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推拉门带保险门锁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2:26: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推拉门门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拉门带保险门锁。


背景技术:

2.在生活中,部分的推拉门会设置门锁,而通常门锁的锁体和锁开关只会设置在门内侧的一侧,且门外侧是不设置锁开关的。
3.这种设计存在部分缺陷,假设这种门体作为房门,如果在房间内(门内侧)的人员将门体锁上,但是在房间内发生意外,在房间外(门外侧) 的其他人员只能通过破门而入的方式进入房间内。或者,门体被意外关闭后,房间外的人员没有方法可以将房门打开。
4.特别对于极窄推拉门而言,提供用于配备锁体的空间有限,从而使得锁体的设计不能设置太大的体积,也使得在原有锁体基础功能上增加特定功能存在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拉门带保险门锁。在门外侧设置有保险构件,在必要时可以通过保险构件打开门体。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拉门带保险门锁:包括:锁体;保险开关,所述保险开关与所述锁体连接,用于控制锁体状态;保险构件,所述保险构件与所述保险开关连接;其中,所述保险构件为保险开关的锁。
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控制保险开关实现对锁体的开锁,提供第二种开锁方式。
8.进一步地,所述锁体包括:锁钩;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控制锁钩位于开锁或关锁状态;锁开关,所述锁开关与所述保险开关均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作为控制所述锁钩状态的操作件。
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门体正常的关门锁止与解锁开门的效果。
10.进一步地,所述保险开关与所述锁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险开关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保险构件通过两个连接件从门体侧面穿过实现二者的连接控制效果。
12.进一步地,所述锁体用于与门体一侧连接,所述保险开关与保险构件用于与门体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穿设过门体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门外通过控制保险开关实现对门内锁体纵向滑动控制。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至所述连接孔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该连接孔作用为:当不通过保险构件解锁时,所述锁体内的第二连接件可纵向滑动于连接孔内控制锁体的开合闭合,当通过保险构件解锁时,可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第二连接件实现开锁效果。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l型槽,所述l型槽包括限制端和滑动端,所述保险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l型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卡接于限制端时,可控制保险结构固定,不对正常锁体的工作造成影响,位于滑动端时,可滑动带动锁体滑动,实现开锁效果。
18.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构件包括触动键,通过按压所述触动键可使所述保险构件沿l型槽的限制端滑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按压触动键改变其在l型槽内的位置。
20.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构件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保险构件提供沿所述限制端向远离所述滑动端一侧滑动的力。
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取消对触动键的操作后,由于弹性件的作用,触动键能够复位到限制端内。
22.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包括拉槽和框架,所述保险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把手的框架内,所述第二把手的框架还设置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对应所述触动键位置,便于对触动键提供沿限制端向靠近滑动端一侧滑动的力。
2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均包括拉槽和框架,所述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上,所述保险开关和所述保险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把手上。
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把手为推拉门把手,通常推拉门把手和门锁配套设计,用于隐藏门锁,且提高美观性,操作孔为微型的操作孔,可用于操作触动键。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推拉门带保险门锁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6.1)在门外侧设置有保险构件,在必要时可以通过保险构件打开门体,用于应对突发状况,提高门锁的可控性;
27.2)门锁的锁开关与保险开关相互对立,因此不会形成干扰;
28.3)保险构件隐藏设计于推拉门门把手中,不容易被观察,也不影响整体外观;
29.4)联动方式巧妙,不损坏门锁,不降低门锁寿命。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外侧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内侧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连接面的门锁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涂油机构的保险构件及保险开关分解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35.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36.1、锁体;11、主体;12、锁钩;13、锁开关;14、第一连接件;141、连接孔;15、锁扣;2、保险开关;3、保险构件;31、第二连接件;311、滑块;312、l型槽;3121、滑动端;3122、限制端;33、触动键;331、弹性件;4、操作孔;5、门体;6、第二把手;7、第一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8.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4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拉门带保险门锁,包括:锁体1、保险开关2、保险构件3、把手,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所述锁体1集成于推拉门第一把手7内,所述保险开关2、保险构件3整体集成于推拉门第二把手6内,所述第二把手6固定于推拉门门体5外侧,所述第一把手7固定于推拉门门体5内侧,所述锁体1位于门体5内侧的第一把手7内,所述保险开关2、保险构件3 位于门体5外侧的第二把手6内。所述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均包括拉槽、框架,所述拉槽便于手持进行门体5的推拉,所述框架用于将门锁隐藏并与门体5固定,提升推拉门整体的美观性。
