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360的制作方法

2022-12-26 12:11: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可折叠电子设备应运而生,以满足用户的大屏幕需求。当用户想要观看较大屏幕时,可以将可折叠电子设备展开,而当用户想要节省占用空间时,可以将可折叠电子设备折叠。
3.以日常最为常见的笔记本电脑为例,近期计算机生产厂家开发出了可进行360
°
折叠的笔记本电脑,然而,其整体体积较大,且偏重,从而导致其可携带性极差,不利于市场推广。究其原因在于: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由柔性屏、外保护壳以及铰链部等几部分构成。外保护壳用来承托柔性屏,且对柔性屏形成保护。外保护壳包括第一外保护分壳和第二外保护分壳。借由铰链部将第一外保护分壳和第二外保护分壳连接为一体。在对第一外保护分壳、第二外保护分壳执行翻动操作的进程中,柔性屏发生自适应性折叠变形以始终与外保护壳保持于贴触状态。铰链部均设有定轴齿轮系,以用来实现翻折力的传递。在现有技术中,定轴齿轮系通常由多件相互啮合的直齿轮构成,类似构思正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0810218155.7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中所示),然而,该设计形式的定轴齿轮系需要占用较大的设计空间,且出于提升啮合准确性方面考虑,对组配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不利于自动化装配方案的实施、落地,装配效率极其低下。另外,根据上游厂家反馈,铰链部在实际应用中极易受到损坏,且执行折叠操作时的平稳性较差,导致有关笔记本电脑质量问题的投诉不断,不但增加了后期返修、维护成本,而且还严重地影响到了用户体验,究其原因在于:当直齿轮相互啮合时,重叠系数偏低,从而导致传动平稳性较差,且啮合齿极易因受到磨损而过早失效现象的发生,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的出现。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外保护壳以及连接部。折叠状态下,柔性屏依序由第一折叠分段、弯曲过渡分段和第二折叠分段连接而成。外保护壳包括第一外保护分壳和第二外保护分壳。借由连接部将第一外保护分壳和第二外保护分壳连接为一体。在对第一外保护分壳、第二外保护分壳执行翻动操作的进程中,第一折叠分段、第二折叠分段分别一一对应地始终与第一外保护分壳、第二外保护分壳保持正对位状态。连接部包括有第一承力异形件、第二承力异形件、安装座以及齿轮传动机构。第一承力异形件、第二承力异形件相互平行,且一一对应地与第一外保护分壳、第二外保护分壳固定为一体。安装座同时被第一承力异形件和第二承力异形件所横穿,且其轴向位移自由度得到限制。在对第一外保护分壳、第二外保护分壳执行翻动操作的
进程中,第一承力异形件和第二承力异形件均绕各自中心轴线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与此同时,安装座执行偏摆运动。齿轮传动机构包括有双头伞形齿轮、第一单头伞形齿轮以及第二单头伞形齿轮。由安装座的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有容置凹槽。双头伞形齿轮被装入至容置凹槽中,且受到外力作用时可绕自身中心轴线执行周向旋转运动。第一单头伞形齿轮套设于第一承力异形件上,且跟随第一承力异形件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其与双头伞形齿轮的一端相啮合。第二单头伞形齿轮套设于第二承力异形件上,且跟随第二承力异形件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其与双头伞形齿轮的另一端相啮合。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齿轮传动机构还包括有销轴。销轴贯穿双头伞形齿轮,且其两端分别插设、且固定于容置凹槽的两对置侧壁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连接部还包括有限位板、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限位板同时被第一承力异形件和第二承力异形件所横穿,其轴向位移自由度得到限制,且同时与第一单头伞形齿轮和第二单头伞形齿轮的端面相贴触。在对第一外保护分壳、第二外保护分壳执行翻动操作的进程中,限位板执行偏摆运动。与限位板相贴触的第一限位件套设于第一承力异形件上,且跟随第一承力异形件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与限位板相贴触的第二限位件套设于第二承力异形件上,且跟随第二承力异形件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由限位板的向外继续延伸而成型出有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在第一限位件成型出有第一限位壁、第二限位壁。在第二限位件成型出有第三限位壁、第四限位壁。当电子设备处于0
°
折叠状态下,第一限位壁与第一限位凸台的一端相贴触,第三限位壁与第二限位凸台的一端相贴触;当电子设备处于360
°
折叠状态下,第二限位壁与第一限位凸台的另一端相贴触,第四限位壁与第二限位凸台的另一端相贴触。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连接部还包括有阻尼座、第一阻尼件以及第二阻尼件。阻尼座同时被第一承力异形件和第二承力异形件所横穿,其轴向位移自由度得到限制,且同时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端面相贴触。在对第一外保护分壳、第二外保护分壳执行翻动操作的进程中,阻尼座执行偏摆运动。受到弹性推顶力作用,第一阻尼件可直接与阻尼座相贴触,其套设于第一承力异形件上,且跟随第一承力异形件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受到弹性推顶力作用,第二阻尼件可直接与阻尼座相贴触,其套设于第二承力异形件上,且跟随第二承力异形件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在阻尼座上同时成型出有第一阻尼凹槽、第二阻尼凹槽。在第一阻尼件成型出有与第一阻尼凹槽相适配的第一阻尼凸台、第二阻尼凸台。在第二阻尼件成型出有与第二阻尼凹槽相适配的第三阻尼凸台、第四阻尼凸台。且在电子设备被折叠90
