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的制作方法

2022-12-20 00:1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稠油热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


背景技术:

2.渤海领域,稠油储量丰厚,但是稠油具有粘度高,流动性差等特点,因此在稠油开采时一般要经历“注热-焖井-开采”等过程,即通过管柱向井内注入高温多元热流体对油层进行加热,通过焖井作业使得热量得以扩散,待稠油粘度降低之后在进行开井生产,当采油量降低之后,再进行下一轮次的“注热-焖井-采油”过程。一般采用钢丝投入堵塞器密封油管进行焖井作业,待焖井作业结束后再次通过钢丝捞出堵塞器,打开油管进行油气生产。投堵时,堵塞器沿油管内孔自由下落,下入深度受限于井筒内液柱压力,存在无法在指定位置处进行封堵的问题;另外通过投入堵塞器密封油管及捞出堵塞器打开油管实现“注热-焖井-采油”过程具有操作复杂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通过封堵机构、液压调节组件和复位组件的配合设置,当向所述液压调节组件施加压力后,所述中心管能够移动至封堵位置,从而能够封堵所述中心管,实现焖井,且当施加的压力消失后,所述中心管能够从封堵位置复位至上极限位置,实现注热和开采。
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包括油管组件,所述油管组件连接有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具有上极限位置和封堵位置;
5.所述阀体组件连接有封堵机构,所述封堵机构具有封堵所述中心管上端的封堵状态和不封堵状态;
6.所述中心管连接有液压调节组件,当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受到压力后,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带动所述中心管从所述上极限位置向所述封堵位置移动,对应的所述封堵机构从所述不封堵状态变为封堵状态;
7.所述中心管连接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当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受到的压力消失后,带动所述中心管复位至上极限位置,对应的所述封堵机构从所述封堵状态变为不封堵状态。
8.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与所述油管组件连接的上接头,所述上接头的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径,所述上接头的下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管的上极限位置为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接触的位置;
9.所述上接头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均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径配合,所述中心管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
三通孔内移动。
10.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与所述连接套连接的阀板座,所述阀板座转动连接有阀板,所述阀板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一侧安装有调节件,当所述阀板受到所述中心管的作用力后,所述阀板相对所述阀板座转动使得所述封堵机构从封堵状态变为不封堵状态,当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带动所述中心管从所述上极限位置移动至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阀板在调节件的作用下转动至封堵在所述中心管的上端;
11.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径,所述阀板及所述调节件均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包括上连接套和下连接套,所述上连接套与所述上接头连接,所述下连接套与所述上连接套连接,所述上连接套与所述下连接套内均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
13.所述液压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下连接套内;
14.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上连接套内。
15.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套的一侧开设有液压腔,所述下连接套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液压腔连通;
16.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液压腔内的第一球阀,所述第一球阀与所述液压腔之间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球阀位于所述注油孔的下方,所述第一球阀的下端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露出所述液压腔的下端与所述中心管配合,当通过注油孔向所述液压腔内加入液压油后,所述第一球阀在液压油的压力下沿着所述液压腔向下滑动带动所述中心管从所述上极限位置向所述封堵位置移动。
17.进一步的,所述液压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与所述中心管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座与所述活塞杆配合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球阀,所述调节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球阀外表面配合的凹槽;
