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控制吸盘及取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21:40: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真空吸附工具,特别是一种控制吸盘及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吸盘,一般呈圆形、中间凹陷的盘状体;其是利用内外大气压力的差别,吸附在物体上的一种挂件,或者是抓取物体的一种工具。
3.在现有技术中,当吸盘放置在平面上,由于吸盘底面与平面环闭贴合形成封闭空间,使得吸盘还未工作便出现吸牢状态,即真空吸附过于灵敏。若要将吸盘从平面上取下,需要通过指甲或尖锐的工具将吸盘边界翘起,长此以往,吸盘本体的边界便会损坏,进而减少吸盘的使用寿命,造成经济损失。
4.为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了一种自动开合玻璃吸盘【中国专利号:cn201922308476.2】,自动开合玻璃吸盘,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自动开合玻璃的吸盘。吸盘的圆心处设有一通孔,固定套筒的下端与吸盘圆心处的通孔处固定连接,固定套筒设有轴向阶梯型通孔,阶梯型通孔的两端为大直径孔,中间为小直径孔,导气管的下端与固定套筒的上端连接;触杆放置在固定套筒阶梯型通孔的下端孔中,触杆的上端穿过固定套筒的中间孔与限位环固定联结,触杆上设有一轴环,触杆的轴环通过压缩弹簧与阶梯型通孔的下端孔与中间孔的孔肩联结,限位环的下端顶在阶梯型通孔的上端孔的底壁上。无需人工启闭阀门,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也不会因阀门开启不完全而导致吸盘对玻璃的吸附程度不够,导致玻璃跌落、摔碎。
5.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顶升触杆上行压缩弹簧以连通抽真空路径,从而采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吸附,由此其结构较为复杂,设备成本高。而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连通或封堵抽真空路径,通过动力抽气实现牢固抓料,但其未能起到避免误吸、降低敏感吸附的问题;只要吸盘与产品表面贴合,通过产品表面压制触杆即可形成内部的密封空间,由此上述技术方案无法解决非工作时自动吸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通气孔实现非工作时内外气压平衡状态,利用按压封堵结构实现工作状态时的真空吸附,从而避免敏感吸附的控制吸盘及取料装置。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控制吸盘,包括呈上、下扣合的外壳、吸盘本体,所述吸盘本体的底面为吸附面,所述吸附面上沿所述吸盘本体厚度方向开设通气孔,所述外壳正对所述通气孔穿设按钮组件,所述按钮组件升降驱动位于底端的密封部,使所述密封部与所述通气孔形成分离或插接配合。
8.在上述的控制吸盘中,所述按钮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由上至下依次穿接按钮帽、旋转爪套、推杆,所述按钮帽的底部固设驱动爪套,所述驱动爪套与所述旋转爪套形
成爪牙啮合,所述驱动爪套/所述旋转爪套与所述套筒通过导向结构形成升降滑移,所述推杆上呈压制套接复位弹簧,所述推杆伸出所述套筒的下端固连所述密封部。
9.在上述的控制吸盘中,所述驱动爪套的底沿周向设置若干驱动爪牙,若干所述驱动爪牙的同侧具有推压上斜边,所述旋转爪套的顶沿周向设置若干旋转爪牙,若干所述旋转爪牙的同侧具有旋转下斜边,所述推压上斜边与所述旋转下斜边相贴啮合。
10.在上述的控制吸盘中,所述推压上斜边与所述旋转下斜边的倾斜角度互补,所述旋转下斜边的长度大于所述推压上斜边的长度。
11.在上述的控制吸盘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周向设置若干竖直轨条,所述驱动爪套上对应若干所述竖直轨条开设若干通槽一,若干所述竖直轨条一一对应嵌入若干所述通槽一形成相对滑移连接,所述旋转爪套上对应若干所述竖直轨条开设若干通槽二,相邻所述通槽二之间夹设两个一体衔接的所述旋转爪牙,所述旋转爪套定向转动使若干所述通槽二与若干所述竖直轨条形成循环插接配合。
12.在上述的控制吸盘中,所述推杆上设置限位环台,所述套筒的底端设置锥形口,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抵靠所述限位环台,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抵靠所述锥形口内壁。
13.在上述的控制吸盘中,所述密封部呈倒置的锥形块体,所述锥形块体的大径端固连所述推杆的底端,所述锥形块体的小径端朝下设置。
14.在上述的控制吸盘中,所述吸附面上凸设若干顶吸部,所述顶吸部为弧形凸条、方形凸块、圆柱凸块和半球凸块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所述顶吸部呈环形阵列或矩形阵列排布。
