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继电器引出端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20:39: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继电器的引出端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进行高压直流继电器的装配时,需要将引出端与由陶瓷材料制成的继电器灭弧罩固定。继电器灭弧罩具有用于固定引出端的固定部,固定部设有两个贯穿并供引出端穿过的通孔,引出端通常采用钎焊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继电器灭弧罩固定。
3.如申请号为202020510415.4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引出端连接结构,包括继电器灭弧罩,通过高温封接在继电器灭弧罩上的引出端和与外部电源连的连接座,引出端底端焊接有导体固定座,且导体固定座远离继电器灭弧室陶瓷罩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包括导体固定部一和导体固定部二,且连接座的截面为“凸”字型结构,导体固定部一和导体固定部二一体成型,且导体固定部二底端内部设有螺纹连接孔,导体固定部二侧壁均匀环有散热片。
4.然而,引出端一般由铜制成,而继电器灭弧罩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因此对用于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两者钎焊的工艺要求较高,需要采用高成本的设备,且陶瓷金属化处理时间和钎焊所用时间很长,会导致引出端固定所用的成本很高。同时,引出端和继电器灭弧罩还会因高温钎焊导致材料硬度下降。
5.申请号为201921976960.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装置,包括壳体、动触点组件、静触点组件,壳体顶部(继电器灭弧罩固定部)构成上下贯穿的内螺纹管,静触点组件包括一对引出端,一对引出端下端安装有静触点,引出端下端周侧面开设有与内螺纹管配合的螺纹段。申请号为201620377695.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引出端,引出端与框架相固定,引出端下端固定有静触点,静触点位于框架内侧,引出端外套设有导磁套,导磁套由导磁材质制成,导磁套位于静触点与框架之间,引出端形成有外螺纹,导磁套形成有与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引出端与导磁套螺纹固定。
6.由于高压直流继电器体积较小,因此不管是在外径小于10mm的引出端上加工外螺纹,还是在由陶瓷材料制成的继电器灭弧罩或由导磁材料制成的导磁套上加工内螺纹,都需要较高的工艺要求,生产成本较高;且螺纹加工时会在内螺纹和外螺纹处残留粉屑,粉屑难以全部清理干净,在完成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的固定后,粉屑易掉落在继电器灭弧罩所构成的灭弧腔内,会使灭弧腔内存在异物,对继电器内部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生产工艺要求和生产成本,可有效避免在继电器内部残留异物,不会对继电器内部造成污染的继电器引出端的固定结构。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继电器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包括继电器灭弧罩及固定在继电器灭弧罩的固定部的引出端,所述固定部设有用于配合引出端的通孔,所述引出端包括能穿过所述通孔的通过段及不能穿过所述通孔的限位段,所述通
过段穿过通孔后的部位设有径向内凹的凹陷部,该凹陷部配合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用于与凹陷部配合的配合口,当配合口与凹陷部配合后,限位件沿通孔径向的最大尺寸大于通孔的内径,进而限制引出端的轴向移动。
9.进行本发明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装配时,先使引出端的通过段穿过继电器灭弧罩固定部处的通孔,随后控制限位件相对通孔的径向进行移动,以使限位件的配合口与引出端的通过段的凹陷部配合,以使限位件内缘处伸入凹陷部内,此时固定部位于限位件偏离凹陷部处与引出端的限位段之间,从而限制引出端的轴向移动,以避免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因拉拔力发生引出端移动的问题出现。
10.本发明的引出端的装配十分方便,仅需要进行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的配合及限位件的移动即可实现引出端的装配固定;相比于钎焊或螺纹配合而言,装配耗时更短,能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的引出端上仅需要进行凹陷部的加工,相比螺纹结构的加工而言,加工区域更小,所产生的粉屑更少且更易清理,进而降低生产工艺要求和生产用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尽可能地避免继电器灭弧罩所构成的灭弧室内存在异物,以避免继电器内部被污染。
11.其中,本发明的限位件可以是l形的,也可以是u形的,也可以是其它各种形成有配合口且易与凹陷部配合的形状。其中,本发明的限位件可采用金属或绝缘塑料制成,限位件的厚度可以与凹陷部沿引出端轴向的距离相同;限位件可以紧配在凹陷部内,以使限位件端面和限位段端面能同时与固定部相对两端面接触,从而实现更好地引出端固定。完成限位件与引出端的组装后,本发明的限位件与引出端之间还可以通过胶水固定或焊接固定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固定效果。其中,固定部即为常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继电器灭弧罩用于固定引出端的部位。
12.作为优选,所述继电器灭弧罩和引出端之间设有直接配合以限制引出端转动的限位结构。即继电器灭弧罩直接与引出端接触,从而限制引出端的转动,从而提高引出端的固定效果。
13.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继电器灭弧罩上的第一限位面、设置在引出端上的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均为平面,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接触或临近以直接限制引出端转动。其中,第一限位面可以是设置在继电器灭弧罩的固定部处的任何一个侧面,甚至可以是通孔的孔壁;当第一限位面设置在通孔孔壁上时,通孔截面内缘形状可以做成方形。通过面与面之间的间隙配合或接触,以限制限位件和引出端的转动角度,从而避免引出端在装配完成后发生转动,以保证引出端固定后的稳定性。