19.所述第二球阀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球阀的直径。
20.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套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所述下接头的中部开设有上面孔径大下面孔径小的阶梯通孔,所述中心管的下端及所述调节座均位于所述阶梯通孔的大孔内,且所述阶梯通孔的小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径,当所述中心管处于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中心管的下端位于所述阶梯通孔中小孔的上方,或者所述中心管的下端与所述阶梯通孔的小孔的上端接触。
21.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套上开设有从下端延伸至上部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径的直径;
22.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通孔内的复位件和复位套,所述复位套与所述中心管连接,当所述中心管处于上极限位置,所述复位件处于原长或者压缩状态。
23.进一步的,所述油管组件包括工作筒内管和隔热油管内管,所述工作筒内管和隔热油管内管通过接箍连接;
24.所述工作筒内管的外侧套设有工作筒隔热层,所述工作筒隔热层的外侧套设有工作筒外筒;
25.所述隔热油管内管外侧套设有隔热油管隔热层,所述隔热油管隔热层的外侧套设
有隔热油管外管。
2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通过本发明的封堵机构和液压调节组件的配合,能够实现当向所述液压调节组件施加压力后,所述液压调节组件能够带动所述中心管能够移动至封堵位置,从而能够封堵所述中心管,实现焖井;
28.通过复位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当施加的压力消失后,所述中心管能够从封堵位置复位至上极限位置,实现注热和开采;
29.焖井、注热和开采是通过对液压调节组件进行加压或者泄压实现的,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的上半部分的剖面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的下半部分的剖面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用于注热的剖视图;
3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用于焖井的剖视图;
3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用堵塞器进行封堵的剖视图;
35.图中附图标记为:工作筒内管1、工作筒隔热层2、工作筒外筒3、接箍4、隔热油管内管5、隔热油管隔热层6、隔热油管外管7、上接头8、第一通孔81、第三通孔82、上连接套9、第四通孔91、下连接套10、注油孔101、阀板11、调节件12、阀板座13、复位套14、中心管15、复位件16、液压腔17、第一球阀18、下接头19、阶梯通孔191、活塞杆20、第二球阀21、调节座22、堵塞器23。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37.如图1-2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包括油管组件、阀体组件、封堵机构、液压调节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和所述复位组件均设置在所述阀体组件内;其中所述油管组件与所述阀体组件连接,所述阀体组件内设有中心管15,所述中心管15能够在所述阀体组件内上下移动,所述中心管15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具有上极限位置和封堵位置;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封堵机构连接,所述封堵机构具有封堵所述中心管15上端的封堵状态和不封堵状态,当所述封堵机构处于封堵所述中心管15上端的封堵状态时,所述中心管15处于封堵位置,当所述中心管15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封堵机构处于不封堵状态,也即所述封堵机构没有堵在所述中心管15的上端;所
述中心管15与所述液压调节组件连接,所述液压调节组件与所述阀体组件连接,当对所述液压调节组件施加压力时,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受到压力后,带动所述中心管15从所述上极限位置向所述封堵位置移动,对应的所述封堵机构从所述不封堵状态变为封堵状态,当所述中心管15移动至封堵位置时,所述封堵机构刚好处于封堵在所述中心管15上端的封堵状态;所述中心管15与所述复位组件连接,当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受到的压力消失后,所述复位组件带动所述中心管15从所述封堵位置向上运动至上极限位置,所述中心管15向上极限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对所述封堵机构产生作用力,从而使所述封堵机构从封堵状态运动至不封堵状态。
3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上接头8,所述上接头8与所述油管组件连接,所述上接头8的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81,所述第一通孔81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心管15的外径,所述上接头8的下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81连通的第三通孔82,所述第一通孔81和所述第三通孔82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管15的上极限位置为所述中心管15与所述第一通孔81的下端接触的位置;