15.一种取料装置,包括上述的控制吸盘,所述外壳上固设握把并铰接提吸把手,所述吸盘本体通过提杆贯穿所述外壳转接所述提吸把手,所述提杆上套接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夹设于所述吸盘本体与所述外壳之间。
16.在上述的取料装置中,所述提吸把手与所述提杆穿接轴销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轴销的穿出端上固套卡簧形成限位卡接;所述提吸把手的底部具有翻转斜面和底端平面,所述翻转斜面与所述轴销的间距为低位距离,所述底端平面与所述轴销的间距为高位距离,通过所述提吸把手翻转使所述低位距离与所述高位距离交替切换。
17.在上述的取料装置中,所述提吸把手与所述握把之间设置卡位组件,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凸设于所述握把侧面上的卡位块,所述提吸把手的侧面对应开设卡位孔,所述提吸把手翻转至竖立位置使所述卡位孔套接于所述卡位块上形成竖向固定。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控制吸盘及取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在非工作状态下,吸盘本体接触产品表面,通过通气孔使吸盘本体与产品表面之间的空腔与外界连通,从而无法形成密封空间,避免敏感吸附问题,延长吸盘使用寿命。
20.2、位于内周的顶吸部形成防敏吸附的第二道防线,在吸盘贴合产品表面的状态下,通过顶吸部实现吸盘吸附面与产品表面的间隙,由此解除环闭密封空间,进一步避免敏感吸附问题,只有将吸盘中部上提凹陷,使顶吸部位于凹陷内才能实现密封空间。
21.3、在工作状态下,仅需按下按钮便可封堵通气孔,使吸盘本体与产品表面之间的空腔形成封闭,从而方便吸附控制。
22.4、整体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作用可靠,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控制吸盘的爆炸结构图。
24.图2是本控制吸盘中按钮组件的下行内部图。
25.图3是本控制吸盘中按钮组件的上行内部图。
26.图4是本取料装置的整体装配结构图。
27.图5是本取料装置的整体爆炸结构图。
28.图中,1、吸盘本体;1a、通气孔;1b、顶吸部;2、提杆;3、支撑弹簧;4、外壳;5、套筒;5a、竖直轨条;6、按钮帽;7、驱动爪套;7a、推压上斜边;8、旋转爪套;8a、旋转下斜边;8b、通槽二;9、推杆;10、复位弹簧;11、密封部;12、握把;12a、卡位块;13、垫片;14、轴销;15、提吸把手;15a、翻转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0.实施例一
31.如图1至图3所示,控制吸盘,包括呈上、下扣合的外壳4、吸盘本体1,吸盘本体1的底面为吸附面,吸附面上沿吸盘本体1厚度方向开设通气孔1a,外壳4正对通气孔1a穿设按钮组件,按钮组件升降驱动位于底端的密封部11,使密封部11与通气孔1a形成分离或插接配合。
32.按钮组件包括套筒5,套筒5内由上至下依次穿接按钮帽6、旋转爪套8、推杆9,按钮帽6的底部固设驱动爪套7,驱动爪套7与旋转爪套8形成爪牙啮合,驱动爪套7/旋转爪套8与套筒5通过导向结构形成升降滑移,推杆9上呈压制套接复位弹簧10,推杆9伸出套筒5的下端固连密封部11。
33.驱动爪套7的底沿周向设置若干驱动爪牙,若干驱动爪牙的同侧具有推压上斜边7a,旋转爪套8的顶沿周向设置若干旋转爪牙,若干旋转爪牙的同侧具有旋转下斜边8a,推压上斜边7a与旋转下斜边8a相贴啮合。
34.若干驱动爪牙的推压上斜边7a的倾斜角度均相同,由此若干推压上斜边7a绕一固定时针方向旋转设置。若干旋转爪牙的旋转下斜边8a的倾斜角度均相同,由此若干旋转下斜边8a绕一固定时针方向旋转设置。
35.推压上斜边7a与旋转下斜边8a的倾斜角度互补,旋转下斜边8a的长度大于推压上斜边7a的长度。通过两角的互补设置提高贴合度,从而优化斜推效果。因旋转下斜边8a的长度大于推压上斜边7a的长度,使推压上斜边7a沿旋转下斜边8a形成滑移轨迹。
36.导向结构包括套筒5的内壁上周向设置若干竖直轨条5a,驱动爪套7上对应若干竖直轨条5a开设若干通槽一,若干竖直轨条5a一一对应嵌入若干通槽一形成相对滑移连接,旋转爪套8上对应若干竖直轨条5a开设若干通槽二8b,相邻通槽二8b之间夹设两个一体衔接的旋转爪牙,旋转爪套8定向转动使若干通槽二8b与若干竖直轨条5a形成循环插接配合。
37.当按下按钮帽6时,驱动爪套7下行推动旋转爪套8下移,使通槽二8b脱离竖直轨条5a,同时旋转爪套8定向转动一固定角度,使竖直轨条5a下端顶靠旋转爪牙形成锁位,由此固定推杆9下降状态。当再次按下按钮帽6时,驱动爪套7下行推动旋转爪套8下移,竖直轨条
5a下端脱离旋转爪牙解锁,同时旋转爪套8定向转动一固定角度,使竖直轨条5a插入通槽二8b,通过弹力驱使推杆9与旋转爪套8上行,实现推杆9上升状态。
38.推杆9上设置限位环台,套筒5的底端设置锥形口,复位弹簧10的顶端抵靠限位环台,复位弹簧10的底端抵靠锥形口内壁。将复位弹簧10的上下两端进行限位抵靠,在推杆9的升降动作中实现对复位弹簧10的压缩,从而使复位弹簧10产生弹性支撑力。
