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何首乌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2022-12-20 00:40: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何首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何首乌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2.何首乌(学名:fallopiamultiflora(thunb.)harald.),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目前,随着种植科学的不断进步,何首乌人工种植也越来越多,组织培养技术得以推广。
3.目前,何首乌组织培养的生根率较低,并且由于培养后的根芽都较为纤细,因此移栽后的成活率不高。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何首乌组织培养方法方法,旨在提高其生根率和移栽成功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何首乌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选择外植体:选择带腋芽茎段的何首乌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杀毒消菌处理后,自然晾干备用;
8.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把处理后的所述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所述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5-1.0mg/l、微量元素0.2-0.4mg/l、氯化胆碱0.05-0.08mg/l、6-ba0.5-2.0mg/l、naa0.25-1.0mg/l,将所述诱导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在预设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得到何首乌丛生芽;
9.丛生芽生根培养:把长度为3-5cm的所述何首乌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所述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4-0.8mg/l、微量元素0.08-0.12mg/l、多效唑0.04-0.08mg/l、naa0.25-0.5mg/l、iaa0.25-0.5mg/l,将所述生根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在预设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得何首乌生根苗;
10.练苗和移栽。
11.可选地,所述选择外植体的步骤具体包括:选择无病虫害的带腋芽茎段的何首乌作为外植体,使用饱和洗洁精水浸泡7-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1h后,再用浓度为70-75%酒精浸泡30-90s,而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1%的单硫酸卡那霉素溶液浸泡1min,再用无菌水清洗2-3次,然后用0.1%氯化汞溶液浸泡12min,再用无菌水5-7次,最后把接触消毒液两端的损伤组织剪去后,将外植体剪成长度为1-1.5cm的外植体小段,每个小段带1个腋芽,
自然晾干备用。
12.可选地,所述有机物为改良的有机物,所述改良的有机物包括:1.0-1.8mg/l肌醇、0.2-0.6mg/l盐酸吡哆辛,0.5-0.8mg/l盐酸硫铵、0.05-0.08mg/l烟酸、0.02-0.04mg/l抗坏血酸、0.12-0.2mg/l泛酸钙、0.15-0.25mg/l生物素、0.04-0.08mg/l半胱氨酸、0.1-0.4mg/l甘氨酸。
13.可选地,所述微量元素为改良的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包括:0.03-0.06mg/l硫酸锌、0.1-0.2mg/l硫酸锰、0.06-0.09mg/l硫酸铜、0.05-0.08mg/l氯化铝、0.18-0.26mg/l硼酸、0.04-0.08mg/l碘化钾、0.1-0.18mg/l钼酸钠。
14.可选地,在所述步骤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中,将诱导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在暗处培养7-9d后,然后在光照强度为1000-1600lux、光照时间为18h/d、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培养15-20d。
15.可选地,在所述丛生芽生根培养将所述生根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在光照强度为1000-1600lux、光照时间为12h/d、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培养15-18d。
16.可选地,在所述步骤选择外植体之前还包括外植体前处理,所述外植体前处理包括:在连续3天阳光明媚的天气条件下采集外植体,在采集所述外植体的24h前,使用浓度为50-70%的多菌灵溶液喷洒植株的待采集部分。
17.可选地,所述培养装置包括:
18.外箱,所述外箱设有培养腔体;
19.培养组件,所述培养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培养腔体的多个灯条和加湿器,所述灯条沿所述培养腔体的腔侧壁间隔设置;以及
20.放置组件,所述放置组件包括驱动件、安装架以及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架设于所述培养腔体内,并与所述外箱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并与所述培养腔体的侧壁面相贴合,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安装架于所述培养腔体内转动,以带动所述安装座于所述培养腔体的侧壁面滚动。
21.可选地,所述培养腔体的腔侧壁凸设形成有抵接凸筋,所述抵接凸筋的侧壁面凹设形成多个防滑槽,所述安装座抵接于所述抵接凸筋的侧壁面。
