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骶髂关节脱位治疗的复位固定板

2022-12-10 10:50: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骨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骶髂关节脱位治疗的复位固定板。


背景技术:

2.骶髂关节脱位常常伴随骨盆骨折发生,常见于高能量多发伤患者,是骨盆后环损伤中一种常见的损伤类型。骨盆是人体生理情况正常力学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由髂骨、骶骨及骶髂关节组成的骨盆后环对于维持骨盆稳定有重要作用,其中骶髂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组成的骶髂关节复合体是人体正常力学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骨盆的稳定性有决定性作用。
3.近年来,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骨盆骨折越来越普遍,存在于8%~16%的创伤患者中。骶髂关节脱位后,髂骨会发生向后向上的移位。目前对于骶髂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微创的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效果良好,创伤小,但螺钉置入有较高的偏移风险,在解剖正常患者中,螺钉错位发生率可达到12%,解剖异常患者甚至高达28%,最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8%,即损伤闭孔神经及髂内血管,并且螺钉若发生错位,会增加内固定失败率,进一步导致预后较差。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复位过程需要多种方式辅助,包括ct及ct-3d导航系统、o臂导航系统、3d打印技术及tirobot系统等。虽然这些技术有其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技术能够应用的前提是获得良好复位,因此对术者要求较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成本,加大了患者及术者的辐射量,且各种方式适应症不尽相同,实施难度较大。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多种内固定方式,包括蝶形钢板、“八”字双钢板、重建钢板、t形钢板,相比于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切开复位能够较为直观地完成复位,但目前术中复位过程多采用两点复位钳提拉扭转,因骶骨及髂骨松质骨较多,容易导致复位不完全,固定不理想,进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在术中实现复位固定一体化,减少对骨质破坏,减少手术时间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及并发症风险的用于骶髂关节脱位治疗的复位固定板。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用于骶髂关节脱位治疗的复位固定板,其上具有多个供锁定螺钉进入的锁定孔,其特征在于,包括:
7.第一接骨板,位于骶骨侧,用于与骶骨锁定;
8.第一翼板,其一端与第一接骨板固定,另一端向斜上方延伸至髂骨侧、与髂骨锁定,所述第一翼板上具有导向滑孔,于导向滑孔上可拆卸的固定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上端面呈滑坡面,滑坡面自第一翼板自由端向固定端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于导向块上具有与导向滑孔重叠的辅助滑孔;
9.第二翼板,位于第一翼板的下方,其一端与第一接骨板固定,另一端延伸至髂骨侧、与髂骨锁定,所述第二翼板与第一翼板呈夹角设置;
10.其中,复位固定板上相邻两锁定孔的间距不小于0.5cm,所述导向滑孔两侧的第一翼板的单侧宽度不小于1mm;及
11.复位螺钉,经辅助滑孔和导向滑孔打入,所述复位螺钉的顶部具有径向向外延伸出的凸沿,所述凸沿被辅助滑孔向下限位。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向块的底面上具有与第一翼板滑接配合的滑槽,所述第一翼板与第一接骨板顶部间形成有对导向块定位的拐角。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锁定孔能够对锁定螺钉打入的角度进行限定。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锁定孔呈锥形的螺孔,以使锁定螺钉植入后,锁定螺钉的头部能够沉入螺孔内。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接骨板上等距排布有四个锁定孔,所述第一翼板上具有两个锁定孔,所述第二翼板上具有两个锁定孔。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向块的垂直高度为1~3cm,水平长度为1~3cm。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8.该复位固定板上通过设置导向块使其具有复位功能,导向块的上表面呈斜坡面,且滑坡面自第一翼板自由端向固定端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复位时先将第一接骨板与骶骨固定,然后复位螺钉由滑坡面的高端旋转打入,并沿斜面由高端向低端滑动,随着复位螺钉的旋转下滑,复位螺钉带动髂骨往内移动,即可实现对髂骨的前提、下移、内聚,复位完成后,将两个翼板与髂骨侧固定,从而实现了骶髂关节脱位后的复位-固定治疗,实现复位固定一体化。
19.并且复位螺钉由髂骨较厚部位打入,保证了复位螺钉与髂骨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复位的稳定性,并通过类似“k”形的固定方式,较正常骨盆最大位移值降低,并且复位固定板受力均匀且较低,保证复位-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对骨质破坏,操作方便快捷,减少手术时间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及并发症风险。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图1是本复位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复位固定板隐去导向块和复位螺钉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复位固定板中导向块和复位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复位固定板的模态示意图;
25.图5是本复位固定板的使用后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如图1~图5所示,用于骶髂关节脱位治疗的复位固定板,用于骶髂关节的锁定,在复位固定板上具有多个供锁定螺钉进入的锁定孔01,以将复位固定板与髂骨和骶骨固定。锁定钢板及锁定螺钉对于骨质疏松的骨质仍有足够的稳定效果,其抗拔出力强,松动率更低,因骶骨及髂骨大部分螺钉置入部分大部分由松质骨组成,锁定螺钉效果更佳,同时锁定螺钉对于骨膜破坏较少,最大程度保护骨的血运,能够降低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医源性影响。
29.另外,锁定孔01能够对锁定螺钉打入的角度进行限定。孔位及锁定角度设计同时满足两个要求,一是不进入骶髂关节面,二是不进入骶管及骶孔。不进入骶髂关节面代表复位固定板未进一步破坏骶髂关节血运及关节软骨。不进入骶管及骶孔意味着复位固定板最大限度减少了神经系统并发症。又因复位固定板与锁定螺钉整体固定为一体,相当于内固定支架,整体稳定性强,因此符合坚强固定的标准。
30.锁定孔01呈锥形的螺孔,以使锁定螺钉植入后,锁定螺钉的头部能够沉入螺孔内,减少了锁定螺钉头部凸出于复位固定板的表面而提高皮肤表面张力,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的可能,并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由于骶骨、髂骨各处的厚度和坚固程度不同,在保证不进入骶髂关节面、不进入骶管及骶孔的前提下,还可通过预先对锁定孔01进行偏转倾斜角度的设定,使锁定孔01植入的锁定螺钉能够在植入后指向骨骼的较厚或较坚固处,提高锁定螺钉的固定强度并降低锁定螺钉受到的剪切力,减少断钉风险。
31.本公开的用于骶髂关节脱位治疗的复位固定板呈类“k”形,包括可一体形成的第一接骨板110、第一翼板120和第二翼板130,复位固定板可由钛合金制得,其厚度为1.5~2.5mm,优选的为2mm。
32.第一接骨板110位于骶骨侧,用于与骶骨锁定,在第一接骨板110上可等距排布有四个锁定孔01。第一翼板120和第二翼板130均位于髂骨一侧,用于与髂骨固定,在第一翼板120和第二翼板130上各设置两个锁定孔01。各个锁定孔01位于对应板体的中心线上,以保证受力的稳定性。
33.第一翼板120的一端与第一接骨板110固定,另一端向斜上方延伸至髂骨侧、与髂骨锁定,第一翼板120向上延伸,能够使其覆盖在髂骨较厚的位置。第二翼板130位于第一翼板120的下方,其一端与第一接骨板110固定,另一端延伸至髂骨侧、与髂骨锁定,第二翼板130与第一翼板120呈夹角设置。具体的,第一翼板120与第一接骨板110之间所成夹角α为0
°
~90
°
,第二翼板130与第一接骨板110之间所成夹角β为0
°
~90
°
,从而使得第一翼板120与第二翼板130间所成夹角γ为0
°
~90
°

