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13 21:24: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园林水循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园林在都市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己经成为衡量都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准, 因而现阶段,大多数的城市都在加紧建设园林,用以提升都市形象。园林绿化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外界下雨对绿化带进行浇灌时,为了净化和循环使用液体,一般会设置有水循环结构,通过循环液体,节省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技术中的水循环设备一般具备积存雨水的集水池,然后通过管道将收集来的液体积存在集水池的内部,在通过泵体将位于集水池内部液体时刻泵回到绿化位置处,但是当液体的水量较少时,且整体绿化的管道较长,位于管道内部的液体不易流动到绿化位置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对绿化位置处的液体进行导流,且提高液体位于管道内部的流动距离,减少小流量的液体积存在管道的内部进而降低灌溉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包括有存水箱,所述存水箱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存水箱相对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封堵有密封板,所述存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存水箱固定连接,所述存水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与所述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存水箱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卡固气囊的卡固结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的液体进入到存水箱的内部,存水箱内部的液体带动气囊向上移动,气囊带动拉绳向上移动,进而拉绳带动密封板自出水口的位置脱离,使得位于存水箱内部的液体自出水口的位置排出,且通过设置的卡固结构能够将气囊进行卡固,进而将位于存水箱内部的液体一次性的排出,便于对绿化位置处的液体进行导流,且提高液体位于管道内部的流动距离,减少小流量的液体积存在管道的内部进而降低灌溉的效果。
7.可选的,所述卡固结构包括有竖直设置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侧壁水平开设有弹簧孔,所述弹簧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靠近所述弹簧孔的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气囊的顶端相对于所述导水管的位置压凹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内部相对于所述弹簧孔的位置水平压凹设置有限位孔,当所述导水管位于所述插孔的内部时,所述滚珠伸入到所述限位孔的内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存水箱内部的液体带动气囊向上移动,进而导水管伸入到插孔的内部,进而将滚珠与限位孔相对,从而将滚珠伸入到限位孔的内部,将气囊与导
水管之间相对卡固,且当位于存水箱内部的液体排出后,气囊受重力和第一弹性件的拉力向下移动,进而将滚珠和限位孔相对脱离。
9.可选的,所述导水管的侧壁水平开设有溢流口,所述导水管相对于所述溢流口的位置竖直设置有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能够将所述溢流口完全遮蔽,所述溢流板靠近所述导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件,所述存水箱的底壁相对于出水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能够对密封板是否位于所述出水口的内部进行检测,所述气囊的下方设置有抬升结构,所述抬升结构能够推动所述气囊向上移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水管伸入到插孔的内部后,位于净化部内部的液体不能自导水管的位置进入到积水部的内部,且当净化部内部的液体过多时,通过将溢流板朝向背离导水管的一侧推开,进而将位于导水管内部的液体自溢流口的位置排入到积水部的内部,且通过抬升结构将气囊向上移动,进而气囊通过拉绳带动密封板向上移动,从而增大密封板和出水口之间的间隙,加快位于积水部内部的液体的排出。
11.可选的,所述抬升结构包括有相对设置的抬升块,所述抬升块的顶壁倾斜设置,且沿着自相对靠近的一侧到相对背离的一侧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抬升块的下方水平设置有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抬升块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所述双向丝杠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检测器信号相连,所述气囊相对于插孔的位置竖直压凹设置有调节孔,且位于调节孔的内部水平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与所述气囊滑动连接,且所述调节板的下方竖直设置有第四弹性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器检测密封块未位于出水口位置处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时,检测器控制第一驱动件带动双向丝杠转动,进而双向丝杠带动相对的两个抬升块朝向相对靠近或者相对背离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抬升块顶壁倾斜设置带动气囊向上移动。
13.可选的,所述密封板上固定连接有柔性网,所述柔性网与所述存水箱之间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设置的柔性网能够减少外界的液体自出水口的位置回水进入到存水箱的内部。