39.所述上接头8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三通孔82的直径均与所述中心管15的外径配合,所述中心管15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82内移动。
40.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上接头8和连接套,所述上接头8和所述连接套连接,上接头8上开设有由第一通孔81和第三通孔82组成的阶梯孔,所述连接套内开设有第二通孔,该阶梯孔的设置实现了中心管15能够在第三通孔82和第二通孔内移动,且第一通孔81的设置能够对中心管15运动的上极限位置进行限位,也即中心管15运动的上极限位置即为与所述中心管15与所述第一通孔81的下端接触的位置;为了满足中心管15能够在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82内运动的要求,需要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三通孔82的直径均与所述中心管15的外径配合;第一通孔81和第三通孔82同轴设置则可以使受热后的油气能够顺利喷出,为了满足第一通孔81能够对中心管15的上极限位置进行限位的要求,则需要所述第一通孔81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心管15的外径;将所述阀体组件分为上接头8和连接套能够方便再所述上接头8上开设阶梯孔。
4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堵机构包括与所述连接套连接的阀板座,所述阀板座转动连接有阀板,所述阀板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一侧安装有调节件,当所述阀板受到所述中心管的作用力后,所述阀板相对所述阀板座转动使得所述封堵机构从封堵状态变为不封堵状态;
42.所述封堵机构包括阀板座13、阀板11和调节件12,所述阀板座13与所述连接套连接,所述阀板座13与所述阀板11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件12安装在所述阀板11上远离所述中心管15的一侧,当所述阀板11受到所述中心管15的作用力后,所述阀板11相对所述阀板座13转动使得所述封堵机构从封堵状态变为不封堵状态,当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带动所述中心管15从所述上极限位置移动至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阀板11在调节件12的作用下转动至封堵在所述中心管15的上端;所述第三通孔82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心管15的外径,所述阀板11及所述调节件12均位于所述第三通孔82内。
43.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调节件12处于常态时,所述阀板11封堵在所述中心管15的上端,所述阀板11与所述阀板座13转动连接,因此当所述阀板11受力后,能够相对所述阀板座
13转动,具体的,在封堵状态下,当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受到的压力消失后,由于中心管15受到复位组件向上的作用力,中心管15将该作用力施加给阀板11,阀板11受到该力的作用后相对所述阀板11发生转动,从而使所述阀板11从堵在所述中心管15上端的封堵状态转化为不封堵状态;另外所述阀板11及所述调节件12均位于所述第三通孔82内;具体的,所述调节件12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阀板11连接,从而带动所述阀板11转动,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阀板座13连接。
4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包括上连接套9和下连接套10,所述上连接套9与所述上接头8连接,所述下连接套10与所述上连接套9连接,所述上连接套9与所述下连接套10内均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液压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下连接套10内;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上连接套9内。
45.本实施例中,将连接套再次分为上连接套9和下连接套10,从而便于分别安装所述复位组件及所述液压调节组件。
4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连接套10的一侧开设有液压腔17,所述下连接套10上开设有注油孔101,所述注油孔101与所述液压腔17连通;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液压腔17内的第一球阀18,所述第一球阀18与所述液压腔17之间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球阀18位于所述注油孔101的下方,所述第一球阀18的下端连接有活塞杆20,所述活塞杆20露出所述液压腔17的下端与所述中心管15配合,当通过注油孔101向所述液压腔17内加入液压油后,所述第一球阀18在液压油的压力下沿着所述液压腔17向下滑动带动所述中心管15从所述上极限位置向所述封堵位置移动。
47.本实施例中,液压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球阀18和活塞杆20,第一球阀18与液压腔17之间滑动密封连接,第一球阀18上方的注油孔101用于向第一球阀18上方的液压腔17内注入液压油,具体的注油孔101可以连接液控管线,从而通过液控管线向液压腔17内注入液压油;液压油会对第一球阀18产生向下的压力,第一球阀18在该压力下沿着液压腔17向下运动,第一球阀18向下运动会通过活塞杆20带动中心管15向下运动,中心管15向下运动过程中,阀板11在扭簧的扭力下向能够使扭簧的扭力减小的方向运动,随着液压油对第一球阀18的压力逐渐增大,中心管15逐渐运动至封堵位置,当所述中心管15运动至封堵位置后,所述阀板11刚好堵在所述中心管15的上端,此时所述扭簧的扭力为0,也即扭簧复位为常态。
