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的旋转手柄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0:48: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旋转手柄。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手机支架作为智能手机常用的拓展附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3.在现有技术中,手机支架大多是为了起到支撑固定作用,部分手机支架还能调节支架长度、提供手机充电、蓝牙控制等功能。但拍摄作为手机最常见的功能应用,往往为提高拍摄质量,需要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或拍摄机位,此时,智能手机需要满足在手机支架上的不同方位调整,显然,现有手机支架并不能满足该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旋转手柄,旨在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多机位切换拍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的旋转手柄,包括:
6.手柄,所述手柄具有转动槽;
7.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设于所述转动槽内,并与所述转动槽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转动槽外,且设有用于固定电子设备的固定部,所述旋转臂相对所述手柄转动的角度范围大于等于90
°

8.调节件,设于所述手柄上,用于锁定和解锁所述旋转臂。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臂的一端固定设有转轴,所述转动槽的两相对侧壁分别设有一与所述转轴同轴的圆形槽,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插于两所述圆形槽中,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定位孔;
10.所述调节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手柄上的操作部和与所述操作部连接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配合,所述操作部用于驱动所述定位销在朝向所述定位孔的方向上往返移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臂相对所述手柄转动的角度大于等于270
°
,所述定位孔包括4个,且所述定位孔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吸附固定电子设备的磁吸件;或,
13.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夹持固定电子设备的弹簧夹。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还设有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手柄内置有蓄电池,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内置于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所述旋转臂上凹设有由其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设置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内置有供电线,所述供电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旋转臂上还设有封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防滑硅胶和封盖所述走线槽的排线盖板。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内设有电控板,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所述手柄的外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的充电接口和电源开关。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上具有蓝牙模块,所述手柄上还设置与所述蓝牙模块电连接的蓝牙拍摄开关。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槽设于所述手柄的中部,所述转动槽将所述手柄分隔为相对的两半壳体,所述蓄电池包括两个,两所述蓄电池分别设于两所述半壳体内。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为仿人体工学设计的单手握柄,所述手柄上还设置有腕带接口和/或螺纹接口和/或冷靴接口。