°
状态下,第一阻尼凸台和第二阻尼凸台完全沉陷于第一阻尼凹槽内,而第三阻尼凸台和第四阻尼凸台完全沉陷于第二阻尼凹槽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连接部还包括有第一弹性施压部以及第二弹性施压部。第一弹性施压部用来向着第一阻尼件施加弹性推顶力,其包括有第一弹性施顶组件和第一锁紧螺母。第一锁紧螺母旋合于第一承力异形件上,且在第一承力异形件成型出有与第一锁紧螺母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段。第一弹性施顶组件被压靠于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一阻尼件之间。第二弹性施压部用来向着第二阻尼件施加弹性推顶力,其包括有第二弹性施顶组件和第二锁紧螺母。第二锁紧螺母旋合于第二承力异形件上,且在第二承力异形件成型出有与第二锁紧螺母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段。第二弹性施顶组件被压
靠于第二锁紧螺母和第二阻尼件之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一弹性施顶组件由多个套设于第一承力异形件上的、且依序堆叠的第一弹簧垫片构成。第二弹性施顶组件由多个套设于第二承力异形件上的、且依序堆叠的第二弹簧垫片构成。
11.当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型设计,第一弹性施顶组件由多个套设于第一承力异形件上的第一柱状弹簧构成。第二弹性施顶组件由多个套设于第二承力异形件上的的第二柱状弹簧构成。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连接部还包括有外罩壳。外罩壳用来对连接部部分区域进行罩盖,且与阻尼座相固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外罩壳借由承力板、螺钉以实现与阻尼座的可拆卸固定。承力板内置、且固定于外罩壳的空腔中,且其上开设有供螺钉穿越的安装通孔。由阻尼座的侧壁向外延伸以成型出连接凸台。连接凸起内成型出有与螺钉相适配的螺纹孔。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连接部的数量至少为2,且沿着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进行阵列排布。
15.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借助于齿轮传动机构以实现电子设备的自由折叠,且齿轮传动机构主要由双头伞形齿轮、第一单头伞形齿轮和第二单头伞形齿轮等几部分构成。在对电子设备执行360
°
折叠操作的进程中,用来为第一外保护分壳提供折叠动力的第一单头伞形齿轮和用来为第二外保护分壳提供折叠动力的第二单头伞形齿轮均与双头伞形齿轮相啮合,且绕各自中心轴线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这样一来,一方面,此结构形式的齿轮传动机构所需占用的设计空间相对较小,从而为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目标的实现作了良好的铺垫;另一方面,在确保动力得到可靠、稳定传递的前提下,双头伞形齿轮、第一单头伞形齿轮和第二单头伞形齿轮对安装位置精度要求较低(由自身结构特性决定),即意味着此设计结构的齿轮传动机构对组装精度的要求较低,利于提升连接部的整体下线速度。
16.更为重要的是,在对电子设备执行360
°
折叠操作的进程中,第一单头伞形齿轮与双头伞形齿轮相啮合时以及第二单头伞形齿轮与双头伞形齿轮相啮合时具有较高的重叠系数,从而不但确保了在执行折叠操作时具有较好的传动平稳性以及较为优良的操控手感,而且还可有效地提升齿轮传动机构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利于提升终端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现有技术中立体旋转翻盖手机中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处于0
°
折叠状态)。
20.图3是图2的正视图。
21.图4是图3的i局部放大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4.图7是图5的后视图。
25.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承力异形件的立体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承力异形件的立体示意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齿轮传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限位板的立体示意图。
31.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的立体示意图。
32.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的立体示意图。
33.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阻尼座的立体示意图。
