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速传输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1:5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复数柔性扁平导线的高速传输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传统上,柔性扁平导线的多条导线之间的间距小且密集,且柔性扁平导线的长度常因为使用的场域而有较长的长度。对于高速传输而言,信号除了因为导线的长度延伸而导致信号容易衰弱之外,导线中的信号更容易彼此干扰进而导致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ratio,snr或s/n)降低,特别是在高速传输时更加地明显。
3.现有的技术是透过壳体增加接地面积,因此,如何增大接地面积是一个。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速传输型连接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传输型连接器,能够设置在预先开设有接地开口的复数柔性扁平扁平电缆,通过连接高速传输型连接器的多种电性连接方式增加多个柔性扁平扁平电缆接地的面积。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高速传输型连接器,提供嵌入在胶芯的中隔片,以增加接地面积。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高速传输型连接器,在插头模块与插座模块之间进行接地连接,以增加接地面积。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高速传输型连接器,提供扣件将插头模块固定在插座模块,且也能够选择性透过扣件电性连接插头模块与插座模块,以增加接地面积。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高速传输型连接器,通过在二个或多个接地信号之间传送传输信号的配置而能够实现高速传输的功效。
10.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传输型连接器,是连接具有复数第一接地开口、复数第一端子与一第一绝缘层的一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具有复数第二接地开口、复数第二端子与一第二绝缘层的一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一印刷电路板。其中,该复数第一接地开口显露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的一第一接地线、该复数第二接地开口显露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的一第二接地线与印刷电路板具有一接地端。高速传输型连接器包含一插头模块与一插座模块。插头模块能够让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背向设置。插头模块更包含一第一胶芯、一中隔片、一第一壳体、一第三壳体、一第三胶芯与一扣件。第一胶芯包含一插入口、复数端子台与复数嵌入孔。插入口能够让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插入,且该复数端子台显露出该复数第一端子与该复数第二端子。该复数嵌入孔形成在第一胶芯且隔离该复数端子台。中隔片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中隔片设置于该复数嵌入孔。第一壳体形成复数第三接触部、复数第五接触部与复数第七接触部。该复数第三接触部对应该复数第一接地开口设置。第三壳体形成
复数第九接触部、复数第十一接触部与复数第十三接触部。该复数第九接触部对应该复数第二接地开口设置。该复数第十一接触部对应该复数第五接触部。通过结合该复数第十一接触部与该复数第五接触部,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包覆第一胶芯。第三胶芯包含一第一容置空间和一第一孔洞。第一孔洞形成在第三胶芯的侧缘和连通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三胶芯的外部。第一容置空间设置第一胶芯、中隔片、等一壳体与第三壳体。扣件包含一按压部、一第十七接触部与一第十九接触部。第十九接触部插入第一孔洞。按压部连接第十七接触部与第十九接触部。插座模块能够设置于印刷电路板。插座模块包含一第二胶芯、一第四胶芯、复数第三端子、第二壳体与第四壳体。第二胶芯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以结合插头模块。第四胶芯包含复数第二孔洞与复数第二槽体。该复数第三端子设置于该复数第二孔洞,每一该复数第三端子的一端能够连接印刷电路板和每一该复数第三端子的另一端能够接触该复数第一端子与该复数第二端子。第二壳体包含复数接地弹片与一第二接触部。该复数接地弹片设置在该复数第二槽体。第二接触部对应第五接触部与第十一接触部的至少一个设置。第四壳体提供一第四容置空间与一第二结合件,以能够容置第二胶芯、第四胶芯、该复数第三端子与第二壳体。第二结合件对应第十七接触部设置。其中,插头模块结合插座模块,使得第一接地线与第二接地线透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四壳体与中隔片扩大接地面积而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的接地端,又按压部通过第十七接触部结合第二结合件而锁固插头模块与插座模块和通过外力施加按压部而产生形变以解锁插头模块与插座模块。
