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股动脉插管

2022-12-10 17:57: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循环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股动脉插管。


背景技术:

2.插管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系统中直接与人体血管相连的关键组件,起到连接ecmo体外循环管路与人体血管桥梁的作用,对于ecmo系统发挥正常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ecmo系统中包含两个插管,一个插管是引出人体静脉血,一个插管是将经过ecmo系统氧合之后的动脉血送回人体血管。在ecmo系统临床救治中,静脉到动脉(va)的插管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式,通过静脉插管从股静脉把血抽出,经过ecmo系统氧合之后的动脉血从股动脉送回人体。这种插管方式比较容易实施,且手术时间短,对于心肺功能急性衰竭患者急救十分有效,是ecmo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插管方式。这种插管方式存在不足,对于氧合后的动脉血通过股动脉插管送回股动脉时,往往会导致股动脉远肢端缺血。
3.现有的股动脉插管的回血方向通常是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流动,因此股动脉插管插入股动脉之后只能向腹主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等供血,而股动脉远肢端,比如小腿,足部则供血不足。由于ecmo系统在进行心肺衰竭患者支撑时,其流量往往很高,如果选用内径较小的插管,会导致血液阻力增加,同时插管带来的血液损伤也会增加。因此,一般在选择插管时,都会根据患者股动脉血管尺寸,选用内径相对大的插管。股动脉插管插入股动脉之后,血液只能往插管插入时前进的方向(髂动脉,腹主动脉等)输送血液,另一个方向(下肢,足部等)通常通过插管的侧孔结构往下肢部分供血,但因为插管本身较粗堵塞血管,侧孔往下肢分流的血液较少,仍然会造成下肢缺少血液灌注。下肢长期缺血时,小腿和足部有发生坏死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一)实用新型目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股动脉插管,用于解决现有的股动脉插管远肢端供血不足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股动脉插管,包括:
8.插管本体,包括插入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插入部的一端设有入血口,所述插入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出血口,所述插入部设有第一侧开孔;
9.气囊,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壁,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开孔与所述出血口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设有通气口。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设置在所述插管本体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设置在所述插管本体的侧壁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气囊连通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插入部,所述导气管设有通气口的一端沿第二方向延伸出所述连接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的直径小于所述插管本体的最小直径。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设有出血口的一端为管头,所述插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为管尾。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尾与所述管头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侧开孔。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血口设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用于连接膜式氧合器;
19.所述通气口设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用于连接充气设备。
20.(三)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股动脉插管,膨胀的气囊可在插管本体和动脉血管之间形成血液流通缝隙。同时从第一侧开孔流出的血液会沿血液流通缝隙流动,向远肢端灌注供血,防止器官长期缺血坏死。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插管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26.图中,
27.插入部,11;第一侧开孔,111;管头,112;管尾,113;第二侧开孔,114;连接部,12;出血口,13;入血口,14;气囊,2;
28.导气管,3;通气口,31;
29.血管,4。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1.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2.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33.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ecmo股动脉插管导致的远肢端缺血,通常通过给插管位置的远肢端增加一个灌注旁路,为远肢端进行血液灌注。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ecmo股动脉插管导致的远肢端缺血问题,但却增加了手术复杂度。建立灌注旁路需要给患者远肢端血管再做一个切口,插入旁路灌注管,让本来就很复杂的ecmo手术再增加了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插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股动脉插管,包括插管本体和气囊2。
35.插管本体包括插入部11和连接部12,连接部12远离插入部11的一端设有入血口14,插入部11远离连接部12的一端设有出血口13,插入部11设有第一侧开孔111。第一侧开孔11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插入部11用于插入血管4内,连接部12延伸出血管4外,用于连接ecmo系统的膜式氧合器。
36.气囊2设置在插入部11的外壁,气囊2设置在第一侧开孔111与出血口13之间。气囊2为圆形或椭圆形,气囊2环绕插入部11设置。
37.本实施例提供的股动脉插管膨胀的气囊2可在插管本体和动脉血管4之间形成血液流通缝隙。同时从第一侧开孔111流出的血液会沿血液流通缝隙流动,向远肢端灌注供血,防止器官长期缺血坏死。本实施例中的气囊2能够保证第一侧开孔111流出的血液向下肢供血。采用该股动脉插管进行ecmo下肢股动脉回流灌注时,可进行双向供血,能够有效防止血管4阻塞下肢分流孔,在满足上肢器官氧合动脉血灌注的同时,也能为远肢端,小腿和足部等,提供血液灌注,避免了额外的旁路灌注手术,减少了手术复杂度,减轻了患者痛苦。
38.在一些实施例中,股动脉插管还包括导气管3,导气管3的一端与气囊2连通,另一端设有通气口31。
39.导气管3可以设置在插管本体内。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气管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导气管3也可以预埋在插管本体的侧壁内。导气管3与气囊2连通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出插入部11,导气管3设有通气口31的一端沿第二方向延伸出连接部12。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第一侧开孔111可以与导气管3相对设置。导气管3的直径小于插管本体的最小直径。
40.本实施例提供的股动脉插管在插管插入时,气囊2贴附在插管表面,不会增加插管插入血管4的难度。插管插入位置定位好之后,通过通气口31向气囊2导入气体,可以扩张气囊2,在保证第一侧开孔111流出的血液向下肢供血的同时,也能尽可能的降低气囊2扩张对血管4的拉伸损伤。
4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入部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插入部11设有出血口13的一端为管头112,管头112为锥形、圆柱形或球形,插入部11与连接部12连接的一端为管尾113。管尾113与管头11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侧开孔114。第二侧开孔114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侧开孔114可以为两对或多对,对称或非对称的开孔。第二侧开孔114起到分流ecmo系统动脉回流血的作用,让血液从多个第二侧开孔114回流动脉血管4,避免大流量血液只从出血口13进入动脉血管4导致阻力过大,引起血液损伤问题。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入血口14设有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用于循环管路,通气口31
设有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用于连接充气设备。
4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插管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如图4所示,使用时,先将插管本体的连接部12与ecmo循环管路连接,再将插管本体的插入部11插入动脉血管4,通过通气口31向气囊2充气以使插管本体与动脉血管4壁之间的形成预设宽度的间隙。ecmo运转时血泵抽取静脉血液送入膜式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再将进行过气体交换的血液通过连接管进入进血口输入插管本体,部分血液通过入血口14和第二侧开孔114进入动脉血管4,其余血液通过第一侧开孔111向远肢端供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股动脉插管使用难度低,副作用小,尤其适用于紧急抢救。
44.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