4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压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座22,所述调节座22与所述中心管15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座22与所述活塞杆20配合连接。由前述可知,活塞杆20与中心管15配合从而便于在活塞杆20向下移动时带动中心管15从上极限位置向着封堵位置运动,具体的,中心管15固定连接有调节座22,调节座22与活塞杆20配合,因此当活塞杆20向下移动,能够推动调节座22下移从而带动中心管15运动。
49.另外,活塞杆20和调节座22之间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当中心管15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活塞杆20的下端就和调节座22抵接,另外一种为在通过液控管线加压的过程中,活塞杆20在第一球阀18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能够与调节座22抵接;上述两种情况,活塞杆20与调节座22抵接后,继续通过液控管线施加压力,第一球阀18继续带着活塞杆20下移,从而即可通过活塞杆20推动调节座22及中心管15向下移动,随着压力的增大,逐渐将中心管15推动至封堵位置;另外为了避免由于地面上无法掌握具体情况,在当中心管15被推动至封堵位置之后,仍旧通过液控管线施加压力的情况,则可以通过设置液压腔17的大小
克服该问题,例如当中心管15被推动至封堵位置时,第一球阀18刚好处于液压腔17的底部,由于第一球阀18已经处于液压腔17的底部,第一球阀18无法继续向下运动,活塞杆20也无法推动中心管15继续下移,即中心管15停留在该封堵位置。
5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球阀21,所述调节座2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球阀21外表面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二球阀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球阀18的直径。本实施例中,第一球阀18为小球阀,第二球阀21为大球阀,液压油对小球阀的推力通过活塞杆20传递给大球阀,进一步传递到中心管15,小球阀与大球阀之间存在面积差,通过比例差液压油较小的推力能够转化为大球阀较大的推力,保证能够推动中心管15。
5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连接套10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19,所述下接头19的中部开设有上面孔径大下面孔径小的阶梯通孔191,所述中心管15的下端及所述调节座22均位于所述阶梯通孔191的大孔内,且所述阶梯通孔191的小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心管15的外径,当所述中心管15处于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中心管15的下端位于所述阶梯通孔191中小孔的上方,或者所述中心管15的下端与所述阶梯通孔191的小孔的上端接触。
52.本实施例中,下接头19的设置,使调节座22和第二球阀21在下接头19内,从而可以对调节座22和下球阀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当所述中心管15处于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中心管15的下端与所述阶梯通孔191的小孔的上端接触,且所述阶梯通孔191的小孔的直径小于中心管15的外径,从而可以进一步通过下接头19对中心管15的封堵位置进行限位。
5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套9上开设有从从下端延伸至上部的第四通孔91,所述第四通孔91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四通孔91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心管15的外径的直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通孔91内的复位件16和复位套14,所述复位套14与所述中心管15连接,当所述中心管15处于上极限位置,所述复位件16处于原长或者压缩状态。
54.本实施例中,复位组件具体为复位件16和复位套14,复位件16例如采用弹簧,当中心管15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复位件16处于原长或者压缩状态,因此在活塞杆20推动中心管15向下移动时,弹簧的压缩量逐渐增大,当中心管15运动至封堵位置后,阀板11在扭簧的扭力下堵在中心管15的上端从而实现焖井,当焖井结束后,需要打开封堵在中心管15上端的阀板11从而方便油液喷出,具体的,通过液控管线将液压腔17内的液压油卸掉,泄压之后,第一球阀18不再受到液压腔17内的液压油的压力,因此液压油对中心管15的压力消失,由于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此弹簧会在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使复位套14带着中心管15向上运动,中心管15向上运动一方面推动阀板11转动,另一方面中心管15向上运动通过调节座22推动第二球阀21、活塞杆20和第一球阀18向上运动,最终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中心管15复位至上极限位置。