39.密封部11呈倒置的锥形块体,锥形块体的大径端固连推杆9的底端,锥形块体的小径端朝下设置。密封部11具体采用橡胶材质。通过倒置锥形结构,在下降封堵通气孔1a时,先由小径端伸入以便于导入,而后直径逐渐变大形成严密封堵。
40.吸附面上凸设若干顶吸部1b,顶吸部1b为弧形凸条、方形凸块、圆柱凸块和半球凸块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顶吸部1b呈环形阵列或矩形阵列排布。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控制吸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2.1、在非工作状态下,吸盘本体接触产品表面,通过通气孔使吸盘本体与产品表面之间的空腔与外界连通,从而无法形成密封空间,避免敏感吸附问题,延长吸盘使用寿命。
43.2、位于内周的顶吸部形成防敏吸附的第二道防线,在吸盘贴合产品表面的状态下,通过顶吸部实现吸盘吸附面与产品表面的间隙,由此解除环闭密封空间,进一步避免敏感吸附问题,只有将吸盘中部上提凹陷,使顶吸部位于凹陷内才能实现密封空间。
44.3、在工作状态下,仅需按下按钮便可封堵通气孔,使吸盘本体与产品表面之间的空腔形成封闭,从而方便吸附控制。
45.实施例二
46.基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区别为:
47.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取料装置,包括上述的控制吸盘,外壳4上固设握把12并铰接提吸把手15,吸盘本体1通过提杆2贯穿外壳4转接提吸把手15,提杆2上套接支撑弹簧3,支撑弹簧3夹设于吸盘本体1与外壳4之间。通过提吸把手15上提吸盘本体1中部,通过弹簧的弹性力使吸盘本体1的中部凹陷下移复位。
48.提吸把手15与提杆2穿接轴销14形成转动连接,轴销14的穿出端上固套卡簧形成限位卡接;提吸把手15的底部具有翻转斜面15a和底端平面,翻转斜面15a与轴销14的间距为低位距离,底端平面与轴销14的间距为高位距离,通过提吸把手15翻转使低位距离与高位距离交替切换。提杆2伸出外壳4的端部上套接垫片13,垫片13夹设于提吸把手15与外壳4之间。利用低位距离与高位距离形成下放与上提的高度变化,从而实现对吸盘本体1中部的下放或上提驱动。
49.提吸把手15与握把12之间设置卡位组件,卡位组件包括凸设于握把12侧面上的卡位块12a,提吸把手15的侧面对应开设卡位孔,提吸把手15翻转至竖立位置使卡位孔套接于卡位块12a上形成竖向固定。通过卡位组件实现提吸把手15上提后位置固定,避免其自动翻转降位,造成吸附失效。
50.本取料装置的作用方式为:
51.1、在不工作状态时,吸盘本体1的吸附面接触产品表面,且外壳4对吸盘无压紧,通过通气孔1a使吸盘本体1与产品表面之间的空腔与外界连通,形成内外平衡气压,由此不会形成吸附状态。
52.2、在工作状态时,外壳4下压吸盘本体1使吸附面与产品表面贴合,按一下按钮帽6
使密封部11下行封堵通气孔1a并形成固定,由此吸盘本体1与产品表面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同时向上翻转提吸把手15并与握把12固定,从而将吸盘本体1的中部上提形成凹陷,顶吸部1b位于凹陷内并与产品表面分离,使吸盘本体1的凹陷形成密封真空空间,从而实现对产品的牢固吸附。
53.3、解除工作状态,再一次按一下按钮帽6使密封部11向上抬起,由通气孔1a进入空气解除密封真空空间,重新使内外气压平衡,达到吸盘本体1释放产品的目的。
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取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5.1、在非工作状态下,吸盘本体接触产品表面,通过通气孔使吸盘本体与产品表面之间的空腔与外界连通,从而无法形成密封空间,避免敏感吸附问题,延长吸盘使用寿命。
56.2、位于内周的顶吸部形成防敏吸附的第二道防线,在吸盘贴合产品表面的状态下,通过顶吸部实现吸盘吸附面与产品表面的间隙,由此解除环闭密封空间,进一步避免敏感吸附问题,只有将吸盘中部上提凹陷,使顶吸部位于凹陷内才能实现密封空间。
57.3、在工作状态下,仅需按下按钮便可封堵通气孔,使吸盘本体与产品表面之间的空腔形成封闭,从而方便吸附控制。
58.4、整体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作用可靠,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5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6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吸盘本体1;通气孔1a;顶吸部1b;提杆2;支撑弹簧3;外壳4;套筒5;竖直轨条5a;按钮帽6;驱动爪套7;推压上斜边7a;旋转爪套8;旋转下斜边8a;通槽二8b;推杆9;复位弹簧10;密封部11;握把12;卡位块12a;垫片13;轴销14;提吸把手15;翻转斜面15a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6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