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床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01:58: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床。


背景技术:

2.现在的许多河道,由于人类的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使河道水体氮磷超标造成富营养化,甚至水体发黑发臭。现在解决办法大多是每3-5年抽水、清污处理一次,以减少其危害,但换水、清污工程量大,成本高。另外也有在河道种植水生植物进行生物吸收,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现在的许多河道,两侧都设有石壁挡土墙,且河水深度超过1.5米,一般自然生长的水生植物需生长于0-1.0米的浅水处,因而无法种植,而水葫芦、水花生等能够在水面生长的植物,又因其根部不受控制,容易在水面四处飘荡,疯狂繁殖,也影响环境。
3.也有采用人工岛的方式进行水体修复的,例如公开日为2011-2-23,公开号为cn10197934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工艺,所述工艺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1)首先,向景观水体中均匀投加微生物复合菌剂;2)其次,在步骤1)的第10天,向景观水体均匀投加化学除磷药剂;3)最后,在上述步骤2)的第2天,在水体中间部位安放人工浮岛,将水生植物栽种于人工浮岛上,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体中氮和磷。该方案通过人工浮岛种植水生植物,但不足之处在于小型的人工浮岛由于所承载的栽培基有限,水深不可调节,导致种植挺水植物,特别是芦苇、菖蒲、美人蕉等高茎秆植物,容易产生倒伏,不利于植物生长,而大型的人工浮岛不能适宜所有河道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床,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调节深度,并且还设有环形框控制其茎秆在设定的范围生长,并防止其倒伏,具体的设计方案如下:该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床,包括外框、浮体和深度调节杆,深度调节杆垂直设置,其下端连接外框,其上部穿过浮体向上设置一高度后再设置一环形框,外框内设有夹持杆,夹持杆内设有夹持腔,夹持腔内设有栽植器,栽植器内部设有栽植心,栽植心内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植物根部固定在夹持杆上,生长中吸收水体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从而修复、改善该河道水体。
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浮体呈环状,且包括材质为塑料或人造革的外层,所述外层内填充有硬质泡沫塑料。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外框呈环状,外框等于或小于配套的浮体内径,在外框内平行设置有两根支撑杆,多个夹持杆设置于支撑杆上且相邻两个夹持杆之间设有弹性件。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夹持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子杆,所述子杆沿其长度方向间隔一距离设有半圆形中空的子夹持腔,所述子夹持腔上下端贯通,两所述子夹持腔形成所述夹持腔,夹持腔内设有配套的栽植器,夹持杆设有安装孔,支撑杆穿过安装孔将夹持杆固
定在外框内。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栽植器为软质泡沫塑料或海绵,且由两个半圆柱组成,栽植器内部设有栽植心,栽植心为圆形腔,该圆形腔的上下均设有通孔,以供植物茎秆和根系生长。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弹性件为弹簧,该弹簧套设于支撑杆上,弹簧两端分别顶住支撑杆。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外框设有固定绳索连接河底对该生态修复床进行固定,或者在浮体上设置两根绳索,分别固定在两侧岸边,把该生态修复床固定在特定区域。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深度调节杆从上至下设有多个孔,并通过卡销与浮体活动连接,以调节外框的入水深度。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栽植心的圆形腔用于设置水生植物的种子或栽入根茎,植物茎秆通过圆形腔上方的通孔向上生长,植物的根系通过圆形腔下方的通孔向下生长。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生态修复床通过深度调节杆的下端连接外框,上部穿过浮体向上设置一高度后再设置一环形框,使得外框入水深度可通过深度调节杆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有利于植物生长,并使得高茎秆植物在环形框内向上生长,不会倒伏;且通过在外框内设置夹持杆,夹持杆内设置夹持腔,夹持腔内设置栽植器,栽植器内设置栽植心,栽植心用于种植水生植物,从而限制植物根部位置,避免其四处飘荡,且也容易控制繁殖。
15.2.本生态修复床的两个夹持杆之间设有弹性件,可将相对设置的子杆相对固定,且在植物生长中,根茎逐渐增大,两子杆逐渐分开,给根茎提供生长空间,同时弹性件收缩具有一定压力固定根茎,避免植物浮起和被水流冲走。
16.3.多个本生态修复床根据需求和河道地形进行排列固定,可以在河道上形成具有美感的形状,能够美化水面景观,提升环境质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状态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栽植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栽植器打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其中图示,1、外框,2、浮体,3、深度调节杆,4、支撑杆,5、环形框,6、夹持杆,7、夹持腔,8、弹性件,9、安装孔,10、栽植器,11、栽植心,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参考附图1-10,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床,其包括外框1、浮体2和深度调节杆3。
31.具体地,深度调节杆3垂直设置,其下端连接外框1,其上部穿过浮体2向上设置一高度后再设置一环形框5,该高度可根据具体植物的生长高度设置。外框1等于或小于配套的浮体2内径,在外框1内平行设置有两根支撑杆4,在夹持杆6靠近两端设有安装孔9,支撑杆4穿过该安装孔9将夹持杆6固定在该支撑杆4上,且两个夹持杆6之间设有弹性件8,弹性件8为弹簧,该弹簧套设于支撑杆4上,弹簧两端分别顶住夹持杆,夹持杆6为两根相对组合而成,其内部间隔一距离设有圆形中空的夹持腔7,该距离可根据具体植物的生长间隔需求设置,一般间隔30-50cm,可以理解的是,为使得植物正常生长,夹持腔7的中心轴线与夹持杆6的长度方向垂直。夹持腔7的上下圆心均设有圆形开口,以供植物的茎秆和根系生长出来,夹持腔7内设有配套的栽植器10,栽植器10为软质泡沫塑料或海绵,由两个半圆柱组成,栽植器10内部设有栽植心11,栽植心11为圆形腔,该圆形腔的上下均设有通孔12,以供植物茎秆和根系生长,在栽植心11内种植或栽植水生植物,植物根部固定在夹持杆6上,生长中吸收水体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从而修复、改善该河道水体。实施例中外框1、浮体2和环形框为环状,且其俯视可呈圆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浮体2为中空的塑料管或其外表设有人造革外层、内部为硬质泡沫塑料。
32.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深度调节杆3从上至下设有多个孔,通过卡销与浮体2活动连接,生长中用来调节外框1的入水深度。将多个本生态修复床相互连接固定或间隔一定距离连接固定,在河道上形成具有美感的形状,在外框1设置固定绳索连接河底对该组生态修复床进行固定,或者在浮体上设置两根绳索,分别固定在两侧岸边,把该组生态修复床固定在特定区域。在栽植器10内部栽植心11分别栽入芦苇、菖蒲、鸢尾或美人蕉的任一种或其组合,由于春季表层水温高,可以将外框1设置于靠近水面,可以使植物提早发芽,在植物生长出30-50cm时候降低深度调节杆3,从而增加外框1的入水深度,生长中根据所栽植物需要,一般入水深度10-50cm,最低不超过100cm,植物茎秆在环形框5内向上生长,在植物生长中适当向上调节环形框5高度,用来约束茎秆,以保证生长有序和不会倒伏,植物在生长中吸收水体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从而减轻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
求。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