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20:37: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萃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2.萃取是一种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可溶物的方法,萃取常用于可溶物含量的测定,例如,可通过萃取对沥青卷材中可溶物含量进行测定。
3.当前,萃取常用的设备为索氏萃取器,在利用索氏萃取器对沥青卷材中的可溶物进行测定时,由于沥青卷材中含有一定的杂质,则沥青溶液在加热的过程中,即使温度达到了沸点,沥青溶液也难以沸腾,从而形成过热液体,过热液体不稳定,若此时温度骤降或侵入了气泡,则过热液体会出现暴沸的现象,导致过热液体从索氏萃取器的开口处喷发,一方面会损失部分溶液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会造成索氏萃取器的污损,使得索氏萃取器难以重复利用,导致测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用以解决或改善现有萃取器存在萃取器内的溶液易出现暴沸喷发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包括:箱体,蒸馏机构及溶液储存罐;所述箱体内设有样品池;所述箱体上设有排气阀;所述蒸馏机构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蒸馏机构与所述样品池连通;所述样品池通过溢流管路与所述溶液储存罐连通;所述溶液储存罐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溶液储存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过滤组件靠近所述溢流管路设置,所述过滤组件用于滤除经溢流管路溢流的溶液中的杂质。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所述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还包括:第一管路;所述溶液储存罐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蒸馏机构连通,经所述过滤组件滤除后的溶液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回到所述蒸馏机构。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所述溶液储存罐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一开闭阀与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讯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所述蒸馏机构包括:萃取液容器与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萃取液容器内的萃取液,所述萃取液容器与所述样品池连通。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所述蒸馏机构还包括:冷凝组件;所述萃取液容器通过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样品池连通。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却风扇与导流通道;所述萃取液容器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设于所述冷凝组件的下侧,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伸向所述萃取液容器,所述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伸向所述样品池,所
述冷却风扇的出风侧朝向所述导流通道。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所述蒸馏机构还包括:过热保护器;所述过热保护器与所述加热器通讯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所述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样品池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萃取液容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开闭阀。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所述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还包括:溶液观察管;所述溶液观察管设于所述箱体外,所述溶液观察管与所述样品池连通以形成连通器结构。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所述箱体的内侧壁设有保温层。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通过将样品池设置在箱体内,避免液体喷发出箱体外,同时,在箱体上设置排气阀,排气阀能够平衡箱体内的压强,避免液体出现暴沸;在对样品中的可溶物进行萃取时,开启蒸馏机构,蒸馏机构将萃取液加热气化后再冷凝液化,液化后纯净的萃取液滴入样品池中,萃取液逐渐浸没样品,从而溶解样品中的可溶物以形成溶液,在萃取液加热气化的过程中,箱体内压强增大,相应地,萃取液的沸点升高,萃取液易出现暴沸,通过排气阀将箱体内的气体排出,从而降低箱体内的压强,使得萃取液进行常压蒸馏,从而避免暴沸;当样品池中的溶液液位提升至溢流管路的进口时,溶液通过溢流管路流入溶液储存罐中,其中,溢流管路的进口与溢流管路的出口平齐,溢流管路的出口靠近溶液储存罐的顶部,通过将过滤组件靠近溢流管路的出口设置,则溢流出的溶液经过滤组件过滤后流至溶液储存罐的罐底,过滤组件能够将溶液中悬浮的杂质滤除,以得到纯净的溶液;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气阀避免出现暴沸的现象,箱体既能够防止液体喷出,又能够防止外界气泡进入,以避免暴沸造成的污损,提升了整套装置的可靠性,从而在保证萃取测定准确性的基础上,使得该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能够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
19.1:箱体;11:样品池;111:样品架;12:排气阀;2:蒸馏机构;21:萃取液容器;22:加热器;23:冷凝组件;231:冷却风扇;232:导流通道;24:过热保护器;3:溶液储存罐;31:过滤组件;32:液位传感器;4:溢流管路;5:第一管路;51:第一开闭阀;6:第二管路;61:第二开闭阀;7:溶液观察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3.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包括:箱体1、蒸馏机构2及溶液储存罐3。
25.箱体1内设有样品池11,箱体1上设有排气阀12;样品池11内用于存放待测定的样品;蒸馏机构2设于箱体1内,蒸馏机构2与样品池11连通;样品池11通过溢流管路4与溶液储存罐3连通;溶液储存罐3内设置有过滤组件31,过滤组件31与溶液储存罐3可拆卸式连接;过滤组件31靠近溢流管路4设置,过滤组件31用于滤除经溢流管路4溢流的溶液中的杂质。
