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截留器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20: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生物截留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利用厌氧、缺氧、好氧等手段来进行污水处理,而为了避免沉淀池中的厌氧生物污泥对后期出水带来的影响,需要在好氧池后端增加沉淀池,通过沉淀池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沉淀、过滤。
3.但是由于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沉淀后,污泥排泥不畅通、不彻底,容易出现跑泥(出水中含有厌氧污泥)的现象。同时污泥沉积容易出现反硝化现象,进而沉淀后清水的清澈度较低和ss难以控制。
4.上述缺陷,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截留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6.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生物截留器,包括截留器外壳,所述截留器外壳通过所述进水管与好氧池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器外壳内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用于阻断所述截留器外壳内部的污水中的污泥上升;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端部穿过所述斜板并伸入所述截留器外壳的底部,其另一端与缺氧池/污泥池连接;以及出水堰槽,所述出水堰槽位于所述斜板的上侧,其与清水池或下一处理单元连接。
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截留器外壳的外侧壁上,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截留器外壳上分布的布水孔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截留器外壳的底部设有斜坡,所述排泥管的端部位于所述斜坡的底端。
9.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斜坡的外侧壁上。
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上设有上升路径,生物截留后的清水沿着所述上升路径上升至所述斜板的上侧。
11.进一步的,所述上升路径沿着所述斜板倾斜分布。
12.另一方面,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好氧池和缺氧池/污泥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的生物截留器。
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生物截留器并联接入所述好氧池和所述缺氧池/污泥池之间,使得每个生物截留器的进水管均与好氧池连接,每个生物截留器的排泥管均与缺氧池/污泥池连接,每个生物截留器的出水堰槽均与清水池或下一处理
单元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生物截留器运用在各种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好氧阶段的后端,解决了传统沉淀池排泥不畅通、不彻底和出水跑泥的现象,通过采用气提或机械排泥的方式即时排泥,杜绝了活性污泥在沉淀时的反硝化现象从面使出水更清澈、水质更达标、出水ss(suspended solid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更低。
14.另外,本发明可取代沉淀池、生物滤池的在土建和设备上的重复投入,节约了污水处理厂的大量投入。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中生物截留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生物截留器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中污水处理系统的原理图。
16.在图中,各个附图标号为:10、截留器外壳;11、布水孔;20、进水管;31、集泥管;32、排泥管;40、斜板;50、出水堰槽;51、设计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沉淀池排泥不畅通、不彻底和出水跑泥的现象,提出了一种生物截留器,其与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好氧池、缺氧池/污泥池连接,此处的污泥池指的是剩余的污泥盛放装置。具体的,该生物截留器包括截留器外壳10,截留器外壳10通过进水管20与好氧池连接,并且截留器外壳10内部的污泥可回流至缺氧池/污泥池。
