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内部保温结构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08:41: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内部保温结构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2.集装箱可以作为一个房屋供人们居住,它可随时随地搬移到各地,为人们带来更方便的舒适生活,由于普通住房造价高且不适于移动,而集装箱房由于造价低且可随时移动,已成为现有工地或低收入群体居住的首选。
3.但是,现有集装箱房通常底部是与地面直接接触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当居住的人需要对居住的位置进行调整时,一个人通常是完成不了的,给居住的人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部保温结构的集装箱,达到解决上述背景中提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内部保温结构的集装箱,包括
6.集装箱本体;
7.移动机构,设置在集装箱本体的底部;
8.移动机构包括:
9.收纳槽,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的底部,且开口朝下;
10.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收纳槽的内壁顶部;
11.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电动推杆的输出端;
12.万向轮,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底部。
13.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
14.限位槽,开设在收纳槽的内壁左右两侧;
15.滑杆,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左右两侧。
16.优选的,所述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设置在限位槽的内部,且与限位槽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槽和滑杆是为了使连接板稳定的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
17.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18.固定块,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的正面,且数量为两个;
19.转轴,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块之间;
20.托板,与转轴转动连接,且转轴贯穿托板;
21.铰接块,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的正面;
22.挡杆,与铰接块铰接;
23.支撑块,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的正面;
24.卡槽,开设在支撑块的顶部;
25.u型支撑架,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的正面。
26.优选的,所述挡杆的背面与托板的正面接触,所述挡杆的底部设置在卡槽的内部与卡槽活动连接,通过设置卡槽是为了卡住挡杆使其保持水平,通过设置挡杆是为了不使用托板时,使其保持竖直。
27.优选的,所述集装箱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集装箱本体的正面设置有箱门和窗口,所述窗口的上方设置有挡板,且挡板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的正面,通过设置保温层,保温层会防止集装箱本体内部的温度泄漏,对集装箱本体进行保温,同时保温层也可以隔热,防止外界的温度影响集装箱本体,以此来达成集装箱本体可以保温隔热的目的,通过设置箱门是为了方便进行集装箱本体,通过设置窗口是为了通风,通过设置挡板是为了挡雨。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内部保温结构的集装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带动连接板下移,连接板带动万向轮下移,万向轮伸出收纳槽的内部支撑起集装箱本体,从而就可以很方便的对集装箱本体进行位置的调整,为居住人员带来便利。
30.(2)、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挡杆解除对托板的限制,向下转动托板,u型支撑架支撑住托板使其保持水平,从而托板就可以当成一个餐桌供居住人员用餐,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温层,保温层会防止集装箱本体内部的温度泄漏,对集装箱本体进行保温,同时保温层也可以隔热,防止外界的温度影响集装箱本体,以此来达成集装箱本体可以保温隔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一;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二;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三;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b的放大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四。
38.图中:1、集装箱本体;2、移动机构;201、收纳槽;202、电动推杆; 203、连接板;204、限位槽;205、滑杆;206、万向轮;3、支撑机构;301、固定块;302、转轴;303、托板;304、铰接块;305、挡杆;306、支撑块; 307、卡槽;308、u型支撑架;4、挡板;5、窗口;6、箱门;7、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0.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实施例一:
44.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内部保温结构的集装箱,包括集装箱本体1;移动机构2,设置在集装箱本体1的底部;移动机构2包括:收纳槽201,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1的底部,且开口朝下;电动推杆202,固定安装在收纳槽201的内壁顶部;连接板203,固定连接在电动推杆202的输出端;万向轮206,固定安装在连接板203的底部;移动机构2还包括:限位槽204,开设在收纳槽201的内壁左右两侧;滑杆205,固定连接在连接板 203的左右两侧;滑杆205远离连接板203的一端设置在限位槽204的内部,且与限位槽204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槽204和滑杆205是为了使连接板 203稳定的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
45.在本实施例中,启动电动推杆202,电动推杆202带动连接板203下移,连接板203带动万向轮206下移,万向轮206伸出收纳槽201的内部支撑起集装箱本体1,从而就可以很方便的对集装箱本体1进行位置的调整,为居住人员带来便利,其中电动推杆202为现有技术,不做过多赘述。
46.实施例二:
47.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包括:固定块301,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1的正面,且数量为两个;转轴302,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块301之间;托板303,与转轴302转动连接,且转轴302贯穿托板303;铰接块304,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1的正面;挡杆305,与铰接块304铰接;支撑块306,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1的正面;卡槽307,开设在支撑块306的顶部;u型支撑架308,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1的正面;挡杆305的背面与托板303的正面接触,挡杆305的底部设置在卡槽307的内部与卡槽307活动连接,通过设置卡槽307是为了卡住挡杆305使其保持水平,通过设置挡杆305是为了不使用托板303时,使其保持竖直。
4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挡杆305解除对托板303的限制,向下转动托板303,u型支撑架308支撑住托板303使其保持水平,从而托板303就可以当成一个餐桌供居住人员用餐,提高装置的实用性,且u型支撑架308还有晾晒衣物的效果。
49.实施例三:
50.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集装箱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7,集装箱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箱门6和窗口5,窗口5的上方设置有挡板4,且挡板4固定连接在集装箱本体 1的正面。
5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保温层7,保温层7会防止集装箱本体1内部的温度泄漏,对集装箱本体1进行保温,同时保温层7也可以隔热,防止外界的温度影响集装箱本体1,以
此来达成集装箱本体1可以保温隔热的目的,通过设置箱门6是为了方便进行集装箱本体1,通过设置窗口5是为了通风,通过设置挡板4是为了挡雨。
52.在使用时,启动电动推杆202,电动推杆202带动连接板203下移,连接板203带动万向轮206下移,万向轮206伸出收纳槽201的内部支撑起集装箱本体1,从而就可以很方便的对集装箱本体1进行位置的调整,为居住人员带来便利;通过转动挡杆305解除对托板303的限制,向下转动托板303,u 型支撑架308支撑住托板303使其保持水平,从而托板303就可以当成一个餐桌供居住人员用餐,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5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