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质扦插获得黄杨容器苗的方法

2022-12-13 21:34: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质扦插获得黄杨容器苗的方法,属于苗木培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黄杨(buxus sinica(rehder&e.h.wilson)m.cheng)为黄杨科黄杨属灌木或小乔木,为东亚黄杨属的代表种,分布广泛。黄杨适宜种植在土质肥沃、土壤松软的地区,具有极强的抗逆能力,在弱酸性、弱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并且对极热极冷或者干旱环境也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3.目前黄杨主要以播种、扦插繁殖为主。黄杨播种繁殖一般在9月初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作播种地,施入底肥并混入杀虫、杀菌剂。将种子与适量沙子混合后,均匀撒在苗床上,上覆细土1~1.5mm,盖上1层草帘子保湿。翌年3月中下旬,除去草帘子及覆土,在苗床上搭塑料拱棚温度控制在25~30℃即可。黄杨发芽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播种后一年小苗才能移栽种植进大田里,播种繁殖产生的实生苗生长较慢。
4.黄杨普遍的扦插繁殖做法是在扦插育苗前期选取充分木质化、健康无病虫的枝条,截成长0.1~0.15m随后将捆绑成团的枝条沙藏,供来年扦插使用。扦插的苗床选取松散、已进行杀菌的沙壤土,枝条深入土下2/3或1/2, 随后按压使沙土与枝条接触,扦插完成后浇水,并保持土壤湿度在60%~ 80%,温度保持25℃即可。枝条扦插9个月之后就可以转施磷钾肥,使枝条自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有机物。
5.目前黄杨不管采用播种还是扦插繁育,小苗定植后待成苗售卖时还须施行断根及修截地上部枝叶等工作,不仅费力、费时,有时因土球挖取大小不当或是移植季节不合,植株易受生理伤害。
6.黄杨幼苗期需磷素较多,生长旺季需氮素较多,秋季停止生长期需钾素较多。幼苗栽植后,选阴天或早、晚空气湿润时可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溶液,一般每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4次,前期施肥时应注意肥料浓度不能过大,以免灼伤新根。苗木速生期,加大施肥量和增加施肥次数,每月不少于1次,施肥时将化肥均匀地撒施到苗间土壤表层,施后浅锄1~2 次并加以覆土;或在苗木行间距苗根15~20cm处开沟,把化肥施入沟内,然后覆土;或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全面浇洒在苗床上或行间。施肥后再灌1 次水,避免灼害。施用氮肥应在春夏季进行,最后1次施氮肥应在立秋之前,以防苗木徒长降低瓜子黄杨幼苗的越冬能力。8~9月苗木进入停止生长期,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促进瓜子黄杨苗木的木质化和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抗寒能力。由此可见,黄杨栽培过程中,施肥次数较多,且因为撒施,肥料的利用率偏低,有时因天气影响不能按照黄杨生长的需肥要求及时跟进,影响黄杨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质扦插获得黄杨容器苗的方法,本发明能够提高生根率,获得高质量的根系,且平均株高、茎粗、根长都较地
栽苗好。
8.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基质扦插获得黄杨容器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步骤1、选择插穗:春季或秋季,选择采穗圃母株上的1年生、无病虫害的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黄杨枝条,用消毒好的剪刀剪成插穗,插穗长度 10cm
±
0.5cm,带2-3个芽眼,插穗的顶端切成表面光滑的平口,下端切成斜切口;剪好的插穗基部浸入清水中备用;
10.步骤2、准备育苗容器和基质:育苗容器为32孔穴盘,基质为体积比为珍珠岩:草炭=1:3的混合基质;将混合基质装入育苗容器后浇水备用;
11.步骤3、插穗预处理:扦插前用1000倍多菌灵浸泡插穗10min,随后将插穗中下端浸泡于激素溶液中浸泡处理60s后立即扦插;
12.步骤4、综合管理:夏季遮阳,冬季保暖,保持温度为23~24℃、环境湿度为84~86%、基质含水量为17~19%,4天及以后,调节温度为21~22℃、环境湿度为84~86%、基质含水量为21~22%,直至扦插成活;
13.步骤5、移栽及管理:扦插成活后约10个月,此时根系布满穴盘,将小苗连带基质移植至口径18cm、高度12cm的塑料花盆中,每盆种植一株;移栽后浇透一次定根水,并且适当遮阴2~3天;即可作为黄杨容器苗投入应用。
14.进一步地,步骤3中扦插的具体方法为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扦插后用手压实混合基质,喷透水1次。
15.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激素溶液为浓度为1000mg/l naa(萘乙酸) 或iba(吲哚丁酸)溶液。naa和iba都是常规的激素,但是不同物种扦插最佳的激素浓度不同;此外,往往很多物种扦插时需要多种激素配合使用;本发明只用单一激素就能大大提升扦插效果。
