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式安全型无损伤输液港针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08:52: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入式输液港专用的安全型无损伤针。


背景技术:

2.输液港是种较新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其通过预先植入患者皮下的输液港及其导管套装,建立一条可以向患者静脉、动脉、腹腔或脊柱输注药物或营养液的输注通道,使得难度较高,风险较大的反复动静脉、胸腹腔和或脊柱的穿刺和置管输注变为简单的皮下穿刺,靶向引导输注。且穿刺后还可进行长达1周左右的留置输液。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使用普通的注射针或输液针进行穿刺,其针尖刃口会对输液港的注药塞产生切割损伤,有可能导致碎屑进入人体静脉或内脏,引起血栓或肉芽肿。或因输液港渗漏,造成组织炎症、溃疡甚至坏死。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无损伤的专用输液留置针。另外,在完成输液拔出后针尖裸露在外,容易刺伤操作者或后续处理者的肌体而导致意外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组合式安全型无损伤输液港针。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式安全型无损伤输液港针,包括针管、针柄、导管、导管夹、导管座、锁帽、护套和安全匣。其特征是:所述的针管工作段与固定段之间呈直角。其工作段的远端为针尖刃口,而针管固定段与导管内孔连通,并被固定于针柄内孔。所述的导管另一端穿过导管夹,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的锁帽可锁定于连接座后端。所述护套套于针柄前端下部的圆柱台上。所述的安全匣与针柄前端铰接。
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针管工作段的头部结构为单侧圆弧状,针管刃口主平面和出液口位于针管头部侧面并平行于针管轴线,接近与针管外圆母线重合。所述针管刃口尖端与针管工作端轴线距离不大于针管半径,且针管刃口后圆弧被制成内凹并倒圆。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针柄二侧设有较大并中心靠前的蝶状针翼,蝶翼的下表面具有密集的小凸点,二侧蝶翼的上表面具有对应的下凹坑、环、槽和上凸的台、环、筋。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全匣包括匣体、匣盖和铰接座。所述匣体前端下边缘与铰接座的底板一侧边缘通过柔性铰链铰接,后端上边缘通过一柔性铰链与匣盖中部平面前边缘铰接。所述的铰接座底板二侧设有铰接环,铰接环可与针柄前端的铰接轴装配铰接。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全匣的匣体上部为内凹空腔,匣体底板下面中部设有管卡,前端匣壁开有穿通的狭槽。所述的匣盖上平面上设有一上凸平台,后端设有“h形”、“蘑菇形”或其它形状的锁合头,其可与所述的铰接座底板上设有的倒“t”形或其它上小下大形状的锁合槽相扣并锁合。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全匣包括匣体和匣盖。所述的匣体前端下边缘通过柔性带与针柄前端上边缘直接连接,匣体后端上边缘通过一柔性铰链与匣盖中部平面前边缘铰接。匣体上部为内凹空腔,中部二侧各有一卡勾,且匣体底面中部设有管卡。所述的匣盖
上平面上设有一上凸平台,匣盖二侧各设有卡环可与匣体卡勾相扣并锁合。
10.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1.(1)所述针管的工作段头部采用勺形结构,针尖刃口主平面平行于针管轴线,并几乎与针管侧面母线重合,针尖顶端与工作段轴线的距离不大于针管半径,且针管刃口后圆弧被制成内凹并倒钝,从而在穿刺中既有效避免了对输液港注药塞的损伤,也避免了输液港针穿刺中的偏转,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可控性;
12.(2)针柄二侧具有较大并中心靠前的蝶翼,下表面具有密集的小凸点,上表面具有对应的任意形状的下凹坑、环、槽和上凸的台、环、筋,当使用时操作者拇指和食指将二侧蝶翼向上翻起,二平面贴合时,使蝶翼上表面上的坑、环、槽与台、环、筋相互嵌合,从而避免了因蝶翼表面的滑移带动针管的左右晃动,增强了本发明产品穿刺时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
13.(3)安全匣的一种技术方案,其匣体前端通过柔性带与针柄连成一体,后端通过柔性铰链与匣盖铰接。匣体上部为内凹空腔,二侧各有一卡勾,匣盖上部设有上凸台,二侧各设有卡环。在未使用前,匣体连同匣盖附于针柄上部,使软管卡扣扣于针柄后端导管上,以避免安全匣在穿刺时阻挡针管工作段的视线。而当完成输液,从植入患者皮下的输液港上拔出针管后,即可将匣体底面的管卡与导管分离,翻转匣体,使匣体开口端固定于针柄前端下部的圆柱平台外周,针管被收藏于匣体内凹槽内。然后翻转匣盖,使匣盖上凸台嵌入匣体凹槽,匣盖二侧卡环与匣体卡环相扣并锁合。从而完全封闭针管,有效避免了使用后的针尖和血液、体液伤害人体。该直连式的安全匣的技术方案另一个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便。
