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转子支架及具有其的转子支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10:35: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电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支架及具有其的转子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大多数电机的转子结构包括电机轴和转子支架,转子冲片通过不锈钢键、高强度螺栓安装在转子支架上,对于常规转子支架,设置一个幅板作为支撑结构即可。对于大功率电机来说,所需铁芯较长,对应的转子支架长度也需要增加,单个幅板不足以支撑转子的强度,此时需要设置多个幅板进行支撑。
3.对于设置了多个幅板的转子支架,由于转子支架内、外筒体之间的空间有限,且有幅板的阻挡,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高强度螺栓的锁紧操作,操作人员难以将转子冲片组装到对应于两个幅板中间的外筒体上,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支架及具有其的转子支架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将转子冲片组装到对应于两个幅板中间的外筒体上时操作困难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子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内筒、位于第一内筒外周的第一外筒以及连接在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之间的第一连接幅板,第一内筒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与工装轴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同轴设置并与第一支架插接配合,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内筒、位于第二内筒外周的第二外筒以及连接在第二内筒和第二外筒之间的第二连接幅板,第二内筒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以与工装轴连接。
6.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第一内筒的端面上的第一连接孔;和/或,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在第二内筒的端面上的第二连接孔。
7.进一步地,第一外筒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凹部,第二外筒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环形凹部插接配合的环形凸起。
8.进一步地,当环形凸起插设在环形凹部内时,环形凸起与环形凹部过渡配合。
9.进一步地,第一内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键槽;第二内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键槽对应设置的第二键槽。
10.进一步地,第一外筒的两端凸出于第一内筒的两端;和/或,第二外筒的两端凸出于第二内筒的两端。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子支架组件,包括转子支架和工装轴,转子支架为上述的转子支架。
12.进一步地,工装轴至少为两个,其中的两个工装轴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架的第一内筒的两侧或者连接在第二支架的第二内筒的两侧。
13.进一步地,工装轴包括轴体部和设置在轴体部一端的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包
括连接在轴体部的端部的连接环板和设置在连接环板上的第三连接孔。
14.进一步地,工装轴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环板和轴体部之间的支撑肋。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相关技术中的长度较大的转子支架拆分成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内筒、第一外筒以及连接在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之间的第一连接幅板,第一连接幅板连接并支撑在第一内筒和第一外筒之间,以保证第一支架的强度;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内筒、第二外筒以及连接在第二内筒和第二外筒之间的第二连接幅板,第二连接幅板连接并支撑在第二内筒和第二外筒之间,以保证第二支架的强度。第一内筒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能够与工装轴连接,使用工装轴能够将第一支架支撑到滚轮架上,滚轮架带动第一支架转动以方便操作人员将转子冲片装到第一支架上,具有便于操作的优点;同样地,第二内筒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能够与工装轴连接,使用工装轴能够将第二支架支撑到滚轮架上,滚轮架带动第二支架转动以方便操作人员将转子冲片装到第二支架上,具有便于操作的优点。之后使得装完转子冲片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插接配合在一起,得到长度较大的转子支架。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将转子冲片组装到对应于两个幅板中间的外筒体上时操作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支架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图1的转子支架的a处的放大图;
19.图3示出了图1的转子支架的第一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支架组件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21.图5示出了图4的转子支架组件的b处的放大图;以及
22.图6示出了图1的转子支架与转轴装配在一起的剖视示意图。
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4.10、第一支架;11、第一内筒;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一键槽;12、第一外筒;121、环形凹部;13、第一连接幅板;20、工装轴;21、轴体部;22、第三连接部;221、连接环板;23、支撑肋;30、第二支架;31、第二内筒;311、第二连接部;312、第二键槽;32、第二外筒;321、环形凸起;33、第二连接幅板;4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7.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子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其中,第一支架10包括第一内筒11、位于第一内筒11外周的第一外筒12以及连接在第一内筒11和第一外筒12之间的第一连接幅板13,第一内筒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以与工装轴20连接;第二支架30与第一支架10同轴设置并与第一支架10插接配合,第二支架30包括第二内筒31、位于第二内筒31外周的第二外筒32以及连接在第二内筒31和第二外筒32之间的第二连接幅板33,第二内筒3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11以与工装轴20连接。
29.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相关技术中的长度较大的转子支架拆分成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第一支架10包括第一内筒11、第一外筒12以及连接在第一内筒11和第一外筒12之间的第一连接幅板13,第一连接幅板13连接并支撑在第一内筒11和第一外筒12之间,以保证第一支架10的强度;第二支架30包括第二内筒31、第二外筒32以及连接在第二内筒31和第二外筒32之间的第二连接幅板33,第二连接幅板33连接并支撑在第二内筒31和第二外筒32之间,以保证第二支架30的强度。第一内筒1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第一连接部111能够与工装轴20连接,使用工装轴20能够将第一支架10支撑到滚轮架上,滚轮架带动第一支架10转动以方便操作人员将转子冲片装到第一支架10上,具有便于操作的优点;同样地,第二内筒3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1能够与工装轴20连接,使用工装轴20能够将第二支架30支撑到滚轮架上,滚轮架带动第二支架30转动以方便操作人员将转子冲片装到第二支架30上,具有便于操作的优点。之后使得装完转子冲片的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插接配合在一起,得到长度较大的转子支架。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将转子冲片组装到对应于两个幅板中间的外筒体上时操作困难的问题。
