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环保工程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17:32: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保工程的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环保工程是指特定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工程,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而以某组设想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环境污染问题去处理解决的一些工程。
3.固体废物的处理为环保工程的一项内容,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
4.在垃圾进行无害化或者资源化处理之前,通常先进行减量化处理,进行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不易从处理装置内取出,易造成垃圾处理装置的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环保工程的垃圾处理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环保工程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内部设有破碎机构,所述处理箱的底端开设有下料孔,所述处理箱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所述下料孔与第一下料斗连通,所述第一下料斗远离处理箱的一侧与第二下料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料斗的内部设有清理机构;
7.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均设在处理箱的内部,所述第一转杆设在第二转杆的一侧,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两端均延伸出处理箱的外侧,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均与处理箱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外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所述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均设在处理箱的内部,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固定设在第二转杆的外端,所述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均设在处理箱的外侧,破碎机构的设置便于将垃圾减量化处理;
8.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刮板,所述刮板设在第二下料斗的内部,所述刮板的顶端固定设有两个并列分布的拉杆,两个所述拉杆之间固定设有手柄,清理机构的设置便于取出第二下料斗内部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
9.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处理箱的外侧
固定连接,支撑板的设置使得电机得到支撑。
10.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箱的顶端固定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内部与处理箱的内部连通,进料斗的设置使得本装置进料便捷。
11.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箱的底端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均设在第一下料斗的外侧,所述支撑腿底端固定设有底板,所述第一下料斗设在底板的上方,第一下料斗的设置使得垃圾碎片便于落下。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下料斗的内部底端固定设有滤板且滤板贯穿第二下料斗底端,所述第二下料斗的底端固定设有集水箱,所述滤板设在集水箱的内侧,便于将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进行干湿分离。
13.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箱的两侧均开设有出水孔,所述集水箱的内部底端固定设有弧形板,弧形板的设置使得液体便于流出集水箱内部。
14.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箱的底端与底板的底端平齐,保持本装置的平稳。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6.1、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转杆转动,第一转杆转动使得第一转杆以及其上的第一破碎辊和第一直齿轮转动,第一直齿轮转动使得第二直齿轮转动,第二直齿轮转动使得第二转杆和上的第二破碎辊转动,此时落入处理箱中的垃圾被相向转动的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破碎,破碎后的垃圾碎片通过下料孔进入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中,而垃圾中液体通过第二下料斗底端的滤板流进集水箱中,液体从集水箱两侧的弧形板流出本装置,而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留在第二下料斗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对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便于后期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占用较少的处理空间,且同时对垃圾碎片进行干湿分离;
17.2、手持手柄并朝着第二下料斗的外侧方向拉动手柄,手柄通过两个拉杆带动刮板将留在第二下料斗内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清理出第二下料斗外部,在对本装置进行清洗时,清理机构也可对清洗中的残留的垃圾碎片进行清除,与现有技术相比,防止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不易从处理装置内取出造成垃圾处理装置被堵塞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理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处理箱;2、第一转杆;3、第二转杆;4、第一破碎辊;5、第二破碎辊;6、下料孔;7、进料斗;8、第一直齿轮;9、第二直齿轮;10、电机;11、支撑板;12、支撑腿;13、底板;14、第一下料斗;15、第二下料斗;16、集水箱;17、清理机构;18、刮板;19、拉杆;20、手柄;21、滤板;22、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环保工程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所述处理箱1的内部设有破碎机构,所述处理箱1的顶端固定设有进料斗7,所述进料斗7的内部与处理箱1的内部连通,进料斗7的设置使得本装置进料便捷,所述处理箱1的底端开设有下料孔6,所述处理箱1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一下料斗14和第二下料斗15,所述下料孔6与第一下料斗14连通,所述第一下料斗14远离处理箱1的一侧与第二下料斗1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料斗15的内部设有清理机构17;
26.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均设在处理箱1的内部,所述第一转杆2设在第二转杆3的一侧,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的两端均延伸出处理箱1的外侧,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均与处理箱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的外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破碎辊4和第二破碎辊5,所述第一破碎辊4和第二破碎辊5均设在处理箱1的内部,所述第一转杆2的一端固定设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底端固定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一侧与处理箱1的外侧固定连接,支撑板11的设置使得电机10得到支撑,所述第一转杆2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8,所述第一直齿轮8的一侧啮合有第二直齿轮9,所述第二直齿轮9固定设在第二转杆3的外端,所述第一直齿轮8和第二直齿轮9均设在处理箱1的外侧,破碎机构的设置便于将垃圾减量化处理;
27.所述处理箱1的底端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12,四个所述支撑腿12均设在第一下料斗14的外侧,所述支撑腿12底端固定设有底板13,所述第一下料斗14设在底板13的上方,第一下料斗14的设置使得垃圾碎片便于落下。
28.所述第二下料斗15的内部底端固定设有滤板21且滤板21贯穿第二下料斗15底端,所述第二下料斗15的底端固定设有集水箱16,所述滤板21设在集水箱16的内侧,便于将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进行干湿分离,所述集水箱16的两侧均开设有出水孔,所述集水箱16的内部底端固定设有弧形板22,弧形板22的设置使得液体便于流出集水箱16内部,所述集水箱16的底端与底板13的底端平齐,保持本装置的平稳。
29.待减量化处理的垃圾通过进料斗7倒入处理箱1中,启动电机10,电机10工作带动第一转杆2转动,第一转杆2转动使得第一转杆2以及其上的第一破碎辊4和第一直齿轮8转动,第一直齿轮8转动使得第二直齿轮9转动,第二直齿轮9转动使得第二转杆3和23上的第二破碎辊5转动,此时落入处理箱1中的垃圾被相向转动的第一破碎辊4和第二破碎辊5破碎,破碎后的垃圾碎片通过下料孔6进入第一下料斗14和第二下料斗15中,而垃圾中液体通过第二下料斗15底端的滤板21流进集水箱16中,液体从集水箱16两侧的出水孔流出本装置,而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留在第二下料斗15内,本装置对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便于后期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占用较少的处理空间,且同时对垃圾碎片进行干湿分离,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垃圾减量化处理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30.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环保工程的垃圾处理装置,所述清理机构17包括刮板18,所述刮板18设在第二下料斗15的内部,所述刮板18的顶端固定设有两个并列分布的拉杆19,两个所述拉杆19之间固定设有手柄20,清理机构17的设置便于取出第
二下料斗15内部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
31.手持手柄20并朝着第二下料斗15的外侧方向拉动手柄20,手柄20通过两个拉杆19带动刮板18将留在第二下料斗15内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清理出第二下料斗15外部,在对本装置进行清洗时,清理机构也可对清洗中的残留的垃圾碎片进行清除,防止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不易取出造成垃圾处理装置被堵塞的情况出现,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垃圾进行无害化或者资源化处理之前,通常先进行减量化处理,进行减量化处理后的垃圾碎片不易从处理装置内取出,易造成垃圾处理装置的堵塞的问题。
32.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