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压缩机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09:08: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和空调。


背景技术:

2.压缩机在空调系统中用于压缩冷媒,而现有的压缩主体与储液器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储液器内部的冷媒更容易吸收压缩机主体所散发的热量,进而导致温度升高,从而降低压缩机的压缩效率,进而降低压缩机的能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旨在提高压缩机的能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缩机,包括:
5.压缩机主体,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泵体;和
6.储液器,包括储液筒和安装于所述储液筒内的内筒,所述储液筒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壳体的轴向上,所述储液筒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腔壁,所述内筒与所述腔壁间隔设置。
7.可选地,所述腔壁与所述内筒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1,最大距离为h2,其中,4.5≤(0.5*h2 h1)≤10.5。
8.可选地,所述储液器位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下方。
9.可选地,所述腔壁为上盖,所述储液筒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还安装有下盖,所述储液筒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储液筒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上盖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下盖密封连接于第二开口处。
10.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回气管,所述压缩泵体包括气缸,所述储液筒和所述内筒上分别设有第一回气口和第二回气口,所述气缸上设有第三回气口,所述回气管穿过所述第一回气口、所述第二回气口以及所述第三回气口,以使所述内筒内的冷媒流入所述气缸内。
11.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吸气管,所述储液筒和所述内筒上分别设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所述吸气管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以与所述内筒相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系统,以吸收冷媒。
12.可选地,所述回气管与所述第一回气口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吸气管与所述第一吸气口之间密封设置。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回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回气管的直径,以使所述内筒和所述储液筒相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吸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气管的直径,以使所述内筒和所述储液筒相连通。
14.可选地,所述内筒呈圆台状,所述内筒的侧面与其相邻的所述储液筒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g,其中,1
°
≤g≤20
°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储液器安装于压缩机主体的轴向上,从而缩短了压缩机的径向尺寸,有利于压缩机的小型化,进一步地,将内筒与腔壁间隔设置,从而使内筒与壳体之间形成有隔热腔,从而降低了内筒内部的冷媒吸收到压缩机主体所散发的热量,进而降低压缩机主体对内筒的影响,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进而提高压缩机的能效。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储液器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内筒的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旋转式压缩机的内筒高度不变情况下(0.5*h2 h1)与压缩机能效的线性关系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旋转式压缩机的内筒高度不变情况下(0.5*h2 h1)与压缩机振动的线性关系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的侧壁高度不变情况下(0.5*h2 h1)与压缩机能效的线性关系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旋转式压缩机内筒侧面与储液器的侧壁之间夹角g与压缩机能效的线性关系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壳体213第一回气口12压缩泵体214第一吸气口13电机22内筒20储液器221第二回气口21储液筒222第二吸气口211上盖31回气管212下盖32吸气管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包括:
33.压缩机主体,包括壳体11和安装于所述壳体11内的压缩泵体12;和
34.储液器20,包括储液筒21和安装于所述储液筒21内的内筒22,所述储液筒21安装于所述壳体11,并位于所述壳体11的轴向上,所述储液筒21朝向所述壳体11的一侧设有腔壁,所述内筒22与所述腔壁间隔设置。
3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储液器20安装于压缩机主体的轴向上,从而缩短了压缩机的径向尺寸,有利于压缩机的小型化,进一步地,将内筒22与腔壁间隔设置,从而使内筒22与壳体11之间形成有隔热腔,从而降低了内筒22内部的冷媒吸收到压缩机主体所散发的热量,进而降低压缩机主体对内筒22的影响,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进而提高压缩机的能效。
36.参照图2,优选地,所述腔壁与所述内筒2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1,最大距离为h2,其中,4.5≤(0.5*h2 h1)≤10.5;当储液器20的内筒22高度不变,储液器20的侧壁高度变化情况下:参见图4,通过研究可知内筒22与腔壁距离越远,形成空腔越大,隔热效果越好,内筒22内冷媒吸收压缩机主体散发的热量越少,则压缩机整体能效越高;参见图5,内筒22与腔壁距离越远压缩机的整体重心越高,随着重心提高压缩机振动程度提升。当储液器20的壳体尺寸不变,改变内筒22高度情况下:参见图6,随着内筒22变矮,(0.5*h2 h1)变大,隔热效果增加能效变高;但是当内筒22高度令(0.5*h2 h1)大于10.5时,内筒22变得过矮以至于内部容积过小,能存储的受隔热保护的冷媒变少,能效开始下降。综合考虑压缩机能效与振动,将(0.5*h2 h1)控制在≤10.5且≥4.5,可以综合平衡压缩机能效与振动达到最佳。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20位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下方,当然储液器20还可以位于压缩机主体的上方,但是此时需要做好储液器20外部冷凝水和压缩机主体的上壳体11上的接线端子之间的电气安全问题。
