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鱼粪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0:31: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鱼粪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文件cn202110459131.6中公开了一种漏斗形池塘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该漏斗形池塘生态循环养殖系统中,设置的鱼粪收集装置,能够将漏斗形鱼池排出的循环水中的混合鱼粪沉淀分离,隔离套筒和锯齿状出水堰的设计可加快鱼粪残饵的沉淀,同时,形成的上清水通过管道排入到循环系统内,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大量养殖用水。
3.然而现有的鱼粪收集装置,其隔离套筒拆装不方便,不便于对装置内部进行检查维护,且水污分离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排出鱼粪及残饵时排水量较大,降低了水资源的回收率。因此,亟待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鱼粪收集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鱼粪收集装置,包括设有锥形底的筒状分离池、竖向套在筒状分离池中间的隔离套筒、套入在隔离套筒内的混合喷管,所述隔离套筒的下端位于锥形底的上方,所述混合喷管的下端伸出隔离套筒并通过横向管延伸至筒状分离池的外侧,所述锥形底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筒状分离池顶部的外壁设有第一环形清水槽,所述第一环形清水槽与隔离套筒之间设有第二环形清水槽,所述第一环形清水槽和第二环形清水槽的横断面均为u形或凵形,所述第二环形清水槽的两侧槽沿上及第一环形清水槽的内侧槽沿上均等高设置有锯齿状出水堰,所述锯齿状出水堰的顶端分别低于隔离套筒的顶端和第一环形清水槽的外侧槽沿,所述第二环形清水槽与第一环形清水槽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且第二环形清水槽通过连通管与第一环形清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清水槽靠近隔离套筒侧均布有多个卡座,所述隔离套筒的外壁上均布有多个与卡座相匹配的卡杆,所述第一环形收集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下方设有出水管接头。
7.优选地,所述卡杆为方形卡杆,所述卡座上设有与方形卡杆相匹配的凵形卡槽,以实现隔离套筒的快速装卸。
8.优选地,所述出水孔为上大下小的台阶孔,且台阶孔内可拆卸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孔径小于1mm,可对上清水中残留的杂物进一步过滤。
9.优选地,所述排污管上设有定时排污阀,可根据鱼粪和残饵的沉淀速度,待鱼粪和残饵沉积一定数量后,定时开启定时排污阀,以减少排水量,进一步节约用水。
10.进一步地,所述定时排污阀为常闭式电磁阀,操控方便。
11.进一步地,在筒状分离池的直径比较大时,可在第一环形清水槽与隔离套筒之间设置多道第二环形清水槽,最内侧的第二环形清水槽与其外圈的第二环形清水槽通过连通
管依次连通,且最外圈的第二环形清水槽与第一环形清水槽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所有第二环形清水槽的两侧槽沿上均设置锯齿状出水堰。
1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其正常使用的其它设备或组件,这些设备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和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如过滤网、常闭式电磁阀等均采用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13.本装置使用时,将横向管伸至筒状分离池外的一端与漏斗形池塘的池底的排污管道相连接,将出水管接头与漏斗形池塘的循环水管相连接,利用隔离套筒与漏斗形池塘内水面的高度差,使漏斗形池塘内的含有鱼粪和残饵的污水进入混合喷管后溢流进隔离套筒内,由于隔离套筒的顶端高出锯齿状出水堰,水和鱼粪进入后会迅速下降并流出隔离套筒,流出隔离套筒后的水向上流动并从锯齿状出水堰流出进入第一环形清水槽和第二环形清水槽内,第二环形清水槽内的水经连通管汇入第一环形清水槽内,第一环形清水槽内的水经出水孔外排后经循环水管进入漏斗形池塘内,本技术通过多道锯齿状出水堰的设置,提高了对上清水中漂浮物的拦截和过滤效率,通过隔离套筒的阻隔作用使鱼粪不会向外扩散,快速的从隔离套筒沉集到底部,提升了鱼粪的沉淀效率。