22.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开设有多个贯穿其上下两个表面的轴孔,所述安装座包括相连接的座体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孔内,所述座体与所述培养腔体的腔侧壁相贴合。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1、本发明选择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再对外植体进行杀毒消菌处理,可以提高外植体的清洁度,缩短氯化汞的消毒时间,减少汞对何首乌生根发芽所产生的抑制作用。
25.2、使用本发明优化后的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何首乌愈伤组织根诱导能力,可以针对性的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丛芽诱导率、生根率,并缩短继代增殖周期、提高增殖系数。通过该方法培养后的丛生芽和根系都较为发达,可以大大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
26.3、本发明的培养装置包括外箱,外箱设有培养腔体培养组件的多个灯条和加湿器设于培养腔体内,灯条沿培养腔体的腔侧壁间隔设置;放置组件的安装架设于培养腔体内,
并与外箱转动连接,安装座转动连接于安装架,并与培养腔体的侧壁面相贴合,驱动件传动连接于安装架。本技术中,安装座用于放置培养皿或是培养瓶,在对外植体进行培养时,驱动件驱动安装架于培养腔体内转动,由于安装座的外侧壁贴合于培养腔体的腔侧壁,因此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安装座于培养腔体的侧壁面滚动,即培养皿也于培养腔体内转动,如此外植体能够均匀地接受到灯条的光照,进而提高何首乌组织的培养成功率。
附图说明
27.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获得的愈伤组织;
2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获得的丛生芽;
3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获得的生根苗根部图;
3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获得的生根苗;
32.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何首乌组织培养的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图5所示的培养装置沿ii-ii向的剖视图;
34.图7是图6中的a处的细节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用于描述各种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但这些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不应该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某一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与另一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以下描述的第一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也可以描述为第二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
36.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意在限制本发明。除非上下文中另给出明显相反的含义,否则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也意在包含复数形式。还应该理解的是,术语“包含”具体指某一特性、领域、整数、步骤、动作、要素及/或成分,但是并不排除其他特性、领域、整数、步骤、动作、要素、成分及/或组的存在或附加。
37.虽然没有另作定义,但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含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对于辞典里面有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文献和本文中公开的内容一致的意思,而不应该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它们的意思。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参见图1至图4,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何首乌组织培养方法,可以在常规的培养室内进行培养,也可以使用本发明提及幅度装置进行培养。
40.实施例1
41.步骤1外植体前处理:在连续3天阳光明媚的天气条件下采集何首乌的外植体,在采集所述外植体的24h前,使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溶液喷洒植株的待采集部分;
42.步骤2选择外植体:选择无病虫害的带腋芽茎段的何首乌作为外植体,使用饱和洗
洁精水浸泡7-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1h后,再用浓度为70%酒精浸泡30s,而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1%的单硫酸卡那霉素溶液浸泡1min,再用无菌水清洗2-3次,然后用0.1%氯化汞溶液浸泡12min,再用无菌水5-7次,最后把接触消毒液两端的损伤组织剪去后,将外植体剪成长度为1-1.5cm的外植体小段,每个小段带1个腋芽,自然晾干备用;
43.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把处理后的所述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所述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5mg/l、微量元素0.2mg/l、氯化胆碱0.05mg/l、6-ba1.0mg/l、naa0.25mg/l,将所述诱导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在暗处培养7d后,然后在光照强度为1000lux、光照时间为18h/d、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培养15d,得到何首乌丛生芽;