38.其中储液器20的壳体可以与压缩机主体的壳体11一体设置,当然还可以是焊接在一起,当储液器20的壳体与压缩机主体的壳体11一体设置时,可以使两者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由于是两者成为一体,使其任意一者发生震动时都会带动其它两者一起,从而使其震动幅度就会减小,进而降低了噪音,同时有利于压缩机的小型化,降低了压缩机安装时
的安装面积,进而有利于空调小型化的发展;同时通过一体设置,从而只需要对外漏的外壳做防锈处理,减少了需要防锈处理的面积,降低了防锈操作相关的生产成本。
39.具体地,所述腔壁为上盖211,所述储液筒21背离所述壳体11的一侧还安装有下盖212,所述储液筒21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储液筒21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上盖211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下盖212密封连接于第二开口处,具体地,上盖211和下盖212可以是分别焊接于储液筒21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处,当然还可以是一体设置。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回气管31,所述压缩泵体12包括气缸,所述储液筒21和所述内筒22上分别设有第一回气口213和第二回气口214,所述气缸上设有第三回气口,所述回气管31穿过所述第一回气口213、所述第二回气口214以及所述第三回气口,以使所述内筒22内的冷媒流入所述气缸内;进一步地,压缩机主体还包括压电机13,用于对从内筒22中流入内筒22中的冷媒进行压缩处理。
41.可以理解地,压缩机主体还包括与气缸相连通的排气管,当空调为制冷时,压缩机主体将气态的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后,通过排气管送到室外机冷凝器,然后冷凝器将排气管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蒸气散热降温,使其凝结为液态高压制冷剂,液态的冷媒经毛细管进入室内机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而汽化,变成气态冷媒,然后气态的冷媒回到压缩机继续压缩,继续循环进行制冷;当空调为制热状态时,空调系统中有四通阀使冷媒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所以制热的时候室外吹的是冷风,室内机吹的是热风。
42.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回气管31中安装过滤网,在压缩机的使用过程中,进入压缩机中的待压缩气态冷媒中可能会含有灰尘、小颗粒等杂质,如果压缩机中进入杂质则不仅会影响其压缩气体的效率,同时也会降低压缩机的效率,通过设置过滤网可以使气态冷媒在进入到压缩泵体之前进行过滤,降低气态冷媒中杂质的含量,提高压缩机主体的压缩效率,降低杂质对压缩机主体的影响,进而提高压缩机主体的寿命。
43.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吸气管32,所述储液筒21和所述内筒22上分别设有第一吸气口214和第二吸气口222,所述吸气管32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吸气口214和所述第二吸气口222,以与所述内筒22相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系统,以吸收冷媒。
44.可以理解地,外部系统可以是蒸发器,储液器20的内筒22与蒸发器相连通,可以起到气液分离的效果,液态冷媒会沉入内筒22的底部,气态冷媒则通过回气管31进入到压缩泵体12中,进而对气态冷媒进行压缩处理,而液态冷媒会在内筒22的底部慢慢气化为气态冷媒,进而进入压缩泵体12中,从而不会造成液态冷媒在储液器20中不断堆积,通过储液器20的气液分离可以防止液态冷媒流入到压缩泵体12中,进而起到保护压缩泵体12的作用,提高了压缩机的寿命。
45.可选地,所述回气管31与所述第一回气口213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吸气管32与所述第一吸气口214之间密封设置,通过密封处理,防止储液器20内的冷媒流入到外部环境中,减少对外部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减少了外部环境中的空气以及其它杂质进入到制冷循环中,减少对混入的杂质对最终压缩的气体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对压缩机本体的破坏;其中,密封设置可以是回气管31的两份分别于压缩泵体12和储液筒21一体成型,当然还可以是在其连接处设置密封胶;当然还可以是在其连接处安装密封圈等。
46.参照图3,可选地,所述第二回气口214的直径大于所述回气管31的直径,以使所述
内筒22和所述储液筒21相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吸气口222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气管32的直径,以使所述内筒22和所述储液筒21相连通;首先,由于内筒22位于储液筒21的内,通过将第二回气口214的直径大于回气管31的直径,和/或第二吸气口222的直径大于吸气管32的直径这样设置,从而便于回气管31和吸气管32的安装拆卸,无需对内筒22与吸气管32和回气管31之间进行密封操作,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进而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其次,通过将第二回气口214的直径大于回气管31的直径,和/或第二吸气口222的直径大于吸气管32的直径这样设置,也使得内筒22和储液筒21之间相连通,从而使得内筒22内的冷媒可以通过回气管31和吸气管32与内筒22的连接处进而到储液筒21中,进而使内筒22与腔壁之间充满气态冷媒,从而使得在内筒22与上盖211之间间隔的基础上,再在期间设置冷媒,从而进一步增强隔热效果,从而降低了内筒22内部的冷媒吸收到压缩机主体所散发的热量,进而进一步降低压缩机主体对内筒22的影响,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进而提高压缩机的能效。
47.可选地,所述内筒22呈圆台状,所述内筒22的侧面与其相邻的所述储液筒21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g,其中,1
°
≤g≤20
°
,通过形成一定夹角,从而形成一定的空腔以隔开内筒22与储液器20的侧壁,有利于隔热,当g1越大,形成空腔越大隔热效果越好,如图7所示。但当夹角g1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其压缩了内筒22容积导致其能存储的受隔热保护的冷媒变少,更多冷媒暴露与无隔热部分,使压缩机能效降低。参见图7,令g1取值范围满足20
°
≤g1≤1
°
,可以综合储液器20各部分影响使能效达到最佳。
4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该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