18.该截留器外壳10可以置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截留腔内,截留腔的顶部盖有盖板,该盖板用于将整个截留器斜离于相对洁净的环境中。在本发明中,截留器外壳10的上端呈圆柱状或长方体状,其下端呈圆形漏斗状或棱锥状(即截留器外壳10的底部设有弧面或平面的斜坡),使得截留器外壳10的上端用于实现污水的截留、过滤,截留器外壳10的下端用于实现污水的沉降。
19.截留器外壳10内设有斜板40、集泥管31、排泥管32以及出水堰槽50,其中斜板40用于阻断截留器外壳10内部的污水中的污泥上升,排泥管32用于将过滤后的污泥排出至缺氧池/污泥池,出水堰槽50用于将过滤后的清水排放至清水池或下一处理单元并进入后续处理步骤。
20.1、进水管进水管20位于截留器外壳10的外侧壁上,使得好氧池中的污水可以经由进水管20进入截留器外壳10内部。为了实现污水由进水管20进入截留器外壳10内,截留器外壳10的侧壁上分布有布水孔11,该布水孔11与进水管20连通。
21.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进水管20上可以设有与布水孔11对应的进水孔,进水管20上
还可以设有与布水孔11位置对应的进水开槽。
22.优选的,进水管20位于斜坡的外侧壁上,使得污水进入该截留器外壳10内部后,直接到达沉降的区域,而不会靠近斜板40的位置,影响清水的上升;同时,进入的污水还可以具有充足的沉降时间,避免未沉降的污水直接回流至缺氧池/污泥池。
23.2、斜板斜板40位于截留器外壳10上部分的空间内,其内部上设有上升路径,生物截留后的清水沿着上升路径上升至斜板40的上侧。该上升路径可以为孔状、长条状等,根据需要可以做出对应选择。
24.优选的,上升路径沿着斜板40倾斜分布,污泥下沉、清水上升时通过倾斜分布的上升路径可延长斜板40的上升距离,利用斜板40摩擦力阻断污泥上升从而有效杜绝跑泥现象。
25.3、排泥管排泥管32的端部位于斜坡的底端,其可以将充分沉降的污泥回流至缺氧池/污泥池中。具体的,排泥管32的一端穿过斜板40并伸入截留器外壳10的底部,其另一端与缺氧池/污泥池连接,在排泥管32上可接入气提管进行排泥(或直接用机械泵排泥)。
26.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排泥管32的端部设有集泥管31,集泥管31位于截留器外壳10的底部,通过集泥管31可以对截留器外壳10内部的污泥进行预先收集,再通过排泥管32排出。排泥管32的另一端沿着截留器外壳10的内侧壁向上延伸,并由截留器外壳10的上端伸出,通过排泥管32的位置分布,避免排泥管32对于进入截留器外壳10的污水的水流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污水的污泥沉降效果。
27.另外,排泥管32中的污泥通过气提或机械排泥的方式进行排除,具体的,排泥管32可以与气提装置、泵吸等机械装置连接,利用空气提升的方式对污泥进行排泥操作,或通过其他机械排泥的方式进行排泥操作。
28.本发明中,截留器外壳10内部的硝化液与外部硝化液完全隔离,内部硝化液在绝对静止的情况下沉淀效果明显。同时,本发明通过上述装置可以即时将污泥排走,杜绝了活性污泥在沉淀时活性生物的反硝化现象。
29.4、出水堰槽该出水堰槽50位于斜板40的上侧,其与清水池或下一处理单元连接。具体的,出水堰槽50的顶部高于斜板40的上表面,使得位于斜板40上侧并达到设计水位51的水流进入出水堰槽50。此处的设计水位51与出水堰槽50的上表面开口处等高,使得水流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就可以流入出水堰槽50内,减少水流扰动。
30.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好氧池和缺氧池/污泥池,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结构的生物截留器,其可以根据污水处理规模和污水处理需求进行灵活布置,满足表面负荷、上升流速等的相关技术参数要求。
31.另外,采用多个生物截留器的时候,多个生物截留器可以采用并联的方式接入好氧池与缺氧池/污泥池、清水池或下一处理单元之间,使得污水可以同时在多个生物截留器中沉降,以提高生物截留的速率。
32.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中,每个生物截留器的进水管20均与好氧池连接,每个生物截留器的排泥管32均与缺氧池/污泥池连接,每个生物截留器的出水堰槽50与清水
池或下一处理单元连接。
33.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沉淀池排泥不畅通、不彻底和出水跑泥的现象,其全方位无死角,杜绝了活性污泥在沉淀时的反硝化现象从面使出水更清澈、水质更达标、出水ss更低。
34.本发明排泥及时,可在活性污泥在微缺氧阶段就可排到污水处理单元前端的缺氧池/污泥池,同而提升了活性污泥的工作效率和生命周期,并且本发明可取代沉淀池、生物滤池的在土建和设备上的重复投入,节约了污水处理厂的大量投入。
35.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3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