26.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通过将样品池11设置在箱体1内,避免液体喷发出箱体1外,同时,在箱体1上设置排气阀12,排气阀12能够平衡箱体1内的压强,避免液体出现暴沸;在对样品中的可溶物进行萃取时,开启蒸馏机构2,蒸馏机构2将萃取液加热气化后再冷凝液化,液化后纯净的萃取液滴入样品池11中,萃取液逐渐浸没样品,从而溶解样品中的可溶物以形成溶液,在萃取液加热气化过程中,箱体1内压强增大,相应地,萃取液的沸点升高,萃取液易出现暴沸,通过排气阀12将箱体1内的气体排出,从而降低箱体1内的压强,使得萃取液进行常压蒸馏,从而避免暴沸;当样品池11中的溶液液位提升至溢流管路4的进口时,溶液通过溢流管路4流入溶液储存罐3中,其中,溢流管路4的进口与溢流管路4的出口平齐,溢流管路4的出口靠近溶液储存罐3的顶部,通过将过滤组件31靠近溢流管路4的出口设置,则溢流出的溶液经过滤组件31过滤后流至溶液储存罐3的罐底,过滤组件31能够将溶液中悬浮的杂质滤除,以得到纯净的溶液;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排气阀12避免出现暴沸的现象,箱体1既能够防止液体喷出,又能够防止外界气泡进入,以避免暴沸造成的污损,提升了整套装置的可靠性,从而在保证萃取测定准确性的基础上,使得该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能够重复利用。
27.其中,过滤组件31可以为过滤网或过滤棉;样品池11中可设置样品架111,样品架
111用于支承样品,以提升样品的稳定性;由于少量的气化后的萃取液会通过排气阀12排出,为避免排出的萃取液污染环境,可在排气阀的出口对萃取液进行处理。
28.需要说明的是,gb/t 328《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规定了沥青屋面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或浸涂材料总量的测定方法;在对沥青卷材中可溶物的含量进行测定时,萃取液为三氯乙烯溶液,三氯乙烯溶液将沥青卷材中可溶物完全溶解后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蒸发以使得萃取液挥发,从而得到干燥的可溶物,进而能够得到可溶物的含量。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还包括:第一管路5;溶液储存罐3通过第一管路5与蒸馏机构2连通,经过滤组件31滤除后的溶液通过第一管路5回到蒸馏机构2。
30.具体地,溶液储存罐3中过滤后的溶液可通过第一管路5回到蒸馏机构2中,蒸馏机构2将溶液中的萃取液再次气化并液化后引入至样品池11中,以实现萃取液的重复利用,使得萃取液在蒸馏机构2、样品池11及溶液储存罐3之间循环,提升了萃取液的利用率。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溶液储存罐3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2,第一管路5上设置有第一开闭阀51,第一开闭阀51与液位传感器32通讯连接。
32.具体地,液位传感器32设于溢流管路4的出口的下侧,第一开闭阀51处于常闭状态,溶液储存罐3与蒸馏机构2之间阻断,在溶液储存罐3中的液位较高时,为避免溶液储存罐3中的溶液通过溢流管路4回流至样品池11中,需对应将第一开闭阀51导通,以使得溶液储存罐3中的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管路5回到蒸馏机构2中循环利用。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蒸馏机构2包括:萃取液容器21与加热器22;加热器22用于加热萃取液容器21内的萃取液,萃取液容器21与样品池11连通。
34.具体地,将萃取液装入萃取液容器21内,开启加热器22,萃取液受热气化,气化后的萃取液经过液化后得到纯净的萃取液,通过纯净的萃取液对可溶物进行溶解,避免萃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影响可溶物的溶解。
35.其中,加热器22可以为加热盘。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蒸馏机构2还包括:冷凝组件23;萃取液容器21通过冷凝组件23与样品池11连通。
37.具体地,萃取液容器21中的萃取液受热气化后进入冷凝组件23中,冷凝组件23能够加快气化后的萃取液的液化,液化后的萃取液进入样品池11中溶解可溶物。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冷凝组件23包括:冷却风扇231与导流通道232;萃取液容器21沿箱体1的高度方向设于冷凝组件23的下侧,导流通道232的一端伸向萃取液容器21,导流通道232的另一端伸向样品池11,冷却风扇231的出风侧朝向导流通道232。
39.具体地,受热气化后的萃取液由导流通道232的一端进入导流通道232内,并朝向导流通道232的另一端流动,与此同时,开启冷却风扇231,冷却风扇231能够加快导流通道232内萃取液的散热,以加快萃取液在导流通道232内液化;其中,导流通道232的一端高于导流通道232的另一端,以使得液化后的萃取液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样品池11。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蒸馏机构2还包括:过热保护器24;过热保护器24与加热器22通讯连接。
41.具体地,在萃取液容器21中的萃取液温度过高时,过热保护器24启用,从而控制加
热器22关闭。
42.其中,过热保护器24具体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萃取液容器21中的萃取液温度,并将温度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判断温度的大小,在温度过高时,单片机控制加热器22关闭。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还包括:第二管路6;样品池11通过第二管路6与萃取液容器21连通,第二管路6上设有第二开闭阀61。
44.具体地,第二开闭阀61处于常闭状态,在萃取完成后,关闭加热器22,样品池11中溶液的液位低于溢流管路4的进口,此时,将第二开闭阀61打开,从而将样品池11中的溶液引入萃取液容器21中,以便捷地实现将样品池11中的溶液转移至萃取液容器21中,最后通过萃取液容器21中的溶液对可溶物的含量进行测定。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用于可溶物含量测定的萃取装置还包括:溶液观察管7;溶液观察管7设于箱体1外,溶液观察管7与样品池11连通以形成连通器结构。
46.具体地,样品池11与溶液观察管7形成连通器结构,则在萃取过程中,样品池11中的溶液能够进入溶液观察管7中,操作人员可观察溶液观察管7中溶液的颜色,从而判断萃取的进程,例如,在对沥青卷材中可溶物进行溶解时,若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呈蛋清色,则可判断此时可溶物已完全溶解,即萃取完成,此时关闭加热器22,并将样品池11及溶液储存罐3中的溶液全部引入至萃取液容器中,从而为可溶物含量的测定作准备。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箱体1的内侧壁设有保温层。
48.具体地,通过在箱体1的内侧壁设置保温层,从而保证了加热器22的加热效果,降低热量的损耗。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