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防水抗裂砂浆的外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13:10: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防水外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防水抗裂砂浆的外墙结构。


背景技术:

2.外墙由于置于室外,当雨水浸润外墙后可能导致外墙表吸水膨胀,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外墙开裂。
3.现有方式一般采用防水涂料涂布在外墙墙面上,阻挡雨水浸润外墙,但长时间后,外墙由于受到热涨冷缩的作用依旧容易产生裂缝,导致防水涂料损坏,失去防水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现有方式一般采用防水涂料涂布在外墙墙面上,阻挡雨水浸润外墙,但长时间后,外墙由于受到热涨冷缩的作用依旧容易产生裂缝,导致防水涂料损坏,失去防水作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防水抗裂砂浆的外墙结构。
5.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防水抗裂砂浆的外墙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防水抗裂砂浆的外墙结构,包括外墙本体,所述外墙本体的外侧贴合有防水土工布,所述防水土工布的中间设有多个间距相同的褶皱,所述防水土工布周侧与所述外墙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土工布远离所述外墙本体的一侧浇筑有砂浆浇筑层,所述砂浆浇筑层内部内嵌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与所述砂浆浇筑层固定连接,所述砂浆浇筑层的外侧涂布有具有防水作用的防水涂层。
7.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时,用户将中间设有多个褶皱的防水土工布贴合在外墙本体的外侧,然后在防水土工布远离外墙本体的一侧预制模板,并向模板内部浇筑砂浆浇筑层,在浇筑过程中,在砂浆浇筑层内部铺设用于对砂浆浇筑层进行加固的网状加固结构,待砂浆浇筑层干燥板结后,拆除模板,并在砂浆浇筑层的外侧涂布防水涂层即可,在砂浆浇筑层内部添加网状的加固结构,能够大大提高砂浆浇筑层整体的稳定性,防止砂浆浇筑层受到应力作用产生间隙,导致雨水进入外墙本体内部,同时,由于防水土工布上设置有多个褶皱,当外墙本体产生形变时,在应力作用下能够将褶皱抚平,通过褶皱抵消外墙本体形变时的应力,防水土工布在外墙本体变形时由于硬性拉扯导致防水土工布断裂,大大提高了外墙本体外侧的防水性能,尽量避免了现有方式一般采用防水涂料涂布在外墙墙面上进行防水,但长时间后,外墙由于受到热涨冷缩的作用依旧容易产生裂缝,导致防水涂料损坏,失去防水作用的问题。
8.可选的,所述外墙本体和所述砂浆浇筑层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墙本体和所述砂浆浇筑层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杆,用于将砂浆浇筑层通过连接杆与外墙本体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计量避免砂浆浇筑层受到应力作用后与外墙本体脱离,大大提高了外墙本体与砂浆浇筑层连接的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连
接杆的直径,所述卡接头与所述连接杆端部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卡接头用于卡接和限位,尽量避免连接杆两端与连接杆中间段直径相同,缺少限位,导致连接杆端部容易从外墙本体和砂浆浇筑层内部脱落的问题。
12.可选的,所述防水土工布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连接杆的中间段通过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防水土工布,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贯穿孔的连接处的外侧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贯穿孔方便将连接杆通过贯穿孔贯穿防水土工布,在连接杆与贯穿孔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用于提高防水土工布的密封性能,尽量避免外部雨水通过贯穿孔进入防水土工布内侧,对外墙本体造成腐蚀的问题。
