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组件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2022-12-23 20:3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液体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组件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种雾化器使用薄片状的加热部件,该种方案的缺点在于,装配时加热部件不易固定,或者容易变形,从而带来产品加热性能的不一致,导致雾化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薄片状加热部件不易固定的缺陷。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固定薄片状加热部件的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组件的装配方法。
4.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发热组件、支撑体和电极组件;所述支撑体支撑所述发热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部件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穿入或穿过所述支撑体并朝所述发热组件延伸,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以紧固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连接到所述发热组件并与所述发热组件保持电连接。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发热组件焊接到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极部件,所述第二电极部件与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插接使所述发热组件被稳定地夹持在所述第一电极部件和第二电极部件之间并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发热组件和所述支撑体放置在所述安装座顶面上,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由所述安装座底面穿过所述安装座。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设有配合孔,所述第二电极部件与所述配合孔卯压连接或者过盈配合,实现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第二电极部件和发热组件之间的电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安装座设置两个处于不同位置的电极安装孔,每个所述电极安装孔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电极组件。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电极部件为螺钉状,从所述安装座的底面插入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电极部件为螺钉状,沿朝向所述安装座底面的方向穿过所述发热组件,从而将所述发热组件固定到所述安装座。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支撑体和发热组件被稳定地夹持在所述安装座和第二电极部件之间。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片,其包括两个固定端和连接在所述两个固定端之间的网状结构。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网状结构的边沿还设置有朝向所述支撑体折弯的卡位部,所述卡位部用于夹持所述支撑体使得所述发热组件和所述支撑体之间的相对位
置固定。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极部件,所述固定端的设定位置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二电极部件通过的固定孔,所述第二电极部件与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插接使所述发热片被夹持在所述第一电极部件和第二电极部件之间并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发热片通过对片状金属板蚀刻形成所述固定端和网状结构而一次成型。
16.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一端开口的油杯,所述油杯具有用于盛放雾化油的储油腔,还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安装到所述油杯的开口端。
17.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的装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将发热组件和支撑体重叠装配在一起,由所述支撑体支撑所述发热组件;步骤s13:将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穿入或穿过所述支撑体并朝所述发热组件延伸相应位置;步骤s15:使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以紧固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连接到所述发热组件并与所述发热组件保持电连接。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步骤s15包括:将所述发热组件焊接到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步骤s15包括:将第二电极部件插接到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使所述发热组件被稳定地夹持在所述第一电极部件和第二电极部件之间并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步骤s11包括将安装座、发热组件和支撑体顺次重叠装配在一起,由安装座支撑所述支撑体,所述支撑体支撑所述发热组件;所述步骤s13包括:将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顺次穿入或穿过所述安装座、所述支撑体并朝所述发热组件延伸相应位置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设有配合孔,所述第二电极部件与所述配合孔卯压连接或者过盈配合。
22.实施本发明的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组件的装配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以紧固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连接到所述发热组件并与所述发热组件保持电连接,容易固定加工,实现雾化组件的自动化装配。且第一电极与发热组件的连接变形量小,组装后的成品一致性好。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24.图2是图1所示雾化器使用的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25.图3是图1所示雾化器使用的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27.图5图4所示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28.图6是图4所示雾化组件的俯视图;
29.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雾化组件的装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一端开口油杯100以及安装到油杯100开口端的雾化组件,该雾化组件包括安装座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的发热组件2和用于给发热组件2供电的两个电极组件,每个电极组件第一电极部件31和第二电极部件32。油杯100内具有通气管110,通气管110外壁与油杯100内壁之间形成储油腔120用于盛放雾化油,油杯100内设置有导油通道130和导油件140,导油通道130用于将储油腔120内的雾化液引导到导油件140,供发热组件2进行雾化。
