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活垃圾收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30 22:12: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垃圾收运装置。


背景技术:

2.垃圾收运车一般都配备垃圾进口和出口,通过气缸拉伸结构控制进料口和出料口的门板开合,实现垃圾的转运。
3.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14086094u的一种生活垃圾收运装置,其结构包括设置有出料口和进料口的收运车身,所述收运车身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机构,通过所述过滤机构将所述收运车身分为干垃圾室和湿垃圾室两部分,所述收运车身对应所述湿垃圾室的位置安装排液口,所述出料口安装在收运车身对应所述湿垃圾室的位置,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收运车身的顶部。通过在收运车身内部设置过滤机构,使垃圾被收集过后可进行干湿分离,干垃圾室通过出料口倒出干垃圾,湿垃圾室通过排液口排出垃圾积液,这样在运输到垃圾处理站时,可以直接进行分类处理,无需二次分类,减少了工作量,也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垃圾处理的管理。
4.但是,其装置在试剂使用中,并不能很好的将收运车身内部的垃圾从出料口中排出,会有较多的垃圾附着在收运车身的内壁上,不易脱落排出,影响排出效果,并且收运车身的内部也难以进行清洗,若采用人工清洗,便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用不够方便。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生活垃圾收运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垃圾排出效果、便于进行清洗、较为省时省力、使用较为方便的生活垃圾收运装置。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收运装置包括:收运车身,所述收运车身内设置有传输带,所述传输带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收运车身的一侧内壁上;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收运车身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螺杆,所述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收运车身的一侧内壁上,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收运车身的外部;刮板,所述刮板螺纹安装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刮板与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刮板与所述收运车身内相适配;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收运车身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收运车身上。
8.优选的,所述收运车身的一侧开设有通孔。
9.优选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水箱、水泵、抽水管、u型管、软管和多个喷头,所述水箱固定安装在所述收运车身的顶部,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抽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上,所述抽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内,所述u型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刮板的一侧,所述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水泵的排水端上,所述软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通
孔延伸至所述收运车身内,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u型管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喷头均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上。
10.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的顶端设置有料斗。
11.优选的,所述料斗内设置有滤网。
12.优选的,所述收运车身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收运车身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收运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活垃圾收运装置,通过和多个过滤孔,能够将垃圾当中的液体过滤到传输带的下方,传输带的上方便是固体垃圾。这样在运输到垃圾处理站时,可以直接进行分类处理,通过传输带,能够将固体垃圾传输到出料口,使垃圾倒出更加容易,通过固定板、轴承座、限位杆、螺杆、刮板和电机,能够对收运车身的内壁上所附着的垃圾刮落,并且将刮落的垃圾推向出料口,可以提高该装置对垃圾的排出效果,通过喷水机构,能够在刮板的移动作用下对收运车身内部进行清洗工作,较为省时省力,使用较为方便,通过料斗和加水管,能够方便人员向水箱内注入适量的清水或清洗剂等,通过滤网,能够对外界环境中的树叶杂质进行拦截,防止加水管受到堵塞。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收运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刮板、u型管和喷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收运车身;2、传输带;3、固定板;4、轴承座;5、限位杆;6、螺杆;7、刮板;8、电机;9、水箱;10、水泵;11、抽水管;12、u型管;13、软管;14、喷头;15、加水管;16、料斗;17、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请结合参阅图1-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收运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刮板、u型管和喷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生活垃圾收运装置包括:收运车身1,所述收运车身1内设置有传输带2,所述传输带2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固定安装在所述收运车身1的一侧内壁上;轴承座4,所述轴承座4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5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所述限位杆5的一端与所述收运车身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螺杆6,所述螺杆6转动安装在所述收运车身1的一侧内壁上,所述螺杆6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座4转动连接,所述螺杆6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收运车身1的外部;刮板7,所述刮板7螺纹安装在所述螺杆6上,所述刮板7与所述限位杆5滑动连接,所述刮板7与所述收运车身1内相适配;电机8,所述电机8固定安装在所述收运车身1的一侧,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收运车身1上,通过收运车身1和传输带2构成现有技术中的生活垃圾收运装置主体部分,通过固定板3、轴承座4、限位杆5、螺杆6、刮板7和电机8,能够对收运车
身1的内壁上所附着的垃圾刮落,并且将刮落的垃圾推出,可以提高该装置对垃圾的排出效果。
22.所述收运车身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
23.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水箱9、水泵10、抽水管11、u型管12、软管13和多个喷头14,所述水箱9固定安装在所述收运车身1的顶部,所述水泵10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9的底部,所述抽水管11固定安装在所述水泵10的进水端上,所述抽水管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9内,所述u型管12固定安装在所述刮板7的一侧,所述软管13固定安装在所述水泵10的排水端上,所述软管13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收运车身1内,所述软管13的一端与所述u型管12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喷头1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12上。通过喷水机构,能够在刮板7的移动作用下对收运车身1内部进行清洗工作,较为省时省力,使用较为方便。
24.所述水箱9的顶部设置有加水管15,所述加水管15的顶端设置有料斗16,通过料斗16和加水管15,能够方便人员向水箱9内注入适量的清水或清洗剂等。
25.所述料斗16内设置有滤网17,通过滤网17,能够对外界环境中的树叶杂质进行拦截,防止加水管15受到堵塞。
26.所述收运车身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收运车身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收运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8.使用时,可通过进料口向收运车身1内倒入生活垃圾,由于传输带2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从而能够将垃圾当中的液体过滤到传输带2的下方,传输带2的上方便是固体垃圾。这样在运输到垃圾处理站时,可以直接进行分类处理;
29.在排出固体垃圾时,可利用传输带2将固体垃圾传输到出料口,使垃圾倒出更加容易,倒出后,再启动电机8,电机8会带动螺杆6进行转动,螺杆6会带动刮板7在限位杆5上水平滑动,刮板7在移动当中,会对收运车身1的内壁上所附着的垃圾刮落,并且将刮落的垃圾推向出料口,从而能够提高该装置对垃圾的排出效果;
30.当需要对收运车身1内进行清洗工作时,首先通过料斗16和加水管15向水箱9内注入适量的清水或清洗剂等,注入后,启动水泵10,水泵10会通过抽水管11和软管13将水箱9中的液体传输到u型管12中,最后由多个喷头14排出,排出的液体会喷洒在收运车身1的内壁上,此时也需启动电机8,电机8的启动会使刮板7带动u型管12和多个喷头14水平移动,进而可以比较轻松的对收运车身1的内部进行清洗工作,较为省时省力,使用较为方便。
3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收运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活垃圾收运装置,通过和多个过滤孔,能够将垃圾当中的液体过滤到传输带2的下方,传输带2的上方便是固体垃圾。这样在运输到垃圾处理站时,可以直接进行分类处理,通过传输带2,能够将固体垃圾传输到出料口,使垃圾倒出更加容易,通过固定板3、轴承座4、限位杆5、螺杆6、刮板7和电机8,能够对收运车身1的内壁上所附着的垃圾刮落,并且将刮落的垃圾推向出料口,可以提高该装置对垃圾的排出效果,通过喷水机构,能够在刮板7的移动作用下对收运车身1内部进行清洗工作,较为省时省力,使用较为方便,通过料斗16和加水管15,能够方便人员向水箱9内注入适量的清水或清洗剂等,通过滤网17,能够对外界环境中的树叶杂质进行拦截,防止加水管15受到堵塞。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
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