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Y形分线器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7:09: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y形分线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y形分线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照明电源供电都是采用一路对一路的传统连接模式,若多个灯具则需要拉多条线路,而灯具内部线路繁杂过多,呈现出蜘蛛网式的连接网路,且需手动缠绕接线,操作不便捷,危险性高,容易出现事故,并且不适合恶劣环境下高空作业,更不适合后期的灯具维修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y形分线器。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y形分线器,其包括内设有接线系统的分线器本体,所述分线器本体包括容线腔、及分别贯穿连通所述容线腔设置的总接部和分接部;
6.于所述容线腔中设置有接线板,所述接线板上设置有n组总线端子和n组分线端子模组;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7.所述接线系统包括n组第一缆线、n组第二缆线和2n组分线缆线组,所述第一缆线由所述总接部接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总线端子,所述第二缆线电性连接所述总线端子和所述分线端子模组,所述分线缆线组电性连接相邻的所述分线端子模组并由所述分接部接出,以实现一进转多路的连接方式。
8.上述的y形分线器,其中所述总线端子共4组,相邻的所述总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第一屏蔽块。
9.上述的y形分线器,其中所述分线缆线组共8组,包括: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第三线束、第四线束、第五线束、第六线束、第七线束和第八线束。
10.上述的y形分线器,其中所述接线板上共设置有16组分线端子,包括:第一分线端子、第二分线端子、第三分线端子、第四分线端子、第五分线端子、第六分线端子、第七分线端子、第八分线端子、第九分线端子、第十分线端子、第十一分线端子、第十二分线端子、第十三分线端子、第十四分线端子、第十五分线端子和第十六分线端子;
11.其中,所述第一分线端子、第二分线端子、第三分线端子和第四分线端子为一组分线端子模组,所述第五分线端子、第六分线端子、第七分线端子和第八分线端子为一组分线端子模组,所述第九分线端子、第十分线端子、第十一分线端子和第十二分线端子为一组分线端子模组,所述第十三分线端子、第十四分线端子、第十五分线端子和第十六分线端子为一组分线端子模组。
12.上述的y形分线器,其中所述第一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分线端子和所述第五分线端子;
13.所述第二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六分线端子;
14.所述第三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分线端子和所述第七分线端子;
15.所述第四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八分线端子;
16.所述第五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九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十三分线端子;
17.所述第六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十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十四分线端子;
18.所述第七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一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十五分线端子;
19.所述第八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二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十六分线端子。
20.上述的y形分线器,其中相邻的所述分线端子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块。
21.上述的y形分线器,其中所述第一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分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分线端子;
22.所述第二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四分线端子;
23.所述第三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六分线端子;
24.所述第四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七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八分线端子;
25.所述第五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九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十分线端子;
26.所述第六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一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十二分线端子;
27.所述第七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三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十四分线端子;
28.所述第八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五分线端子和所述第十六分线端子。
29.上述的y形分线器,其中所述第一分线端子与一组总线端子通过一组所述第二缆线电性连接;
30.所述第八分线端子与一组总线端子通过一组所述第二缆线电性连接;
31.所述第九分线端子与一组总线端子通过一组所述第二缆线电性连接;
32.所述第十六分线端子与一组总线端子通过一组所述第二缆线电性连接。
33.上述的y形分线器,其中所述第一分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分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第三屏蔽块;
34.所述第三分线端子与所述第四分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第四屏蔽块;
35.所述第五分线端子与所述第六分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第五屏蔽块;
36.所述第七分线端子与所述第八分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第六屏蔽块;
37.所述第八分线端子与所述第九分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第七屏蔽块;
38.所述第九分线端子与所述第十分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第八屏蔽块;
39.所述第十一分线端子与所述第十二分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第九屏蔽块;
40.所述第十三分线端子与所述第十四分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第十屏蔽块;
41.所述第十五分线端子与所述第十六分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第十一屏蔽块。
42.上述的y形分线器,其中所述总线端子和所述分线端子模组之间设置有第十二屏蔽块。
4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接线板开创性地设计成具有n组所述总线端子和n组所述分线端子模组的结构,并配以n组所述第一缆线、n组所述第二缆线和2n组所述分线缆线组,实现由所述总线端一进接入转多路接出的连接方式,以优化适用于内部线路并联或串并联的转接模式,分线器内部线路整齐美观、简洁明了;其中,采用尼龙材质的所述分线器本体,可耐高温150℃,耐低温-40℃,防水等级符合ip67,能够适用于高温低温及日晒雨淋的恶劣环境条件,安全性高,便于后期维修和维护,以实现智能化照明工
程。
附图说明
