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RPIR生化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22:07: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rpir生化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pir生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2.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1、将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形成环流生物反应与沉淀一体式的高效生化反应器,不需要污泥回流,缩短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2、rpir的核心装备是rpir标准模块,它耦合了化工的气升环流技术与沉淀分离技术,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是一种拼装式组合模块,安装方便,免维护,寿命长;3、rpir工艺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行成本低、建设期短、管理简单、出水水质优良”的特点;4、rpir适合于各种可生化污废水的处理,特别适合于高标准应急污水处理和市政污水处理,可用于新建、提标或扩容。
3.因rpir生化处理工艺没有厌氧区与外回流,同时rpir模块需通过底部曝气提供搅拌和气升环流动力形成的液位差将混合液带入反应器进行泥水分离,对曝气要求较高,因此造成污泥浓度与溶解氧难以平衡控制,生化段总氮处理效果不理想,最终导致通过在反硝化深床滤池大量投加碳源来去除总氮,生产成本过高。
4.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rpir生化反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rpir生化反应装置,通过设置穿孔气管,气管内的气流由穿孔涌出,能够提高环流动力,解决由于气量不足产生污泥沉降性差的问题;通过在进气上横管的侧壁上连接支气管,在支气管的外端连接冲洗软管,能够在对模块斜管进行清洗时,提高清洗效率,并且也能够将吸附在斜管上的污泥更好的清理掉。
6.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设计一种rpir生化反应装置,包括池体、设置于池体内的若干澄清单元和设置于池体底部的曝气器,所述澄清单元包括澄清器和污泥斗,所述污泥斗呈漏斗状结构,其底部设有排污泥口,其顶部连接有呈方框形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侧壁上等间隔设有若干进污水孔,所述导向板的内侧设有所述澄清器;
8.所述澄清器呈方框形结构,其沿着长度方向的内壁之间连接有溢流槽,所述进污水孔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溢流槽的上表面高度;所述澄清器的内壁下方之间设有斜管;
9.所述导向板的内壁与所述澄清器的外壁之间设有若干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气管,所述气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穿孔。
10.相邻所述澄清单元之间设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呈倒“u”字型结构,其底端固定于所述池体底部,所述澄清器的外壁上方与所述支撑梁的外壁固定连接。
11.所述气管的顶端与连接管相连,所述连接管为由两根横向管和纵向管组成的“u”形管,若干所述气管间隔与所述横向管的底部连通,所述纵向管固定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部,
所述横向管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端与池体固定连接。
12.所述曝气器包括进气总管、曝气管和曝气孔,所述进气总管为由进气上横管、进气竖管和进气下横管组成的“z”字型结构,所述进气上横管的外端与外部的风机相连,其内端与进气竖管的顶端连通,所述进气竖管的底端与所述进气下横管的内端相连,所述进气下横管的外端为封闭端;所述进气下横管的外壁两侧等间隔连接有若干所述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顶部等间隔设有若干所述曝气孔。
13.所述进气上横管的侧壁上连接有呈l形的支气管,所述支气管上设有支气阀,所述支气管的外端通过快速连接机构与冲洗软管相连。
14.所述快速连接机构呈管状结构,其外端形成用于套装于所述冲洗软管内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截面直径由快速连接机构的外端向内端逐渐减小,所述冲洗软管与所述卡接部卡接的一端外部套装有与卡接部配合卡紧的锁紧螺母。