14.作为优选,所述继电器灭弧罩和引出端之间设有通过限位件配合以实现限制引出端转动的限位结构。即通过间接限制的方式限制引出端转动和径向移动。通过继电器灭弧罩上的结构限制限位件的移动,再通过限位件与引出端直接接触,从而间接限制引出端转动。
15.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继电器灭弧罩上的第一限位面、设置在引出端上的第二限位面、设置在限位件上的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第三限位面接触或临近,且第四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接触或临近以间接限制引出端转动。其中,可以使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相互平行,从而在面和面间隙配合或接触的情况下,实现
引出端的转动限制。
16.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呈u形以包括两限位件一部和连接在两限位件一部之间的限位件二部,两限位件一部外缘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内径,两限位件一部内缘间构成所述配合口,两限位件一部内缘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通孔内径,所述通过段穿过通孔后的部位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凹陷部。
17.其中,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件一部,通过段穿过通孔后的部位相对两侧均设有凹陷部,两个限位件一部与两个凹陷部配合以提高限位件装配后的稳定性。其中,限位件二部可以是弧形,也可以是直段形;引出端与限位件二部临近处也可以设置用于与限位件二部配合的凹陷部,即让限位件二部内缘也伸入凹陷部内。
18.作为优选,所述两限位件一部远离限位件二部的端部均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件上的两个限位凸起相对设置。在两个限位件一部的端部均设置一个限位凸起,以避免限位件与引出端配合后,发生限位件脱离引出端的情况发生;且限位件一部上均设有限位凸起,能提高限位件装配后的稳定性。
19.作为优选,所述两个限位凸起相互临近的侧面均设有第一导向面,两第一导向面的距离由限位件一部端部至限位件一部根部侧逐渐缩小;所述两个限位凸起相互临近的侧面均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较第一导向面更靠近所述限位件二部,两第二导向面的距离由限位件一部端部至限位件一部根部侧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平滑相接;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接触引出端的侧面呈弧面。
20.其中,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面,以便于引出端的凹陷部与限位件的配合口配合,便于引出端与限位件间的装配。其中,通过第二导向面的设置,以便于引出端截面呈圆形时限位凸起能与引出端通过段侧壁的有效接触。其中,限位凸起用于接触引出端的侧面呈弧面,能使限位凸起与引出端间是点接触,而不是面接触,能在保证限脱效果的同时,便于限位件的装配。
21.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与凹陷部相互临近或接触的侧壁均为平面。限位件侧面和凹陷部所构成凹槽的侧槽面都是平面,能增加限位件与引出端的接触面积,以提高限位件与引出端装配时的稳定性,同时,在限位件与继电器灭弧罩的第一限位面接触的情况下,能进一步提高引出端的防转效果。
2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端面上设有让位槽,所述限位件配合在所述让位槽内,且所述限位件侧壁与让位槽侧壁接触或临近。
23.让位槽是形成在继电器灭弧罩的固定部内端面或外端面上的,限位件位于让位槽内,能使本发明结构更为紧凑,能避免限位件占用其它零部件空间,从而避免限位件与继电器其它零部件之间干涉接触,便于保持继电器的小型化;同时,让位槽的侧向槽壁还能起到导向和限位效果,便于限位件的装配和定位固定。
24.本发明具有能降低生产工艺要求和生产成本,可有效避免在继电器内部残留异物,不会对继电器内部造成污染的优点。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装配后的立体图。
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装配后的仰视图。
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装配后的剖视图。
2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引出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限位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装配后的仰视图。
3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装配后的剖视图。
3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引出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限位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装配后的立体图。
35.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继电器灭弧罩的一种剖视图。
36.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引出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7.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引出端与继电器灭弧罩装配后的剖视图。
38.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引出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40.实施例1由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引出端的固定结构,包括继电器灭弧罩100及固定在继电器灭弧罩100的固定部1的引出端2,固定部1设有用于配合引出端2的通孔,引出端2沿轴向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能穿过通孔的通过段21及不能穿过通孔的限位段22,通过段21穿过通孔后的部位设有径向内凹的凹陷部211,该凹陷部211配合有限位件3,限位件3具有用于与凹陷部211配合的配合口30,当配合口30与凹陷部211配合后,限位件3沿通孔径向的最大尺寸大于通孔的内径,进而限制引出端2的轴向移动。其中,由图4所示,引出端2的通过段21中段周向面均内凹以形成环形槽样式的凹陷部211。其中,引出端2的下端面固定有静触点200。