4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处于的门体5 内侧、外侧仅为本实施例1中的详细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二者可相互更换位置。
43.所述保险开关2与锁体1连接,所述保险构件3与所述保险开关2连接,可接控制锁体1状态,所述保险构件3作为保险开关2的锁,通过触碰保险构件3解锁,所述保险开关2方可更改锁体1的状态,因此可通过控制保险开关2实现对锁体1的开锁,提供第二种开锁方式。
44.参照图5所示,所述锁体1包括:锁扣15;主体11,内部可形成容纳腔;锁钩12,与主体11弹性连接,且旋转连接于容纳腔内;第一连接件 14:所述第一连接件14用于控制锁钩12位于开锁或关锁状态,且与主体 11滑动连接,与锁开关13固定连接;锁开关13,所述锁开关13与所述保险开关2均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14,作为控制所述锁钩12状态的操作件;其中,所述锁开关13带动第一连接件14于容纳腔内滑动,控制锁钩12伸出容纳腔与锁扣15连接或收缩至容纳腔内与锁扣15分离。锁开关13位于最高点(主体11顶部)时为关锁状态,所述锁钩12伸出于容纳腔并与锁扣15卡接固定;锁开关13位于最低点(主体11底部)时为开锁状态:所述锁钩12收缩回容纳腔内。可实现门体5正常的关门锁止与解锁开门的效果。
4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1中在主体11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并非必须的结构,也可直接将锁钩12旋转连接至主体11表面。
46.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示,所述保险构件3还连接有第二连接件31,所述第二连接件31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4的连接孔141连接,另一端与保险开关2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连接件14顶部向门体5方向延伸出一块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第一连接件14垂直,所述连接部表面设置有两个纵向的连接孔141,所述第二连接件31顶端也延伸出一块连接部,所述第二连
接件31的连接部上设置有滑动于连接孔141内的两个滑块311,滑块311 与连接孔141滑动连接。所述保险构件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穿设过门体连接,实现二者的连接控制效果。通过保险开关2 带动第一连接件14纵向滑动,从而使第一连接件14带动第二连接件31沿门体5纵向移动,可在门外通过控制保险开关2实现对门内锁体1纵向滑动控制。
47.需要注意的是:所述保险开关2在正常情况下无法滑动,需要通过保险构件3来解锁,当不通过保险构件3解锁时,所述锁体1内的第一连接件14可纵向滑动控制锁体1的开合闭合,期间,连接孔141具有接触第二连接件31的滑块311前的位移量,对保险开关2无影响。当通过保险构件 3解锁时,可通过保险开关2带动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31实现开锁效果。
48.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构件3包括触动键33,所述第二连接件31上设置有l型槽312,所述l型槽312包括限制端3122和滑动端3121,所述保险构件3滑动连接在所述l型槽312内;所述触动键33旋转连接于第二把手 6框架内,且所述触动键33一端旋转时可沿l型槽312的限制端3122内滑动,所述触动键33另一端设置有弹性件331,所述弹性件331将触动键33 卡接于l型槽312的限制端3122内,对触动键33提供沿限制端3122向远离滑动端3121一侧滑动的力,此时所述触动键33位置处于保险构件3的自锁状态,该状态不对正常锁体1的工作造成影响。
49.所述门体5外侧的第二把手6上对应触动键33位置设置有微型的操作孔4,通过微型的操作孔4可按压保险构件3,实现对保险构件3的操控;通过按压保险构件3改变其在l型槽312滑动端3121内的位置,按压时对保险构件3提供沿限制端3122向靠近滑动端3121一侧滑动的力,将其推至限制端3122与滑动端3121连接处,此时为保险构件3的解锁状态,可将保险开关2向下滑动带动锁体1滑动,实现开锁效果。此时操作保险开关2因可实现通过所述保险开关2从门外对门锁锁体1的开锁操作,当取消对保险构件3的操作后,由于弹性件331的作用,对保险构件3提供沿限制端3122向远离滑动端3121一侧滑动的力,当保险开关2上滑至顶部时,所述保险构件3能够复位到限制端3122远离滑动端3121处,再次完成自锁状态。
50.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实施步骤及原理如下:
51.所述第二把手6连接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槽体,所述保险构件3位于门体5外侧的第二把手6槽体内,所述锁体1的主体11位于门体5内侧的第一把手7槽体内;所述第一把手7、第二把手6正中央设置有可供手拉动的拉槽,所述第二把手6拉槽面向槽体一侧设置有滑道,所述保险开关2 位于第二把手6的滑道内滑动,所述锁开关13位于第一把手7的滑道内滑动,所述锁开关13通过螺钉与第一连接件14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31与第一连接件14固定滑动连接;所述触动键33旋转连接至门体5外侧的第二把手6槽体内,所述触动键33一端设置有勾状部,所述勾状部可沿l型槽312内滑动,所述触动键33另一端卡接有弹性件331,所述弹性件331 与门体5外侧第二把手6槽体的远离门体5的侧壁相抵,可将勾状部卡接至l型槽312的限制端3122内部。
52.当门体5正常从门内侧开关时,所述门体5外侧保险开关2因勾状部卡接至l型槽312而无法滑动,形成锁死状态,此时所述门体5内的的锁体1可正常通过锁开关13上下移动实现开锁与关锁,由于第一连接件14 设置有纵向的连接孔141,因此,所述第一连接件14在
锁体1正常开关下不会带动滑块311滑动,因此保险开关2与锁开关13之间相互不干扰。
53.当门体5在关锁时,门内出现意外导致无法开门时,通过操作孔4可将触动键33向锁体1方向旋转,此时所述弹性件331压缩,使得所述勾状部脱离l型槽312的限制端3122进入滑动端3121,此时可通过保险开关2 向下滑动带动第二连接件31向下滑动,所述滑块311向下滑动带动第一连接件14向下滑动,从而实现门锁的开锁,门锁的开锁与关锁原理为现有技术,请参考双钩锁结构,本技术不做具体描述。门锁开锁后,再通过锁开关13进行关锁时,此时所述第一连接件14向上移动,同时通过与滑块311 触碰带动第二连接件3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勾状部沿l型槽312从上直下滑动,滑动至滑动端3121时所述弹性件331舒张,将勾状部与l型槽312 限制端3122卡接实现复位。
5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推拉门带保险门锁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55.1.在门外侧设置有保险构件3,在必要时可以通过保险构件3打开门体 5,用于应对突发状况,提高门锁的可控性;
56.2.门锁的锁开关13与保险开关2相互对立,因此不会形成干扰;
57.3.保险构件3隐藏设计于推拉门门把手6中,不容易被观察,也不影响整体外观;
58.4.联动方式巧妙,不损坏门锁,不降低门锁寿命。
59.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