型材本体11在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之间的部分,第一匹配部31、第二匹配部3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条连接部22上并位于条连接部22的靠近型材本体11的一侧,凹凸方向为条连接部22与型材本体11之间连接的方向。第一匹配部31、第二匹配部32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匹配部31为凸块31,第二匹配部32为凹槽32,凸块31的形状与凹槽32的形状相匹配。为了减小型材本体11的厚度,增强型材本体11的强度,第一匹配部31与型材本体11一体设置,凸块31由型材本体11表面向外突出,第二匹配部32与条连接部22一体设置,凹槽32由条连接部22表面向内凹陷。对于凸块31和凹槽32的具体形状通过多个实施例分别说明。
36.实施例一:
37.如图1所示,凸块31的形状为向凹槽32内延伸的三角形。更为优选的是,凸块31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腰伸入至凹槽32内,为避免危险防止损坏,凸块31的三角形伸入至凹槽32内的尖部可以为圆角。
38.实施例二:
39.如图2所示,凸块31的形状为向凹槽32内延伸的梯形,凸块31的梯形靠近凹槽32的一边与远离凹槽32的另一边相平行。更为优选的是,凸块31的梯形为等腰梯形,其中,凸块31的等腰梯形靠近凹槽32的一边短于远离凹槽32的另一边。
40.实施例三:
41.如图3所示,凸块31的形状为向凹槽32内延伸的梯形,凸块31的梯形靠近凹槽32的一边与远离凹槽32的另一边相平行。更为优选的是,凸块31的梯形为直角梯形,其中,凸块31的直角梯形靠近凹槽32的一边短于远离凹槽32的一边。
42.实施例四:
43.如图4所示,凸块31的形状为向凹槽32内延伸的梯形,凸块31的梯形靠近凹槽32的一边与远离凹槽32的另一边相平行。更为优选的是,凸块31的梯形为等腰梯形,其中,凸块31的等腰梯形靠近凹槽32的一边长于远离凹槽32的另一边。
44.实施例五:
45.如图5所示,凸块31的形状为向凹槽32内延伸的球形,实际上为了确保连接稳定,凸块31的截面为部分球形以确保一定长度的连接边。更为优选的是,凸块31的球形与型材本体11的表面的连接边的长度不小于球形的半径,便于凸块31插入至凹槽32内,及避免凸块31与型材本体11断裂。
4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7.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