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眩晕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2022-12-13 21:19: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眩晕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后视镜,主要使用的是具有90%以上高反射率的镜子,在白天或不使用远光灯等高光强度的环境下使用很有优势,但在晚上遇有后方强光照射时,反射的强光会强烈刺激人眼,使驾驶员的眼睛难以看清楚周围的事物,致使驾驶员短暂致盲和视野局部缺失,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防眩晕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有利于减小交通安全隐患。
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一种防眩晕后视镜,包括:
5.壳体;
6.反射镜片,设于所述壳体内;
7.滤光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电解质层、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层和至少一个互补型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解质层贴附于所述反射镜片上,至少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层和至少一个所述互补型电致变色层均设置于所述电解质层远离所述反射镜片的一面,且至少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层和至少一个所述互补型电致变色层之间绝缘隔开;
8.传感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传感控制组件与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互补型电致变色层电连接,所述传感控制组件用于感应光线强度,并根据所述光线强度调节所述滤光组件的滤光效果。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眩晕后视镜,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电致变色层和互补型电致变色层之间绝缘隔开,即使电致变色层和互补型电致变色层之间有变色离子浓度差,变色离子也不会自由扩散至离子浓度较低的一方,只有当传感控制组件感应到一定的光线强度,才会控制电致变色层和互补型电致变色层之间进行变色离子迁移,从而实现对后视镜滤光效果的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可以使后视镜根据光纤强度自动进行滤光,有利于减小交通安全隐患。
1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阳极变色片和阳极导电片,所述阳极导电片贴附在所述阳极变色片上;所述互补型电致变色层包括阴极变色片和阴极导电片,且所述阴极导电片贴附在所述阴极变色片上。
11.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控制组件包括光电探测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阳极导电片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阳极导电片相邻的所述阴极导电片连接,所述光电探测器用于获取光线强度,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根据所述光线强度调整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电压方向。
1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光组件还包括阳极引线电极和阴极引线电极,至少两个所述阳极导电片之间相互连通,并通过所述阳极引线电极与所述传感控制组件连接,两个所述阴极导电片之间相互连通,并通过所述阴极引线电极与所述传感控制组件连接。
1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互补型电致变色层的面积之比为100:1。
1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罩壳,所述底板与所述罩壳可拆卸连接。
1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层和至少一个所述互补型电致变色层之间呈插指状分布或包围状分布。
1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眩晕后视镜还包括封装层,用于将所述滤光组件封装在所述反射镜片上。
17.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眩晕后视镜,所述方法包括:
18.获取光线强度;
19.将所述光线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作比较;
20.根据比较结果,调节所述滤光组件的滤光效果。
21.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阳极变色片和阳极导电片,所述阳极导电片贴附在所述阳极变色片上;所述互补型电致变色层包括阴极变色片和阴极导电片,且所述阴极导电片贴附在所述阴极变色片上,所述根据比较结果,调节所述滤光组件的滤光效果,包括:
22.当所述光线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在第一时长内持续对所述阳极导电片和对应的所述阴极导电片之间施加第一方向的电压;
23.当所述光线强度小于所述阈值,在第二时长内持续对所述阳极导电片和对应的所述阴极导电片之间施加第二方向的电压。
24.由于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应用于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防眩晕后视镜,因此具有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5.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统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眩晕后视镜的爆炸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眩晕后视镜的剖面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层和导电层呈插指状分布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层和导电层呈包围状分布时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罩壳210;反射镜片220;电解质层230;变色层240;阳极变色片241;阴极变色片242;导电层250;阳极导电片251;阴极导电片252;阳极引线电极261;阴极引线电极262;封