11.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胶芯更包含复数第一槽体与复数第三孔洞,所述复数第一槽体对应所述复数第五接触部与所述复数第十一接触部设置和所述复数第三孔洞对应所述复数第七接触部与所述复数第十三接触部设置,使得所述复数第一壳体与所述复数第三壳体定位且固定在所述第一胶芯。
12.较佳的是,其中所述中隔片具有接触前缘和在所述第一胶芯的前缘破设嵌入孔,所述中隔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芯,使得所述接触前缘显露于所述嵌入孔。
13.较佳的是,其中在所述插头模块结合所述插座模块之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中隔片的所述接触前缘分别地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接触部电性连接。
14.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三壳体更包含第十五接触部,所述第十五接触部对应所述第十九接触部设置,使得在所述插头模块与所述插座模块结合之后,所述第三壳体透过所述第十五接触部与所述第十九接触部而电性连接至所述第四壳体。
15.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二胶芯更包含第四结合件与所述第四壳体更包含第六结合件,所述第四结合件与所述第六结合件对应设置,通过所述第四结合件结合所述第六结合件,使得所述第二胶芯固定在所述第四壳体。
16.较佳的是,其中所述复数接地弹片与所述复数第三端子的配置方式为,任两个所述复数接地弹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复数第三端子。
17.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结合所述第三壳体,使得所述复数第五接触部与所述复数第十一接触部电性连接。
18.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分别地接触所述中隔片,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别地电性连接所述复数第五接触部与所述复数第十一接触部。
19.较佳的是,其中在所述插头模块结合所述插座模块之后,所述第十五接触部透过
所述第十九接触部与所述第十七接触部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壳体。
20.相较于传统的高速传输型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高速传输型连接器可以加大原有的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的接地面积,也可以提供两组的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以背对背的设置方式进行设置,不仅是在插头模块或是插座模块扩大接地的面积。
附图说明
21.图1(a)与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高速传输型连接器结合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与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22.图2(a)与2(b),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与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23.图3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插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24.图4(a)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结合插头模块的结合示意图。
25.图4(b)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第一壳体、第三壳体、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结合中隔片的结合示意图。
26.图4(c)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结合中隔片的结合示意图。
27.图5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插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28.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第三端子、第四壳体与第四胶芯的结合示意图。
29.图7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之中隔片结合第二壳体的结合示意图。
30.图8(a)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高速传输型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结合立体图。
31.图8(b)为显示图8(a)的第十五接触部与第十九接触部电性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32.图8(c)显示图8(a)的第十七接触部与第四壳体电性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33.符号说明:
[0034]2…
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
[0035]
22

