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微型生态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13 21:32: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微型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2.微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宿主人类、动物、植物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即信息)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物系统(biosystem)。近年来,微生态系统研究有所降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态学理论的飞速发展,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正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心,而微生态系统理论并没有大的变化,以跟上研究的需要,因而逐渐为人们所冷淡;再者,由于微生态系统理论体系自身的局限,常使人们陷入关于实验结果的可信程度、研究的尺度等问题的争论之中。但是,微生态系统研究仍然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关于其研究进展的文献有很多,既包括其传统的研究领域,又向生态学新的分支领域的研究作了发展性尝试。这表明,微生态系统理论还是在发展着的,在生态学未来的研究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相信它会很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3.目前的微型生态系统大多为箱体、植物和微生物构建而形成生态系统,箱体大多为一体式,不便于清理,内部的温度、空气成分和环境不能进行控制,也不能及时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反馈到平台上,需要一种微型生态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生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便于清理,内部的温度、空气成分和环境不能进行控制,也不能及时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反馈到平台上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生态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整个装置的底端,所述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有主体,所述主体两端均开设有换风器,所述主体一端固定安装有面板,所述主体底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固定安装有转齿,所述转齿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固定安装于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上固定安装有生态存放箱,所述生态存放箱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生态存放箱内安装有植物和微生物,所述生态存放箱上分别安装有摄像头和空气成分检测器,所述摄像头和空气成分检测器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照明单元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远程控制模块相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内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固定座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直径大于转杆的直径。
7.进一步的,所述转杆与主体一端安装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转杆活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生态存放箱上的滑块滑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生态存放箱由隔板分成四部分,所述隔板固定安装于生态存放箱上,所述生态存放箱内开设有内腔。
10.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内安装有电池模块,所述主控芯片与电池模块电性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端安装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底端开设有喷淋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是一种微型生态系统,本发明设置的生态系统通过主体内的生态存放箱进行实验,通过将生态存放箱分为四部分,通过空气成分检测器进行主体内部空气成分的检测,通过多组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取出相应的数据进行记录,从而更便于对生态系统内部进行有效的检测。
14.(2)本发明是一种微型生态系统,本发明设置的生态系统整体通过自动化方式管理,通过摄像头的设置对生态存放箱内进行实时监测,配合照明单元的使用更能精准的进行监测,对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各个时间段的观察,设置的生态存放箱可通过电机的转动将生态存放箱移动到主体外,便于对生态存放箱进行清洁和操作,进一步保证了生态存放箱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微型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根据本发明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微型生态系统的系统框图。
19.附图标记:
20.1、底座;2、主体;3、面板;4、喷淋管;5、喷淋头;6、生态存放箱;7、隔板;8、内腔;9、植物;10、微生物;11、滑块;12、滑槽;13、开槽;14、限位件;15、电机;16、转杆;17、转齿;18、齿条;19、固定座;20、滑动槽;21、主控芯片;22、摄像头;23、空气成分检测器;24、温度传感器;25、照明单元;26、换风器;27、远程控制模块;28、电池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2.请参阅图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微型生态系统,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位于整个装置的底端,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安装有主体2,所述主体2两端均开设有换风器26,所述主体2一端固定安装有面板3,所述主体2底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16,所述转杆16上固定安装有转齿17,所述转齿17啮合有齿条18,所述齿条18固定安装于固定座19上,所述固定座19上固定安装有生态存放箱6,所述生态存放箱6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1,所述生态存放箱6内安装有植物9和微生物10,所述生态存放箱6上分别安装有摄像头22和空气成分检测器23,所述摄像头22和空气成分检测器23与主控芯片21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21与温度传感器24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21与照明单元25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21与远程控制模块27相连接。
23.其中,将相同的植物9和微生物10放入生态存放箱6内,保证生态存放箱6的时间、
温度和水量的相同,通过温度传感器24进行实时温度测量、通过喷淋头5加入相同的水量,通过空气成分检测器23进行主体内部空气成分的检测,通过多组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取出相应的数据进行记录,从而更便于对生态系统内部进行有效的检测,通过摄像头22的设置对生态存放箱内进行实时监测,配合照明单元25的使用更能精准的进行监测,对植物9和微生物10进行各个时间段的观察,监测的信息可通过远程控制模块27进行远程监控,设置的生态存放箱6可通过电机15的转动带动转杆16上转齿17的转动,带动齿条18的移动,从而实现固定座19上生态存放箱6进行移动,便于将生态存放箱6移动到主体2外,便于对生态存放箱6进行清洁和操作,进一步保证了生态存放箱6的多样性。
24.本实施例中,主体2内开设有滑动槽20,所述固定座19与滑动槽20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19上开设有开槽13,所述开槽13的直径大于转杆16的直径。
25.本实施例中,转杆16与主体2一端安装有限位件14,所述限位件14与转杆16活动连接。
26.其中,限位件14的作用是对转杆16进行限位,有效的防止发生脱落。
27.本实施例中,主体2上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与生态存放箱6上的滑块11滑动连接。
28.本实施例中,生态存放箱6由隔板7分成四部分,所述隔板7固定安装于生态存放箱6上,所述生态存放箱6内开设有内腔8。
29.本实施例中,主体2内安装有电池模块28,所述主控芯片21与电池模块28电性连接。
30.其中,电池模块28的作用是为整个控制模块进行供电。
31.本实施例中,主体2上端安装有喷淋管4,所述喷淋管4底端开设有喷淋头5。
32.其中,喷淋头5的作用是往生态存放箱6内加入适量的水。
33.在具体应用时,本发明设置的生态系统通过主体2内的生态存放箱6进行实验,通过将生态存放箱6分为四部分,将相同的植物9和微生物10放入生态存放箱6内,保证生态存放箱6的时间、温度和水量的相同,通过温度传感器24进行实时温度测量、通过喷淋头5加入相同的水量,通过空气成分检测器23进行主体内部空气成分的检测,通过多组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取出相应的数据进行记录,从而更便于对生态系统内部进行有效的检测,本发明设置的生态系统整体通过自动化方式管理,通过摄像头22的设置对生态存放箱内进行实时监测,配合照明单元25的使用更能精准的进行监测,对植物9和微生物10进行各个时间段的观察,监测的信息可通过远程控制模块27进行远程监控,设置的生态存放箱6可通过电机15的转动带动转杆16上转齿17的转动,带动齿条18的移动,从而实现固定座19上生态存放箱6进行移动,便于将生态存放箱6移动到主体2外,便于对生态存放箱6进行清洁和操作,进一步保证了生态存放箱6的多样性。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
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