30.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11包括设置在第一内筒11的端面上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部311包括设置在第二内筒31的端面上的第二连接孔。通过设置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实现第一支架10与工装轴20的连接以及第二支架30与工装轴20之间的连接,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11包括沿第一内筒11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孔实现与工装轴20之间的连接,具有连接可靠的优点。相应地,第二连接部311也包括沿第二内筒31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
31.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外筒12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凹部121,第二外筒32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环形凹部121插接配合的环形凸起321。通过环形凹部121和环形凸起321之间的插接配合实现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之间的插接连接,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3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环形凸起321插设在环形凹部121内时,环形凸起321与环形凹部121过渡配合。环形凸起321与环形凹部121过渡配合在保证连接稳固性的前提下降低了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之间的组装难度,便于进行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之间的组装。
33.如图1至图3以及图6所示,第一内筒1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键槽112;第二内筒3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键槽112对应设置的第二键槽312。对应地,与转子支架配合的转轴40上设置有第三键槽,通过设置在第一键槽112和第三键槽内的键实现第一支架10与转轴40之间的止转连接,通过设置在第二键槽312和第三键槽内的键实现第二支架30与转轴40之之间的止转连接,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3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筒12的两端凸出于第一内筒11的两端;第二外筒32的两端凸出于第二内筒31的两端。在保证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的强度的情况下,使得第一内筒11和第二内筒31的轴向长度尽可能短,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够降低第一支架10与转轴40之间和第二支架30与转轴40之间的组装难度。
3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转子支架组件,本技术的转子支架组件的实施例包括转子支架和工装轴20,其中,转子支架为上述的转子支架。上述的转子支架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将转子冲片组装到对应于两个幅板中间的外筒体上时操作困难的问题,具有上述转子支架的转子支架组件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36.如图4和图5所示,工装轴20至少为两个,其中的两个工装轴20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架10的第一内筒11的两侧或者连接在第二支架30的第二内筒31的两侧。通过两个工装轴20将第一支架10支撑到滚轮架上以对其进行转子冲片的组装,通过两个工装轴20将第二支架30支撑到滚轮架上以对其进行转子冲片的组装,具有便于进行转子支架的组装的优点。
37.如图4和图5所示,工装轴20包括轴体部21和设置在轴体部21一端的第三连接部22,第三连接部22包括连接在轴体部21的端部的连接环板221和设置在连接环板221上的第三连接孔。具体地,第三连接部22能够与第一内筒11和第二内筒31连接,轴体部21远离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滚轮架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孔也为多个,第一连接孔的数量、第二连接孔的数量以及第三连接孔的数量相等。进行转子冲片的组装时,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内的紧固件将工装轴20和第一支架10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穿设在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内的紧固件将工装轴20和第二支架30固定连接在一起,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的优点。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紧固件为螺栓。
38.如图4和图5所示,工装轴20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环板221和轴体部21之间的支撑肋23。支撑肋23设置在轴体部21的外壁上并与连接环板221连接,能够提升工装轴20的强度,保证进行转子冲片的组装时工装轴20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的支撑效果。
39.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转子结构的组装过程如下:将两个工装轴20分别安装到第一支架10的两侧,通过螺栓锁紧,工装轴20用于代替电机轴起到支撑作用,并能够在滚轮架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支架10旋转,便于转子铁芯的安装。同理,使用工装轴20将第二支架30安装
到滚轮架上并安装转子铁芯。当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分别安装完转子铁芯后,第一支架10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支架30上的第二连接孔此时作为吊装孔,外部设备通过该吊装孔将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安装到转轴40上,转轴40上的第三键槽下端安装轴用挡圈,第一支架10上的环形凹部121向上设置,第一支架10通过压装盘安装到轴用挡圈的定位尺寸,第二支架30上的环形凸起321向下设置,环形凹部121与环形凸起321插接配合,使得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保持同轴,当第二支架30压装完成后,第三键槽上端安装轴用挡圈。然后再通过螺纹销将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30上的转子铁芯连接锁紧,锁紧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子铁芯后,再嵌入磁钢。
40.图6示出了应用本实施例的转子支架组件最终组装而成的电机的转子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将转子支架设置成多段结构(在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将转子支架设置成了两段结构,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转子支架设置成三段甚至三段以上的结构),分别对每一段支架进行转子冲片的组装之后,再将多段支架拼装在一起(即在本实施例中,先安装转子铁芯再为转子支架压轴),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将转子冲片组装到对应于两个幅板中间的外筒体上时操作困难的问题。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2.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