55.由于第四通孔91用于放置复位件16和复位套14,因此第四通孔91的直径需要大于中心管15的外径,中心管15同时穿过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91,第二通孔与中心管15配合能够对中心管15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中心管15倾斜;为了满足弹簧在泄压后能够复位至上极限位置,在不考虑第一球阀18、第二球阀21和活塞杆20的重力的情况下,需要满足当所述中心管15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复位件16处于原长或者压缩状态;在考虑第一球阀18、第二球阀21和活塞杆20的重力的情况下,需要满足当所述中心管15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复位件16处于压缩状态。
5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管组件包括工作筒内管1和隔热油管内管5,所述工作筒内管1和隔热油管内管5通过接箍4连接;所述工作筒内管1的外侧套设有工作筒隔热层2,所述工作筒隔热层2的外侧套设有工作筒外筒3;所述隔热油管内管5外侧套设有隔热油管隔热层6,所述隔热油管隔热层6的外侧套设有隔热油管外管7。
57.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的发明目的,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58.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包括工作筒内管1,工作筒隔热层2套在工作筒内管1的外部,工作筒外筒3套在工作筒隔热层2的外部,接箍4的上端通过螺纹与工作筒内管1的下端连接,接箍4的下端通过螺纹与隔热油管内管5的上端连接,隔热油管隔热层6套在隔热油管内管5的外部,隔热油管外管7套在隔热油管隔热层6的外部,上接头8通过螺纹与隔热油管内管5连接,上接头8的下端通过螺纹与上连接套9连接,下连接套10通过螺纹与上连接套9连接,下接头19通过螺纹与下连接套10连接,阀板座13通过螺纹与上连接套9连接,阀板11通过销钉安装在阀板座13上,阀板11背部装有扭簧,中心管15设置在上接头8、上连接套9、下连接套10和下接头19组成的阀体组件内,中心管15上部安装有复位套,中心管15的外侧安装有弹簧,下连接套10一侧开设有液压腔17,液压腔17内安装有第一球阀18,第一球阀18与活塞杆20连接,活塞杆20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球阀21,调节座22固定于第二球阀21下方的中心管15上。
59.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可在地面通过液控管线实现管柱的开启与关闭,完成稠油热采中的注热与焖井作业。具体的,管柱下入井内时,液控管线没有压力,中心管15处于上极限位置,封堵机构处于不封堵状态,也即中心管15没有被封堵住,通过向中心管15内注入高温液体即可实现注热,如图3所示;注热完成后需要进行焖井作业时,在地面通过液控管线施压,第一球阀18在液压油的压力下推动活塞杆20带动第二球阀21向下运动,第二球阀21推动调节座22带动中心管15向下移动,弹簧压缩,阀板11在扭簧的作用下封堵在中心管15的上端开始进行焖井作业,如图4所示;焖井完成之后开始进行油气生产,进行油气生产需要打开阀板11,具体的在地面通过液控管线泄压,中心管15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推动阀板11转动至不封堵状态,安装于中心管15下端的调节座22在中心管15的带动下推动大球阀带动活塞杆20与小球阀向上移动,油气即顺着中心管15喷出,当需要再次注入时,直接通过中心管15加入高温液体即可;至此完成了注热-焖井-生产-注热作业。
60.本发明实施例所设计的管柱可在地面通过液控管线控制管柱的中心管15的开启与关闭完成注热-焖井-注热作业,提高了开采效率;当通过液控管线实现无法关闭管柱时,可通过钢丝投入堵塞器23完成封井作业,如图所示,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61.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的管柱,在具体操作时的使用步骤如下:
62.第一步:首先将连接好的管柱下入井内;
63.第二步:液控管线处于无压力状态,下入井内的管柱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注热通道畅通,高温流体经管柱到达井下对油层进行加热,完成注热;
64.第三步:当注热完成后,在地面通过液控管线施加压力,第一球阀18在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推动活塞杆20带动第二球阀21向下运动,第二球阀21推动调节座22和中心管15向
下移动,弹簧在复位套的作用下压缩了逐渐增大,阀板11在扭簧的作用下密封油管,开始进行焖井作业;
65.第四步:当焖井结束后,通过液控管线泄压,中心管15在压缩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推动阀板11转动,注热通道再次打开可进行注热作业。
66.本发明实施例的管柱可代替堵塞器23对中心管15进行密封,通过液控管线控制管柱的开启与关闭,完成注热焖井作业,解决了钢丝投捞堵塞器23无法在指定位置密封油管的问题,为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67.本发明实施例的管柱在设计时保留了堵塞器23的功能,当液控管线失效失去对管柱的控制时,可通过钢丝投入堵塞器23进行焖井作业,双重设计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68.本发明实施例的管柱采用常开式设计,保证在注热高温期间,液控管线不带压,改善了管柱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液控管线损坏无法打压的情况下注采换向阀也处于开启状态,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69.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70.此外,术语“一”、“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