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狭小空间条件下装配式预制构件智慧安装方法与流程

2022-08-11 02:39: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狭小空间条件下装配式预制构件智慧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装配式结构的预制构件安装主要考虑的是预制构件的拼装节点、拼装精确程度等问题,一般为普通工况下的预制构件拼装。
3.现有技术中,有些预制构件安装辅助设备,通过吊装设备将混凝土预制构件吊装起来,确保下导向定位装置和上导向定位装置处在紧密配合,利用下导向定位装置和上导向定位装置在实施对混凝土预制构件装配时,可方便实现对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定位,无需人工或者其他工具来扳动预制构件的位置。
4.还有一些在盾构管廊有限半圆形空间内,利用支架、平板车、电动葫芦和手动液压升高车等小型设备在有限狭小空间内快速安装大重量的预制构件,节约施工成本,保证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人员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5.但是,对于许多狭小施工空间的特殊工况,可以精确而高效安装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方法非常少,因此,急需一种将传统施工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相结合,通过精细化建造的方法提升工程效率和质量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小空间条件下装配式预制构件智慧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狭小空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狭小空间条件下装配式预制构件智慧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步骤1、获取狭小空间施工现场的空间条件,构建施工现场空间模型;
10.步骤2、根据施工现场空间的装配构件位置、规格及装配次序,构建装配构件模型;
11.步骤3、将装配构件模型按照施工顺序及数量,设置在施工现场空间模型内相应的位置,并进行仿真装配,验证施工可行性,获取预制构件加工图及施工图;
12.步骤4、导出预制构件加工图纸及施工图纸,根据预制构件加工图纸按照预先设定的加工数量和顺序加工预制构件,并依次分批运送至施工现场,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摆放;
13.步骤5、按照施工图纸,对狭小空间进行施工。
14.所述施工图纸包括预制构件放置图纸及施工操作图纸,根据预制构件摆放图纸将相应的预制构件进行摆放,根据施工操作图纸进行预制构件的安装。
15.根据安装顺序对预制构件进行编号和编码,按照编号及编码顺序依次安装。
16.所述编码可以采用二维码的形式刻印在预制构件上。
17.所述二维码包括两种,其中一种设置在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用于指导预制构件入场后的堆放及安装,另一种二维码设置在预制构件上,用于显示后续相邻预
制构件的号码。
18.现场施工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匹配安装,安装结束后,管理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核查验收。
19.安装及核查验收过程中,出现问题发出报警信息。
20.构建施工现场空间模型采用bim模型辅助实现。
21.还包括云平台,所述bim模型产生的数据、安装数据、图纸及二维码数据均能够发送至云平台。
22.所述云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更新。
23.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24.1、对狭小空间条件下装配式预制构件,采用将传统施工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避免因为设计、现场工人操作等因素导致的施工延误和返工,通过智能辅助指导,增加施工的效率,并通过云平台,将现场信息和模型信息可以及时比较纠偏,减小损失。
25.2、采用二维码标识的方式,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查看安装顺序、位置及匹配连接情况,有效提高了安装效率和精度。
附图说明
2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27.图1为本发明的狭小空间条件下装配式预制构件智慧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狭小空间条件下装配式预制构件智慧安装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将传统施工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相结合,通过autocad、bim等数字技术,辅助完成在狭小施工空间下的装配式预制构件安装。
30.狭小空间条件下装配式预制构件智慧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步骤1、获取狭小空间施工现场的空间条件,构建施工现场空间模型;
32.步骤2、根据施工现场空间的装配构件位置、规格及装配次序,构建装配构件模型;
33.步骤3、将装配构件模型按照施工顺序及数量,设置在施工现场空间模型内相应的位置,并进行仿真装配,验证施工可行性,获取预制构件加工图及施工图;
34.步骤4、导出预制构件加工图纸及施工图纸,根据预制构件加工图纸按照预先设定的加工数量和顺序加工预制构件,并依次分批运送至施工现场,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摆放;
35.步骤5、按照施工图纸,对狭小空间进行施工。
36.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
37.第一步,根据施工现场的空间条件,通过bim辅助构建现场空间模型,模拟现场的施工情况;考虑运输吊装的条件,选定预制构件的施工入场次数及入场后的堆放方式。
38.第二步、与预制构件的加工厂家沟通,对施工图纸进行专项设计优化,以满足狭小空间下的施工要求。
39.第三步,根据前面的设计模拟情况,对预制构件进行编号和编码,所述编码可以采用二维码的形式刻印在预制构件上。
40.所述二维码包括两种,其中一种设置在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用于指导预制构件入场后的堆放及安装,另一种二维码设置在预制构件上,用于显示后续相邻预制构件的号码。
41.第四步、将预制构件模型在施工现场空间模型内做仿真装配,并不断调节不合理的情况,直至方案最优,导出指导图纸。所述指导图纸包括加工图纸和施工图纸,其中,施工图纸包括预制构件放置图纸及施工操作图纸。
42.第五步、加工厂家按照加工图纸进行预制构件的生产,并按照安装顺序将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
43.第六步、根据预制构件摆放图纸将预制构件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44.第七步、根据施工操作图纸进行预制构件的安装,现场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按照上面的提示信息施工,完成狭小空间施工工程。
45.第八步、安装结束后,现场的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完成的工作通过再次扫描二维码进行核查验收。
46.该方案首次提出了在狭小空间装配的条件下,通过扫码进行核查验收的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施工一般是拿着图纸一一对照一下,这样的工作效率比较低,一般需要将一部分工程做的差不多了才会核对一下,缺乏实时性,而且容易有疏漏的地方,本技术提出的采用云系统的方式,采用二维码,扫描确认后立即上传,可以跟模型实时对照,出现疏漏可以及时纠偏。核查人员也可以实时检查,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47.管理人员核查确认无误后还可以实时上传到基于bim开发的云平台上。
48.云平台后台可以根据上传的信息,将现场信息和模型信息对比,及时纠正施工上的错误,实时管控现场的施工进度和二次核查预制构件安装连接的准确。
49.构建施工现场空间模型采用bim模型辅助实现。
50.所述bim模型产生的数据、安装数据、图纸及二维码数据均能够发送至云平台。
51.所述云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更新。
52.该方案将传统施工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相结合,通过精细化建造的方法提升工程效率和质量,解决在狭小的施工空间下,装配式预制构件安装困难的问题。
53.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4.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
55.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56.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7.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59.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