装层270;底板280;
33.光电探测器310;控制装置320。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7.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ec)现象,是指某些特定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当对其施加一定程度的电压时,这一类材料的光学属性会发生可逆的变化。由于能发生电致变色的材料(electrochromic materials,ecms),其光学属性可以根据电场变化进行可控的调节,并且其制备手段较为灵活多变,原材料易于获得,因此电致变色材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种光学领域,如防眩目后视镜、变色眼镜、智能窗、电子显示原件等。
39.传统的后视镜,主要使用的是具有90%以上高反射率的镜子,在白天或不使用远光灯等高光强度的环境下使用很有优势,但在晚上遇有后方强光照射时,反射的强光会强烈刺激人眼,使驾驶员的眼睛难以看清楚周围的事物,致使驾驶员短暂致盲和视野局部缺失,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40.传统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为垂直的注入的“三明治”夹层结构,如图1所示,自左向右依次包括透明绝缘衬底1,导电层2,变色层3、电解质层4、离子存储层5、导电层2、透明绝缘衬底1。通过改变施加于两边导电层2的正负电压极性实现活性离子在导电层2,变色层3、电解质层4、离子存储层5、导电层2之间的来回迁移,从而实现透明态(透光态)和着色态(滤光态)之间的转换,由于需要一直施加工作电压,导致电致变色器件循环寿命较低。对于有机材料而言,工作电压其褪色和着色响应比无机材料迅速,但因存在“自擦除效应”,即着色态需要一直加电压进行维持,导致器件能耗较大,使用成本昂贵、使用寿命低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和商业化推广。
41.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眩晕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有助于减小交通安全隐患且有助于减少电源能耗。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43.参照图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眩晕后视镜,包括:
44.壳体;
45.反射镜片220,设于壳体内;
46.滤光组件,包括电解质层230、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层和至少一个互补型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230贴附于反射镜片220上,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层和至少一个互补型电致变色层均设置于电解质层230远离反射镜片220的一面,且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层和至少一个互补型电致变色层之间绝缘隔开;
47.传感控制组件,设于壳体上,传感控制组件与电致变色层和电致变色层电连接,传感控制组件用于感应光线强度,并根据光线强度调节滤光组件的滤光效果。
48.由于本技术电致变色层和互补型电致变色层之间绝缘隔开,即使电致变色层和互补型电致变色层之间有变色离子浓度差,变色离子也不会自由扩散至离子浓度较低的一方,只有当传感控制组件感应到一定的光线强度,才会控制电致变色层和互补型电致变色层之间进行变色离子迁移,从而实现对后视镜滤光效果的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可以使后视镜根据光纤强度自动进行滤光,有利于减小交通安全隐患。
49.可以理解的是,电致变色层包括阳极变色片241和阳极导电片251,阳极导电片251贴附在阳极变色片241上;互补型电致变色层包括阴极变色片242和阴极导电片252,且阴极导电片252贴附在阴极变色片242上。
50.需要说明的是,传感控制组件分别与阳极导电片251和相邻的阴极导电片252电连接,且传感控制组件用于根据光线强度控制施加于阳极导电片251和与阳极导电片251相邻的阴极导电片252之间的电压方向。
51.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和图3,本技术的防眩晕后视镜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底板280,反射镜镜片,电解质层230,变色层240,导电层250,引线电极(图中未示出),封装层270和外壳,其中,变色层240包括阳极变色片241和与阳极变色片241相邻的阴极变色片242,阳极变色片241和阴极变色片242之间通过一层薄薄的绝缘物质隔开,导电层250包括阳极导电片251和与阳极导电片251相邻的阴极导电片252,阳极导电片251和阴极导电片252之间同样通过一层薄薄的绝缘物质隔开。
52.需要说明的是,反光镜镜片的反光面朝向变色层240,反光镜可以为全反射的平面反射镜,底板280和外壳可以为热塑型材料,优选为低透光性类型的,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53.需要说明的是,导电层250可以为透明材质,示例性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co)和氧化铟锡薄膜(ito)等。
54.需要说明的是,阳极变色片241的变色阳性离子浓度越低滤光效果越好,阴极变色片242的阳性变色离子浓度越高滤光效果越好。示例性地,阳性离子为锂离子。
55.由于阳极变色片241和阴极变色片242之间绝缘隔开,即使阳极变色片241和阴极变色片242之间有离子浓度差,离子也不会自由扩散至离子浓度较低的一方,只有当再阳极导电片251和与其相邻的阴极导电片252之间施加电压时,阳性离子(变色离子)才会通过电解质层230在阳极导电片251和阴极导电片252之间发生迁移,因为阳性离子迁移一定数量后(阳极导电片251和阴极导电片252中的阳性离子均满足一定浓度要求后),滤光组件即可呈现为高滤光状态或高透光状态,此时,停止施加电压,便可维持高滤光状态或高透光状态,相比于传统技术,本技术不需要一直施加电压,因此,可以减少电源能耗,有助于延长后
