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翘板开关的制作方法

2022-12-30 17:00: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翘板开关。


背景技术:

2.在酒店、ktv或酒吧等场景,有多种电气设备需要通过开关来控制,导致室内开关的数量增多,且当室内电气设备增加,或电气设备与开关的对应关系改变时,很容易让人将开关与其控制的电气设备的关系弄混。在上述的不同使用场景下,需要开关能针对不同场景作出适应性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翘板开关,旨在使翘板开关能针对不同场景作出适应性调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翘板开关,包括:
5.面板;
6.屏幕,所述屏幕设置在所述面板上;
7.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屏幕电连接;
8.翘板,所述翘板设置在所述面板上,且所述屏幕与所述翘板对应设置,所述屏幕能显示所述翘板控制的对象。
9.可选地,所述屏幕包括第一条形屏,所述翘板包括第一翘板和第二翘板,所述第一翘板和第二翘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条形屏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翘板和所述第二翘板的排列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条形屏上设有对应第一翘板的第一显示区和对应第二翘板的第二显示区。
10.可选地,所述屏幕还包括第二条形屏,所述翘板还包括第三翘板和第四翘板,所述第三翘板和所述第四翘板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翘板、所述第二翘板、所述第三翘板和所述第四翘板呈矩阵方式排列;所述第二条形屏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翘板和所述第四翘板的排列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条形屏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三翘板的第三显示区和对应所述第四翘板的第四显示区。
11.可选地,所述翘板有多个,对应每个所述翘板均设置有单独的所述屏幕。
12.可选地,所述屏幕为墨水屏。
13.可选地,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编程接口,所述编程接口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和/或
14.所述翘板开关还包括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
15.可选地,所述面板远离所述屏幕的一侧设置有输入键盘,所述输入键盘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翘板开关还包括基座,所述面板连接在所述基座上。
17.可选地,所述面板与所述基座通过扣位连接。
18.可选地,所述基座与墙面通过螺钉连接。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与翘板对应设置的屏幕来标识翘板控制的电器设备。并且由于微处理器与屏幕电连接,所以通过与微处理器连接后,可以通过编程,使屏幕显示不同的内容。翘板开关与电气设备连接后,可以通过编程,显示每个翘板控制的电气设备的名称或编号等信息,使使用者能辨识出翘板的控制对象;当翘板控制对象改变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编程过程,改变屏幕显示的内容,从而对翘板作出不同的标识。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使翘板开关针对不同场景作出适应性调整。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翘板开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翘板开关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翘板开关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号说明:
2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面板24第四翘板20翘板30屏幕21第一翘板31第一条形屏22第二翘板32第二条形屏23第三翘板
ꢀꢀ
2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
30.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翘板开关。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该翘板开关包括:
32.面板10;
33.屏幕30,屏幕30设置在面板10上;
34.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与屏幕30电连接;
35.翘板20,翘板20设置在面板10上,且屏幕30与翘板20对应设置,屏幕30能显示翘板20控制的对象。
36.微处理器起到对屏幕30的控制作用。用户能通过与微处理器连接,并通过编写程序让微处理器执行,即可实现让屏幕30显示不同的内容。屏幕30与翘板20对应设置,屏幕30显示的内容即可对应翘板20控制的对象,翘板20控制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照明用灯具,自动开合的窗帘,新风系统等。翘板开关可以是86型、120型或146型等型号的开关。
37.参考图1和图2,可选地,屏幕30包括第一条形屏31,翘板20包括第一翘板21和第二翘板22,第一翘板21和第二翘板22并排设置,第一条形屏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翘板21和第二翘板22的排列方向一致,第一条形屏31上设有对应第一翘板21的第一显示区和对应第二翘板22的第二显示区。此实施例即第一翘板21和第二翘板22共用第一条形屏31的情况。此时对一个条形屏的控制,即可展示两个翘板20的控制对象。在图1或图2中所示的第一条形屏31的第一显示区即处于第一翘板21上方的部分屏幕30;第二显示区即处于第二翘板22上方的部分屏幕30。如此设置使微处理器只需要控制一个屏幕30即可实现对两个翘板20控制对象的显示,节省了微处理器的算力,因此可以采用处理能力较弱的微处理器,降低了产品成本。
38.参考图1和图2,可选地,屏幕30还包括第二条形屏32,翘板20还包括第三翘板23和第四翘板24,第三翘板23和第四翘板24并排设置,且第一翘板21、第二翘板22、第三翘板23和第四翘板24呈矩阵方式排列;第二条形屏32的长度方向与第三翘板23和第四翘板24的排列方向一致,第二条形屏32上设有对应第三翘板23的第三显示区和对应第四翘板24的第四显示区。在图1中,第三显示区即处于第三翘板23下方的第二条形屏32的部分屏幕30;第四显示区即处于第四翘板24下方的第二条形屏32的部分屏幕30。在图2中,第三显示区即处于第三翘板23上方的第二条形屏32的部分屏幕30;第四显示区即处于第四翘板24上方的第二条形屏32的部分屏幕30。四个翘板20的设置提升了翘板开关的控制能力,使其能同时独立地控制四个用电器。第二条形屏32的设置同时也是使第三翘板23和第四翘板24共用一个屏幕30,因此具有上述第一翘板21和第二翘板22共用第一条形屏31的有益效果。
39.参考图3,可选地,翘板20有多个,对应每个翘板20均设置有单独的屏幕30。翘板20可以有多个,以控制更多的电气设备。对应每个翘板20,均独立设置一屏幕30,使屏幕30与翘板20的对应关系更明显,方便辨认。
40.参考图1至图3,可选地,屏幕30为墨水屏。墨水屏耗能低,能节省能源。为适应黑暗环境,可以设置有led背光灯,使黑暗环境中点亮led灯即可观察到墨水屏上显示的内容,由于led灯作为背光灯是常见的技术手段,因此在此不赘述其具体结构。
41.可选地,面板上设置有编程接口,编程接口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和/或
42.翘板开关还包括无线信号收发器,无线信号收发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43.编程接口的设置使通过外部设备连接微处理器以向其输入程序更为方便。同时也可以使用外部设备,通过无线信号,与微处理器连接,并向其输入程序。无线信号收发器包括但不限于蓝牙信号收发器,红外信号收发器,wifi信号收发器。
44.可选地,面板远离屏幕的一侧设置有输入键盘,输入键盘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如此设置后,向微处理器输入程序即可不通过外部设备,而通过键盘直接向微处理器输入程序。
45.可选地,翘板开关还包括基座,面板连接在基座上。翘板开关通常安装在墙体上,基座即是翘板开关与墙体直接连接的部分。基座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传统的基座连接方式,即在墙上打安装槽,在槽内四周涂上水泥,将基座塞入安装槽,待水泥凝固即可完成安装。面板也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安装在基座上,即通过螺丝与基座固定。基座的设置使面板更好地与墙体连接。
46.可选地,面板与基座通过扣位连接。扣位连接方便拆卸,更有利于当开关出现故障时的维修。面板远离屏幕的一侧设置有键盘,便利的拆卸结构还便于用户通过键盘先微处理器输入程序。
47.可选地,基座与墙面通过螺钉连接。由于开关的种类越来越多,开关垂直于面板方向的厚度越来越多变。因此基座的厚度也有多种,为使基座的更换更为便利,使基座与墙面通过螺钉连接,方便拆装。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