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高陡坡高路堤稳定性的基底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02:53: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陡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不利于开展大型机械施工的高路堤高陡坡基底的防滑处理。


背景技术:

2.在陡坡地面实施高填方路堤时,如何有效防止填方与原地面交界面互相滑动一直是工程界的难题。高填方路堤的滑动轻则导致路面的不均匀沉降,无法提供驾乘人员的行驶舒适感;重则导致整个路堤的垮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经济损失。滑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破坏规模巨大,破坏类型多样,破坏后果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设施造成极大危害。根据资料统计显示,在40多例重大边坡滑坡事故中,沿填方与基底基础面滑动和沿基底软弱土层滑动共约占三分之二。目前,国内处理填方路堤与基底互相滑动的措施主要是基底放阶。
3.基底放阶技术是目前用于防止高填方路堤与基底接触面滑动基底处理的主要措施,但经过多年工程实践,该项技术也暴露其不足之处:基底阶梯开挖过程中对原状土扰动较大,破坏了原有的承载能力;施工过程中多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提高了工程造价,对工期也有影响;基底为岩石层时,开挖难度大,甚至需要爆破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陡坡高路堤稳定性的基底处理装置,在钻孔安装注浆锚杆过程对基底原状土扰动较小,通过注浆锚杆进一步改良了基底土的力学性能,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有利于节约造价和提高施工速度,缩短了工期,因此具有易于施工,节约成本,施工质量容易把控,传力方式合理有效等特点。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6.一种提高陡坡高路堤稳定性的基底处理装置,包括:
7.安装于原地面上的路堤本体,所述原地面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钻孔,所述钻孔的内部设置有注浆锚杆,所述注浆锚杆的另一端通过土工格栅与所述路堤本体连接,所述钻孔的内部通过所述注浆锚杆浇筑有注浆体;
8.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9.s1、首先通过钻机在原地面的侧面开设若干个钻孔;
10.s2、将注浆锚杆的一端插入钻孔内部,然后通过注浆锚杆向钻孔内部浇筑砂浆,并使得钻孔内部形成注浆体,从而实现注浆锚杆与原地面紧密结合;
11.s3、将路堤本体通过土工格栅固定安装在注浆锚杆远离原地面的一端,从而实现路堤本体与原地面的稳固连接,并形成一个整体。
12.优选地,所述注浆锚杆由空心锚杆、套设于所述空心锚杆上的限位挡片以及螺纹安装在所述空心锚杆上的固定螺套构成;
13.其中,所述空心锚杆上且对应所述固定螺套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套相匹配
的外螺纹,所述空心锚杆的端部开设有注浆口,所述空心锚杆靠近所述注浆口的一侧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固组件。
14.优选地,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锚杆内壁上的两个连接弹簧,两个所述连接弹簧的端部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靠近所述连接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通过连接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空心锚杆对应所述连接滑块的位置开设有通口,所述连接滑块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齿。
15.优选地,所述连接滑块与所述通口的内壁滑动连接。
16.优选地,所述空心锚杆靠近所述注浆口的一端卡设有防堵挡片。
17.优选地,所述空心锚杆远离所述注浆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空心锚杆相匹配的密封塞。
18.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中,实现了一种提高陡坡高路堤稳定性的基底处理装置,注浆锚杆嵌固于原地面内,土工格栅铺设于填方土内,土工格栅和注浆锚杆的末端紧密连接,土工格栅能够承担填方土滑坡力,填方土滑坡力通过土工格栅传递给注浆锚杆,注浆锚杆将填方土滑坡力传递给原地面,从而有效的阻止了填方土的滑动,通过注浆锚杆注浆可以有效改善填土和基底的岩土之间的力学性能,由于施工工艺简单,可以大幅节约投资,并且加快施工进度,特别适用于陡坡高路堤、无法开展大型机械施工的填方工程。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高陡坡高路堤稳定性的基底处理装置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高陡坡高路堤稳定性的基底处理装置中注浆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高陡坡高路堤稳定性的基底处理装置中防堵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100、路堤本体;200、钻孔;300、注浆体;400、注浆锚杆;500、土工格栅;600、原地面;