32.油杯100与所述安装座1相反的一端作为吸嘴端,吸嘴可以是与油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安装在油杯上的。类似地,通气管110可以与油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安装到油杯内的独立件。
33.安装座1包括中空的部分,该中空部分主要作用是作为进气气道,使外部的气体能流到发热组件2并与发热组件2雾化后的气溶胶混合,然后经由通气管110被用户抽吸。具体来讲,当用户抽吸时,外部气流经由安装座1包括中空的部分抵达上述发热组件2的下方并继续向上方流动以进入通气管110,该过程同时将雾化后的气溶胶带出。
34.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2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顶面的支撑体12上。支撑体12的支撑面为平面(虽然支撑体12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风道,但是并不会影响其平坦度),所以发热组件2可以平坦地、不变形地放置在支撑体12上。电极组件不仅给发热组件2供电,且还能将发热组件2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及支撑体12。
35.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设置两个处于不同位置的电极安装孔13,每个电极安装孔13用于容纳对应电极组件;每个电极组件分别与所述发热组件2的不同位置接触。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不同的位置是指相对应的位置,例如,以安装座最常见的椭圆形柱状体或者圆柱体为例,上述相对应的位置通常指椭圆的长轴上的两个位置或者某条直径上的两个位置。优选地,两个电极安装孔13到安装座1的距离相等。
36.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部件31和第二电极部件32;所述第一电极部件31为螺钉状,由所述安装座1的底面11插入安装孔13中,末端伸出所述安装座1并进入支撑体12设定位置;第一电极部件31的朝向发热组件2的末端设有凹陷的配合孔14。第二电极部件32也为螺钉状,自上而下穿过发热组件2、支撑体12并装配到配合孔14中,用于将所述发热组件2及支撑体12固定在安装座1。其中,第二电极部件32通过与第一电极部件31配合孔14的紧固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发热组件2和支撑体12固定在一起。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紧固的方式是指两者以相对固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可以是铆压、过盈配合等。可以理解地,因为第一电极部件31为螺钉状,通过合理设置第一电极部件31与安装座1的高度,就能通过第二电极部件32与第一电极部件31的过盈配合将发热组件2和支撑体12固定夹持固定到安装座1。
37.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部件31和第二电极部件32到电连接,两个第一电极部件31分别与电源电压的正端和负端连接,使得所述电源电压通过所述发热组件2形成电流回路,实现对液体的加热。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2包括发热片,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片的具体结构,所述发热片为具有设定长度(该长度通常和安装座1的外形相适配)的金属材质的
条状物,其包括两个固定端21和连接在所述两个固定端21之间的网状结构24。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端21的设定位置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电极组件(具体来讲就是第二电极部件)通过并将所述发热片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的支撑体12的固定孔22;所述发热片通过对片状金属板蚀刻形成所述固定端21和网状结构24而一次成型。由于发热片的厚度较薄,冲压成型加工难度较大,而且冲压成型加工后外形边沿可能出现较多毛刺,会影响发热片本身的平坦度和放置在安装座1的支撑体12上时的平整程度。而蚀刻则不存在这些问题,至少不会使得发热片本身变形。此外,如图3所示,上述网状结构的宽度方向的边沿(即未与上述固定端21连接的边沿)还设置有通过冲压折弯的卡位部23(图3中示出的卡位部23还未折弯),所述卡位部23用于夹持所述支撑体12,使得所述发热组件2和所述支撑体1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通过对图3中示出的发热组件2进行简单的冲压折弯就能够得到折弯的卡位部23。
39.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具有支撑体12,且该支撑体12是由致密陶瓷构成,其强度和密封性均较好,所以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上述安装座1,例如在要求体积较小或成本较为敏感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上述安装座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撑体12的存在,使得第一电极部件31可以直接进入组装后的发热组件和支撑体12,然后再通过第二电极部件32,将上述第一电极部件31、发热组件2连接在一起,也同样能够实现雾化的功能。
40.图4至图6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局部剖视图和俯视图。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主要区别是只使用第一电极部件31,省去第二电极部件32,发热组件2焊接到第一电极部件31的末端。具体地,支撑体2设置到安装座1顶面,发热组件2设置到支撑体2上方由支撑体2刚性支撑,第一电极部件31末端穿过安装座1、支撑体2并朝所述发热组件延伸,延伸到触碰到发热组件2的位置。发热组件2在其固定孔22处焊接到第一电极部件31的末端,从而以紧固的方式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部件31。采用该方法连接,第一电极与发热组件的连接变形量小,组装后的成品一致性稳定。
41.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雾化组件的装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2.步骤s11装配发热组件和支撑体:在本步骤中,将发热组件和支撑体重叠装配在一起,所述发热组件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由所述支撑体支撑所述发热组件;
43.步骤s13放置第一电极部件:在本步骤中,将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穿入或穿过所述支撑体并朝所述发热组件延伸相应位置;
44.步骤s15使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以紧固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连接到所述发热组件并与所述发热组件保持电连接。
45.在本实施例中的不使用安装座的情况下,直接按照上述步骤将第一电极部件、发热组件、支撑体和第二电极部件组装在一起即可。而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安装座的情况下,步骤s11包括将安装座、发热组件和支撑体顺次重叠装配在一起,由安装座支撑所述支撑体,所述支撑体支撑所述发热组件。相应地,所述步骤s13包括:将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顺次穿入或穿过所述安装座、所述支撑体并朝所述发热组件延伸相应位置。
46.如上所述,步骤s15可以是将所述发热组件焊接到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如此,可以不使用第二电极部件。替换的方案中,步骤s15包括将第二电极部件插接到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使所述发热组件被稳定地夹持在所述第一电极部件和第二电极部件之间并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
47.如上所述,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部件的末端设有配合孔,所述第二电极部件与所述配合孔卯压连接或者过盈配合。
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