15.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孔形成锥度,所述锁紧螺母的孔径由冲洗软管的端部向中间逐渐增大逐渐增大。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穿孔气管,气管内的气流由穿孔涌出,能够提高环流动力,解决由于气量不足产生污泥沉降性差的问题。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气上横管的侧壁上连接支气管,在支气管的外端连接冲洗软管,能够在对模块斜管进行清洗时,提高清洗效率,并且也能够将吸附在斜管上的污泥更好的清理掉。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快速连接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22.图中,1池体,2澄清器,3污泥斗,4曝气器,5排污泥口,6导向板,7进污水孔,8气管,9支撑梁,10连接管,11横向管,12纵向管,13进气管,14支气管,16快速连接机构,17冲洗软管,21溢流槽,22斜管,41进气总管,42曝气管,411进气上横管,412进气竖管,413进气下横管,161卡接部,162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一种rpir生化反应装置,参见图1-图3,
25.本设计包括池体1、设置于池体1内的若干澄清单元和设置于池体1底部的曝气器4,所述澄清单元包括澄清器2和污泥斗3,所述污泥斗3呈漏斗状结构,其底部设有排污泥口5,其顶部连接有呈方框形的导向板6,所述导向板6的侧壁上等间隔设有若干进污水孔7,所述导向板6的内侧设有所述澄清器2;
26.所述澄清器2呈方框形结构,其沿着长度方向的内壁之间连接有溢流槽21,所述进污水孔7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溢流槽21的上表面高度;所述澄清器2的内壁下方之间设有斜管22,污水由池体1的内壁下方流入池内,经过曝气器4曝气后完成污水与污泥的充分混合和
接触,并产生环流,曝气后的水流经由导向板6侧壁上方的进污水孔7进入污泥斗3内,污水进入污泥斗3后由斜管22底部沿着斜管22向上运动,污水中的污泥能够沿着斜管22向下滑落至污泥斗3内,由污泥斗3底部的污泥口流入污泥管进行收集;而污水中的清水能够沿着斜管继续向上运动由溢流槽21流出,实现污水的澄清和分离。
27.进一步的,导向板6的内壁与所述澄清器2的外壁之间设有若干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气管8,所述气管8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穿孔,气管8内的气流由穿孔涌出,能够提高环流动力,解决由于气量不足产生污泥沉降性差的问题。
28.进一步的,相邻澄清单元之间设有支撑梁9,所述支撑梁9呈倒“u”字型结构,其底端固定于所述池体1底部,所述澄清器2的外壁上方与所述支撑梁9的外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梁9便于澄清单元的固定连接,也可以将导向板6与支撑梁9相固定。
29.进一步的,气管8的顶端与连接管10相连,所述连接管10为由两根横向管11和纵向管12组成的“u”形管,若干所述气管8间隔与所述横向管11的底部连通,所述纵向管12固定于所述支撑梁9的顶部,所述横向管11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的外端与池体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横向管11的底部连接有两根气管8,两根气管8位于横向管11的两端,然后通过纵向管12将整个连接管10固定于支撑梁9上,起到固定作用;进一步的,进气管13与横向管11的侧壁连接,且其外端与池体1固定连接,也可以起到支撑固定连接管10的作用,降低横向管11的外端下坠的情况。
30.进一步的,曝气器4包括进气总管41、曝气管42和曝气孔,所述进气总管41为由进气上横管411、进气竖管412和进气下横管413组成的“z”字型结构,所述进气上横管411的外端与外部的风机相连,其内端与进气竖管412的顶端连通,所述进气竖管412的底端与所述进气下横管413的内端相连,所述进气下横管413的外端为封闭端;所述进气下横管413的外壁两侧等间隔连接有若干所述曝气管42,所述曝气管42的顶部等间隔设有若干所述曝气孔。
31.进一步的,进气上横管411的侧壁上连接有呈l形的支气管14,所述支气管14上设有支气阀,所述支气管14的外端通过快速连接机构16与冲洗软管17相连,通过在进气上横管411的侧壁上连接支气管14,支气管14为钢管,然后在支气管14的外端连接冲洗软管17,能够在对模块斜管22进行清洗时,提高清洗效率,并且也能够将吸附在斜管22上的污泥更好的清理掉。
32.进一步的,支气管14与冲洗软管17之间通过快速连接机构16连接,并且冲洗软管17的安装与拆卸,另外由于冲洗软管17为了便于冲洗斜管22,其长度较长,避免影响使用或损坏等原因,可以在冲洗时将其与支气管14连接,当生化池正常使用时,将其拆卸;具体的,快速连接机构16呈管状结构,其外端形成用于套装于所述冲洗软管17内的卡接部161,所述卡接部161的截面直径由快速连接机构16的外端向内端逐渐减小,所述冲洗软管17与所述卡接部161卡接的一端外部套装有与卡接部161配合卡紧的锁紧螺母162,通过呈锥度的卡接部161与冲洗软管17进行套接,然后通过锁紧螺母162将其进行锁紧,从而实现冲洗软管的快速夹紧,便于冲洗软管17的安装与拆卸。
33.进一步的,锁紧螺母162的内孔形成锥度,所述锁紧螺母162的孔径由冲洗软管17的端部向中间逐渐增大逐渐增大,锁紧螺母162呈与卡接部161呈相反的锥度,从而使得锁紧螺母162能够更好的与卡接部161配合将冲洗软管17进行锁紧。
34.进一步的,在生化池末端即磁混凝前端增加ss监测仪表,实时监测生化池水质并上传中控,及时了解生化池出水情况,调控生产工艺;改造扩容池回流泵动力电缆,同时对回流泵加装变频器。通过变频器调节开启两台回流泵调节回流比。
3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