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翻抛机的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30 18:28: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翻抛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抛机的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2.翻抛机是用于动态堆肥的机械设备。目前实施翻抛作业所使用的翻抛机主要有条垛式翻抛机、槽式翻抛机。槽式翻抛机又分为链板式翻堆机、轮盘式翻堆机、旋耕式翻堆机以及旋转式翻堆机。目前,翻抛机主要应用于畜禽粪便、垃圾、污泥等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好氧堆肥,其工作原理是就地搅拌料堆使其与空气接触,从而进行发酵。
3.通过研究发现,条垛式翻抛机对堆型的高度和宽度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人工整理堆型,增加了人工作业成本;而且其翻堆过程短、粪肥与空气接触少,导致耗氧效果差。槽式翻抛机的堆肥高度受限,需要建造配套的发酵池及敷设动力电缆,用地成本高、建设成本大、作业范围受限。在此情况下,很多用户使用装载机代替翻抛机,装载机虽然移动灵活,但是翻抛效果差,经常出现团状生粪,需要二次作业,导致作业效率低。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发出一种新型翻抛机(已另案申请专利),具有履带行走、连续翻料、上料、抛料的功能,作业效率高;本实用新型是用于新型翻抛机的提升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抛机的提升机构,不但可以有效的提升物料,同时具备粉碎物料的功能,使物料充分与空气接触,提高物料腐熟效率;其结构简单合理,易损件容易更换,维修方便。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翻抛机的提升机构,包括支撑架、上链轮轴、上链轮、下链轮轴、下链轮、输送链条、输送链驱动装置、l形刮板及破碎刀片;所述支撑架倾斜设置;支撑架的上端设上链轮轴,上链轮轴与支撑架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上链轮轴的两端分别设上链轮;支撑架的下端设下链轮轴,下链轮轴与支撑架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下链轮轴的两端分别设下链轮;上链轮轴与下链轮轴平行设置,上链轮轴由输送链驱动装置驱动旋转,上链轮与对应侧的下链轮之间通过输送链条传动;2条输送链条的对应链节通过l形刮板相连,l形刮板上沿纵向间隔设置多个破碎刀片。
8.所述支撑架是由2个口字形框架组成的“日”字形框架结构,2个口字形框架中设交叉支撑;上链轮轴、下链轮轴分别设于支撑架的外端。
9.一种翻抛机的提升机构,还包括输送链张紧装置;所述输送链张紧装置由滑动轴承座、滑动槽及锁紧连接件组成;上链轮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架连接;下链轮轴的两端设滑动轴承座,支撑架的两侧在对应下链轮轴的安装处分别设滑动槽,通过滑动轴承座在对应的滑动槽内移动实现输送链条的张紧,滑动轴承座调节到位后通过锁紧连接件与支撑架锁紧固定。
10.一种翻抛机的提升机构,还包括托轮组;所述托轮组由设于支撑架上部两侧的2组
托轮组成,每组托轮中的若干个托轮沿支撑架的纵向间隔均匀地设置;托轮的轴线与上链轮轴的轴线、下链轮轴的轴线平行,托轮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托轮上设定位轴肩,定位轴肩的外侧面与上段输送链条两侧链板的内侧面相配合,使托轮支撑对应侧输送链条的同时,还对输送链条具有导向作用。
11.所述输送链条为两侧带附板的输送链,l形刮板的一个侧板通过螺栓与附板相连。
12.所述l形刮板内沿纵向设有多个立筋板,破碎刀片设于立筋板上并突出于l形刮板之外。
13.所述l形刮板具有多排多列的矩阵结构,并且相邻2个l形刮板上的破碎刀片交错排列。
14.所述输送链驱动装置为马达,通过法兰座与支撑架连接,马达的输出轴与上链轮轴的一端相连。
15.所述马达为调速马达。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设于2条输送链条外侧的l形刮板紧密排列,形成类似履带的结构,通过多个l形刮板将物料从提升机构下端连续输送到提升机构上端,然后再通过侧抛机构抛出,实现翻抛堆肥;
18.2)通过设置输送链条张紧装置,使链条传动机构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19.3)托轮组不仅对上段输送链条(运转到支撑架上方的输送链条)及其上的l形刮板、物料起到支撑作用,还能够对2组输送链条起到定位导向作用,防止输送链条在运行过程中脱落掉道;
20.4)多排多列设置的破碎刀片使提升机构在提升物料的同时具备了粉碎物料的功能,使物料充分与空气接触,提高物料腐熟效率;
