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转动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1:39: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动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动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转动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对于一些电子设备来说,通常包括可旋转的旋转部件,且要求该旋转部件能够在任意角度停住,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且可停留在任意角度,以方便用户使用。
3.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技术发明人发现:这些电子设备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合盖时容易出现张口现象,也即,合盖时旋转部件与设备本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即使是能够完全合盖,在诸如颠簸、晃动等外界环境影响下,合盖状态也会被打破,使得旋转部件打开一定的缝隙,再次出现张口现象。
4.因此,如何避免旋转部件出现张口现象,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装置,用于连接旋转部件和设备本体,以使旋转部件可相对于设备本体转动,并避免旋转部件合盖时产生张口现象。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动装置的电子设备,可避免旋转部件合盖时产生张口现象。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转动装置,包括:
9.旋转轴,用于与旋转部件连接,设有止挡部;
10.固定座,用于与设备本体连接,包括带有穿轴孔的连接部,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穿轴孔内;
11.异形垫圈,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止挡部的一侧贴合接触,所述异形垫圈和所述连接部中的一者设有凹槽,另一者设有凸起部,当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设备本体盖合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配合;
12.预紧件,与所述旋转轴相连,以使所述异形垫圈和所述连接部夹设于所述预紧件和所述止挡部之间。
13.可选地,所述异形垫圈和所述预紧件之间设有弹簧垫圈。
14.可选地,所述异形垫圈和所述预紧件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串联组合的所述弹簧垫圈。
15.可选地,所述弹簧垫圈和所述预紧件之间设有平垫圈。
16.可选地,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槽的侧部均设有平滑过渡结构。
17.可选地,所述止挡部设有缺口,所述连接部设有伸入至所述缺口内且可相对于所述缺口转动的凸台。
18.可选地,所述旋转轴包括:
19.第一固定部,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延伸,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平直面;
20.第一安装通孔,垂直于所述平直面,并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部。
21.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垂直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安装通孔。
2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旋转部件,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转动装置,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转动装置的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转动装置的所述固定座连接。
23.可选地,所述设备本体设有用于与所述固定座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供所述旋转轴穿过的第一过轴孔;
24.所述旋转部件设有:
25.第二安装部,用于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26.第二过轴孔,与所述第一过轴孔对准设置,用于供所述旋转轴穿过。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动装置,通过在异形垫圈和连接部中的一者设置凹槽,另一者设置凸起部,利用凸起部和凹槽的配合限位,保持旋转部件与设备本体之间的盖合状态,也即,当旋转部件与设备本体盖合时,凸起部和凹槽配合,相当于在旋转部件和设备本体之间施加了一个扣合力,这样,可以防止因颠簸、晃动等外界因素导致盖合后的旋转部件打开,从而可使旋转部件一直保持盖合状态,避免旋转部件出现张口现象。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转动装置,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转动装置的爆炸图;
31.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32.图3为图1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凸起部与凹槽错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凸起部与凹槽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图7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异形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弹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41.图12为平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4为图13中a-a向剖视图;