14.可选的,所述砂浆浇筑层和所述防水土工布之间留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内部填充有用于隔热和隔音作用的保温隔热层。
15.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砂浆浇筑层和防水土工布之间留设的间隙内部填充保温隔热层,用于大大增加围墙本体的保温和隔热性能,方便用户使用。
16.可选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多个纵向纤维丝和多个横向纤维丝,多个所述纵向纤维丝和多个所述横向纤维丝相互垂直交替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纵向纤维丝和所述横向纤维丝均内嵌于所述砂浆浇筑层内部与所述砂浆浇筑层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将多个横向纤维丝和纵向纤维丝相互交替形成网状结构,能够在砂浆浇筑层受到自身或外部应力作用时产生拉扯作用,尽量避免砂浆浇筑层由于应力作用产生裂缝的问题。
18.可选的,所述纵向纤维丝和所述横向纤维丝的交汇处设有绞丝,所述绞丝交叉缠绕于所述纵向纤维丝和所述横向纤维丝的外表面上,所述绞丝与所述纵向纤维丝和所述横向纤维丝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绞丝,并将绞丝缠绕于横向纤维丝和纵向纤维丝的交汇处,用于对横向纤维丝和纵向纤维丝的连接处进行加固作用。
20.可选的,所述防水涂层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纳米结构的乳突,相邻的乳突之间的间距为十至二十纳米,所述乳突的表面设有细小的绒毛。
21.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雨水落在防水涂层上后,能够在自身张力作用下迅速沿防水涂层下滑至地面,降低雨水与防水涂层的接触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防水涂层的防水性能。
22.综上所述,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23.本技术通过防水土工布、砂浆浇筑层、加固结构和防水涂层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加固结构内腔在砂浆浇筑层内部,能够通过加固结构对砂浆浇筑层进行加固,尽量避免砂浆浇筑层开裂导致防水涂层损坏,同时在砂浆浇筑层与外墙本体之间设置防水土工布进行进一步的防水作用,大大提高了外墙本体外侧的防水效果,尽量避免了现有方式一般采用防水涂料涂布在外墙墙面上进行防水,但长时间后,外墙由于受到热涨冷缩的作用依旧容易产生裂缝,导致防水涂料损坏,失去防水作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加固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连接杆与防水土工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外墙本体;2、防水土工布;3、贯穿孔;4、连接杆;5、密封圈;6、卡接头;7、保温隔热层;8、砂浆浇筑层;9、纵向纤维丝;10、横向纤维丝;11、绞丝;12、防水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防水抗裂砂浆的外墙结构,包括外墙本体1。外墙本体1的外侧贴合有具有防水作用的防水土工布2,防水土工布2的中间设有多个间距相同的褶皱,防水土工布2周侧与外墙本体1固定连接。当外墙本体1由于受到热涨冷缩作用产生裂缝时,会向周侧牵引防水土工布2,通过在防水土工布2上设置的褶皱,能够使外墙本体变形时带动防水土工布2移动,将防水土工布2上的褶皱拉平,尽量避免防水土工布2产生硬性拉扯,导致防水土工布2破损,导致防水性能下降的问题。
30.防水土工布2远离外墙本体1的一侧浇筑有具有密封作用的砂浆浇筑层8,砂浆浇筑层8内部内嵌有用于对砂浆浇筑层8进行加固的网状加固结构,加固结构与砂浆浇筑层8固定连接,通过网状加固结构对砂浆浇筑层8进行拉扯作用,能够尽量避免砂浆浇筑层8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或自身因热涨冷缩时产生的应力作用而产生裂缝。