21.5)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易损件容易更换,操作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提升机构的主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提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含上段输送链条)。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破碎刀片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提升机构与侧抛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6.图中:1.提升机构 11.支撑架 12.上链轮轴 13.上链轮 14.下链轮轴 15.下链轮 16.输送链条 17.滑动轴承座 18.托轮 19.l形刮板 20.破碎刀片 21.输送链驱动装置 2.侧抛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8.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翻抛机的提升机构,包括支撑架11、上链轮轴12、上链轮13、下链轮轴14、下链轮15、输送链条16、输送链驱动装置21、l形刮板19及破碎刀片20;所述支撑架11倾斜设置;支撑架11的上端设上链轮轴12,上链轮轴12与支撑架11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上链轮轴12的两端分别设上链轮13;支撑架11的下端设下链轮轴14,下链
轮轴14与支撑架11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下链轮轴14的两端分别设下链轮15;上链轮轴12与下链轮轴14平行设置,上链轮轴12由输送链驱动装置21驱动旋转,上链轮13与对应侧的下链轮15之间通过输送链条16传动;2条输送链条16的对应链节通过l形刮板19相连,l形刮板19上沿纵向间隔设置多个破碎刀片20。
29.所述支撑架11是由2个口字形框架组成的“日”字形框架结构,2个口字形框架中设交叉支撑;上链轮轴12、下链轮轴14分别设于支撑架11的外端。
30.一种翻抛机的提升机构,还包括输送链张紧装置;所述输送链张紧装置由滑动轴承座17、滑动槽及锁紧连接件组成;上链轮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架11连接;下链轮轴14的两端设滑动轴承座17,支撑架11的两侧在对应下链轮轴14的安装处分别设滑动槽,通过滑动轴承座17在对应的滑动槽内移动实现输送链条16的张紧,滑动轴承座17调节到位后通过锁紧连接件与支撑架11锁紧固定。
31.一种翻抛机的提升机构,还包括托轮组;所述托轮组由设于支撑架11上部两侧的2组托轮组成,每组托轮中的若干个托轮18沿支撑架11的纵向间隔均匀地设置;托轮18的轴线与上链轮轴12的轴线、下链轮轴14的轴线平行,托轮18与支撑架11转动连接;托轮18上设定位轴肩,定位轴肩的外侧面与上段输送链条两侧链板的内侧面相配合,使托轮18支撑对应侧输送链条16的同时,还对输送链条16具有导向作用。
32.所述输送链条16为两侧带附板的输送链,l形刮板19的一个侧板通过螺栓与附板相连。
33.如图3所示,所述l形刮板19内沿纵向设有多个立筋板,破碎刀片20设于立筋板上并突出于l形刮板19之外。
34.所述l形刮板19具有多排多列的矩阵结构,并且相邻2个l形刮板19上的破碎刀片20交错排列。
35.所述输送链驱动装置21为马达,通过法兰座与支撑架11连接,马达的输出轴与上链轮轴12的一端相连。
36.所述马达为调速马达。
37.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翻抛机的提升机构中,支撑架11倾斜设置,下部安装输送链张紧装置、下链轮轴14及2个下链轮15,上部安装上链轮轴12及2个上链轮13,2个下链轮15安装在下链轮轴14的两端,2个上链轮13安装在上链轮轴12的两端;同侧的上链轮13与下链轮15之间通过输送链条16相连并传动,输送链驱动装置21驱动上链轮轴12时,下链轮轴14上的下链轮15与上链轮轴12上的上链轮13同步旋转。
38.通过输送链张紧装置中的滑动轴承座17能够调节下链轮轴14沿支撑架11纵向的位置,目的是使输送链条16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锁紧连接件可采用螺栓或螺杆。
39.托轮组安装在支撑架11上,多个托轮18间隔均匀地排列上段输送链条的下方,托轮18上设定位轴肩,定位轴肩的外侧立面与输送链条16两侧链板的内侧面相配合,使托轮组对输送链条16具有导向作用,并且能够承受提升机构上段输送链条及其上的l形刮板19、破碎刀片20以及物料的重量。
40.输送链条16采用两侧带附板的输送链(标准件),l形刮板19的一个侧板与附板通过螺栓连接,l形刮板19沿支撑架11周向均匀排列形成履带式结构,上链轮13及下链轮15转动时,通过输送链条16带动其上的l形刮板19在支撑架11外围转动,通过多道l形刮板19将
支撑架11底部的物料连续传送至支撑架11的上部。
41.如图4所示,翻抛机中提升机构1与侧抛机构2配合输送物料。提升机构1倾斜设置,提升机构1的高端与侧抛机构2中皮带输送机的一侧相接。通过提升机构1将物料传送到皮带输送机上,皮带输送机再将物料加速后自侧面抛出,输送速度可通过改变马达的转速进行调节。
42.破碎刀片20在l形刮板19上间隔均匀地排列,l形刮板19与破碎刀片20共同组成提升机构的提升面,l形刮板19具有多排多列的矩阵结构,并且相邻2个l形刮板19上的破碎刀片交错排列,有利于粉碎物料,使物料充分与空气接触,从而提高物料的腐熟效率。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