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螺旋沉降器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14:2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沉降器。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空气多混杂有许多的杂质颗粒,不仅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健康造成威胁,而且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现有空气过滤器或空气净化器,一般都是通过滤网构件来对空气中的杂质颗粒物进行过滤,从而大大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影响。在使用螺旋沉降器时,带有杂质的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比重大的杂质会顺着壳体螺旋沉降,从而进入沉降口排出,而空气气流则会通过排风口排出,实现过滤分离。
3.然而实际操作中,螺旋升降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内部空气压强,而为了实现气体杂质分离对内部空气压强有较强的要求,压力过大时由于风堵颗粒物会从排风口中排出,从而降低过滤效果。这样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过滤效果,还增加了工人的作业风险,增加净化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螺旋沉降器。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螺旋沉降器,包括壳体和进风管道,所述壳体包括管筒状壳体和倒锥形壳体,所述管筒状壳体接通于倒锥形壳体的上方,管筒状壳体顶面封闭并贯穿设置有排风口,管筒状壳体侧壁预留有进风接口,所述进风管道通过进风接口与壳体的内腔接通,所述进风管道上还设置有补充排风口,所述补充排风口与进风管道的接通处设置有滤网。
7.进一步的,所述排风口为空心圆筒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排风口的顶部高于管筒状壳体的顶面,排风口的底部高于管筒状壳体和倒锥形壳体的衔接处所在的平面上。
9.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道为矩形管道,所述滤网位于矩形管道的顶面。
10.进一步的,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小于气体中颗粒物尺寸。
11.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道与壳体的连接处密封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补充排风口与进风管道的连接处密封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道的外端与废气输入端接通,倒锥形壳体的底端与杂质收纳容器接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在对废气进行过滤分离操作,在保证螺旋沉降器内部压强的同时,使颗粒物均从沉降出口排出,保证过滤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补充排风口可有效降低螺旋沉降器内部的风堵,提高过滤效果;
17.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保证空气质量且不影响工人健康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透视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透视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透视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2.附图标识:1-进风管道、2-管筒状壳体、3-倒锥形壳体、4-排风口、5-补充排风口、6-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螺旋沉降器,包括壳体和进风管道1,所述壳体包括管筒状壳体2和倒锥形壳体3,所述管筒状壳体2接通于倒锥形壳体3的上方,管筒状壳体2顶面封闭并贯穿设置有排风口4,管筒状壳体2侧壁预留有进风接口,所述进风管道1通过进风接口与壳体的内腔接通,所述进风管道1上还设置有补充排风口5,所述补充排风口5与进风管道1的接通处设置有滤网6。
26.所述排风口4为空心圆筒结构。在壳体离心分离的过程中,空气气流从排风口4排出。
27.所述排风口4的顶部高于管筒状壳体2的顶面,排风口4的底部高于管筒状壳体2和倒锥形壳体3的衔接处所在的平面上。排风口4的底部低于进风接口的水平面,可以确保在离心作用时,杂质、颗粒物不会从排风口4中排出。而是将杂质、颗粒物顺着壳体旋转沉降,确保过滤分离效果。
28.所述进风管道1为矩形管道,所述滤网6位于矩形管道的顶面。补充排风口5作为排风口4的补充排风,可减少壳体内的压强,平衡壳体内部压力效果,补充排风口5可有效减小壳体内部的风堵,提高分离效果。
29.所述滤网6的网孔孔径小于气体中颗粒物尺寸。细颗粒物的组成及主要来源是能源(主要是煤电)、工业生产(主要是冶金、石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以及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等的二次转化,大多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粒径2.5~10μm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地表扬尘、道路扬尘、建筑尘等;粒径≤2.5μm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和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光化学反应的转化。相较于粗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l0μm),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更大,主要原因在于多环芳烃、过渡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多吸附于粒径小于lμm的细微颗粒物上,90%的细微颗粒物可深入到肺泡区,并可进入血液输往全身。市面上常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孔径通常为0.2~8μm,一般为0.7μm,故本技术方案中的滤网6也采用0.7μm的网孔孔径。
30.所述进风管道1与壳体的连接处密封连接。
31.所述补充排风口5与进风管道1的连接处密封连接。通常采用焊接可将接口之间密
封连接,保证气体以及颗粒物不会从连接处泄漏。
32.所述进风管道1的外端与废气输入端接通,倒锥形壳体3的底端与杂质收纳容器接通。废气通过进风管道1进入壳体的内腔,通过倒锥形壳体3进行沉降,并通过倒锥形壳体3底部的沉降出口,排出沉降物。
33.实施例二
3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螺旋沉降器的具体实施流程。
35.所述具体实施原理流程如下:
36.提前将进风管道1的外端与废气输入端接通,倒锥形壳体3的底端与杂质收纳容器接通,并在接通处套上密封圈,保证气体不会泄露。气体进入进风管道1后,分别流入壳体内或从补充排风口5处溢出,溢出的气体在滤网6的作用下将杂质、颗粒物隔离过滤,实现无害排放。进入壳体的气体在离心力作用下,比重大的杂质、颗粒物会顺着壳体旋转沉降,并从倒锥形壳体3下方出口排出,空气气流则会从排风口4中排出。由于补充排风口5排出了一部分气体,释放掉一部分壳体内的气流压强,平衡壳体内部压力效果,减少了压力,这样可以保证部分杂质、颗粒物不会因压力过大而从排风口4中排出,从而保证了壳体的过滤效果。
37.本技术方案在对废气进行过滤分离操作,在保证螺旋沉降器内部压强的同时,使颗粒物均从沉降出口排出,保证过滤效果;同时通过补充排风口可有效降低螺旋沉降器内部的风堵,提高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保证空气质量且不影响工人健康安全。
3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直径”“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准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