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2:05: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河道的距离由远及近依次设有岸坡绿化带及坡底绿化带;在岸坡绿化带及坡底绿化带之间设有第一生态滤沟;所述第一生态滤沟内自下而上设置有活性炭层、第一碎石层、第一粗砂层以及缓释层,在缓释层中铺设有若干缓释包,所述缓释包为囊状体且包内含有缓释剂和净水剂;在所述第一生态滤沟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口,并通过排水管与河道相连通;所述排水口内填充有生态网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生态滤沟远离河道的一侧设置有高出第一生态滤沟顶面的挡水墙,所述挡水墙上开设有若干通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生态滤沟的顶面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与第一生态滤沟的侧面为可拆卸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生态滤沟的沟内两侧面及底面分别设置侧板和底板,底板位于活性炭层下方;所述滤网由若干块滤网单元板拼接形成,滤网的一侧边缘与侧板铰接,另一侧通过锁扣与另一侧板扣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层中的活性炭为木质柱状活性炭。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坡绿化带包括从河岸到坡底依次设置的乔草植物区及水土保持灌草区;所述坡底绿化带包括从坡底到河底依次设置的湿生植物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在所述乔草植物区远离所述水土保持灌草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生态滤沟,在所述乔草植物区与水土保持灌草区之间设置有第三生态滤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态滤沟内自下而上设置有卵石层及第二碎石层。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生态滤沟内自下而上设置有第三碎石层及第二粗砂层。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乔草植物区由垂柳、水杉、枫杨、乌桕、喜树、桑树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湿生植物区设置在河道的水边线上方的潮湿区域;挺水植物区设置在距离水边线50cm、水体深度0cm~50cm处;挺水植物种植宽度为50cm;沉水植物区设置在距离水边线50cm~150cm、水体深度50cm~150cm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包括岸坡绿化带及坡底绿化带,岸坡绿化带包括乔草植物区及水土保持灌草区,坡底绿化带包括湿生植物区、挺水植物区及沉水植物区。在水土保持灌草区与湿生植物区之间设置有第一生态滤沟。第一生态滤沟内自下而上设置有活性炭层、第一碎石层及第一粗砂层,第一生态滤沟下端开设有排水口并连接有排水管,排水口设置有生态网膜。第一生态滤沟中第一碎石层及第一粗砂层能够进一步过滤并截留地表径流中大的颗粒物垃圾,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可使微生物驻留,长期净化水质。长期净化水质。长期净化水质。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轩 何东 谭东烜 张蕾 董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6
技术公布日:2022/1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