44.步骤4丛生芽生根培养:把长度为3-5cm的所述何首乌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所述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4mg/l、微量元素0.1mg/l、多效唑0.06mg/l、naa0.25mg/l、iaa0.25mg/l,将所述生根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在光照强度为1200lux、光照时间为12h/d、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培养15d,得到何首乌生根苗;
45.步骤5练苗和移栽。
46.上述的有机物为改良后的有机物,所述改良的有机物包括:1.0mg/l肌醇、0.6mg/l盐酸吡哆辛,0.5mg/l盐酸硫铵、0.08mg/l烟酸、0.02mg/l抗坏血酸、0.2mg/l泛酸钙、0.15mg/l生物素、0.04mg/l半胱氨酸、0.4mg/l甘氨酸。
47.微量元素为改良的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包括:0.03mg/l硫酸锌、0.2mg/l硫酸锰、0.06mg/l硫酸铜、0.08mg/l氯化铝、0.18mg/l硼酸、0.08mg/l碘化钾、0.1mg/l钼酸钠。
48.实施例2
49.步骤1外植体前处理:在连续3天阳光明媚的天气条件下采集何首乌的外植体,在采集所述外植体的24h前,使用浓度为60%的多菌灵溶液喷洒植株的待采集部分;
50.步骤2选择外植体:选择无病虫害的带腋芽茎段的何首乌作为外植体,使用饱和洗洁精水浸泡7-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1h后,再用浓度为73%酒精浸泡90s,而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1%的单硫酸卡那霉素溶液浸泡1min,再用无菌水清洗2-3次,然后用0.1%氯化汞溶液浸泡12min,再用无菌水5-7次,最后把接触消毒液两端的损伤组织剪去后,将外植体剪成长度为1-1.5cm的外植体小段,每个小段带1个腋芽,自然晾干备用;
51.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把处理后的所述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所述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8mg/l、微量元素0.3mg/l、氯化胆碱0.06mg/l、6-ba1.3mg/l、naa0.5mg/l、将所述诱导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在暗处培养8d后,然后在光照强度为1300lux、光照时间为18h/d、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培养18d,得到何首乌丛生芽;
52.步骤4丛生芽生根培养:把长度为3-5cm的所述何首乌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所述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6mg/l、微量元素0.08mg/l、多效唑0.08mg/l、naa0.4mg/l、iaa0.4mg/l,将所述生根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在光照强度为1300lux、光照时间为12h/d、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培养16d,得到何首乌生根苗;
53.步骤5练苗和移栽。
54.上述的有机物为改良后的有机物,所述改良的有机物包括:1.4mg/l肌醇、0.4mg/l盐酸吡哆辛,0.7mg/l盐酸硫铵、0.07mg/l烟酸、0.03mg/l抗坏血酸、0.16mg/l泛酸钙、0.2mg/l生物素、0.06mg/l半胱氨酸、0.3mg/l甘氨酸。
55.微量元素为改良的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包括:0.05mg/l硫酸锌、0.15mg/l硫酸锰、0.08mg/l硫酸铜、0.06mg/l氯化铝、0.22mg/l硼酸、0.06mg/l碘化钾、0.14mg/l钼酸钠。
56.实施例3
57.步骤1外植体前处理:在连续3天阳光明媚的天气条件下采集何首乌的外植体,在采集所述外植体的24h前,使用浓度为50-70%的多菌灵溶液喷洒植株的待采集部分。
58.步骤2选择外植体:选择无病虫害的带腋芽茎段的何首乌作为外植体,使用饱和洗洁精水浸泡7-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1h后,再用浓度为75%酒精浸泡60s,而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1%的单硫酸卡那霉素溶液浸泡1min,再用无菌水清洗2-3次,然后用0.1%氯化汞溶液浸泡12min,再用无菌水5-7次,最后把接触消毒液两端的损伤组织剪去后,将外植体剪成长度为1-1.5cm的外植体小段,每个小段带1个腋芽,自然晾干备用;
59.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把处理后的所述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所述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1.0mg/l、微量元素0.4mg/l、氯化胆碱0.08mg/l、6-ba2.0mg/l、naa1.0mg/l、将所述诱导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在暗处培养9d后,然后在光照强度为1600lux、光照时间为18h/d、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培养20d,得到何首乌丛生芽;
60.步骤4丛生芽生根培养:把长度为3-5cm的所述何首乌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所述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8mg/l、微量元素0.08-0.12mg/l、多效唑0.04mg/l、naa0.5mg/l、iaa0.5mg/l,将所述生根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在光照强度为1600lux、光照时间为12h/d、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培养18d,得到何首乌生根苗;
