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储氢瓶滚塑机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19:03: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氢瓶的生产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储氢瓶滚塑机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生产储氢瓶的模具,使模具内的粉料融化。


背景技术:

2.滚塑机,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旋转或者回转进行成型的机器。
3.目前,储氢瓶大多也是使用滚塑机进行成型,一般是通过滚塑机来加热模具里面的粉料,使其融化,然后再冷却成型。然而,储氢瓶滚塑机的加热方式很多,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有的用火焰加热,但不够安全;有的用加热丝加热,但加热速度慢;有的用加热圈加热,但加热圈会阻碍冷却,热惯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储氢瓶滚塑机加热装置,其中在减速电机、旋转轴以及摆动机架的作用下,模具不仅能够均匀旋转,还存在一定的往复摆动,使得模具内的粉料能够更加均匀的受热,且受热速度更快,能够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储氢瓶滚塑机加热装置,整体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储氢瓶滚塑机加热装置,其中可以通过机械臂或者伸缩气缸驱动摆动机架进行定向、定速、定时摆动。
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储氢瓶滚塑机加热装置,其中通过导电滑环、温度控制器和加热线圈的配合能够精准的控制模具以及模具内的粉料的受热温度及受热时间,能够有效控制热惯性,进一步确保了产品质量。
8.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氢瓶滚塑机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生产储氢瓶的模具,使模具内的粉料融化,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9.支撑架;
10.摆动机架,其中所述摆动机架以能够沿预定方向摆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在内部形成一加热空间;
11.减速电机,其中所述减速电机被固定设置在所述摆动机架的一侧,并在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水平延伸至所述加热空间的另一端,且所述旋转轴被配置为用于固定所述模具;以及
12.加热线圈,其中所述加热线圈成环筒状,于所述加热空间内套设在所述模具的外围,所述加热线圈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摆动机架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机械臂,其中所述机械臂的输出爪固定连接在所述摆动机架的摆动方向的一端。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摆动机架于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轴,所述支撑架对应设置有用于安装两个所述连接轴的轴承。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模具成圆柱状,并同心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导电滑环,其中所述导电滑环的内环固定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且所述内环上的引出线连接热电偶,所述热电偶被设置在所述模具上,其中所述导电滑环的外环与所述摆动机架固定连接,且所述外环上的引出线连接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线圈。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加热线圈为高频加热线圈。
18.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19.图1示出了本技术储氢瓶滚塑机加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0-支撑架,20-摆动机架,21-连接轴,201-加热空间,30-减速电机,31-旋转轴,32-导电滑环,40-加热线圈,50-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2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说明书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24.参考图1,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储氢瓶滚塑机加热装置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其中所述储氢瓶滚塑机加热装置被用于加热生产储氢瓶的模具50,使模具50内的粉料能够被快速均匀融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5.所述加热装置主要包括支撑架10、摆动机架20、减速电机30以及加热线圈40。
26.其中所述摆动机架20以能够沿预定方向摆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上,并在内部形成一加热空间201。一般情况下,所述支撑架10支撑在所述摆动机架20的下方,而所述摆动机架20于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架设在所述支撑架10上的连接轴21,所述支撑架10对应设置有用于安装两个所述连接轴21的轴承,当所述摆动机架20被手动或者机械驱动摆动时,所述摆动机架20以两个所述连接轴21为旋转中轴线做往复摆动,即,所述摆动机架20的摆动方向为所述摆动机架20的轴向。
27.其中所述减速电机30被固定设置在所述摆动机架20的左侧或者右侧,并在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31,其中所述旋转轴31水平延伸至所述加热空间201的另一端,即,所述旋转
轴31水平连接在所述加热空间201的左右两端。为旋转方便、灵活,所述摆动机架20在远离所述减速电机30的端部设置有轴承,用于安装固定所述旋转轴31的右端,此外,所述旋转轴31被配置为用于固定所述模具50。减速电机30是指减速机和电机(马达)的集成体,通常由专业的减速机生产厂进行集成组装好后,与电机一体成套供货。
28.其中所述加热线圈40被优选实施为高频加热线圈,其成环筒状,并于所述加热空间内间隙配合套设在所述模具50的外围,同时,所述加热线圈4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摆动机架20上。这样一来,当所述摆动机架20进行往复摆动时,被固定在所述摆动机架20上的所述减速电机30、所述旋转轴31以及套设在所述旋转轴31上的模具50和所述加热线圈40均同步进行摆动,同时,所述减速电机30还通过所述旋转轴31带动所述模具50旋转,使得所述模具50既存在定向旋转运动,还存在定向往复摆动,进而使得所述模具50内用于生产储氢瓶的粉料,比如尼龙粉料,既能够沿所述模具50的内侧壁的径向均匀运动,还会沿所述模具50的内侧壁的轴向往复移动,进而能够更加均匀且快速的受热,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期间,所述加热线圈40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摆动机架20上,在所述旋转轴31带动所述模具50旋转时,所述加热线圈40是仅存在往复摆动而不存在旋转运动的。
29.高频加热线圈是通过高频、大电流流向成环状或者环筒状的加热线圈,将工频交流电转换成频率一般为15~200khz甚至更高的交流电,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感线圈转换成相同频率的磁场后,作用于处在该磁场中的金属体上。利用涡流效应,在模具50内生成与磁场强度成正比的感生旋转电流。由旋转电流借助金属物体内的电阻,将其转换成热能,同时还有磁滞效应、趋肤效应和边缘效应等,也能生成少量热量,它们共同使模具的温度急速升高,实现快速加热的目的。
30.作为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机械臂,其中所述机械臂的输出爪固定连接在所述摆动机架20的摆动方向的一端,从而通过所述机械臂驱动所述摆动机架20定向、定速、定时进行自动摆动。由于机械臂是机械领域的常规现有技术,故未设置对应的图纸,也未对其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
31.此外,也可以在所述摆动机架20的摆动方向的一端设置伸缩气缸,通过伸缩气缸上的活塞杆驱动摆动机架20定向、定速、定时往复摆动,其中,活塞杆和摆动机架20之间是铰接连接关系。
32.作为另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模具50成圆柱状,并同心套设在所述旋转轴31上,这样一来,在所述减速电机30带动所述旋转轴31旋转时,所述模具50的旋转更加均匀且具有规律,便于所述模具50内的粉料的均匀、快速受热。
3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减速电机30的输出端设置有导电滑环32,也有人称之为集电环、导电环、滑环、集流环或者汇流环,其中所述导电滑环32的内环固定套设在所述旋转轴31上,且所述内环上的引出线连接热电偶,其中所述热电偶被设置在所述模具50上,而所述导电滑环32的外环与所述摆动机架20固定连接,且所述外环上的引出线连接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线圈40。所述导电滑环32通过内环上的引出线以及与之连接的热电偶来实时感应模具50以及模具50内的温度,并将之传输给所述导电滑环32的外环,在所述温度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外环上的引出线传递过来的热量或者温度数据时,实时控制所述加热线圈40的温度。当所述加热线圈40或者模具50达到设定温度时,所述温度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线圈40停止加热。这样一来,能够精准控制所述加热线圈40工作,或者说控制
所述加热线圈40的热惯性,进而确保所述模具50内的粉料的受热精确性。所述热电偶一般情况下是会同时布设在所述模具50的表面和内部。
3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