将隔离套筒通过卡杆与第二环形清水槽对应侧设置的卡座卡接,方便对隔离套筒的快速装卸和固定,拆卸隔离套筒后,可方便对筒状分离池的内壁进行检查和清理。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的隔离套筒拆装方便,便于对装置内部进行检查维护,且提高了水污分离效率和水资源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卡杆与卡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筒状分离池;2.锥形底;3.隔离套筒;4.混合喷管;5.横向管;6.排污管;7.第一环形清水槽;8.第二环形清水槽;9.锯齿状出水堰;10.固定杆;11.连通管;12.卡座;13.卡杆;14.出水孔;15.出水管接头;16.过滤网;17.定时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实施例: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鱼粪收集装置,包括设有锥形底2的筒状分离池1、竖向套在筒状分离池1中间的隔离套筒3、套入在隔离套筒3内的混合喷管4,所述隔离套筒3的下端位于锥形底2的上方,所述混合喷管4的下端伸出隔离套筒3并通过横向管5延伸至筒状分离池1的外侧,所述锥形底2的底部设有排污管6,所述筒状分离池1顶部的外壁设有第一环形清水槽7,所述第一环形清水槽7与隔离套筒3之间设有第二环形清水槽8,所述第一环形清水槽7和第二环形清水槽8的横断面均为凵形,所述第二环形清水槽8的两侧槽沿上及第一环形清水槽7的内侧槽沿上均等高设置有锯齿状出水堰9,所述锯齿状出水堰9的顶端分别低于隔离套筒3的顶端和第一环形清水槽7的外侧槽沿,所述第二环形清水
槽8与第一环形清水槽7之间通过固定杆10固定连接,且第二环形清水槽8通过连通管11与第一环形清水槽7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清水槽8靠近隔离套筒3侧均布有多个卡座12,所述隔离套筒3的外壁上均布有多个与卡座12相匹配的卡杆13,所述第一环形收集槽7的底部设有出水孔14,所述出水孔14的下方设有出水管接头15。
23.具体地,请参阅图4,所述卡杆13为方形卡杆,所述卡座12上设有与方形卡杆相匹配的凵形卡槽,以实现隔离套筒3的快速装卸。请参阅图2,所述出水孔14为上大下小的台阶孔,且台阶孔内可拆卸放置有过滤网16,过滤网16的孔径小于1mm,可对上清水中残留的杂物进一步过滤。请参阅图1,所述排污管6上设有定时排污阀17,可根据鱼粪和残饵的沉淀速度,待鱼粪和残饵沉积一定数量后,定时开启定时排污阀17,以减少排水量,进一步节约用水。所述定时排污阀为常闭式电磁阀,操控方便。
24.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底2的高度为1.5米,锥形底2上部的筒状分离池1的高度为1.5米,且筒状分离池1顶端的口径为2米,第一环形清水槽7的外径为2.4米,且第一环形清水槽7的外侧槽壁的高度为0.4米,第一环形清水槽7的内侧槽壁的高度与其顶端锯齿状出水堰的高度之和为0.2米,所述隔离套筒3的筒径为600mm,所述混合喷管4和横向管5的管径均为160mm,所述排污管的管径为90mm,所述出水管接头的管径为200mm。
25.本装置使用时,将横向管5伸至筒状分离池1外的一端与漏斗形池塘的池底的排污管道相连接,将出水管接头15与漏斗形池塘的循环水管相连接,利用隔离套筒3与漏斗形池塘内水面的高度差,使漏斗形池塘内的含有鱼粪和残饵的污水进入混合喷管4后溢流进隔离套筒3内,由于隔离套筒3的顶端高出锯齿状出水堰9,水和鱼粪进入后会迅速下降并流出隔离套筒3,流出隔离套筒3后的水向上流动并从锯齿状出水堰9流出进入第一环形清水槽7和第二环形清水槽8内,第二环形清水槽8内的水经连通管11汇入第一环形清水槽7内,第一环形清水槽7内的水经出水孔14外排后经循环水管进入漏斗形池塘内,本技术通过多道锯齿状出水堰9的设置,提高了对上清水中漂浮物的拦截和过滤效率,通过隔离套筒3的阻隔作用使鱼粪不会向外扩散,快速的从隔离套筒3沉集到底部,提升了鱼粪的沉淀效率。将隔离套筒3通过卡杆13与第二环形清水槽8对应侧设置的卡座12卡接,方便对隔离套筒3的快速装卸和固定,拆卸隔离套筒3后,可方便对筒状分离池1的内壁进行检查和清理。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