34.其中,复位固定板上相邻两锁定孔的间距不小于0.5cm,所述导向滑孔两侧的第一翼板的单侧宽度不小于1mm,保证复位固定板的强度。
35.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接骨板110两端的锁定孔01不完全凸出于第一翼板120和第二翼板130,以保证复位固定板的整体的强度。
36.在该复位固定板还具有驱动髂骨复位的结构。具体的,在第一翼板120上具有导向滑孔121,于导向滑孔121上可拆卸的固定有导向块140,导向块140的上端面呈滑坡面,滑坡面自第一翼板120自由端向固定端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导向块140的垂直高度为1~3cm,以
保证有效的前复位距离,导向块140的水平长度为1~3cm,以保证有效的下复位距离。在导向块140上具有与导向滑孔121重叠的辅助滑孔141,使辅助滑孔141与导向滑孔121重叠。复位螺钉150可经辅助滑孔141和导向滑孔121旋转打入,在复位螺钉150的顶部具有径向向外延伸出的凸沿,凸沿被辅助滑孔141向下限位,凸沿的底面也可设置为与滑坡面匹配的斜面。
37.因此第一翼板120上的锁定孔01位于导向滑孔121的一侧并远离骶髂关节设置。该复位固定板上通过设置导向块140使其具有复位功能,导向块140的上表面呈斜坡面,且滑坡面自第一翼板120自由端向固定端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复位时先将第一接骨板110与骶骨固定,然后复位螺钉150由滑坡面的高端打入,与移位的髂骨固定,然后医护人员驱动复位螺钉150沿斜面向下滑动,随着复位螺钉的旋转下滑,复位螺钉150带动髂骨往内移动,即可实现对髂骨的前提、下移、内聚复位,复位完成后,将两个翼板与髂骨侧固定,从而实现了骶髂关节脱位后的复位-固定治疗,实现复位固定一体化。复位完成后,可将导向块140和复位螺钉150取出。
38.复位螺钉150由髂骨较厚部位打入,保证了复位螺钉150与髂骨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复位的稳定性。并通过类似“k”形的固定方式,较正常骨盆最大位移值降低,并且复位固定板受力均匀且较低,保证复位-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对骨质破坏,操作方便快捷,减少手术时间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及并发症风险。
39.关于导向块140与第一翼板120的连接方式,可在导向块140的底面上具有与第一翼板120滑接配合的滑槽,第一翼板120整体等宽形成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块,在第一翼板120与第一接骨板110顶部间形成有对导向块140定位的拐角02。当复位螺钉150沿导向滑孔121移动复位时,拐角02处受力,对导向块140进行限位。
40.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