15.可选的,所述存水箱的内部水平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气囊的上方,所述隔板上固定连接有动态膜,所述导水管的顶端伸入到所述动态膜的内部且相对固定连接,所述动态膜上设置有用于清理所述动态膜的清理结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动态膜能够对位于净化部内部的液体进行净化,且将净化后的液体通过导向管的位置进入到积水部的内部,通过清理结构能够对位于动态膜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
17.可选的,所述清理结构包括有与所述动态膜的内侧壁抵接滑动的内清理杆以及与所述动态膜外侧壁抵接滑动的外清理杆,所述内清理杆和所述外清理杆的顶端水平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内清理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外清理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所述连接杆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存水箱的侧壁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存水箱相对于所述排水孔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之间通过联动结构相连,所述存水箱的外侧设置有沉淀池。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连接杆转动,进而连接杆带动内清
理杆和外清理杆转动,从而内清理杆能够对动态膜的内侧壁进行清理,且外清理杆能够对动态膜的外侧壁进行清理,将清理后的杂质自排水孔排入到沉淀池的内部进行沉淀过滤。
19.可选的,所述联动结构包括有竖直设置的联动杆,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联动杆转动,所述联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联动杆的外侧滑动套设有联动套,所述联动套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底端水平开设有环槽,所述螺旋槽与所述环槽相对连通,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且相对滑动连接,所述联动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联动绳,所述联动绳背离所述联动套的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联动绳上套设有铰接套,所述铰接套与所述存水箱固定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联动杆转动,联动杆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槽的内部相对滑动,且限位块在螺旋槽的内部相对滑动,通过限位块将联动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拉绳朝向靠近联动套的一侧移动,将挡板向上移动,当限位块位于环槽的内部相对转动时,拉绳的位置不动,进而位于存水箱内部的液体能够持续排入到沉淀池的内部。
21.可选的,所述沉淀池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与所述存水箱相对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内部水平设置有过滤密网,所述沉淀池的顶端竖直设置有驱动所述过滤密网上下移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沉淀池的底端水平设置有绞龙,所述沉淀池相对于所述绞龙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驱动所述绞龙转动的第四驱动件,所述沉淀池相对于所述绞龙背离所述第四驱动件的一侧开设有排污口。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驱动件带动过滤密网向下移动,进而将沉淀后的液体和杂质分离,将过滤后的液体通过回水管回流到存水箱的内部,且杂质通过第三驱动件带动绞龙转动自排污口的位置排出。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外界的液体进入到存水箱的内部,存水箱内部的液体带动气囊向上移动,气囊带动拉绳向上移动,进而拉绳带动密封板自出水口的位置脱离,使得位于存水箱内部的液体自出水口的位置排出,且通过设置的卡固结构能够将气囊进行卡固,进而将位于存水箱内部的液体一次性的排出,便于对绿化位置处的液体进行导流,且提高液体位于管道内部的流动距离,减少小流量的液体积存在管道的内部进而降低灌溉的效果。
24.2.当导水管伸入到插孔的内部后,位于净化部内部的液体不能自导水管的位置进入到积水部的内部,且当净化部内部的液体过多时,通过将溢流板朝向背离导水管的一侧推开,进而将位于导水管内部的液体自溢流口的位置排入到积水部的内部,且通过抬升结构将气囊向上移动,进而气囊通过拉绳带动密封板向上移动,从而增大密封板和出水口之间的间隙,加快位于积水部内部的液体的排出。
25.3.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联动杆转动,联动杆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槽的内部相对滑动,且限位块在螺旋槽的内部相对滑动,通过限位块将联动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拉绳朝向靠近联动套的一侧移动,将挡板向上移动,当限位块位于环槽的内部相对转动时,拉绳的位置不动,进而位于存水箱内部的液体能够持续排入到沉淀池的内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的清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的拉绳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的联动套位置处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的沉淀池位置处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