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涡旋压缩机、空调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19:29: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涡盘(8)和位于所述动涡盘(8)背侧的背压腔(14),所述背压腔(14)被构造为向所述动涡盘(8)提供背压力,所述背压腔(14)被构造为由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外部引入制冷剂,以通过引入的制冷剂调整所述背压腔(14)的背压力,由外部引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外壳,所述动涡盘(8)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管路组件(15),所述外管路组件(15)包括进气管路(1501),所述背压腔(14)与所述进气管路(1501)连通,并通过所述进气管路(1501)由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外部引入制冷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动盘支架,所述动涡盘(8)安装在所述动盘支架上,并与所述动盘支架配合形成所述背压腔(14),所述动盘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路(1501)连通的制冷剂通道,所述背压腔(14)通过所述制冷剂通道由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外部引入制冷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传动轴(3),所述传动轴(3)包括偏心部,所述偏心部外套设有偏心套(5),所述动盘支架包括动盘支撑部(6)、轴承支撑部(4)和偏心套容纳部,所述动盘支撑部(6)和所述轴承支撑部(4)相互独立,所述偏心套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动盘支撑部(6)和所述轴承支撑部(4)之间,并与所述动盘支撑部(6)和所述轴承支撑部(4)配合形成容纳所述偏心套(5)的容纳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外壳,所述轴承支撑部(4)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通道设置在所述轴承支撑部(4)上,所述制冷剂通道包括进气通路(403),所述进气通路(403)包括进气入口和进气出口(404),所述进气通路(403)的进气入口连通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进气出口(404)与所述背压腔(14)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路组件(15)还包括排气管路(1502),所述制冷剂通道还包括排气通路(406),所述排气通路(406)包括排气入口(405)和排气出口,所述排气通路(406)通过所述排气入口(405)与所述背压腔(14)连通,所述排气通路(406)的排气出口与所述排气管路(1502)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路组件(15)还包括润滑油进油管路(1503),所述轴承支撑部(4)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架轴承(20)的第一安装腔,所述偏心套(5)与所述动涡盘(8)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动盘轴承(21)的第二安装腔,所述轴承支撑部(4)包括第一进油通路(407),所述第一进油通路(407)包括第一油路出口(408)和第二油路出口(409),所述第一进油通路(407)通过所述第一油路出口(408)连通至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进油通路(407)通过所述第二油路出口(409)连通至所述第一安装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容纳部和所述动盘支撑部(6)上设置有第二进油通路(605),所述第一油路出口(408)通过所述偏心套容纳部和所述动盘支撑部(6)上的第二进油通路(605)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撑部(4)上开设有排油通路(411),所述排油通路(411)包括排油入口(410)和排油出口,所述排油通路(411)通过所述排油入口(410)与所述背压腔(14)连通,所述排油通路(411)通过所述排油出口与所述
涡旋压缩机的低压腔连通。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容纳部与所述动盘支撑部(6)一体成型,所述偏心套容纳部朝向所述轴承支撑部(4)的一侧与所述轴承支撑部(4)形成密封配合。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容纳部与所述轴承支撑部(4)一体成型,所述偏心套容纳部朝向所述动盘支撑部(6)的一侧与所述动盘支撑部(6)形成密封配合。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容纳部、所述动盘支撑部(6)和所述轴承支撑部(4)相互独立,所述动盘支撑部(6)和/或所述轴承支撑部(4)朝向所述偏心套容纳部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1601),所述偏心套容纳部安装在所述定位槽(1601)内,所述偏心套容纳部分别与所述动盘支撑部(6)和所述轴承支撑部(4)形成密封配合。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容纳部包括内支撑部(603)和外支撑部(602),所述外支撑部(602)位于所述内支撑部(603)的外周侧,所述内支撑部(603)、所述轴承支撑部(4)和所述动盘支撑部(6)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动盘支撑部(6)通过所述内支撑部(603)和所述外支撑部(602)形成支撑。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部(603)和所述外支撑部(602)均呈圆环形;或,所述内支撑部(603)呈圆环形,所述外支撑部(602)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排布的弧形段。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容纳部包括内支撑部(603),所述外壳包括支撑凸台(211),所述内支撑部(603)位于所述支撑凸台(211)的内周侧,所述内支撑部(603)、所述轴承支撑部(4)和所述动盘支撑部(6)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动盘支撑部(6)的外周部支撑在所述支撑凸台(211)上。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容纳部包括内支撑部(603)和外支撑部(602),所述外支撑部(602)位于所述内支撑部(603)的外周侧,所述内支撑部(603)呈圆环形,所述内支撑部(603)和所述外支撑部(602)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17)固定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撑部(4)包括主支撑板(401)和轴承安装部(402),所述主支撑板(401)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所述轴承安装部(402)与所述主支撑板(401)为一体结构,所述轴承支撑部(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架轴承(20)的第一安装腔,所述主支撑板(401)位于所述轴承安装部(402)靠近所述背压腔(14)的端面以及远离所述背压腔(14)的端面之间。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静涡盘(9),所述动盘支撑部(6)、所述动涡盘(8)和所述静涡盘(9)组成形成压缩机构组件,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能够独立装配后整体组装。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静涡盘(9),所述动涡盘(8)与所述静涡盘(9)配合形成压缩腔,所述动涡盘(8)包括基板(18),所述基板(18)上开设有增焓孔(23),所述增焓孔(23)的一端与所述压缩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背压腔(14)连通。
2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涡旋压缩机(24),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为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换热器(25)、室外换热器(26)、第一节流装置(27)和第二节流装置(28),所述涡旋压缩机(24)、所述室外换热器(26)、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7)、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8)和所述室内换热器(25)通过制冷剂管依次连接,所述背压腔(14)通过第一管路(30)连通至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7)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8)之间的制冷剂管上。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31),所述第二管路(31)的一端与所述背压腔(14)连通,所述第二管路(31)的另一端与所述涡旋压缩机(24)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31)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29)。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7)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闪蒸器(32),所述第一管路(30)连接至所述闪蒸器(32)的出气口。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24)包括第一进油通路(407)时,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油气分离器(33),所述油气分离器(33)的回油口通过旁通支路(34)与所述第一进油通路(407)连通。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33)的进气管与所述涡旋压缩机(24)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33)的出气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6)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33)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所述涡旋压缩机(24)的吸气口连通,所述涡旋压缩机(24)的排气口至所述出气管之间的制冷剂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5),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6),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37),所述回油口设置有第四控制阀(38),所述旁通支路(34)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39)。2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或权利要求2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空调系统和车辆。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动涡盘(8)和位于所述动涡盘(8)背侧的背压腔(14),所述背压腔(14)被构造为向所述动涡盘(8)提供背压力,所述背压腔(14)被构造为由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外部引入制冷剂,以通过引入的制冷剂调整所述背压腔(14)的背压力,由外部引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可调。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能够使得压缩机的背压腔内的背压力与压缩机工况相匹配,提高背压腔内的背压力的适应性。提高背压腔内的背压力的适应性。提高背压腔内的背压力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 吕浩福 林鸿新 李奎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6
技术公布日:2022/1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