2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旋转手柄,包括手柄、旋转臂和调节件,在手柄上设置有转动槽,旋转臂安装于手柄上并可沿着转动槽转动,以形成,在旋转臂的固定部固定有电子设备后,电子设备可以相对手柄转动到手柄的不同方位,能够适应电子设备的不同拍摄需求,其中,调节件用于锁定和解锁旋转臂。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手柄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轴与轴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旋转臂与手柄的装配示意图;
24.图4为图1中旋转臂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1中旋转臂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1中手柄的第一轴侧示意图;
27.图7为图1中手柄的第二轴侧示意图;
28.图8为图1中手柄的第三轴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
33.参阅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转手柄100,包括
34.手柄10,手柄10具有转动槽101;
35.旋转臂20,旋转臂20的一端设于转动槽101内,并与转动槽101的侧壁转动连接,旋转臂20的另一端设于转动槽101外,且设有用于固定电子设备40的固定部201,旋转臂20相对手柄10转动的角度范围大于等于90
°

36.调节件30,设于手柄10上,用于锁定和解锁旋转臂20。
37.本实用新型在旋转臂20的固定部201安装电子设备40后,电子设备40能够随同旋转臂20相对于手柄10旋转至手柄10的不同方位,进而满足电子设备40不同机位的拍摄需求。
38.如图2-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满足旋转臂20的旋转功能,在旋转臂20的一端固定设有转轴202,转动槽101的两相对侧壁1111分别设有一与转轴202同轴的圆形槽1112,转轴202的两端分别插于两圆形槽1112中,以形成旋转臂20能够随着转轴202在圆形槽1112内进行转动。
39.其中,为实现旋转臂20的定向转动,在转轴202的一端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定位孔2021。相应设置的调节件30包括活动设于手柄10上的操作部301和与操作部301连接的定位销302,定位销302与定位孔2021插接配合,操作部301用于驱动定位销302在朝向定位孔2021的方向上往返移动。
40.进而,本实施例中旋转臂20旋转调节过程为:操作部301滑动,当定位销302插入定位孔2021时,此时旋转臂20处于锁定状态,旋转臂20不可转动;操作部301滑动,当定位销302与定位孔2021分离时,此时旋转臂20处于解锁状态,旋转臂20可根据需求旋转到对应的定位孔2021,完成旋转臂20特定角度的旋转,而后在操作部301滑动,定位销302插入定位孔2021内,完成旋转臂20的固定。
4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臂20相对手柄10转动的角度大于等于270
°
,定位孔2021包括4个,且定位孔2021沿转轴202的周向均匀分布。
42.本实施例中,在定位孔设定为4个时,可以理解的,定位孔分别设置于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当定位销分别插接于四个定位孔时,能够完成旋转臂20与手柄10之间设定的0
°
、90
°
、180
°
和270
°
的角度旋转,即正视手柄10时,旋转臂能够旋转至手柄10的上、下、左、右侧,完成旋转臂20不同方位的变换。
43.参阅图2、图3所示,为更好的实现旋转臂20的旋转,可以相应设置定向转轴501和轴承502,旋转臂20、定向转轴501与轴承502进行装配,装配结构较常规,在此不再赘述。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201包括用于吸附固定电子设备40的磁吸件203;或,固定部201包括用于夹持固定电子设备40的弹簧夹。
45.参阅图4所示,磁吸件203为多个magsafe磁铁环绕于固定部201设置,在固定电子设备40时,只需将电子设备40靠近该magsafe磁铁,电子设备40即可由magsafe磁铁磁性吸附固定,而在对电子设备40施加大于magsafe磁铁磁性吸附的力时,即可将电子设备40取下,操作简单方便。此外,基于magsafe磁铁吸附的固定方式,对电子设备40放置方向没有限制,即电子设备40可以以横向方式吸附固定于magsafe磁铁上,或以竖向方式吸附固定于magsafe磁铁上,具体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设置。
46.参阅图5所示,弹簧夹包括相对设置于固定部两侧的第一夹持臂2031和第二夹持臂2032,第一夹持臂2031与第二夹持臂2032始终保持相向移动。
47.具体的,第一夹持臂2031和第二夹持臂2032均连接有一伸缩弹簧,且伸缩弹簧始终处于被拉伸状态,以使两夹持臂在伸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始终有一个相对运动的趋势。在电子设备的安放固定过程中,需提供外力克服伸缩弹簧的弹力,撑大两夹持臂之间的距离,以放置电子设备40,在撤去外力后,伸缩弹簧回缩,第一夹持臂2031和第二夹持臂2032分别夹持电子设备40的两侧边,形成对电子设备40的固定。一般来说,两侧夹持臂夹紧电子设备40相对较长的侧边,夹持臂夹持电子设备40的一侧可以仿电子设备的侧边外形设计。