4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4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4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接线板和接线系统的正视示意图;
4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接线板的正视示意图;
4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中接线板和接线系统的正视示意图;
4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中接线板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
51.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y形分线器,其包括内设有接线系统的分线器本体1,所述分线器本体1包括容线腔、及分别贯穿连通所述容线腔设置的总接部11和分接部12;
52.于所述容线腔中设置有接线板2,所述接线板2上设置有n组总线端子21和n组分线端子模组;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53.所述接线系统包括n组第一缆线31、n组第二缆线32和2n组分线缆线组,所述第一缆线31由所述总接部11接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总线端子21,所述第二缆线32电性连接所述总线端子21和所述分线端子模组,所述分线缆线组电性连接相邻的所述分线端子模组并由所述分接部12接出,以实现一进转多路的连接方式。
54.具体地,将所述接线板2开创性地设计成具有n组所述总线端子21和n组所述分线端子模组的结构,并配以n组所述第一缆线31、n组所述第二缆线32和2n组所述分线缆线组,实现由所述总接部11一进接入转多路接出的连接方式,以优化适用于内部线路并联或串并联的转接模式,分线器内部线路整齐美观、简洁明了;其中,采用尼龙材质的所述分线器本体1,可耐高温150℃,耐低温-40℃,防水等级符合ip67,能够适用于高温低温及日晒雨淋的恶劣环境条件,安全性高,便于后期维修和维护,以实现智能化照明工程。
55.优选地,所述总线端子21共4组,相邻的所述总线端子21之间设置有第一屏蔽块2301,所述第一屏蔽块2301用于消除相邻的所述总线端子21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分线器的一进转多路的连接可靠性。
56.具体地,所述分线缆线组共8组,包括:第一线束331、第二线束332、第三线束333、第四线束334、第五线束335、第六线束336、第七线束337和第八线束338。
57.具体地,所述接线板2上共设置有16组分线端子,包括:第一分线端子2201、第二分线端子2202、第三分线端子2203、第四分线端子2204、第五分线端子2205、第六分线端子2206、第七分线端子2207、第八分线端子2208、第九分线端子2209、第十分线端子2210、第十一分线端子2211、第十二分线端子2212、第十三分线端子2213、第十四分线端子2214、第十五分线端子2215和第十六分线端子2216;
58.其中,所述第一分线端子2201、第二分线端子2202、第三分线端子2203和第四分线
端子2204为一组分线端子模组,所述第五分线端子2205、第六分线端子2206、第七分线端子2207和第八分线端子2208为一组分线端子模组,所述第九分线端子2209、第十分线端子2210、第十一分线端子2211和第十二分线端子2212为一组分线端子模组,所述第十三分线端子2213、第十四分线端子2214、第十五分线端子2215和第十六分线端子2216为一组分线端子模组。
59.较佳地,所述分线端子模组的作用是用于完成一进转多路的并联接线方式,具体接线方式如下所示:
60.所述第一线束33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分线端子2201和所述第五分线端子2205;
61.所述第二线束33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分线端子2202和所述第六分线端子2206;
62.所述第三线束333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分线端子2203和所述第七分线端子2207;
63.所述第四线束334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分线端子2204和所述第八分线端子2208;
64.所述第五线束335电性连接所述第九分线端子2209和所述第十三分线端子2213;
65.所述第六线束336电性连接所述第十分线端子2210和所述第十四分线端子2214;
66.所述第七线束337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一分线端子2211和所述第十五分线端子2215;
67.所述第八线束338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二分线端子2212和所述第十六分线端子2216。
68.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分线端子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块2302,所述第二屏蔽块2302用于消除相邻的所述分线端子模组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分线器的一进转多路的连接可靠性。
69.实施例2:参见图4和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分线端子模组的作用是用于完成一进转多路的串并联接线方式,具体接线方式如下所示:
70.所述第一线束33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分线端子2201和所述第二分线端子2202;
71.所述第二线束332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分线端子2203和所述第四分线端子2204;
72.所述第三线束333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分线端子2205和所述第六分线端子2206;
73.所述第四线束334电性连接所述第七分线端子2207和所述第八分线端子2208;
74.所述第五线束335电性连接所述第九分线端子2209和所述第十分线端子2210;
75.所述第六线束336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一分线端子2211和所述第十二分线端子2212;
76.所述第七线束337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三分线端子2213和所述第十四分线端子2214;
77.所述第八线束338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五分线端子2215和所述第十六分线端子2216。
78.较佳地,所述第一分线端子2201与一组总线端子21通过一组所述第二缆线32电性连接;
79.所述第八分线端子2208与一组总线端子21通过一组所述第二缆线32电性连接;
80.所述第九分线端子2209与一组总线端子21通过一组所述第二缆线32电性连接;
81.所述第十六分线端子2216与一组总线端子21通过一组所述第二缆线32电性连接。
82.进一步地,为了消除相应分线端子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分线器的一进转多路的
连接可靠性,具体设置了如下所示的屏蔽块:
83.所述第一分线端子2201与所述第二分线端子2202之间设置有第三屏蔽块2303;
84.所述第三分线端子2203与所述第四分线端子2204之间设置有第四屏蔽块2304;
85.所述第五分线端子2205与所述第六分线端子2206之间设置有第五屏蔽块2305;
86.所述第七分线端子2207与所述第八分线端子2208之间设置有第六屏蔽块2306;
87.所述第八分线端子2208与所述第九分线端子2209之间设置有第七屏蔽块2307;
88.所述第九分线端子2209与所述第十分线端子2210之间设置有第八屏蔽块2308;
89.所述第十一分线端子2211与所述第十二分线端子2212之间设置有第九屏蔽块2309;
90.所述第十三分线端子2213与所述第十四分线端子2214之间设置有第十屏蔽块2310;
91.所述第十五分线端子2215与所述第十六分线端子2216之间设置有第十一屏蔽块2311;
92.所述总线端子21和所述分线端子模组之间设置有第十二屏蔽块2312。
9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巧妙,将所述接线板开创性地设计成具有n组所述总线端子和n组所述分线端子模组的结构,并配以n组所述第一缆线、n组所述第二缆线和2n组所述分线缆线组,实现由所述总线端一进接入转多路接出的连接方式,以优化适用于内部线路并联或串并联的转接模式,分线器内部线路整齐美观、简洁明了;其中,采用尼龙材质的所述分线器本体,可耐高温150℃,耐低温-40℃,防水等级符合ip67,能够适用于高温低温及日晒雨淋的恶劣环境条件,安全性高,便于后期维修和维护,以实现智能化照明工程。
9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