44.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旋转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6为图15的侧视图;
46.图17为图15中b-b向剖视图;
47.图1至图17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48.1为旋转轴、11为止挡部、111为缺口、12为第一固定部、121为平直面、122为第一安装通孔、13为外螺纹、2为固定座、21为连接部、211为穿轴孔、212为凹槽、213为凸台、22为第二固定部、221为第二安装通孔、3为异形垫圈、31为凸起部、4为预紧件、5为弹簧垫圈、6为平垫圈、7为设备本体、71为第一安装部、72为第一过轴孔、8为旋转部件、81为第二安装部、811为第二固定螺母、812为螺钉承载台、813为中空部、82为第二过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转动装置,用于连接旋转部件和设备本体,以使旋转部件可相对于设备本体转动,并避免旋转部件合盖时产生张口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动装置的电子设备,可避免旋转部件合盖时产生张口现象。
51.请参考图1-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
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装置,包括旋转轴1、固定座2、异形垫圈3和预紧件4,旋转轴1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旋转部件8连接,旋转轴1设有止挡部11;固定座2用于与电子设备的设备本体7连接,固定座2包括带有穿轴孔211的连接部21,旋转轴1穿设于穿轴孔211内;异形垫圈3套设于旋转轴1,并与连接部21背离止挡部11的一侧贴合接触,异形垫圈3和连接部21中的一者设有凹槽212,另一者设有凸起部31,当旋转部件8与设备本体7盖合时,凸起部31与凹槽212配合;预紧件4与旋转轴1相连,以使异形垫圈3和连接部21夹设于预紧件4和止挡部11之间。
53.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在异形垫圈3和连接部21中的一者设置凹槽212,另一者设置凸起部31,利用凸起部31和凹槽212的配合限位,保持旋转部件8与设备本体7之间的盖合状态,也即,当旋转部件8与设备本体7盖合时,凸起部31和凹槽212配合,相当于在旋转部件8和设备本体7之间施加了一个扣合力,这样,可以防止因颠簸、晃动等外界因素导致盖合后的旋转部件8打开,从而可使旋转部件8一直保持盖合状态,避免旋转部件8出现张口现象。
54.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打开旋转部件8时,通过外力克服凸起部31和凹槽212之间的扣合力以及各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即可使旋转轴1相对于固定座2转动,实现旋转部件8相对于设备本体7打开。
55.为了便于使凸起部31与凹槽212进入配合状态或脱离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31和凹槽212的侧部均设有平滑过渡结构。也即,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平滑过渡结构,使得凸起部31更顺畅地进入或脱离凹槽212。
56.另外,上述实施例对凸起部31和凹槽212的数量及其分布等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
是,凸起部31和凹槽212的配对数量越多,两者的配对分布越均匀,越容易保持旋转部件8处于盖合状态。为了提升旋转部件8处于盖合状态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31和凹槽212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凸起部31和凹槽212分别均匀分布。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异形垫圈3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凸起部31,连接部21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凹槽212。
57.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对凸起部31和凹槽21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只要两者能够配合限位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31和凹槽212的宽度尺寸均从靠近旋转轴1的一端到径向远离旋转轴1的一端逐渐增大。这有利于增加结构强度,增大凸起部31与凹槽212的配合面积,使凸起部31和凹槽212的配合更稳定、可靠。
58.另外,上述实施例对预紧件4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与旋转轴1连接,并对异形垫圈3产生挤压力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紧件4为螺母,旋转轴1设有与螺母连接的外螺纹13。也即,本实施例通过螺母与外螺纹13的连接,实现旋转轴1、异形垫圈3和固定座2的组装,并对异形垫圈3产生挤压力,使旋转轴1产生扭矩。而且,通过改变螺母与外螺纹13的配合长度,可调节螺母对旋转轴1所产生的扭矩。