31.砂浆浇筑层8的外侧涂布有具有防水作用的防水涂层12,防水涂层12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纳米结构的乳突,相邻的乳突之间的间距为十至二十纳米,乳突的表面设有细小的绒毛,由于防水涂层12上设置的多个纳米结构的乳突之间有一层空气隔膜,当雨水落在防水涂层12上后,能够在自身张力作用下迅速沿防水涂层12下滑至地面,降低雨水与防水涂层12的接触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防水涂层12的防水性能。
32.使用时,用户将中间设有多个褶皱的防水土工布2贴合在外墙本体1的外侧,然后在防水土工布2远离外墙本体1的一侧预制模板,并向模板内部浇筑砂浆浇筑层8,在浇筑过程中,在砂浆浇筑层8内部铺设用于对砂浆浇筑层8进行加固的网状加固结构,待砂浆浇筑层8干燥板结后,拆除模板,并在砂浆浇筑层8的外侧涂布防水涂层12即可,在砂浆浇筑层8内部添加网状的加固结构,能够大大提高砂浆浇筑层8整体的稳定性,防止砂浆浇筑层8受到应力作用产生间隙,导致雨水进入外墙本体1内部,同时,由于防水土工布2上设置有多个褶皱,当外墙本体1产生形变时,在应力作用下能够将褶皱抚平,通过褶皱抵消外墙本体1形变时的应力,防水土工布2在外墙本体1变形时由于硬性拉扯导致防水土工布2断裂,大大提高了外墙本体1外侧的防水性能,尽量避免了现有方式一般采用防水涂料涂布在外墙墙面上进行防水,但长时间后,外墙由于受到热涨冷缩的作用依旧容易产生裂缝,导致防水涂料损坏,失去防水作用的问题。
33.参照图1和图3,外墙本体1和砂浆浇筑层8之间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外墙本体1和砂浆浇筑层8固定连接。设置连接杆4,用于将砂浆浇筑层8通过连接杆4与外墙本体1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计量避免砂浆浇筑层8受到应力作用后与外墙本体1脱离,大大
提高了外墙本体1与砂浆浇筑层8连接的稳定性。
34.参照图3,连接杆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头6,卡接头6的直径大于连接杆4的直径,卡接头6与连接杆4端部固定连接。设置卡接头6用于卡接和限位,尽量避免连接杆4两端与连接杆4中间段直径相同,缺少限位,导致连接杆4端部容易从外墙本体1和砂浆浇筑层8内部脱落的问题。
35.参照图3,防水土工布2上开设有贯穿孔3,连接杆4的中间段通过贯穿孔3贯穿防水土工布2,连接杆4与贯穿孔3的连接处的外侧设有密封圈5,密封圈5套设与连接杆4上,密封圈5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设置贯穿孔3方便将连接杆4通过贯穿孔3贯穿防水土工布2,在连接杆4与贯穿孔3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5,用于提高防水土工布2的密封性能,尽量避免外部雨水通过贯穿孔3进入防水土工布2内侧,对外墙本体1造成腐蚀的问题。
36.参照图2和图3,砂浆浇筑层8和防水土工布2之间留设有间隙,间隙内部填充有用于隔热和隔音作用的保温隔热层7。在砂浆浇筑层8和防水土工布2之间留设的间隙内部填充保温隔热层7,用于大大增加围墙本体1的保温和隔热性能,方便用户使用。
37.参照图2,加固结构包括多个纵向纤维丝9和多个横向纤维丝10,多个纵向纤维丝9和多个横向纤维丝10相互垂直交替形成网状结构,纵向纤维丝9和横向纤维丝10均内嵌于砂浆浇筑层8内部与砂浆浇筑层8固定连接。通过将多个横向纤维丝10和纵向纤维丝9相互交替形成网状结构,能够在砂浆浇筑层8受到自身或外部应力作用时产生拉扯作用,尽量避免砂浆浇筑层8由于应力作用产生裂缝的问题。
38.参照图1,纵向纤维丝9和横向纤维丝10的交汇处设有绞丝11,绞丝11交叉缠绕于纵向纤维丝9和横向纤维丝10的外表面上,绞丝11与纵向纤维丝9和横向纤维丝10固定连接。设置绞丝11,并将绞丝11缠绕于横向纤维丝10和纵向纤维丝9的交汇处,用于对横向纤维丝10和纵向纤维丝9的连接处进行加固作用。
39.参照图1,防水涂层12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纳米结构的乳突,相邻的乳突之间的间距为十至二十纳米,乳突的表面设有细小的绒毛。当雨水落在防水涂层12上后,能够在自身张力作用下迅速沿防水涂层12下滑至地面,降低雨水与防水涂层12的接触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防水涂层12的防水性能。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