第一接地开口
[0036]
24

第一端子
[0037]
26

第一绝缘层
[0038]
28

第一接地线
[0039]4…
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
[0040]
42

第二接地开口
[0041]
44

第二端子
[0042]
46

第二绝缘层
[0043]
48

第二接地线
[0044]6…
印刷电路板
[0045]
10

高速传输型连接器
[0046]
12

插头模块
[0047]
122

第三胶芯
[0048]
1222

第一孔洞
[0049]
124

第一胶芯
[0050]
1242

插入口
[0051]
1244

端子台
[0052]
12410

嵌入孔
[0053]
126

中隔片
[0054]
1262

第一接触部
[0055]
1264

接触前缘
[0056]
128

扣件
[0057]
1282

按压部
[0058]
1284

第十七接触部
[0059]
1286

第十九接触部
[0060]
1210

第一壳体
[0061]
12102

第三接触部
[0062]
12104

第五接触部
[0063]
12106

第七接触部
[0064]
1212

第三壳体
[0065]
12122

第九接触部
[0066]
12124

第十一接触部
[0067]
12126

第十三接触部
[0068]
12128

第十五接触部
[0069]
14

插座模块
[0070]
142

第二胶芯
[0071]
1422

第四结合件
[0072]
144

第二壳体
[0073]
1442...接地弹片
[0074]
1444

第二接触部
[0075]
146

第四胶芯
[0076]
1462

第二槽体
[0077]
1464

第二孔洞
[0078]
148

第三端子
[0079]
1410

第四壳体
[0080]
14102

第二结合件
[0081]
14104

第四结合件
[0082]
sp1

第一容置空间
[0083]
sp2

第二容置空间
[0084]
sp4

第四容置空间
[0085]g…
接地
[0086]s…
信号
[0087]
htp

高速传输对
[0088]
a、b、c、d

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89]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0090]
于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一」或「一个」来描述本文所述的单元、组件和组件。此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且对本实用新型之范畴提供一般性的意义。因此,除非很明显地另指他意,否则此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至少一个,且单数也同时包括复数。
[0091]
于本实用新型中,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类似用语意欲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物。举例而言,含有复数要件的一组件、结构、制品或装置不仅限于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是该组件、结构、制品或装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确说明,用语「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
[0092]
请参考图1(a)与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高速传输型连接器结合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与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同时,也请一并参照图2(a)与2(b),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与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0093]
高速传输型连接器10连接具有复数第一接地开口22、复数第一端子24与一第一绝缘层 26的一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2、具有复数第二接地开口42、复数第二端子44与一第二绝缘层46的一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4与一印刷电路板6。其中,该复数第一接地开口22显露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4的一第一接地线28、该复数第二接地开口42显露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4的一第二接地线48与印刷电路板6具有一接地端(图未示)。值得注意的是,在图 2(a)与2(b)中显示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4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4背向地设置,即是在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4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4的末端分别地显露出该复数第一端子 24与该复数第二端子44,且该复数第一端子24与该复数第二端子44分别地显露在两侧而没有电性连接。
[0094]
高速传输型连接器10包含一插头模块12与一插座模块14。其中,插头模块12能够让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2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4背向设置。
[0095]
请参考图3与图4(a)至图4(a)。图3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插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4(a)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结合插头模块的结合示意图;图4(b)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 的第一壳体、第三壳体、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结合中隔片的结合示意图;以及,图4(c)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结合中隔片的结合示意图。