的双向丝杠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存水箱;11、篦子;12、排水孔;121、挡板;122、联动绳;13、铰接套;14、出水口;141、密封板;142、柔性网;15、检测器;2、隔板;3、净化部;31、动态膜;32、导水管;321、弹簧孔;322、滚珠;323、第二弹簧;324、溢流口;325、溢流板;326、第三弹簧;327、避让孔;4、积水部;41、气囊;411、插孔;412、拉绳;413、限位孔;414、调节孔;415、调节板;416、第四弹簧;42、第一弹簧;43、支撑板;44、双向丝杠;441、第三转动电机;442、抬升块;5、清理结构;51、内清理杆;52、外清理杆;53、连接杆;54、联动杆;541、第一转动电机;542、联动套;5421、导向槽;5422、限位槽;54221、螺旋槽;54222、环槽;543、竖杆;544、限位块;55、曝气管;551、曝气孔;56、沉淀池;561、过滤密网;562、液压缸;563、排污口;564、绞龙;565、第二转动电机;566、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参照图1、图2,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包括竖直设置在地面内部的存水箱1,存水箱1为中空的矩形结构,且存水箱1的顶端开口设置,存水箱1的顶端水平固定连接有篦子11,通过篦子11能够收集外界的雨水进入到存水箱1的内部。位于存水箱1的内部水平设置有隔板2,隔板2与存水箱1固定连接,通过隔板2将存水箱1分为位于上方的净化部3以及位于下方的积水部4。
30.参照图2、图3,净化部3包括有固定在隔板2上的动态膜31,动态膜31为中空圆柱形结构,且动态膜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管32,导水管32的顶端伸入到动态膜31的内部,且导水管32的底端自隔板2的位置伸出,且伸入到积水部4的内部,进而将动态膜31的内部与积水部4的内部相对连通。
31.净化部3内部的液体能够通过动态膜31的过滤进入到动态膜31的内部,且通过导水管32流动进入到积水部4的内部。位于净化部3液体内部的杂质会留存在动态膜3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且位于动态膜31的位置设置有清理结构5,通过清理结构5对动态膜31的表面进行清理。
32.清理结构5包括有竖直设置在内侧壁上的内清理杆51以及位于外侧壁上竖直设置的外清理杆52,内清理杆51与内侧壁之间抵接且相对滑动连接,外清理杆52与外侧壁之间抵接且相对滑动连接。位于内清理杆51和外清理杆52的顶端水平设置有连接杆53,连接杆53与内清理杆51固定连接,且连接杆53与外清理杆52之间固定连接。
33.动态膜31的上方竖直设置有联动杆54,联动杆54与动态膜31之间同轴设置,篦子11相对于联动杆54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541,第一转动电机541的电机轴与联动杆54之间同轴且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转动电机541带动联动杆54转动,且联动杆54带动内清理杆51和外清理杆52以第一转动电机541的电机轴为轴进行转动,通过内清理杆51和外清
理杆52对动态膜31的表面进行清理。
34.隔板2的上表面相对于动态膜3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55,曝气管55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曝气孔551,曝气孔551将曝气管55的内部与净化部3的内部相对连通,曝气管55的外部连接有供气结构,通过曝气管55对位于动态膜31的内侧进行曝气清理。
35.参照图2、图4,存水箱1位于净化部3的侧壁水平开设有排水孔12,且存水箱1相对于排水孔12的位置竖直滑动连接有挡板121,当挡板121和排水孔12相对时,挡板121能够将排水孔12完全密闭,挡板12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联动绳122。联动杆54的外侧同轴套设有联动套542,且联动套542与联动杆54之间竖直滑动连接,第一转动电机54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竖杆543,竖杆543自联动套542的位置贯穿且相对滑动连接。
36.参照图4、图5,联动杆5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44,且联动套542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5422,限位槽5422包括有螺旋槽54221,联动套542的内侧壁相对于螺旋槽54221的底端水平开设有环槽54222,螺旋槽54221与环槽54222相对连通,且螺旋槽54221的旋向与第一转动电机541的旋向相同。
37.限位块544位于限位槽5422的内部且相对滑动,且当限位块544位于螺旋槽54221的顶端时,当第一转动电机541带动限位块544转动,限位块544位于螺旋槽54221的内部相对滑动,推动联动套542向上移动,且当限位块544自螺旋槽54221的内部伸入到环槽54222的内部时,限位块544位于环槽54222的内部且相对滑动连接,进而联动套542的高度不发生变化。
38.联动绳122背离挡板121的一端与联动套542之间固定连接,存水箱1相对于联动绳122靠近联动套5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铰接套13,铰接套13套设在联动绳122的外侧且相对滑动连接,当联动套542在限位块544的带动下向上移动时,联动套542带动联动绳122朝向靠近联动套542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挡板121向上移动,将排水孔12露出,进而将位于净化部3内部的污水排放进入到沉淀池56的内部。
39.参照图2、图6,存水箱1位于排水孔12的一侧设置有沉淀池56,沉淀池56的内部水平设置有过滤密网561,且沉淀池56的顶端竖直固定连接有液压缸562,液压缸562的液压杆与过滤密网561之间固定连接。
40.通过液压缸562推动过滤密网561向下移动,将位于沉淀池56内部的杂质进行过滤,将杂质压在过滤密网561的下方。沉淀池56的侧壁下端水平开设有排污口563,且沉淀池56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绞龙564,绞龙564与沉淀池56之间转动连接,沉淀池56相对于绞龙564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电机565,第二转动电机565能够带动绞龙564转动,进而将位于沉淀池56内部的杂质自排污口563的位置排出。