28.1、空心锚杆;2、限位挡片;3、固定螺套;
29.101、注浆口;1011、防堵挡片;102、密封塞;103、加固组件;
30.1031、连接弹簧;1032、固定杆;1033、连接杆;1034、连接滑块;1035、通口;1036、固定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32.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陡坡高路堤稳定性的基底处理装置,包括:安装于原地面600上的路堤本体100,原地面600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钻孔200,钻孔200的内部设置有注浆锚杆400,注浆锚杆400的另一端通过土工格栅500与路堤本体100连接,钻孔200的内部通过注浆锚杆400浇筑有注浆体300;
3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4.s1、首先通过钻机在原地面600的侧面开设若干个钻孔200;
35.s2、将注浆锚杆400的一端插入钻孔200内部,然后通过注浆锚杆400向钻孔200内部浇筑砂浆,并使得钻孔200内部形成注浆体300,从而实现注浆锚杆400与原地面600紧密结合;
36.s3、将路堤本体100通过土工格栅500固定安装在注浆锚杆400远离原地面600的一端,从而实现路堤本体100与原地面600的稳固连接,并形成一个整体;
37.其中,注浆锚杆400由空心锚杆1、套设于空心锚杆1上的限位挡片2以及螺纹安装在空心锚杆1上的固定螺套3构成;
38.其中,空心锚杆1上且对应固定螺套3的位置开设有与固定螺套3相匹配的外螺纹,空心锚杆1的端部开设有注浆口101,空心锚杆1靠近注浆口101的一侧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固组件103;
39.其中,加固组件103包括固定连接在空心锚杆1内壁上的两个连接弹簧1031,两个连接弹簧1031的端部通过固定杆1032固定连接,固定杆1032靠近连接弹簧10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033,两个连接杆1033的端部通过连接滑块1034固定连接,空心锚杆1对应连接滑块1034的位置开设有通口1035,连接滑块1034与通口1035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滑块1034远离连接杆10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齿1036;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锚杆400嵌固于原地面600内,土工格栅500铺设于填方土内,土工格栅500和注浆锚杆400的末端紧密连接,土工格栅500能够承担填方土滑坡力,填方土滑坡力通过土工格栅500传递给注浆锚杆400,注浆锚杆400将填方土滑坡力传递给原地面600,从而有效的阻止了填方土的滑动,通过注浆锚杆400注浆可以有效改善填土和基底的岩土之间的力学性能,由于施工工艺简单,可以大幅节约投资,并且加快施工进度,特别适用于陡坡高路堤、无法开展大型机械施工的填方工程。
41.其中,空心锚杆1靠近注浆口101的一端卡设有防堵挡片1011;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空心锚杆1插入钻孔200内部时,对注浆口101进行遮挡防护,避免钻孔200内部的杂质通过注浆口101进入到空心锚杆1,从而保证了注浆的顺利。
43.其中,空心锚杆1远离注浆口101的一端设置有与空心锚杆1相匹配的密封塞102;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注浆完成后对空心锚杆1进行封堵,从而避免砂浆流出。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钻机在原地面600的侧面开设若干个钻孔200,并将空心锚杆1的一端插入钻孔200内部,然后通过空心锚杆1的另一端向钻孔200内部浇筑砂浆,并使得钻孔200内部形成注浆体300,从而实现注浆锚杆400与原地面600紧密结合,将路堤本体100通过土工格栅500固定安装在注浆锚杆400远离原地面600的一端,从而实现路堤本体100与原地面600的稳固连接,并形成一个整体,且通过设置土工格栅500能够
承担填方土滑坡力,填方土滑坡力通过土工格栅500传递给注浆锚杆400,注浆锚杆400将填方土滑坡力传递给原地面600,从而有效的阻止了填方土的滑动,并且通过注浆锚杆400的注浆可以有效改善填土和基底的岩土之间的力学性能,有效的阻止了填方土的滑动;在钻孔安装锚杆过程对基底原状土扰动较小,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且施工工艺简单,进而有利于节约造价和提高施工速度,缩短工期,特别适用于陡坡高路堤、无法开展大型机械施工的填方工程。
46.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