41.由图1、图3和图4所示,固定部1和引出端2之间设有直接配合以限制引出端2转动的限位结构,固定部1上端面(外端面)处设有四个凸台11,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凸台11侧面处的第一限位面、设置在引出端2的限位段22上的第二限位面221,每两个凸台11相对设置并对应一个引出端2,当引出端2与固定部1固定时,引出端的限位段22位于两个凸台11之间,且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221接触或间隙配合时,引出端2的转动被限制。其中,凸台11横截面呈方形设置。
42.由图2、图3和图5所示,限位件3呈u形以包括两限位件一部31和连接在两限位件一部31之间的限位件二部32,两限位件一部31外缘之间的距离大于通孔内径,两限位件一部31内缘间构成配合口30,两限位件一部31内缘间的距离小于通孔内径。其中,限位件3的限位件一部31的宽度大于限位件二部32的宽度,限位件一部31呈直段,限位件二部32呈弧形段,其中,限位件一部31的长度和限位件二部32的长度均大于通孔内径。
43.两限位件一部31远离限位件二部的端部均设有限位凸起311,限位件3上的两个限位凸起311相对设置。两个限位凸起311相互临近的侧面均设有第一导向面312,两第一导向面312的距离由限位件一部31端部(限位件一部31远离限位件二部32处)侧至限位件一部31根部(限位件一部31靠近限位件二部32处)侧逐渐缩小。两个限位凸起311相互临近的侧面
均设有第二导向面313,第二导向面313较第一导向面312更靠近限位件二部32,两第二导向面313之间的距离由限位件一部31端部侧至限位件一部31根部侧逐渐增大并与限位件一部31偏离端部处的侧面相接。其中,限位凸起311用于接触引出端2的侧面呈弧面并由上述第一导向面312和第二导向面313构成,第一导向面312与第二导向面313平滑相接。
44.实施例2由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限位结构不同,固定部1下端面设有用于容纳限位件3的让位槽101,引出端2的凹陷部形状不同。
45.由图6和图7所示,固定部1下端面(内端面)上设有让位槽101,限位件3配合在让位槽101内,且限位件3的限位件一部31外侧壁与让位槽101侧壁接触或临近。其中,让位槽101数量为两个,一个让位槽101搭配一个限位件3,两个让位槽101均呈方形槽结构,限位件3可以在让位槽101内滑动以从让位槽101一端移动至引出端2侧并卡在引出端2上。
46.由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引出端2的通过段21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凹陷部211,两个凹陷部211所构成凹槽的侧向槽壁为平面。其中,本实施例的限位件3结构形状与实施例1的限位件3的结构形状相同。
47.本实施例采用间接限位的方式限制引出端2的转动。本实施例中,以让位槽101的侧向槽壁作为第一限位面,以凹陷部211的侧向槽壁作为第二限位面221,以限位件3的限位件一部31的相对两个侧壁分别作为第三限位面314和第四限位面315,通过使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221、第三限位面314和第四限位面315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且第一限位面与第三限位面314接触或临近、第三限位面314与第四限位面315平行,第四限位面315与第二限位面221接触,进而实现限制引出端2转动的目的。
48.实施例3由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限位结构设置固定部1下侧而非固定部1上侧,限位结构设置于继电器灭弧罩100所构成的腔室内;引出端2形状不同,本实施例的引出端2位于继电器灭弧罩100外侧的部分用于配合限位件3。
49.本实施例的引出端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通过段21、限位段22和静触点固定段23,静触点200固定在静触点固定段23下端面,限位段22相对两侧壁为平面并构成第二限位面221,通过段21内凹以构成环形的凹陷部211。
50.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继电器灭弧罩上的第一限位面111、设置在引出端2上的第二限位面221,本实施例的固定部1下侧设有四个凸台11,第一限位面111设置在凸台11上,每个用于供引出端2的通过段21通过的通孔10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凸台11。
51.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凸台11上的第一限位面、设置在引出端2的限位段22上的第二限位面221,当引出端2与固定部1通过限位件3固定在一起时,引出端的限位段22位于两个凸台11之间,且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221接触,进而限制引出端2的转动。
52.实施例4由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引出端2形状结构不同,固定部1上端面处设有限位结构和用于容纳限位件3的让位槽101。其中,本实施例的限位件3结构与实施例2的限位件3结构相同。
53.本实施例的引出端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通过段21、限位段22和静触点固定段23,静触点200固定在静触点固定段23下端面,限位段22外径大于通孔内径,通过段21穿过通孔后
的部位设有径向内凹的凹陷部211,本实施例的凹陷部211呈环形槽结构,且凹陷部211的相对两侧的侧槽壁为平面以构成限位结构的第二限位面221。
54.固定部1上端面(外端面)上设有两个让位槽101,每个限位件3均配合在一个让位槽101内,且限位件3的限位件一部31外侧壁与让位槽101侧壁接触。两个让位槽101均呈方形槽结构,限位件3可以在让位槽101内滑动以从让位槽101一端移动至引出端2侧并卡在引出端2上。
55.本实施例中,以让位槽101的侧向槽壁作为第一限位面111,以凹陷部211的呈平面的侧向槽壁作为第二限位面221,以限位件3的限位件一部31的相对两个侧壁分别作为第三限位面314和第四限位面315,通过使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221、第三限位面314和第四限位面315均为平面,且第一限位面与第三限位面314接触或临近、第三限位面314与第四限位面315平行,第四限位面315与第二限位面221接触,限制引出端2的转动。
56.本发明具有能降低生产工艺要求和生产成本,可有效避免在继电器内部残留异物,不会对继电器内部造成污染的优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