59.另外,为了提升摩擦力,便于使旋转轴1能够相对固定座2停留在任意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异形垫圈3和预紧件4之间设有弹簧垫圈5。可以理解的是,在预紧件4的挤压下,弹簧垫圈5挤压变形,压紧异形垫圈3,使弹簧垫圈5与异形垫圈3之间、异形垫圈3与连接部21之间以及连接部21与止挡部11之间产生摩擦力,依靠摩擦力使旋转轴1相对于固定座2停留在任意角度,从而使旋转部件8相对于设备本体7悬停在任意位置。
60.而且,由于弹簧垫圈5的存在,当凸起部31与凹槽212处于错位状态时,在弹簧垫圈5的弹力作用下,可使旋转轴1自动转动到凸起部31和凹槽212相配合的位置,有利于使旋转部件8处于盖合状态。
6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弹簧垫圈5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例如,弹簧垫圈5可以为碟形弹簧垫圈或波形垫圈。
62.另外,本实施例对弹簧垫圈5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为了进一步提升摩擦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异形垫圈3和预紧件4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串联组合的弹簧垫圈5。也即,本实施例在异形垫圈3和预紧件4之间设置两个以上的弹簧垫圈5,通过多个弹簧垫圈5的串联组合,提升弹簧垫圈5之间的摩擦力,以确保旋转轴1相对于固定座2停留在任意角度的稳定性。
63.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预紧件4对弹簧垫圈5造成磨损,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簧垫圈5和预紧件4之间设有平垫圈6。也即,本实施例利用平垫圈6将弹簧垫圈5和预紧件4隔开,避免预紧件4的挤压力直接作用于弹簧垫圈5,对弹簧垫圈5造成损坏,有利于提升弹簧垫圈5的使用寿命,确保弹簧垫圈5的有效性。
64.另外,为了限定旋转轴1相对于固定座2的转角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部11设有缺口111,连接部21设有伸入至缺口111内且可相对于缺口111转动的凸台213。也就是说,当在外力作用下旋转轴1相对于固定座2转动时,凸台213在缺口111内转动,当凸台213与缺口111的任意一端相抵时,可限定旋转轴1现对于固定座2的极限转角。
6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止挡部1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部11为设有缺口111的挡圈。
66.另外,为了方便旋转轴1与旋转部件8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轴1包括第一固
定部12和第一安装通孔122,第一固定部12沿旋转轴1的轴向延伸,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平直面121;第一安装通孔122垂直于平直面121并贯穿第一固定部12。旋转轴1和旋转部件8连接时,可利用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122并与旋转部件8锁紧的紧固件(如紧固螺栓),实现旋转轴1与旋转部件8的连接;而且,平直面121的设置有利于确保旋转轴1与旋转部件8连接的稳定性。
67.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固定座2与设备本体7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2包括与连接部21垂直的第二固定部22,第二固定部22设有第二安装通孔221。固定座2和设备本体7连接时,可利用穿设于第二安装通孔221并与设备本体7锁紧的紧固件(如紧固螺栓),实现固定座2与设备本体7的连接;另外,第二固定部22与连接部21垂直设置,结构布局合理,方便固定座2的固定,有利于避让旋转轴1。
68.除了上述转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转动装置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还包括设备本体7和旋转部件8,旋转部件8与转动装置的旋转轴1连接,设备本体7与转动装置的固定座2连接。也即,本实施例将上述转动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以实现旋转部件8与设备本体7的连接,根据上文的记载可知,可避免旋转部件8与设备本体7盖合时产生张口现象。
69.需要说明的是,设备本体7和旋转部件8的具体结构根据具体的电子设备而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70.为了便于安装转动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本体7设有第一安装部71和第一过轴孔72,第一安装部71用于与固定座2连接,第一过轴孔72用于供旋转轴1穿过;旋转部件8设有第二安装部81和第二过轴孔82,第二安装部81用于与旋转轴1连接;第二过轴孔82与第一过轴孔72对准设置,用于供旋转轴1穿过。
71.安装时,将旋转轴1依次穿过第一过轴孔72和第二过轴孔82,使旋转轴1到达预设位置,然后,将旋转轴1与第二安装部81固定,并将固定座2与第一安装部71固定即可。
7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71为设于设备本体7的第一固定螺母,安装时,利用螺钉穿过固定座2与第一固定螺母螺纹连接,实现固定座2与设备本体7的固定。
7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81包括设于旋转部件8的第二固定螺母811、螺钉承载台812以及位于第二固定螺母811和螺钉承载台812之间的中空部813,中空部813用于容纳旋转轴1的固定部,安装时,利用螺钉穿过旋转轴1与第二固定螺母811连接,实现旋转轴1与旋转部件8的连接,连接后,螺钉的头部抵接于螺钉承载台812。
74.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7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动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