61.步骤5练苗和移栽。
62.上述的有机物为改良后的有机物,所述改良的有机物包括:1.8mg/l肌醇、0.2mg/l盐酸吡哆辛,0.8mg/l盐酸硫铵、0.05mg/l烟酸、0.04mg/l抗坏血酸、0.12mg/l泛酸钙、0.25mg/l生物素、0.08mg/l半胱氨酸、0.1mg/l甘氨酸。
63.微量元素为改良的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包括:0.06mg/l硫酸锌、0.1mg/l硫酸锰、0.09mg/l硫酸铜、0.05mg/l氯化铝、0.26mg/l硼酸、0.04mg/l碘化钾、0.18mg/l钼酸钠。
64.实施例4
65.步骤1外植体前处理:在连续3天阳光明媚的天气条件下采集何首乌的外植体,在采集所述外植体的24h前,使用浓度为65%的多菌灵溶液喷洒植株的待采集部分。
66.步骤2选择外植体:选择无病虫害的带腋芽茎段的何首乌作为外植体,使用饱和洗洁精水浸泡7-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1h后,再用浓度为75%酒精浸泡75s,而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1%的单硫酸卡那霉素溶液浸泡1min,再用无菌水清洗2-3次,然后用0.1%氯化汞溶液浸泡12min,再用无菌水5-7次,最后把接触消毒液两端的损伤组织剪去后,将外植体剪成长度为1-1.5cm的外植体小段,每个小段带1个腋芽,自然晾干备用;
67.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把处理后的所述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所述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85mg/l、微量元素0.35mg/l、氯化胆碱
0.07mg/l、6-ba1.7mg/l、naa0.75mg/l、将所述诱导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在暗处培养9d后,然后在光照强度为1400lux、光照时间为18h/d、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培养19d,得到何首乌丛生芽;
68.步骤4丛生芽生根培养:把长度为3-5cm的所述何首乌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所述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5mg/l、微量元素0.11mg/l、多效唑0.07mg/l、naa0.35mg/l、iaa0.45mg/l,将所述生根培养基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在光照强度为1500lux、光照时间为12h/d、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培养17d,得到何首乌生根苗;
69.步骤5练苗和移栽。
70.上述的有机物为改良后的有机物,所述改良的有机物包括:1.5mg/l肌醇、0.5mg/l盐酸吡哆辛,0.7mg/l盐酸硫铵、0.07mg/l烟酸、0.035mg/l抗坏血酸、0.15mg/l泛酸钙、0.18mg/l生物素、0.07mg/l半胱氨酸、0.3mg/l甘氨酸。
71.微量元素为改良的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包括:0.05mg/l硫酸锌、0.18mg/l硫酸锰、0.08mg/l硫酸铜、0.07mg/l氯化铝、0.22mg/l硼酸、0.07mg/l碘化钾、0.17mg/l钼酸钠。
72.对比例1
7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中的诱导培养基不同。
74.该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5mg/l、微量元素0.2mg/l、6-ba1.0mg/l、naa0.25mg/l。
75.即对比例1中的诱导培养基不含有氯化胆碱。
76.对比例2
7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4丛生芽生根培养的生根培养基不同。
78.该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4mg/l、微量元素0.1mg/l、naa0.25mg/l、iaa0.25mg/l
79.即对比例2中的生根培养基不含有多效唑。
80.对比例3
8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中的诱导培养基不同以及步骤4丛生芽生根培养的生根培养基不同。
82.该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5mg/l、微量元素0.2mg/l、6-ba1.0mg/l、naa0.25mg/l。
83.该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4mg/l、微量元素0.1mg/l、naa0.25mg/l、iaa0.25mg/l。
84.即对比例3中的诱导培养基不含有氯化胆碱,生根培养基不含有多效唑。
85.对比例4
8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中的诱导培养基不同。
87.该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5mg/l、微量元素0.2mg/l、氯化胆碱0.01mg/l、6-ba1.0mg/l、naa0.25mg/l。
88.对比例5
8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中的诱导培养基不同。
90.该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5mg/l、微量元素0.2mg/l、氯化胆碱0.15mg/l、6-ba1.0mg/l、naa0.25mg/l。
91.对比例6
9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4丛生芽生根培养的生根培养基不同。
93.该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4mg/l、微量元素0.1mg/l、多效唑0.02mg/l、naa0.25mg/l、iaa0.25mg/l。
94.对比例7