34.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件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35.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件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36.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阻尼件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37.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阻尼件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38.图21亦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处于360
°
折叠状态)。
39.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处于0
°
折叠状态)。
40.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的立体示意图。
41.图24是图23的侧视图。
42.图25是图24的b-b剖视图。
43.图26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承力板在外罩壳内腔中组装完成后的立体示意图。
44.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阻尼座的立体示意图。
45.图28亦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处于360
°
折叠状态)。
46.1-柔性屏;11-第一折叠分段;12-弯曲过渡分段;13-第二折叠分段;2-外保护壳;21-第一外保护分壳;22-第二外保护分壳;3-连接部;31-第一承力异形件;32-第二承力异形件;33-安装座;331-容置凹槽;34-齿轮传动机构;341-双头伞形齿轮;342-第一单头伞形齿轮;343-第二单头伞形齿轮;344-销轴;35-限位板;351-第一限位凸台;352-第二限位凸台;36-第一限位件;361-第一限位壁;362-第二限位壁;37-第二限位件;371-第三限位壁;372-第四限位壁;38-阻尼座;381-第一阻尼凹槽;382-第二阻尼凹槽;383-连接凸台;3831-螺纹孔;39-第一阻尼件;391-第一阻尼凸台;392-第二阻尼凸台;310-第二阻尼件;3101-第三阻尼凸台;3102-第四阻尼凸台;311-第一弹性施压部;3111-第一弹性施顶组件;31111-第一弹簧垫片;3112-第一锁紧螺母;312-第二弹性施压部;3121-第二弹性施顶组件;31211-第二弹簧垫片;3122-第二锁紧螺母;313-外罩壳;314-承力板;3141-安装通孔;31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为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图2、图3、图4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正视图及其i局部放大图,可知,其主要由柔性屏1、外保护壳2以及连接部3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折叠状态下,柔性屏1依序由第一折叠分段11、弯曲过渡分段12和第二折叠分段13连接而成。外保护壳2为分段式设计,其包括第一外保护分壳21和第二外保护分壳22。借由连接部3将第一外保护分壳21和第二外保护分壳22连接为一体。连接部3的数量设为2组,且沿着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进行均布。且在对第一外保护分壳21、第二外保护分壳22执行翻动操作的进程中,归属于柔性屏1的第一折叠分段11、第二折叠分段13分别一一对应地始终与第一外保护分壳21、第二外保护分壳22保持正对位状态。
49.图5-图8共同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第一承力异形件31、第二承力异形件32、安装座33以及齿轮传动机构34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第一承力异形件31、第二承力异形件32相互平行,且一一对应地与第一外保护分壳21、第二外保护分壳22可拆卸地固定为一体。安装座33同时被第一承力异形件31和第二承力异形件32所横穿,且其轴向位移自由度得到限制。在对第一外保护分壳21、第二外保护分壳22执行翻动操作的进程中,第一承力异形件31和第二承力异
形件32均绕各自中心轴线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与此同时,安装座33执行偏摆运动。如图12中所示,齿轮传动机构34主要由双头伞形齿轮341、第一单头伞形齿轮342、第二单头伞形齿轮343以及销轴344等几部分构成。由安装座33的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有容置凹槽331。双头伞形齿轮341被装入至容置凹槽331中,且受到外力作用时可绕自身中心轴线执行周向旋转运动。第一单头伞形齿轮342套设于第一承力异形件31上,且跟随第一承力异形件31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其与双头伞形齿轮341的一端相啮合。第二单头伞形齿轮343套设于第二承力异形件32上,且跟随第二承力异形件32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其与双头伞形齿轮341的另一端相啮合。如图8中所示,销轴344完全贯穿双头伞形齿轮341,且其两端分别插设、且固定于容置凹槽331的两对置侧壁上。当双头伞形齿轮341受到扭转力矩作用,可绕着销轴344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