[0096]
插头模块12更包含一第一胶芯124、一中隔片126、一第一壳体1210、一第三壳体1212、一第三胶芯122与一扣件128。
[0097]
第一胶芯124以绝缘材质为例说明。第一胶芯124包含一插入口1242、复数端子台1244 与复数嵌入孔12410。插入口1242能够让第一柔性扁平扁平电缆2与第二柔性扁平扁平电缆 4插入,且位于第一胶芯124两侧面的该复数端子台1244显露出该复数第一端子24与该复数第二端子44。该复数嵌入孔12410形成在第一胶芯124且隔离该复数端子台1244。
[0098]
中隔片126包含一第一接触部126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1262以两个为例说明且设置于中隔片126的两侧。又,中隔片126设置于该复数嵌入孔的12410。
[0099]
第一壳体1210形成复数第三接触部12102、复数第五接触部12104与复数第七接触部 12106。该复数第三接触部12102对应该复数第一接地开口22设置。
[0100]
第三壳体1212形成复数第九接触部12122、复数第十一接触部12124与复数第十三接触部12126。该复数第九接触部12122对应该复数第二接地开口42设置。又,该复数第十一接触部12124对应该复数第五接触部12104,于此,该复数第十一接触部12124以凸块和该复数第五接触部12104以开口为例说明。通过结合该复数第十一接触部12124与该复数第五接触部12104,使得第一壳体1210与第三壳体1212包覆第一胶芯124。
[0101]
第三胶芯122包含一第一容置空间sp1和一第一孔洞1222。又,第一孔洞1222形成在第三胶芯122的侧缘和第一孔洞1222也连通第一容置空间sp1与第三胶芯122的外部。第一容置空间sp1能够设置第一胶芯124、中隔片126、等一壳体1210与第三壳体1212。
[0102]
扣件128包含一按压部1282、一第十七接触部1284与一第十九接触部1286。于本实施例中,第十九接触部1286插入第一孔洞1222。按压部1282连接第十七接触部1284与第十九接触部1286。
[0103]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胶芯124更包含复数第一槽体1246与复数第三孔洞1248,该复数第一槽体1246对应该复数第五接触部12104与该复数第十一接触部12124设置和该复数第三孔洞1248对应该复数第七接触部12106与该复数第十三接触部12126设置,使得该复数第一壳体1210与该复数第三壳体1212定位且固定在该第一胶芯124。
[0104]
值得注意的是,请参考图4(b),在第一壳体1210与第三壳体1212结合之后,会在区域 a进行电性连接,使得该复数第五接触部12104与该复数第十一接触部12124电性连接。同时地,请一并参考图4(c),在第一壳体1210与第三壳体1212结合之后,第一壳体1210与第三壳体1212在区域b与中隔片126进行电性连接,使得该复数第五接触部12104与该复数第十一接触部12124电性连接。
[0105]
请参考图5,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插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插座模块14能够设置于印刷电路板6。
[0106]
插座模块14包含一第二胶芯142、一第四胶芯146、复数第三端子148、第二壳体144与第四壳体1410。
[0107]
第二胶芯142以绝缘材质为例说明。第二胶芯142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sp2,以结合插头模块12。
[0108]
第四胶芯146以绝缘材质为例说明。第四胶芯146包含复数第二孔洞1464与复数第二槽体1462。
[0109]
该复数第三端子148设置于该复数第二孔洞1464,每一该复数第三端子148的一端能够连接印刷电路板6和每一该复数第三端子148的另一端能够接触该复数第一端子24与该复数第二端子44。一并可以参考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第三端子、第四
壳体与第四胶芯的结合示意图。在图6中,该复数第三端子148与第四壳体144的接地弹片 1442相互接错设置,使得两个接地弹片1442之间设置有第三端子148,用以形成信号排列为接地g、信号s、信号s与接地g的高速传输对htp,用以进行高速的传输。
[0110]
第二壳体144包含复数接地弹片1442与一第二接触部1444。该复数接地弹片1442设置在该复数第二槽体1462。第二接触部1444对应第五接触部12104与第十一接触部12124的至少一个设置。
[0111]
第四壳体1410提供一第四容置空间sp4与一第二结合件14102,以能够容置第二胶芯 142、第四胶芯146、该复数第三端子148与第二壳体144。其中,第二结合件14102对应第十七接触部1284设置。
[0112]
因此,在插头模块12结合插座模块14,使得第一接地线28与第二接地线48透过第一壳体1210、第二壳体144、第三壳体1212、第四壳体1410与中隔片126扩大接地面积而连接至印刷电路板6的接地端,又按压部1282通过第十七接触部1284结合第二结合件12102而锁固插头模块12与插座模块14和通过外力施加按压部1282而产生形变以解锁插头模块12与插座模块14。
[0113]
值得注意的是,一并可以参考图7,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a)与图1(b)的中隔片结合第二壳体的结合示意图。在图7的区域c显示,中隔片126还可以包含如图3的接触前缘 1264和在该第一胶芯124的前缘破设嵌入孔12410。当中隔片126设置于第一胶芯124时,使得接触前缘1264显露于嵌入孔12410。在插头模块12结合插座模块14之后,第一壳体1210、第二壳体144与中隔片126的接触前缘1264分别地与第二壳体144的第二接触部1444电性连接。
[0114]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三壳体1212更包含第十五接触部12128。第十五接触部12128对应第十九接触部1286设置,使得在插头模块12与插座模块14结合之后,第三壳体1212透过第十五接触部12128与第十九接触部1286而电性连接至第四壳体1410。可以一并参考图8(a) 的区域d,在图8(b)显示第十五接触部12128与第十九接触部1286电性连接的示意图;以及,在图8(c)显示第十七接触部1248与第四壳体1410电性连接的示意图。
[0115]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胶芯142更包含第四结合件1422与第四壳体1410更包含第六结合件14104。第四结合件1422与第六结合件14104系对应设置,通过第四结合件1422结合第六结合件14104,使得第二胶芯142固定在第四壳体1410。
[0116]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然熟习本项技术者应理解的是,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