14.(4)安全匣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其安全匣包括匣体、匣盖和铰接座。匣体前端通过柔性铰链与铰接座的底板铰接,后端通过柔性铰链与匣盖铰接。匣体上部为内凹空腔,匣体底面中部设有管卡或卡扣。所述的匣盖上平面设有一上凸平台,后端设有“h形”、“蘑菇形”或其它形状的锁合头,其可与所述的铰接座底板上设有的倒“t”形或上小下大的其它形状锁合槽相扣并锁合。在未使用前,匣体与铰接座底板通过柔性铰链展开,连同匣盖附于针柄上部,通过卡扣卡于针柄后端加以固定。而当完成输液,从患者身上拔出针管后,即可将匣体底面的卡扣与针柄后端分离,提起匣体及匣盖,并带动铰接座翻转至针柄前端下部,使针管工作段包括针尖部位被完全收藏于匣体内凹空腔,然后翻转匣盖,使匣盖上凸台嵌入匣体空腔,匣盖后端设有的锁合头可与所述的铰接座底板上设有的锁合槽相扣并锁合。
15.从而有效避免了使用后的针尖和血液、体液伤害人体。该组合式安全匣技术方案的另一个优点是可根据临床需要提供安装或不安装安全匣的选择。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中的针管和无损伤针尖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中针柄的正视图;
19.图4为本发明中针柄的俯视图;
20.图5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安全匣实施例的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处于完成输液港穿刺后状态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处于完成输液港输液后针尖防护状态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中安全匣与针柄连成一体的实施例展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帮助充分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而易见,这里所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或铰接,并非指构件之间单一形式的连接或铰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一定形式变形或增减,组成更多的连接或铰接方式。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相互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25.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由针管1、针柄2、导管3、导管夹4、连接座5、锁帽6、护套7和安全匣8组成。
26.参照图2,所述的针管1的工作段11与固定段12呈直角。所述的工作段11远端的针管刃口主平面111,基本平行于针管1工作段的轴线,并几乎与工作段11的外圆母线重合;所述针管刃口主平面111后端的内圆弧112被加工成内凹并倒圆;从而既有效避免了在穿刺时对输液港注药塞的切割,且在穿刺中基本保持了穿刺力沿针管工作段轴线垂直传递到针尖顶点113,避免了在穿刺中产生偏转,造成穿刺失败或针尖损伤。
27.参照图3-4所示,针柄2二侧设有蝶翼22,所述蝶翼22前边缘非常靠近针管工作段轴线的。且二侧蝶翼22的下平面分布着密集的小凸点223,二侧蝶翼22的上平面分别设有下凹圆坑222和上凸圆环221,且上凸圆环221的外径略小于下凹圆222内径。因而使用时,操作者用拇指和食指贴着二侧蝶翼22的带有密集凸点223的下平面向上翻起,使二侧蝶翼上平面相互叠合,使蝶翼一侧表面的上凸圆环221嵌入下凹圆坑222,这不仅增加了手指与蝶翼间的摩擦阻力,还避免了蝶翼表面的相对滑移,从而有效提高了操作者对输液港针的操控能力。
28.参照图3-5,所述的针柄2中部连接柱21前端二侧设有铰接轴211,该铰接轴211可与装配式安全匣8的铰接座83上的铰接环831相配。所述的装配式安全匣8主要由匣体81、匣盖82和铰接座83构成,其中匣体81前端通过柔性铰链84与铰接座83铰接,后端通过柔性铰链85与匣体81铰接。
29.参照图6和图7,所述的装配式安全匣8,在输液港针实施穿刺前,匣体81连同匣盖82被背负于针柄2的上部,并通过匣体81底部的卡扣812与针柄2后端的导管3相扣;操作者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捏起针柄2二侧的蝶翼22,以控制针管工作段11方向和力度对预先植入人体皮肤a下的输液港b中心点进行穿刺,直至针管1前端刃口主平面穿过输液港b注药塞进入输液腔后放平蝶翼22,按输液港输液操作规程固定输液港针后进行留置输液。当完成输液,拔出针尖后,为防止针尖刺伤操作者或后续处理者,应将安全匣8的匣体81提起,使其底部的卡扣812与导管3脱离,然后绕针柄2前端的铰接轴211翻转匣体81至针管工作段11的同一方向,使针管工作段11连同针尖113整个收藏于匣体81的内凹空腔,然后翻转匣盖82,使匣盖82上凸台821卡入匣体81,匣盖82后端的锁合头822卡入铰接座上的锁合槽832,从而完全封闭使用后的针管工作段11并予以锁住,以实现防刺伤、防污染的目的。
30.参照图8,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安全匣与针柄连成一体。所述的安全匣匣体23
前端通过柔性带231与连接柱21前端直接相连,后端通过柔性铰链241与匣盖24铰接。通常情况下匣体连同匣盖被背负于针柄连接柱21的上方,并通过所述的匣体23底部卡扣233与导管相扣。而当完成输液,拔出针管后,可将安全匣的匣体23提起,使其底部的导管扣233与导管3脱离,翻转匣体23至针管工作段11的同一方向,使针管工作段11整个收藏于匣体23的内凹空腔,然后翻转匣盖24,使匣盖24上凸台242卡入匣体23空腔内,并使匣盖24二侧的卡环243与匣体二侧的卡勾232相扣,从而完全封闭使用后的针管工作段11并予以锁住,以达成安全防刺和防污染的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