16.传统种植方法,因为是直接地栽,在出售前,较少移栽。因为考虑到后期盆景制作等,黄杨幼苗露地栽培株行距为0.4~0.5m*1.3~1.5m,每亩栽植1000~1500株。但是使用本专利的话,可以合理密植,增加土壤利用率,等后期需要进行盆景加工时,直接移动容器即可。
17.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无土扦插获得黄杨容器苗,结合插穗生根处理和基质筛选,只需一次移栽,无需断根修剪,即可获得优质健壮的黄杨种苗;(2)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黄杨种苗繁殖步骤繁琐、成活率低、缓苗期长的问题;(3)黄杨容器苗应用时,运输前无需起苗,直接带容器运输,对种苗无任何损伤,移栽对季节、土壤和养护无特殊要求,操作流程,省时省工,为后续产业上大批量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19.实施例1
20.本发明的一种基质扦插获得黄杨容器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1.步骤1、选择插穗:春季或秋季,选择采穗圃母株上的1年生、无病虫害的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黄杨枝条,用消毒好的剪刀剪成插穗,插穗长度 10cm
±
0.5cm,带2-3个芽眼,插穗的顶端切成表面光滑的平口,下端切成斜切口;剪好的插穗基部浸入清水中备用;
22.步骤2、准备育苗容器和基质:育苗容器为32孔穴盘,基质为体积比为珍珠岩:草炭
=1:3的混合基质;将混合基质装入育苗容器后浇水备用;
23.步骤3、插穗预处理:扦插前用1000倍多菌灵浸泡插穗10min,随后将插穗中下端浸泡于激素溶液中浸泡处理60s后立即扦插;步骤3中的激素溶液为浓度为1000mg/l的naa溶液。步骤3中扦插的具体方法为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扦插后用手压实混合基质,喷透水1次。
24.步骤4、综合管理:夏季遮阳,冬季保暖,保持温度为23~24℃、环境湿度为84~86%、基质含水量为17~19%,4天及以后,调节温度为21~22℃、环境湿度为84~86%、基质含水量为21~22%,直至扦插成活;
25.步骤5、移栽及管理:扦插成活后约10个月,此时根系布满穴盘,将小苗连带基质移植至口径18cm、高度12cm的塑料花盆中,每盆种植一株;移栽后浇透一次定根水,并且适当遮阴2~3天;即可作为黄杨容器苗投入应用。
26.实施例2
27.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使用的激素溶液为浓度为1000mg/l的iba溶液。
28.对比例1
29.本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未使用激素溶液浸泡。
30.对比例2
31.本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使用的激素溶液为浓度为2500mg/l的naa溶液。
32.对比例3
33.本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使用的激素溶液为浓度为5000mg/l的naa溶液。
34.对比例4
35.本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使用的激素溶液为浓度为7500mg/l的naa溶液。
36.对比例5
37.本对比例5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使用的激素溶液为浓度为2500mg/l的iba溶液。
38.对比例6
39.本对比例6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使用的激素溶液为浓度为5000mg/l的iba溶液。
40.对比例7
41.本对比例7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使用的激素溶液为浓度为7500mg/l的iba溶液。
42.综上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1~7,得到不同激素溶液浓度对扦插苗的影响,其结果见表1。
43.表1不同激素水平对扦插苗的影响
[0044][0045]
从上表可知,未使用激素处理时,生根率、根数和根长均比经激素处理的低,生根率仅为18.3%,根数3.75,根长4.75cm。1000mg/l naa处理生根率最高,为46.7%,株高为10.38cm,平根数4.63,根长5.66cm,扦插生根成苗效果最好;5000mg/l naa处理效果最差,生根率为22.8%,株高 10.5cm,根数5.63,根长5.06cm;2500mg/l naa和7500mg/l naa处理,生根率分别为37.2%和34.4%,植株长势相仿。综合分析,1000mg/l naa 处理效果最佳。本发明扦插苗生长情况好是基质、激素的综合作用。
[0046]
iba1000mg/l时,生根率为45.0%,株高10.94cm,根数4.25,根长5.54cm; iba2500mg/l时,生根率为43.3%,株高11.94cm,根数4.63,根长5.94cm; iba5000mg/l时,生根率为22.8%,株高11.94cm,根数5.13,根长4.41cm; iba7500mg/l时,生根率为25.0%,株高10.75cm,根数4.63,根长5.69cm。综合分析,1000mg/l iba处理效果最佳。综上,1000mg/l的iba或naa 适宜作为黄杨的扦插生根剂。
[0047]
对比例8
[0048]
本对比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使用的混合基质为基质为体积比为珍珠岩:草炭=1:1的混合基质。
[0049]
对比例9
[0050]