41.沉淀池56的侧壁还固定连接有回水管566,回水管566与净化部3之间相对连通,进而将沉淀净化后的液体循环流回到净化部3。
42.参照图7、图8,积水部4的内部竖直设置有气囊41,气囊41为中空结构,且气囊41的顶端相对于导水管32的位置压凹成型有插孔411,导水管32的底端能够插入到插孔411的内部,存水箱1的底端相对于气囊41的下方竖直开设有出水口14,存水箱1相对于出水口14的位置水平设置有密封板141,密封板141能够将出水口14完全封堵,且存水箱1的底端相对于气囊4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2,第一弹簧42的顶端与气囊41固定连接。气囊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绳412,拉绳412的底端与密封板141固定连接。
43.参照图3、图8,导水管32的侧壁水平开设有弹簧孔321,且位于弹簧孔3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珠322,滚珠322靠近弹簧孔321孔底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二弹簧323,第二弹簧323的一端与滚珠322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323的另外一端与导水管32固定连接。气囊41的侧壁相对于滚珠322的位置压凹成型有限位孔413,当导水管32伸入到插孔411的内部时,滚珠322伸入到限位孔413的内部。
44.当位于净化部3内部的液体自导水管32进入到积水部4的内部时,随着水量的增多,进而带动气囊41向上移动,气囊41带动拉绳412向上移动,且拉绳412带动密封板141向上移动,密封板141将出水口14露出,进而位于积水部4内部的液体自出水口14排出。
45.当气囊41受到的浮力和滚珠322位于限位孔413中产生的卡固力大于第一弹簧42的拉力和气囊41本身的重力时,液体能够自出水口14的位置排出,且当气囊41受到的浮力和滚珠322位于限位孔413中产生的卡固力大于第一弹簧42的拉力和气囊41本身的重力时,滚珠322自限位孔413的内部脱离,进而密封板141将出水口14完全遮蔽。
46.导水管32的侧壁水平开设有溢流口324,且导水管32的侧壁外侧竖直设置有溢流板325,溢流板325能够将溢流口324完全遮蔽,且溢流板325靠近导水管32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三弹簧326,导水管32相对于第三弹簧326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孔327,且第三弹簧326位于避让孔327的内部且与导水管32固定连接,第三弹簧326与溢流板325固定连接。
47.当导水管32伸入到插孔411的内部时,此时气囊41将导水管32的底端完全封闭,且位于净化部3内部的液体不能自导水管32进入到积水部4,且当积水部4内部的液体逐渐排出后,气囊41下降,位于净化部3的液体才能自导水管32进入到积水部4的内部。当外界的液体较多,且通过位于净化部3内部的水压推动溢流板325朝向背离导水管32的一侧移动,进而位于导水管32内部的液体能够自溢流口324的位置流入到积水部4的内部,便于位于净化部3内部的液体快速排出。
48.参照图7、图8,存水箱1的底壁相对于出水口14的位置设置有检测器15,检测器15能够检测密封板141是否位于出水口14的位置。当检测器15检测密封板141未位于出水口14位置处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时,则代表位于存水箱1内部的液体较多。
49.气囊41的底壁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3,且气囊41的相对于插孔411的下方压凹设置有调节孔414,调节孔414与插孔411之间相对连通,且位于调节孔414的内部水平设置有调节板415,调节板415与气囊41之间滑动连接。调节板415的下方竖直设置有第四弹簧416,第四弹簧416的顶端与调节板415固定连接,且第四弹簧416的底端与气囊41固定连接。
50.气囊41的下方水平设置有双向丝杠44,双向丝杠44与存水箱1之间转动连接,且存水箱1相对于双向丝杠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电机441,第三转动电机441的电机轴与双向丝杠44之间同轴且固定连接,第三转动电机441与检测器15之间信号连接。
51.双向丝杠44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抬升块442,抬升块442为三角形结构,且抬升块442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且两个抬升块442沿着自相对靠近的一侧到相对背离的一侧逐渐向上倾斜设置。当检测器15检测密封板141未位于出水口14的位置处的时间超过预订时间后,检测器15控制第三转动电机441转动,进而第三转动电机441带动双向丝杠44转动,且双向丝杠44带动相对的两个抬升块442朝向相对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抬升块442推动支撑板43带动气囊41向上移动,将调节板415向下推动,进而通过气囊41向上移动,带动密封板141向上移动,提高密封板141和存水箱1底壁出水口14位置处的间隙,便于液体快速流
出。
52.密封板141和存水箱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柔性网142,通过柔性网142能够减少外界的砂石等杂质通过出水口14回流到存水箱1的内部。
5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的实施原理为:位于外界的液体自篦子11进入到净化部3的内部,且位于净化部3内部的液体通过动态膜31的过滤,进而通过导水管32进入到积水部4的内部,随着位于积水部4内部的液体逐渐增多,带动气囊41向上移动,且气囊41通过拉绳412带动密封板141将出水口14露出,位于积水部4内部的液体能够自出水口14的位置排出。
54.当位于外界的液体较多时,通过第三转动电机441带动双向丝杠44转动,进而双向丝杠44带动相对的两个抬升块442朝向相对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抬升块442推动支撑板43带动气囊41向上移动,提高密封板141和出水口14之间的缝隙,便于位于积水部4内部的液体快速排出。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