5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为充分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图9、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承力异形件、第二承力异形件、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承力异形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处于360
°
折叠状态)。
51.在实际应用中,该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至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技术效果,具体为:
52.1)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齿轮传动机构34所需占用的设计空间相对较小,从而为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目标的实现作了良好的铺垫;
53.2)在确保动力得到可靠、稳定传递的前提下,双头伞形齿轮341、第一单头伞形齿轮342和第二单头伞形齿轮343对安装位置精度要求较低(由自身结构特性决定),即意味着此设计结构的齿轮传动机构34对组装精度的要求较低,利于提升连接部的整体下线速度;
54.3)在对电子设备执行360
°
折叠操作的进程中,第一单头伞形齿轮342与双头伞形齿轮341相啮合时以及第二单头伞形齿轮343与双头伞形齿轮341相啮合时具有较高的重叠系数,从而不但确保了在执行折叠操作时具有较好的传动平稳性以及较为优良的操控手感,而且还可有效地提升齿轮传动机构1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利于提升终端用户的体验感。
55.如附图9中所示,在第一承力异形件31上成型出有与第一外保护分壳2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过渡段311,且根据设计规范,第一连接过渡段311处于偏心位置(第一连接过渡段31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承力异形件31的主中心轴线相错位)。如附图10中所示,在第二承力异形件32上成型出有与第一外保护分壳22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过渡段321,且根据设计规范,第二连接过渡段321处于偏心位置(第二连接过渡段32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承力异形件32的主中心轴线相错位)。由此导致连接部3被错装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严重超标,后期需要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执行拆解、调整作业,具体体现为:在执行组装操作中,第一连接过渡段311选用错误安装面以实现与第一承力异形件31的贴触、且固定或/和第二连接过渡段321选用错误安装面以实现与第二承力异形件32的贴触、且固定。鉴于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如图5-8中所示,连接部3还增设有限位板35、第一限位件36以及第二限位件37。其中,限位板35同时被第一承力异形件31和第二承力异形件32所横穿,其轴向位移自由度得到限制,且同时与第一单头伞形齿轮342和第二单
头伞形齿轮343的端面相贴触。在对第一外保护分壳21、第二外保护分壳22执行翻动操作的进程中,限位板35执行跟随性偏摆运动。与限位板35相贴触的第一限位件36套设于第一承力异形件31上,且跟随第一承力异形件31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与限位板35相贴触的第二限位件37套设于第二承力异形件32上,且跟随第二承力异形件32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由限位板35的向外继续延伸而成型出有第一限位凸台351、第二限位凸台352,且沿着限位板3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定距离(如图13中所示)。在第一限位件36同时成型出有错位设定角度的第一限位壁361和第二限位壁362(如图14中所示)。在第二限位件37同时成型出有错位设定角度的第三限位壁371和第四限位壁372(如图15中所示)。当电子设备处于0
°
折叠状态下,第一限位壁361与第一限位凸台351的一端相贴触,第三限位壁371与第二限位凸台352的一端相贴触;当电子设备处于360
°
折叠状态下,第二限位壁362与第一限位凸台351的另一端相贴触,第四限位壁372与第二限位凸台352的另一端相贴触。如此,可有效地将连接部3的自由旋动角度控制在0-360
°
,进而避免了第一承力异形件31、第二承力异形件32因过度旋动而导致的与第一外保护分壳21、第二外保护分壳22错误装配问题的出现,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56.再者,同样如图5-8中所示,连接部3还增设有阻尼座38、第一阻尼件39以及第二阻尼件310。其中,阻尼座38同时被第一承力异形件31和第二承力异形件32所横穿,其轴向位移自由度同样地得到限制,且同时与第一限位件36和第二限位件37的端面相贴触。在对第一外保护分壳21、第二外保护分壳22执行翻动操作的进程中,阻尼座38执行跟随性偏摆运动,且与安装座33以及限位板35的偏摆运动保持同步。受到弹性推顶力作用,第一阻尼件39可直接与阻尼座38相贴触,其套设于第一承力异形件31上,且跟随第一承力异形件31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受到弹性推顶力作用,第二阻尼件310可直接与阻尼座38相贴触,其套设于第二承力异形件32上,且跟随第二承力异形件32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在阻尼座38上同时成型出有第一阻尼凹槽381、第二阻尼凹槽382(如图16中所示)。在第一阻尼件39成型出有与第一阻尼凹槽381相适配的第一阻尼凸台391、第二阻尼凸台392(如图17、18中所示)。在第二阻尼件310成型出有与第二阻尼凹槽382相适配的第三阻尼凸台3101、第四阻尼凸台3102(如图19、20中所示)。且在电子设备被折叠90