视镜的使用寿命。
56.本技术的后视镜在遭遇强光时可以根据光线强度调节镜面的透光率,进而调节镜面明暗,可以有效减少驾驶员因强光照射出现短暂致盲和视野局部缺失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少潜在的交通危险。
57.可以理解的是,传感控制组件包括光电探测器310和控制装置320,控制装置320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阳极导电片251连接,第二接口与阳极导电片251相邻的阴极导电片252连接,光电探测器310用于获取光线强度,控制装置320包括用于根据光线强度调整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的电压方向。
58.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光电探测器310位于罩壳210上,当将反光镜安装在车辆上时,光电探测器310的感光面朝向车辆后方。
59.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控制组件内可以安置电池充当电源,控制装置320与电源和光电探测器310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20也可以与外置电源使用电线连接,当外置电源的输出电压过大时,控制装置320的电压转换功能可以将外置电源的输出电压为需要的工作电压大小。
60.可以理解的是,滤光组件还包括阳极引线电极261和阴极引线电极262,至少两个阳极导电片251之间相互连通,并通过阳极引线电极261与传感控制组件连接,至少两个阴极导电片252之间相互连通,并通过阴极引线电极262与传感控制组件连接。
61.需要说明的是,引线电极设置在导电层250上,示例性地,引线电极可以为铜,银等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
62.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层和至少一个互补型电致变色层之间呈插指状分布或包围状分布。
63.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本技术的变色层240可以呈插指状分布结构,至少两个阳极变色片241和至少两个阴极变色片242交替排列分布;至少两个阴极导电片252之间相互连通,如图3中的的导电层250空白部分互相接通;至少两个阳极导电片251之间相互连通,如图3中导电层250的阴影部分互相接通。对应的导电层250分布与变色层240相同,至少两个阳极导电片251和至少两个阴极导电片252交替排列分布。
64.需要说明的是,另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本技术的变色层240可以呈包围状分布结构,阴极变色片242包围阳极变色片241,对应的,阴极导电片252包围阳极导电片251。
65.可以理解的是,电致变色层与互补型电致变色层的面积之比为100:1。
66.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阳极变色片241和与其相邻的阴极变色片242之间的面积比为100:1。
67.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阴极变色片242采用氧化钨,阳极变色片241采用氧化镍,含有氧化钨的阴极变色片242在抽出锂离子时呈褪色状态(即透光态),氧化镍在插入锂离子时呈褪色状态(即透光态),氧化钨与氧化镍的比例可以为1:100。即当阴极变色片242的锂离子浓度较低时,阴极变色片242呈透光态,当阳极变色片241的锂离子浓度较低时,阳极变色片241呈滤光态。
68.可以理解的是,壳体包括底板280和罩壳210,底板280与罩壳210可拆卸连接。
69.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280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罩壳210上设有与第一卡接结构配对的第二卡接结构。示例性地,第一卡接结构为插舌,第二卡接结构为插
槽。
70.可以理解的是,防眩晕后视镜还包括封装层270,用于将滤光组件封装在反射镜片220上。
71.需要说明的是,将滤光组件封装在反射镜片220上,可以防止外部环境对电解质层230,变色层240,导电层250,引线电极等造成物理损坏。示例性地,封装层270可以为普通钠钙硅玻璃。
72.示例性地,当后视镜由高透光状态向高滤光状态切换时,阳极变色片241所对应的阳极引线电极261接正电压,阴极变色片242所对应的阴极引线电极262接负电压,此时,阳极变色片241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解质层230转移至阴极变色片242,后视镜呈高滤光状态,如图5的a状态所示;当后视镜由高滤光状态向高透光状态切换时,阳极变色片241所对应的阳极引线电极261接负电压,阴极变色片242所对应的阴极引线电极262接正电压,此时,阴极变色片242的离子转移至阳极变色片241,后视镜呈高透光状态,如图5的b状态所示。
7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防眩晕后视镜,方法包括:
74.获取光线强度;
75.根据光线强度控制施加于阳极导电片251和对应的阴极导电片252之间的电压方向。
76.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光线强度控制施加于阳极导电片251和对应的阴极导电片252之间的电压方向,包括:
77.将光线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作比较;
78.当光线强度大于或等于阈值,控制施加于阳极导电片251和对应的阴极导电片252之间的电压方向为第一方向,且持续第一时长;
79.当光线强度小于阈值,控制施加于阳极导电片251和对应的阴极导电片252之间的电压方向为第二方向,且持续第二时长。
80.示例性地,遇到强光时(即光电探测器310接收的光线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k),控制系统施压(u)1至5秒后断电,此时,后视镜为高滤光状态且可维持高滤光状态;当光强减弱达到特定值时(即光电探测器310接收的光线强度小于预设值k),控制系统施加反向电压(-u)1至5秒后断电,此时,后视镜为高透光状态,且可维持高透光状态。本技术只需在状态切换时供电,因此,相比于传统技术,本技术可以节约电源能耗。
81.根据本技术的演示装置的其他构件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8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