本对比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使用的混合基质为基质为体积比为珍珠岩:草炭=3:1的混合基质。
[0051]
综上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8~9,得到不同混合基质配比对黄杨扦插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其结果见表2。
[0052]
表2不同基质配比黄杨扦插苗生长情况
[0053][0054]
由上表可知,基质为珍珠岩:草炭=1:3时,生根率为46.3%,株高9.34 cm,根数8.71,根长4.96cm;基质为珍珠岩:草炭=1:1时,生根率为 33.0%,株高8.93cm,根数5.75,根长1.55cm;基质为珍珠岩:草炭=3: 1时,生根率为22.5%,株高8.76cm,根数2.91,根长0.93cm。综合分析,珍珠岩:草炭=1:3为最佳基质配比。
[0055]
综上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8~9,得到不同混合基质配比对黄杨生长苗生长情况
的影响,其结果见表3。
[0056]
表3不同基质配比对黄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0057][0058]
由表3可知,珍珠岩:草炭=1:3的配比最适合黄杨生长发育,平均株高、茎粗、根长分别为32.83cm、0.68cm、13.67cm,株高、根长均显著高于珍珠岩:草炭=1:1和珍珠岩:草炭=3:1,茎粗显著高于珍珠岩:草炭=3:1的配比组合。统一肥水管理条件下草炭占比多的保水性更好,更有利于黄杨发根生长。因此确定适宜黄杨栽培的基质为珍珠岩:草炭=1:3。
[0059]
实施例3
[0060]
本发明的一种基质扦插获得黄杨容器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1]
步骤1、选择插穗:春季或秋季,选择采穗圃母株上的1年生、无病虫害的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黄杨枝条,用消毒好的剪刀剪成插穗,插穗长度 10cm
±
0.5cm,带2-3个芽眼,插穗的顶端切成表面光滑的平口,下端切成斜切口;剪好的插穗基部浸入清水中备用;
[0062]
步骤2、准备育苗容器和基质:育苗容器为32孔穴盘,基质为体积比为珍珠岩:草炭=1:3的混合基质;将混合基质装入育苗容器后浇水备用;
[0063]
步骤3、插穗预处理:扦插前用1000倍多菌灵浸泡插穗10min,随后将插穗中下端浸泡于激素溶液中浸泡处理60s后立即扦插;步骤3中的激素溶液为浓度为1000mg/l的naa溶液。步骤3中扦插的具体方法为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扦插后用手压实混合基质,喷透水1次。
[0064]
步骤4、综合管理:夏季遮阳,冬季保暖,保持温度为23~24℃、环境湿度为84~86%、基质含水量为17~19%,4天及以后,调节温度为21~22℃、环境湿度为84~86%、基质含水量为21~22%,直至扦插成活;
[0065]
步骤5、移栽及管理:扦插成活后约10个月,此时根系布满穴盘,将小苗连带基质移植至口径18cm、高度12cm的塑料花盆中,每盆种植一株;移栽后浇透一次定根水,并且适当遮阴2~3天;即可作为黄杨容器苗投入应用。
[0066]
步骤6、移栽后水肥管理:安装滴管、地插微喷套装设施、过滤设施、阀门、水泵、抽水管道等,实现肥水一体化自动喷灌。根据黄杨的生长习性,对比2种水溶肥,第一种水溶肥氮磷钾比例为22:20:18,第二种水溶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对黄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4。一般每2 个月施肥一次,每次亩施15公斤左右。
[0067]
传统种植方法,往往前期需要使用有机肥2000kg/亩,后续幼苗栽植后,选阴天或早、晚空气湿润时可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溶液,一般每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4次,前期施肥时应注意肥料浓度不能过大,以免灼伤新根。苗木速生期,加大施肥量和增加施肥次数,每月不少于1次,施肥时将化肥均匀地撒施到苗间土壤表层,施后浅锄1~2次并加以覆土;或在苗木行间距苗根15~20cm处开沟,把化肥施入沟内,然后覆土;或将肥料溶
解在水中,全面浇洒在苗床上或行间。施肥后再灌1次水,避免灼害。施用氮肥应在春夏季进行,最后1次施氮肥应在立秋之前,以防苗木徒长降低瓜子黄杨幼苗的越冬能力。8~9月苗木进入停止生长期,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促进瓜子黄杨苗木的木质化和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抗寒能力。整个过程施肥次数较多,耗时耗力。本发明较大节省了施肥劳动力的投入,节约了施肥量。
[0068]
表4不同配比水溶肥对黄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0069][0070]
结果表4可知,与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水溶肥相比,氮磷钾比例为22:20:18水溶肥平均株高、茎粗、根长分别为34.87cm、0.71cm、 15.52cm,更能满足黄杨生长的需求。因此,生产中选用氮磷钾比例为22: 20:18的水溶肥料,可实现肥水一体化自动喷灌,水肥精准、高效管理,实现按需施肥、精准施肥,确保喷灌、施肥均匀,解决高效肥水的关键技术,促进黄杨绿色高效生长。
[007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