°
状态下,第一阻尼凸台391和第二阻尼凸台392均完全沉陷于第一阻尼凹槽381内,而第三阻尼凸台3101和第四阻尼凸台3102均完全沉陷于第二阻尼凹槽382内。在机加工中,还需对第一阻尼凹槽381、第二阻尼凹槽382、第一阻尼凸台391、第二阻尼凸台392、第三阻尼凸台3101以及第四阻尼凸台3102执行倒角处理,以避免因卡滞而不能实现自由折叠问题的出现。如此一来,一方面,在电子设备非使用状态下,第一阻尼凸台391和第二阻尼凸台392正沉陷于第一阻尼凹槽381中,而第三阻尼凸台3101和第四阻尼凸台3102正沉陷于第二阻尼凹槽382中,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电子设备因受到外力作用而意外开合现象的发生;且仅用户所施加的开合力达到一定值时,电子设备才可得以执行开合动作。另一方面,在对电子设备执行开合操作的进程中,第一阻尼凸台391和第二阻尼凸台392逐步地由第一阻尼凹槽381滑出,而第三阻尼凸台3101和第四阻尼凸台3102逐步地由第二阻尼凹槽382滑出,且在后续进程中第一阻尼件39和第二阻尼件310因受到弹性压靠力作用而与阻尼座38始终保持于贴触状态,势必会导致摩擦力的生产,从而确保用户在对电子设备执行折叠操作进程中始终其手部始终受到阻尼力的作用,利于提升操作体验感。
57.已知,根据设计常识,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实现第一阻尼件39和第二阻尼件310得以稳定、且可靠地压靠于阻尼座38上的目的,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实施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如图5-8中所示,连接部3包括有第一弹性施压部311和第二弹性施压部312。其中,第一弹性施压部311用来向着第一阻尼件39施加弹性推顶力,其包括有第一弹性施顶组件3111和第一锁紧螺母3112。第一锁紧螺母3112旋合于第一承力异形件31上,且临近其自由端,在第一承力异形件31成型出有与第一锁紧螺母3112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段。第一弹性施顶组件3111被压靠于第一锁紧螺母3112和第一阻尼件39之间。第二弹性施压部312用来向着第二阻尼件310施加弹性推顶力,其包括有第二弹性施顶组件3121和第二锁紧螺母3122。第二锁紧螺母3122旋合于第二承力异形件32上,且临近其自由端,在第二承力异形件32成型出有与第二锁紧螺母3122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段。第二弹性施顶组件3121被压靠于第二锁紧螺母3122和第二阻尼件310之间。
58.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对阻尼力值的大小进行调整时,产线组装工人或用户仅需正向或反向旋动第一锁紧螺母3112和第二锁紧螺母3122即可,因第一阻尼件39和第二阻尼件310所施加于阻尼座38侧壁上的压力同步地得到增加,所产生的摩擦力亦随之增加。
5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如图5-8中所示,第一弹性施顶组件3111由多个套设于第一承力异形件31上的、且依序堆叠的第一弹簧垫片31111构成。第二弹性施顶组件3121由多个套设于第二承力异形件32上的、且依序堆叠的第二弹簧垫片31211构成。如此,通过第一弹簧垫片31111、第二弹簧垫片31211规格、数目的调整,亦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对折叠阻尼力的调整。
60.当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型设计,第一弹性施顶组件3111亦可优选由多个套设于第一承力异形件31上的第一柱状弹簧构成。第二弹性施顶组件3121亦可优选由多个套设于第二承力异形件32上的的第二柱状弹簧构成(图中未示出)。
61.图22、图28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可360
°
折叠电子设备第二种实施方式处于0
°
折叠状态、处于360
°
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相较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连接部3还增设有外罩壳313。外罩壳313用来对连接部3的部分区域进行罩盖,且与阻尼座38相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双头伞形齿轮341、第一单头伞形齿轮342、第二单头伞形齿轮343因杂质入侵而运转阻力过大,甚至“卡死”现象的发生,确保电子设备在质保周期内齿轮传动机构34均保持有良好的运转流畅性;另一方面,因组成连接部3的各零件被有效地遮挡,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整体美观性。
62.已知,根据设计常识,外罩壳313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实现与阻尼座38的固定,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后期便于对外罩壳313执行换新操作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如图23-25中所示,外罩壳313借由承力板314、螺钉315以实现与阻尼座38的可拆卸固定。承力板314内置、且固定于外罩壳313的空腔中,且其上开设有供螺钉穿越的安装通孔3141(如图26中所示)。由阻尼座38的侧壁向外延伸以成型出连接凸台383。且连接凸起383内成型出有与螺钉315相适配的螺纹孔3831(如图27中所示)。
6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