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1:3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
3.

背景技术:

4.临床上,普通常用氧气分流管的样式单一,目前较为普遍的方式为单通、双通等。不仅连接氧气接口数量非常有限,使用寿命短,而且通常需要连接多个接口时需要大量氧气管及单双通分流管配合使用,操作非常繁琐,另连接管路较多时容易出现漏气,吸氧条件差,氧气浓度不达标等问题。现在市场上可以有效连接氧气的装置样式缺乏,使用多管道时目前产品功能单一,连接繁琐,占用空间及资源大,造成浪费。在高原等特殊环境下,因含氧量、温度等与平原环境差异巨大,广大官兵及高原工作者通常在行日常工作及休息期间均需要吸氧,因此吸氧人数众多,需要更多通道传输氧气保障日常生活。
5.因此,有必要研究设计一种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既可以满足日常大量人群吸氧需求,也可以使传输通道简化,避免浪费资源,同时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自带拆卸及消毒功能也大大延长了使用时间,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高原工作人群的舒适度及高原、缺氧等特殊环境下临床治疗需要。
6.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能够有效的在高原、缺氧等环境下满足大量人群同时吸氧的需求。
8.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所述多通道氧气分流管包括进气管、转换管和若干氧气分流管,所述进气管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转换口,所述转换管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转换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一端连通供氧设备,所述第一转换口与第二进气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口同时连接若干氧气分流管。
9.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多通道氧气分流管还包括标识牌,所述标识牌设置在转换管中部外侧。
10.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进气管为上宽下窄结构,第一进气口一端内径为6mm,外径为10mm,所述第一转换口内径为4mm,外径为7mm。
11.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进气口外径不大于4mm。
12.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转换口距离第一进气口长度为4cm,所述第一进气口为氧气进口。
13.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转换口内径为4mm,外径为7mm,距第二进气口长度为5cm。
14.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氧气分流管数量不小于3。
15.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多通道氧气分流管还包括连接转换装置,所述连接转换装置上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孔内置有螺纹,所述连接转换装置一端与第二转换口连通,另一端螺纹连通若干氧气分流管。
16.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多通道氧气分流管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与连接转换装置配套使用,所述冲洗管外径不大于分流孔内径。
17.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冲洗管长度为3cm,内径为2mm,外径为3mm。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利用本技术的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勿需用多次连接提供多管氧气通道,而是用自带多通道氧气管道,节省材料,使氧气输送完整、牢固、简便、易操作,可拆卸的氧气分流管头,方便消毒、清洁,延长了使用寿命,较同类型其他设计可完成氧气输送的同时,大大节省了多次连接等所需的占用空间,方便完成其他临床诊疗需要。
20.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21.【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的三通道氧气分流管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的四通道氧气分流管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的五通道氧气分流管图。
26.其中,图中:
27.1-第一进气口;2-第一转换口;3-标识牌;4-冲洗管;5-第二转换口;6-氧气分流管。
28.【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0.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所述多通道氧气分流管
包括进气管、转换管和若干氧气分流管,所述进气管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转换口,所述转换管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转换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一端连通供氧设备,所述第一转换口与第二进气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口同时连接若干氧气分流管。所述多通道氧气分流管还包括标识牌,所述标识牌设置在转换管中部外侧。所述进气管为上宽下窄结构,第一进气口一端内径为6mm,外径为10mm,所述第一转换口内径为4mm,外径为7mm。所述第二进气口外径不大于4mm。所述第一转换口距离第一进气口长度为4cm,所述第一进气口为氧气进口。所述第二转换口内径为4mm,外径为7mm,距第二进气口长度为5cm。所述氧气分流管数量不小于3。所述多通道氧气分流管还包括连接转换装置,所述连接转换装置上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孔内置有螺纹,所述连接转换装置一端与第二转换口连通,另一端螺纹连通若干氧气分流管。所述多通道氧气分流管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与连接转换装置配套使用,所述冲洗管外径不大于分流孔内径。所述冲洗管长度为3cm,内径为2mm,外径为3mm。
33.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高原环境下进行吸氧时,因高原条件有限吸氧、制氧设备往往与需氧人群供需有较大差距,多通道氧气分流管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多通道也使吸氧管分流方便、快捷,氧流量输出更加稳定,多通道氧气分流带冲洗孔,使其使用时间更长,消毒清洗简便,大大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解决高原环境下以往的氧气分流管时效性差、舒适度差、分流功能欠佳等问题,同时该实用新型装置简便,方便高原等特殊环境下患者多人同时需吸氧等操作。
3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所述第一进气口为氧气接口,进气口内径为6mm,外径为10mm,上宽下窄,距第一转换口长度为4cm。所述第一转换口为氧气接口与正常管径连接处,可以更方便上接下通,第一转换口内径4mm,外径为7mm;所述标识牌于分流管体中部,用于标识使用信息(如使用人、时间等);所述第二转换口正常管径与连接转换处,为分流管提供出口准备,内置螺纹可根据吸氧人数需要更换分流管头,第二转换口内径为4mm,外径为7mm,距第一转换口长度为5cm;所述冲洗管为氧气分流管清洁、冲洗、消毒使用,长度为3cm,内径为2mm,外径为3mm。所述的氧气分流管为天然橡胶材料,转换口部位上下接口处为硬质塑料,内置螺纹并予以加厚处理防止漏气,可根据需要使用螺纹固定及取出。标识牌为硬质塑料材质,用于标识使用信息。同本实用新型提供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的技术方案适用于任何环境下,尤其高原环境下更适用,需要使用分流管进行吸氧等操作进行治疗的患者。
35.实施例1:
36.如图1:所示,第一进气口、第一转换口、标识牌、冲洗管、第二转换接口、氧气分流管的六大组成部分,各部分紧密连接,提供氧气输送通道。氧气风流管在第二转换口正常管径与连接转换处,为分流管提供出口准备,内置螺纹可根据吸氧人数需要更换分流管头。
37.实施例2:
38.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氧气分流管为四个,即四通道氧气分流。
39.实施例3
40.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氧气分流管为五个,即五通道氧气分流。
41.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高原野外条件下多通道氧气分流管,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技术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43.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4.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5.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