48.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臂20的另一端还设有无线充电线圈204,手柄10内置有蓄电池102,无线充电线圈204与蓄电池102电连接。
49.无线充电线圈204充电作为一种非插入式的可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的充电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实施例中,提供蓄电池102以及无线充电线圈204以对电子设备40进行充电,满足电子设备40长时间工作的需求。一般来说,无线充电线圈204对应于固定部201的中央区域设置,以正对固定部201固定的电子设备40,对电子设备40进行充电。
50.进一步地,无线充电线圈204内置于旋转臂20的另一端,旋转臂20上凹设有由其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设置的走线槽205,走线槽内置有供电线,供电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蓄电池102和无线充电线圈204,旋转臂20上还设有封盖无线充电线圈204的防滑硅胶207和封盖走线槽205的排线盖板206。
51.本实施例中,采用供电线连接蓄电池102和无线充电线圈204,供电线隐藏于旋转臂20的内部,能够提升整体美观性。无线充电线圈204上盖设有防滑硅胶207。实质上,防滑硅胶207为与电子设备40进行接触的接触件,一方面防滑硅胶207与电子设备40接触的表面可以有纵横交错的防滑槽,以提高防滑硅胶207与电子设备40之间的摩擦力,提升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该防滑件为硅胶材质,材质较软,即使电子设备40贴合于防滑硅胶207滑动,也不会对电子设备40造成外观上的损伤。
52.进一步地,如图6、图7所示,手柄10内设有电控板121,蓄电池与电控板121电连接,手柄10的外壁上还设有与电控板121电连接的充电接口103和电源开关104。
53.本实施例中,电控板121作为中央控制件用于协调控制旋转手柄100各个指令。蓄电池102为可充放电电池,能够进行充放电动作,其中,在手柄10外臂上设有用于蓄电池102充电的充电接口103,该充电接口103可以是type-c接口、usb接口、lightning接口的其中任意一种,能够适应多种适配器的充电功能。
54.此外,还提供一种电源开关104,旨在用于控制蓄电池102工作,电源开关104正常状态下处于常闭状态,需要蓄电池102工作时再打开,节省能源消耗。
55.进一步地,为获取蓄电池102当前电量,可以在手柄10外臂上设置指示灯105,根据指示灯105的亮灯情况映射当前蓄电池102的电量。例如,指示灯105并排设置有四个,当四个指示灯105中有两个指示灯105处于亮灯状态时则表示蓄电池102当前剩余电量为50%;或指示灯105亮灯时具有颜色区分,在指示灯105亮灯颜色为绿色时,则表示蓄电池102当前电量充足,在指示灯105亮灯颜色为红色,蓄电池102当前剩余电量不足。而在蓄电池102电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对蓄电池102进行充电。
56.参阅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板121上具有蓝牙模块,手柄10上还设置与蓝
牙模块电连接的蓝牙拍摄开关106。
57.本实施例中,设置蓝牙模块的目的在于通过蓝牙控制电子设备的拍摄。在拍摄进行前,首先需要打开电子设备的蓝牙功能,实现电子设备40与手柄10的蓝牙连接。相比于电子设备屏幕上的接触控制,按压蓝牙拍摄开关106不会导致瞬间的抖动,可以提高拍摄的成功率和出片率。其次,蓝牙拍摄开关106的位置和手感接近于单反相机中的快门按钮,具有良好的物理反馈,可以提升拍摄手感。
58.参阅图6-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槽101设于手柄10的中部,转动槽101将手柄10分隔为相对的两半壳体(图中所示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蓄电池102包括两个,两蓄电池102分别设于两半壳体内。
59.本实施例中,转动槽101于手柄10中部将手柄10分割为相对的两半壳体,以使旋转臂20能够在两半壳体之间旋转,可以理解的,转动槽101两侧壁1111即为两半壳体上的两相对背板。蓄电池102有两个,分别设于两半壳体内,可以满足电子设备40的一次充放电过程。
60.进一步地,手柄10为仿人体工学设计的单手握柄,手柄10上还设置有腕带接口107和/或螺纹接口108和/或冷靴接口109。
61.本实施例中,手柄10均仿人体工学设计,以满足无论是在以左手持有手柄10时,还是在以右手持有手柄10时,均能获得较佳的握持感,解决用户长时间直接握持电子设备时,握持手感不佳的问题。
62.此外,如图7、图8所示,手柄10可以通过腕带接口107、螺纹接口108和冷靴接口109进一步拓展手柄10的使用方式。例如,螺纹接口108可以设置于手柄10的底部,可以外接三脚架;腕带接口107可以设置于手柄10的侧面,能够配合拍摄手腕带使用,而冷靴接口109,可以设置于手柄10的上方,用于外接补光灯或者麦克风。
6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