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08:51: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城市水体污染从形式上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初期雨水作为典型的面源污染载体,具有地域范围广、随机性强、成因复杂等特点,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对城市水体的污染。而且,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也需引起重视,虽然污水厂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可去除大部分污染物,但二级出水排放量大,且氮、磷浓度较高,容易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因此,有必要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
3.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因具有污染处理效率高、投资少、运行和维护成本低、能耗低以及污染物处理量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其中表流人工湿地造价最低,且运行管理简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植物根系和基质作用较难发挥,且冬季随着温度的降低,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差。相比于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小,且保温效果好,处理能力强,但是基质容易发生堵塞,且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旱季时会出现由于连续停止进水天数过长、人工湿地内持水量不足的情况,导致湿地生态结构受到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本系统具有水资源收集、净化、循环利用功能,能削减初期雨水造成的面源污染,避免旱季人工湿地内持水量不足、单一类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不佳及维护困难、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雨水和污水厂尾水的排洪渠、设在排洪渠下游的分流闸、位于排洪渠下游且设有水位监测机构的调节池、旋流沉砂池、用于将调节池内的雨污水提升至旋流沉砂池的提升泵以及与旋流沉砂池依次串连的沉淀池、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景观湿塘,分流闸在关闭时排洪渠仅与调节池连接、在开启时排洪渠还向下游河道分流,景观湿塘内设有水质监测机构,景观湿塘通过回流管道与调节池连接、通过溢流管道与下游河道连接、通过回用水泵站连接至回用水节点。
7.优选地,水位监测机构和分流闸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水位监测机构反馈的水位信息并在达到控制水位时控制分流闸开启。
8.优选地,水质监测机构和回用水泵站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水质监测机构反馈的水质信息并在水质达标时控制回用水泵站启动。
9.优选地,沉淀池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10.优选地,潜流人工湿地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11.优选地,回用水节点设在生产补充水、冲洗用水、灌溉用水、绿化和景观用水的场合,或者通过渗透设施渗入地下作为地下水资源补充。
12.优选地,渗透设施为自然形成或人工设置的。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系统具有水资源收集、净化、循环利用功能,能削减初期雨水造成的面源污染,避免旱季人工湿地内持水量不足、单一类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不佳及维护困难、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具有应用推广价值——通过监测调节池内水位来控制分流闸的启闭,分流闸可以截流污水厂尾水和初期雨水,超出调节池控制水位的部分则排放至下游河道,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确保了系统行洪排涝能力;表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藻类和s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湿地对含氮污染物质的去除,有效提高汇水区年径流面源污染削减率,表流人工湿地设置在潜流人工湿地之前,可以减少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几率,潜流人工湿地处理能力强,可以增强净化效果;通过监测景观湿塘内的水质来控制回用水泵站的启闭,当水质好时,通过回用水泵站从景观湿塘取水,并泵送至回用水节点,当水质不好时,则回流至调节池循环处理,水量过多则通过溢流的方式排放至下游河道。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雨水和污水厂尾水的排洪渠、设在排洪渠下游的分流闸、位于排洪渠下游且设有水位监测机构的调节池、旋流沉砂池、用于将调节池内的雨污水提升至旋流沉砂池的提升泵以及与旋流沉砂池依次串连的沉淀池、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景观湿塘,分流闸在关闭时排洪渠仅与调节池连接、在开启时排洪渠还向下游河道分流,景观湿塘内设有水质监测机构,景观湿塘通过回流管道与调节池连接、通过溢流管道与下游河道连接、通过回用水泵站连接至回用水节点。
1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水位监测机构和分流闸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水位监测机构反馈的水位信息并在达到控制水位时控制分流闸开启。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水位监测机构和分流闸的联动,相比人工操作,更加自动高效。
1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水质监测机构和回用水泵站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水质监测机构反馈的水质信息并在水质达标时控制回用水泵站启动。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水质监测机构和回用水泵站的联动,相比人工操作,更加自动高效。
2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沉淀池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2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潜流人工湿地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2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回用水节点设在生产补充水、冲洗用水、灌溉用水、绿化和景观用水的场合,或者通过渗透设施渗入地下作为地下水资源补充,渗透设施为自然形成
或人工设置的。
23.本系统具有水资源收集、净化、循环利用功能,能削减初期雨水造成的面源污染,避免旱季人工湿地内持水量不足、单一类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不佳及维护困难、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具有应用推广价值——通过监测调节池内水位来控制分流闸的启闭,分流闸可以截流污水厂尾水和初期雨水,超出调节池控制水位的部分则排放至下游河道,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确保了系统行洪排涝能力;表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藻类和s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湿地对含氮污染物质的去除,有效提高汇水区年径流面源污染削减率,表流人工湿地设置在潜流人工湿地之前,可以减少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几率,潜流人工湿地处理能力强,可以增强净化效果;通过监测景观湿塘内的水质来控制回用水泵站的启闭,当水质好时,通过回用水泵站从景观湿塘取水,并泵送至回用水节点,当水质不好时,则回流至调节池循环处理,水量过多则通过溢流的方式排放至下游河道。
24.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雨水和污水厂尾水的排洪渠、设在排洪渠下游的分流闸、位于排洪渠下游且设有水位监测机构的调节池、旋流沉砂池、用于将调节池内的雨污水提升至旋流沉砂池的提升泵以及与旋流沉砂池依次串连的沉淀池、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景观湿塘,分流闸在关闭时排洪渠仅与调节池连接、在开启时排洪渠还向下游河道分流,景观湿塘内设有水质监测机构,景观湿塘通过回流管道与调节池连接、通过溢流管道与下游河道连接、通过回用水泵站连接至回用水节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位监测机构和分流闸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水位监测机构反馈的水位信息并在达到控制水位时控制分流闸开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质监测机构和回用水泵站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水质监测机构反馈的水质信息并在水质达标时控制回用水泵站启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潜流人工湿地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一种或两种组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用水节点设在生产补充水、冲洗用水、灌溉用水、绿化和景观用水的场合,或者通过渗透设施渗入地下作为地下水资源补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渗透设施为自然形成或人工设置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雨水和污水厂尾水的排洪渠、设在排洪渠下游的分流闸、位于排洪渠下游且设有水位监测机构的调节池、旋流沉砂池、用于将调节池内的雨污水提升至旋流沉砂池的提升泵以及与旋流沉砂池依次串连的沉淀池、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景观湿塘,分流闸在关闭时排洪渠仅与调节池连接、在开启时排洪渠还向下游河道分流,景观湿塘内设有水质监测机构,景观湿塘通过回流管道与调节池连接、通过溢流管道与下游河道连接、通过回用水泵站连接至回用水节点。本系统能削减初期雨水造成的面源污染,避免旱季人工湿地内持水量不足、单一类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不佳及维护困难、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匮乏的问题。匮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宇 刘标 姜家良 杨毅 罗玉杰 赵芳 朱少华 冯振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6
技术公布日:2022/12/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