9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4丛生芽生根培养的生根培养基不同。
96.该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4mg/l、微量元素0.1mg/l、多效唑0.16mg/l、naa0.25mg/l、iaa0.25mg/l。
97.对比例8
9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中的诱导培养基不同以及步骤4丛生芽生根培养的生根培养基不同。
99.该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5mg/l、微量元素0.2mg/l、氯化胆碱0.03mg/l、6-ba1.0mg/l、naa0.25mg/l。
100.该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4mg/l、微量元素0.1mg/l、多效唑0.02mg/l、naa0.25mg/l、iaa0.25mg/l。
101.对比例9
10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中的诱导培养基不同以及步骤4丛生芽生根培养的生根培养基不同。
103.该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5mg/l、微量元素0.2mg/l、氯化胆碱0.11mg/l、6-ba1.0mg/l、naa0.25mg/l。
104.该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4mg/l、微量元素0.1mg/l、多效唑0.12mg/l、naa0.25mg/l、iaa0.25mg/l。
105.对比例10
10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3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培养中的诱导培养基不同。
107.该诱导培养基包括kt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5mg/l、氯化胆碱0.11mg/l、6-ba1.0mg/l、naa0.25mg/l。
108.即对比例1中的诱导培养基不含有微量元素。
109.对比例11
1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3丛生芽生根培养的生根培养基不同。
111.该生根培养基包括2.4-d培养基、ms培养液、有机物0.4mg/l、多效唑0.12mg/l、
naa0.25mg/l、iaa0.25mg/l。
112.即对比例1中的生根培养基不含有微量元素。
113.对比例12
1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使用的是常规的培养装置。其中,实施例1至4和对比例1至11用的是改进后的培养装置。
115.1、采用实施例1至4和对比例1至12的处理何首乌组织,每个培养瓶接种个数为1至6个,每个繁殖方法设置30个重复。处理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116.2、部分数据统计
117.初始芽诱导率=(诱导出初始芽的外植体数/外植体总数)
×
100%;
118.丛芽诱导率=(诱导出丛芽的初始芽数/初始芽总数)
×
100%;
119.增殖系数=增殖数/原个体数;
120.生根率=(诱导生根的继代丛芽数/继代丛芽总数)
×
100%;
121.苗木长势=苗高达到10cm以上所用的天数。
122.表1不同处理方法对何首乌组织和不定芽诱导效果
[0123][0124][0125]
表2不同处理方法对不定芽增值效果
[0126][0127]
表3不同处理方法对何首乌外植体生根效果的影响
[0128][0129]
如图5至7所述,上述培育方法中用到的培养装置1,该培养装置1包括外箱10,外箱10设有培养腔体10a;
[0130]
培养组件,培养组件包括设于培养腔体10a的多个灯条21和加湿器,灯条21沿培养腔体10a的腔侧壁间隔设置;以及
[0131]
放置组件30,放置组件30包括驱动件31、安装架32以及多个安装座33,安装架32设于培养腔体10a内,并与外箱10转动连接,安装座33转动连接于安装架32,并与培养腔体10a的侧壁面相贴合,驱动件31传动连接于安装架32,驱动件31驱动安装架32于培养腔体10a内转动,以带动安装座33于培养腔体10a的侧壁面滚动。
[0132]
具体而言,外箱10可由塑胶材料成型,其整体呈圆筒状,其中部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凸设形成有环形延伸的抵接凸筋11,多个灯条21和加湿器设于圆筒状的培养腔体10a内,其中,灯条21沿培养腔体10a的腔侧壁均匀间隔设置;以使培养腔体10a内的光照强度和范围较为均匀,放置组件30的安装架32设于培养腔体10a内,并通过轴承座与外箱10转动连接,安装架32呈“十”字结构,并通过机械加工形成有四个贯穿其安装架32上下两个表面的轴孔32a。安装座33包括一体成型的座体331和转动轴332,其中座体331呈圆盘状,转动轴
332连接于座体331的底部,转动轴332的直径略小于轴孔32a的孔径,转动轴332置于轴孔32a内,座体331的外侧壁贴合于抵接凸筋11的侧壁面,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抵顶力,驱动件31传动连接于安装架32,本技术中,该驱动件31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安装架32,驱动电机驱动安装架32于培养腔体10a内转动。
[0133]
本技术中,安装座33的座体331用于放置培养皿或是培养瓶2,在对外植体进行培养时,驱动件31驱动安装架32于培养腔体10a内转动,由于安装座33的外侧壁贴合于培养腔体10a的腔侧壁,因此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安装座33于培养腔体10a的侧壁面滚动,即培养皿也于培养腔体10a内转动,如此外植体能够均匀地接受到灯条21的光照,进而提高何首乌组织的培养成功率。
[0134]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抵接凸筋11的侧壁面凹设形成多个防滑槽11a,该防滑槽11a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防滑槽11a进而增加座体331和抵接凸筋1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座体331的转动更为顺畅,培养瓶2内何首乌外植体接受光照更为均匀。
[01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